?

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育策略

2022-07-13 20:51丁彤
教育·讀寫生活 2022年6期
關鍵詞:培育初中生法治

丁彤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育和提升初中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性奠基課程。通過素養培育和學科課程教學間的融合形式,有利于初中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建立對應的科學化教學目標,進而高效推動核心素養的培育,但因為當前課堂教學質效的低下,導致初中生在素養提升層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基于問題的呈現不斷完善道德與法治課堂,并重視核心素養培育的價值展現,依托學生參與性和積極性的提升,引導學生切實進入到相應的道德與法治課中,以此讓學生由淺入深地認知核心素養,懂得自身核心素養的養成,并進一步促進自身個體化的成長。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借助課堂與素養培育間的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概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

(一)特征

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學科教育的過程中,既具備整合性的特點,又具備應用性的特點,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固執地”應用單一性的說教形式,而應該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對學生進行體驗式的教育,依托自然、合理、有效等多樣性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知識獲取,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只留存在課堂之上,而是邁向社會,借靠社會的進展和家庭的變換,融合性地加強學生的人文內涵和道德修養。

(二)性質

從道德與法治的內容出發,這一課程與人類的現實生活擁有著緊密的關聯。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不僅培養初中生的品德修養,而且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為此,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的時候,就應該明晰社會的法治要求,把課程和現實生活連接起來,通過兩者間的聯系,有效提高初中生對“法規運作規律”的認知,加強相應的道德素養。初中生能夠在道德與法治課理念的獲取基礎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而教師則可以通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實現為社會培育良好人才的教育目標。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學生意識的淺薄性

就初中生而言,這一時期的他們正處于青春發育期,會重視自身個性的彰顯,其目的在于獲取社會對自己的認可,所以,就導致這一時期的一部分學生出現逆反心理。在學習的過程里,部分學生也常常會在逆反心理的影響下,認為道德與法治課并不重要,從而不嚴謹地對待這一課程,甚至還認為這一課程不值得他們投入時間和精力學習。這種意識的產生,會限制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個體化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二)實踐課程的匱乏性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因為陳舊教育理念的延續,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把重點投放在功利性的學習成績之上。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忽視這一學科的重要性,把時間和精力只花在考試內容上,甚至僅僅考前臨時抱佛腳,所以,就會使得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理念不夠深入,對知識內容的掌握不夠穩固。又因課程偏向理念教育的現狀,當前道德與法治的實踐課程十分匱乏,學生無法在真實的實踐體驗下,感知課程理念的現實應用,更無法從中認識到道德修養生成的重要性。由此,教師就要重視實踐課程的開展,通過課程重要性的展現,讓學生愿意把時間分配到這一學科的體驗學習中來,進而以此提高相應的核心素養和綜合學習能力。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價值呈現

(一)有助于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不僅僅會滿足課程標準的要求,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延展,而且會聯系現實生活和教材內容,強調學生情感認知,關注學生價值觀層面的延展。由此就能看出,教師對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在思考和探究及理念掌握的過程里,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

(二)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在體現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綜合發展的背景下,展現人和社會之間的統一性協調進展,使學生根據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和實踐,慢慢把握健康生活的價值理念,并使其依照課程內容的逐步研讀,形成“自尊自信、樂觀向上、堅強意志、熱愛生命、熱愛勞動、傾向科學”的人生態度,懂得誠信做人、勤儉節約、保護環境等,依托理念性的知識學習,慢慢獲取終身發展的學習能力,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和人生態度。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

基于課程特點的筑基學習,會使學生在修養形成的背景下,懂得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進而依托具體的教學內容,比如“在集體中成長”“友誼的天空”“走進法治天地”“人民當家作主”“民主與法治”“文明與家園”,學會交往和溝通的技能,懂得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并明白收集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的方法等。也就是說,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助于結合學科特征提高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除此外,核心素養的重點培育,還會讓學生立足于自身對法律知識的掌握,認知到人類和社會間的關聯,明白“個體”和“群體”間的基礎性理念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以理念的有效傳遞和實踐課程的高效開展,推進學生身心層面的健康發展。

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可行性實施策略

(一)設計生活化課堂情境,活躍學生學習思維

由于初中生的知識經驗不足,為了更好地培育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教師就要依托學生的生活經驗,講述理念性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驗式的教學過程中。而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積極性,并根據自身的經驗去認識知識、獲取知識、內化知識、掌握知識。由此,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情境的時候,就要重視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間的聯系,設計出學生感興趣的、符合學生思想特點及創新性比較強的情境,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思維。透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累積豐富的知識經驗,持續提高思維認知,促使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初中道德與法治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七課《親情之愛》為例,教師在講述“家的意味”“愛在家人間”的時候,就可以結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設計生活化的情境,以此讓學生沉浸情境中,思考家人對自己的愛,切實感受家的溫暖,明確家所帶來的美好,了解親情之愛的具體含義。而在講述“讓家更美好”的時候,教師要融入學生的思想感受和生活經驗,設計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如“美好指的是什么?”“你覺得該如何讓家變得更美好?你需要作出什么樣的改變?”以此讓學生進入到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在整合教材理念和現實愛意情況的時候,明白家的美好是家庭成員之間的共同構建,“我”也是家庭里的一員,所以,“我”也應該出力,進而通過與父母或姐妹或兄弟間的交流,建構和諧美滿幸福的家庭。

(二)結合合作探索方式,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與見解,要想使每個學生的思想都能夠完整地表達出來,使課堂質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師可以使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核心素養的培育。學生之間可以通過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評價的過程,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增強自身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進學生之間的認識與理解,更好地將彼此之間的思想交融在一起。

以初中道德與法治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為例,教師在講述“尊重他人”“以禮待人”的時候,就可以結合合作探索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探討問題的構建,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入到“尊重他人”的探討當中,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達到思想交融,明白“尊重會讓社會生活變得更加和諧,既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也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學生基于此不僅可以學會平等對待他人,還可以學會換位思考、欣賞他人,以此做到共同進步。再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感受,提出這樣的問題———

王明說:“別人尊重我的時候,我才會尊重別人?!?/p>

李紅說:“我不管他人是否尊重我,我覺得自己開心最重要?!?/p>

(1)你覺得誰說的話更有道理?

(2)尊重是否比幫助更重要呢?請舉例說明。

學生會在自我思考和互相探討、互相驗證的過程中,明確對應的答案,并基于問題進行尊重他人的實踐,進而根據自身個體化的感知明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而在講述“以禮待人”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立足于古代賢人的智慧與理念,開展合作探索活動,如“小組合作演繹活動”“小組合作競賽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切實明白“以禮待人”的含義,并在“不積跬步”的思考、觀察和踐行之下,從細節做起,做一個學禮、明禮、守禮的人。

(三)合理制訂學習目標,確立素養培育趨向

目標的制訂是活動開展的起始點和歸向點,所以,正確制訂學習目標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核心之處。而立足于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對應要求,教師在制訂目標的時候,要從三維的方向出發進行設計,即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層面予以制訂。由此,才可以從本質上,變換課程趨向性的失誤。而在制訂目標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全面解讀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和課程標準,還要融入班級教育的具體狀況,合理制訂相應的課程目標。

以初中道德與法治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五課《少年的擔當》出發,教師就要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即“走向世界大舞臺”“少年當自強”的章節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道德理念,即“是否明白少年擔當?”“是否明白少年自強的含義?”“是否明白‘少年’是自己?”等情況理念,設計對應的課程目標。由此,教師就可以依托三維的標準,設計出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明白青少年和世界之間的關聯越加密切、邁向世界的方式越加多元,知道世界發展趨勢對青少年所提出的要求,掌握青少年全面提高個體素養的價值。

過程方法:通過知識汲取提高思辨能力、價值判斷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可以在實際生活中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

情感態度價值觀:具備國際化的視野,主動融入世界、關注世界。

教師能夠在目標明確的背景下,依靠目標進行課程教育,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學生能夠在清晰化的目標學習下,了解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明白自己需要掌握什么樣的道德理念、獲取什么樣的文化修養等。在這節課中,學生就可以透過目標的明確化,知道他們作為這個世界的一員,要從普通的事做起,依靠自身的努力為人類的發展和世界的進步,作出智慧和力量層面的貢獻。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并非是短暫性的教學過程,而是在教材基礎上的長期性課堂實踐。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來說,既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教學水平,依靠“理念”和“方式”的轉化和創新,改革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育,還應該以“核心素養的培育”為導向,通過“三維目標的確立”“生活情境的創設”“合作探究的開展”,踐行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創新性教學方式,最終以“方式”的實踐性訓練,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培育初中生法治
走實“1+6法治同行”黨建之路
法治護航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
新時代道德與法治教師法治素養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淺談如何有效地學習初中語文
探究初中生數感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