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2022-07-15 15:26劉立君
中學生報·教育教學研究 2022年24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劉立君

【摘要】俗話說:“知識來自生活,為生活服務?!敝挥袑⒄n堂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整合知識和行動,才能真正發揮教育和培訓的作用,并使學生改善學習和身心健康。為此目的,教師應分析以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為模型,旨在將以生命為導向的教學與初中法治的倫理相結合,從而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保證課堂教學更有成效。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本文淺談一些想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初中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最后階段,相較小學而言,該時段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增加、知識學習的難度增大,給初中生帶來的學習壓力也不可同日而語。教師在此時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授課,不僅會抑制初中生的知識學習興趣,還會使課堂教學的質量長期處于較低水平。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結合初中生更加熟悉生活事物這一特點,將其熟知的生活事物帶入到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既能夠降低知識內容的學習難度,還能夠有效提升初中生對于當前知識學習的親和力,進而為初中生道德與法治學習效率的提升起到關鍵推動作用。

一、做好備課環節,深挖教材生活化內容

自新課改以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得到了改進,在舊版的教材基礎上,增添了生活化的內容,使得教材內容更加豐富。因此,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想要將生活與實際教學合理引入,可以借助教材生活化內容,提高生活化教學質量。首先,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研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將生活化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明確教學目標,完善教學體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從知識與技能、教學方式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掌握,在實踐活動中,將知識轉化為技能,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集體備課活動,教師之間相互探討、相互借鑒,不斷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確保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開展生活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大腦思維能力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是內心接受道德觀念教育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也是最為突出的,且可塑性極強。為此,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實際身心需求,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將教學效率逐漸提高,以此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新時期,教學模式已經有效的轉變,學生的道德素養能力離不開教師的培養,因此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其主要要求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因此,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模擬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景,使學生能夠充分融入到情景教學當中。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下冊《依法行使權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與實際生活有關的討論情景,比如,“樓下大媽有沒有權利在小區內部跳廣場舞?”“業主的權利有沒有受到侵犯?”“二者之間該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解決矛盾?”通過創建這種教學情景,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大致可分為“大媽組”“業主組”“物業組”,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通過辯論的形式使學生逐漸理解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

三、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

教師應該合理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不斷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遇到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與其他同學的相處,讓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實踐活動能夠讓知識不斷拓展,也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驗證。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創建優秀班集體》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將生活中的照片、日記進行展示,并討論如何構建優秀班集體。學生通過討論可以總結出優秀班集體應該讓班集體更加融洽,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通過討論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驗證。

四、設計生活化作業,促進學生深層次體驗

教師不應將教學局限于課堂和課本中,更不能強迫學生在幾十分鐘的課堂中很好地消化掉學習內容,而將生活化教學延伸至課下,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作業,能夠改變以往機械式的教學,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深層次的知識與情感體驗,讓他們將所學內容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教學與“法”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違法行為,并思考這些違法行為的危害,讓他們深入實際生活去感受法律與生活的關系,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懂得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并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實現對知識的內化、吸收。還能以知識為向導,以實際生活為陣地,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針對自己身邊合法權益被侵犯的現象進行調查,并討論、分析出解決方案,以此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讓他們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其對具體問題的探究與分析能力。

結語

道德與法治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必修的一門課程,對學生的實際生活起著重要的指向作用。教師應該擅長對教學進行設計,引導學生發現道德與法治學習內容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建設社會。

參考文獻:

[1]毛希妍.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教學創新思路[J].文理導航(中旬),2022(2):73-75.

[2]白萬龍.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德育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2022(5):114-116.

猜你喜歡
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