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新工科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2022-07-14 17:43彭定文謝幫靈
廣西教育·C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新工科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彭定文 謝幫靈

【摘要】本文闡述高職新工科人才培養的意義和方式,提出依據產業需求構建新工科人才培養專業群、對標產業崗位能力要求開展課程建設、互聘互兼打造“雙師雙技”教學團隊、打造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策略,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改革實踐為例,為高職新工科人才培養提供可借鑒和復制的模式。

【關鍵詞】產教融合 高職 新工科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5-0122-05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國發〔2015〕28號文件)中指出,要加強制造業人才發展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組織實施制造業人才培養計劃,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示范,形成一支門類齊全、技藝精湛的技術技能人才隊伍。鼓勵企業與學校合作,培養制造業急需的科研人員、技術技能人才與復合型人才。2017年,教育部先后在復旦大學、天津大學和北京召開了關于新工科建設的研討會,全面啟動、系統部署新工科建設,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全力探索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以上都表明了新工科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也強調了產教融合是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服務好產業,為產業培養生產一線崗位需要的高技術、高技能、高素質的勞動者,產教融合培養高職新工科人才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

一、產教融合是高職新工科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

高職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屬性又有職業教育的屬性,主要培養的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新工科人才是需要跨學科掌握多門專業知識和多種技術技能的多面手:在專業知識方面,需要掌握多學科多專業交叉理論以及相關前沿理論;在技術技能方面,需要掌握解決復雜工程技術難題的本領。由此可見,高職新工科人才培養更能充分體現高職院校辦工科專業的實力,彰顯工科專業的辦學水平和特色,推動高職院校響應時代要求不斷向前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的顯著區別在于其顯著的職業屬性,主要目標就是為企業一線崗位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目前常見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訂單式培養模式、定向式培養模式等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均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其中現代學徒制最為彰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特質。新工科人才作為一種新的工科人才類型,能適應產業革命、新技術研發與應用、跨學科跨專業復合的要求,其必然要求選擇產教融合依托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柳州城市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針對汽車產業智能制造崗位要求進行了現代學徒制訂單班人才培養的探索。

二、產教融合高職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現代學徒制中的“學徒”擁有雙重身份,對學校而言是學生,對企業而言是學徒。校企雙方簽訂合作協議,為培養新工科人才建立保障機制,明確基于現代學徒制新工科人才培養的各項權責。校企雙方應成立現代學徒制管理工作組,統籌推進人才培養各項工作,重點抓好新工科人才培養的四個關鍵環節,即如何組建專業群、如何開展課程建設、如何構建教學團隊、如何建設校內外實訓實踐基地。以下以學院為例,期望通過不斷探索,總結出可被廣泛應用的產教融合高職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

(一)依據產業需求構建新工科人才培養專業群

新工科人才培養涉及的專業領域廣,涉及跨專業、跨院系培養,故應依據地方產業需求,分析產品的生產過程以及對應的崗位群,找準專業群與產業鏈的對應關系,以此構建相應的新工科人才培養專業群,夯實新工科人才培養基礎。以學院汽車智能制造專業群的確立為例,學院通過企業調研、召開工作分析會,梳理得到專業群與產業鏈的對應關系,確定了專業群的組群邏輯(見圖1),構建了以國家級骨干專業電氣自動化專業為核心,包含了軟件信息類專業、機電類專業、汽車檢測類專業的汽車智能制造專業群,服務柳州汽車產業。這為培養柳州汽車制造業新工科人才搭建了人才培養框架。

(二)對標產業崗位能力要求進行課程建設

學院在構建人才培養框架的基礎上,對標產業崗位能力要求,重新構建新工科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注重跨專業課程之間的交叉融合復合應用,從而滿足對寬知識面、多專業技藝、良好職業素養的高要求。構建具“跨院系、多專業、課證通”特點的新工科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校企聯合打造服務于汽車產業新工科人才培養的專業教學資源庫。

1.對標產業標準,構建能力遞進培養的課程體系

學院教師團隊對照柳州市汽車制造產業核心崗位的能力標準要求,聚焦于培養柳州市汽車產業升級所急需的高職新工科人才的核心職業能力,組建了以國家級骨干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為核心,協同軟件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專業的汽車智能制造專業群,構建以“基礎平臺、模塊組合、課證融通”為特色的三層能力遞進專業群課程體系(見下頁圖2)。

“基礎平臺”包括了汽車智能制造專業群共同的基礎課程,如通用能力課程、機械制圖、電工電子技術、金工實訓等,還包含大學英語、計算機等人才素養提升課程,以及有關社會倫理、心理健康等通識類課程?!澳K組合”是指同一門課程根據各專業的能力培養的差異化需求,采取課程的模塊化組合方式,由不同的專業根據培養目標選擇授課模塊?!罢n證融通”是指要求學生在專業的核心技能方面至少要考取一個企業認可的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課證融通的培養模式,畢業生雙證的獲取率也得到大幅提升。通過構建能力遞進培養的課程體系,保證了高職新工科人才的培養質量。

2.瞄準核心能力,開發產教融合示范課程

人才培養最終要通過課程教學進行,因此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關鍵在于課程建設的質量。學院瞄準培養職業核心能力開發課程,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方式打造示范課程對提升課程建設質量尤為重要。特別是在開發新工科課程時,其構成的內在邏輯就成為區分傳統課程的關鍵。開發者應擺脫傳統的學科邏輯對開發新工科課程的桎梏,轉而以生產過程對崗位能力的要求為依據制訂課程標準。主要參考職業技能、職業知識和職業素養三個方面的具體要求。職業技能方面,要求學生能掌握將來就業崗位的技術技能,熟練操作設備完成工作任務;職業知識方面,要求學生掌握完成設備操作所涉及的專業知識,知道設備操作的原理;素質素養方面,要求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素養,使其擁有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創新創造精神。根據職業教育的“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原則,學院教師團隊在設計示范課的內容時以企業真實的生產任務為依據,注重培養企業文化、工匠精神等職業素養,校企共同設計實踐實訓項目,突出高等教育的職業屬性。示范課在形式上以學習者為中心,便于線上線下學習。如以每個崗位技術技能和相應知識點為出發點開發相應的微課、微視頻、動畫、虛擬仿真等直觀生動的教學資源,如打造一批展示機構元件工作原理的動畫、體現操作技能的微課視頻等數字化新型教材,讓學生通過手機掃描教材對應內容的二維碼就可以開始學習,滿足了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

(三)互聘互兼,打造“雙師雙技”教學團隊

高職新工科人才培養規格高,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打造一支校企互聘互兼“雙師雙技”的高水平教學團隊,同時要建立健全新工科人才培養的教師選拔聘用制度、培養制度,建立良好的選人用人機制,為打造“雙師雙技”教學團隊做好人才制度上的保障。

1.教師的選拔聘用

學院在教師的選拔聘用上堅持“德才兼備”原則。因教師對學生的“三觀”的形成影響很大,所以學院在選拔聘用教師時首先堅持以德為先,考察教師是否具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度使命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第二是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學技能和專業技能。第三是充分考慮年齡結構、專業領域互補情況,形成老中青教師梯度,各專業領域形成互補。新工科人才是產業變革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現有的師資尚未達到新工科人才的能力要求,學院只能從現有的從事新工科人才培養相關崗位的人員中進行優選,如既懂機械又懂電氣的、既懂電氣又懂電子的、既懂電子又懂軟件技術的,盡量選拔具有“雙技”或者“雙技”素養的教師。第四是設立教學團隊的核心引領,確保每個教師團隊中有1名來自企業的技能高超的技能大師牽頭,校方有1名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領銜,這樣教學團隊才能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團結教師團隊成員完成新工科人才培養這項具挑戰性的任務。

2.教師的進修培養

學院在教師進修培養方面,一方面堅持“雙專業雙技能”進修培養。學院通過選送團隊里的骨干教師參加專業培訓班,或派遣到合作企業相關崗位跨專業掛職鍛煉,使團隊多名骨干教師成為具有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專業教師;同時,企業也通過到學校進行跨專業培訓、到相應崗位進行輪崗學習工作的方式,讓團隊的企業技師學習相關崗位的知識技能,考取第二崗位的職業技能證書,以適應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要求。另一方面,學院積極保障“雙師”培養。學院通過補貼培訓費和技能證書獎勵,鼓勵教師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提高學校專業教師的職業技能;企業通過補貼培訓費和給予技能崗位津貼的方式,鼓勵技師考取企業培訓師或教師資格證書,提高企業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打造一支“雙師雙技”高水平教學團隊,更好地服務于高職新工科人才培養。

3.教學團隊激勵機制的建立

學院積極完善教學團隊進修的管理辦法,提高團隊教師的福利待遇,引入團隊激勵機制。對加入新工科人才培養團隊的專業教師在第二專業學歷進修上,給予學費補貼,對企業技師第二技能的培訓和鑒定費用給予補助,以此激發教學團隊教師努力成為“雙師雙技”型教師的積極性。在培養高職新工科人才的過程中,學院依靠校企雙方師資,建立互聘互兼的教學團隊,并給予一定的福利待遇,吸引優秀的校內教師、企業師傅加入團隊,并留住團隊內的優秀人才。

同時針對學校聘請的企業技師,按照在校內工作的職責分別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參與專業建設的企業技師,如參與專業工作分析會、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撰寫課程標準等工作的,可以按學院的專家費用標準按次支付。到學院開設專業講座和開展專業課教學的企業技師,可以按學院的講座和課時費標準,每月按課時發放。而到校擔任企業頂崗實習課程的指導教師,他們的相關補貼按照學校的指導教師課時標準每月發放。

企業聘請學院教師主要完成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是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真實項目的實施,通過項目開展教學,企業可根據教師對企業的價值貢獻,按照經濟價值的比例支付給學院教師,亦可采用項目承包負責制,在項目完成交付后,按項目給教師計酬;第二方面是教師完成頂崗實習的指導和管理,按照企業的規定,給予教師指導管理費。學院新工科教學團隊的福利待遇制度作為學院和企業職工福利待遇體系的一部分進行總體設計,為打造高水平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教學團隊保駕護航。

(四)打造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專業群協同政府、行業領先企業,共建校內實訓基地。該基地融教學、科研、培訓、鑒定、技術服務、生產六位一體,以智能制造裝備與互聯網術融合、虛擬仿真與生產場景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服務柳州汽車制造業。該基地包括“三中心、一工廠、一平臺”,以此打造高水平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滿足新工科人才的校內實訓教學?!叭行摹奔垂I互聯網實訓中心、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工業虛擬仿真實訓中心,培養新工科學生的汽車智能制造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耙还S”即包含自動化生產、檢測(裝配)、倉儲物流、中央控制等四個模塊的智能制造工廠,以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綜合技能。而“一平臺”即上汽通用五菱—柳州城職院智能制造產教融合政校企協同創新平臺,能實現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社會服務等功能。

在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方面,學院與廣西汽車集團共建廣西汽車集團智能裝備制造基地,供“現代學徒制訂單班”進行產教融合實踐?;刂饕a任務是為廣西汽車集團下屬各制造工廠的車間汽車零部件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涉及機械、電氣、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新工科人才所需要掌握的技術領域。為新工科人才培養跨專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實踐環境。生產和教學在這里得到了有機融合,踐行了職業教育倡導的“做中學,學中做”原則,保障了產教融合新工科人才培養的教學質量。

三、產教融合培養高職新工科人才的實踐成效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于2018年與廣西汽車集團共建廣西汽車集團工匠英才班,探索高職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深入研究與實踐新工科人才培養的專業群構建、課程開發、教學團隊組建、實訓基地建設等關鍵環節,在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學生課程成績、評教學滿意度、學生就業滿意度、企業滿意度、初始就業率、平均月薪等幾個關鍵指標上進行了橫向和縱向比較,發現廣西汽車集團工匠英才班的各方面指標都優于其他專業班級,其中課程成績平均分為85分,比同屆高出15%;教學滿意度100%,比同屆平均高出5%;學生就業滿意度88%,高出平均水平8%;企業滿意度100%,高出平均水平10%;初始就業率100%,高出平均水平6%;平均月薪5 350元,高出平均水平32%,遠高于平均水平(見表1)。經過三年的研究和實踐,形成了“多能力并重、階梯遞進、校企共育”特征的產教融合背景下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汽車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見圖3)。

綜上所述,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積極回應地方產業升級對新工科人才的迫切需求,與地方汽車零配件龍頭企業合作開展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新工科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從實踐的過程和結果來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形成了“多能力并重、階梯遞進、校企共育”特征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為各高職院校開展新工科人才培養、服務地方支柱產業升級、為中國企業走向全球中高端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支撐,提供了一個可借鑒、可復制的模式參考。

參考文獻

[1]張海生.“新工科”的內涵、主要特征與發展思路[J].山東高等教育,2018(1).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Z].2017-12-05.

[3]彭靜波.高校產教融合辦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8(16).

[4]楊曉燕,梁豐,等.新工科教育中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探索計算機教育,2018(5).

[5]許曉冬.人才供給側改革視閾下產教融合促進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路徑研究[J].晉中學院學報,2020(1).

[6]歐陽河,戴春桃.產教融合的內涵、動因與推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9(4).

[7]趙麗君.地方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幼兒園體育教師培養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13).

注:本文系廣西柳州“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建設實踐與發展對策研究(GXGZJG2021A042)、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1年度重點研究項目、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新工科人才培養實踐與研究(GXGZJG2019A041)的研究成果之一。經費來源為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9年度重點研究項目)。

作者簡介:彭定文(1978— ),廣西合浦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系副教授,廣西大學工程碩士,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教學管理。

猜你喜歡
新工科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設計交叉融合案例教學
新工科形勢下高校二級學院畢業設計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
淺議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