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心童趣 輕叩詩歌大門

2022-07-15 15:34麥玉貞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22年6期
關鍵詞:單元作業教學案例詩歌

麥玉貞

摘 要:文章以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現代詩歌作品為例,分析課標要求和學情,實施單元作業的設計,以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詩歌的特點及魅力,激發學生對現代詩歌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詩歌的感情,進而能夠自己創作詩歌作品。

關鍵詞:單元作業;詩歌;教學案例

一、單元作業的設計

(一)課標要求分析

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走進詩歌,體會詩歌的情感”這個專題編排的。本單元選編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四篇中外現代詩歌作品,有冰心的三首短詩、艾青的《綠》、蘇聯詩人葉賽寧《白樺》和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時候》。本單元以生動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不同的意境,目的是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了解詩歌的特點,學會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本單元教材從整體進行設計:四篇課文以學生熟悉的“自然”為中心意象,展現現代詩飽含情感、想象豐富、語言表達獨特等特點;“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回顧和梳理現代詩的基本特點,幫助學生將零散模糊的認知清晰化,使其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朗讀是感受詩歌特點、體會詩歌情感的主要方式,本單元精讀課文的課后練習和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均設置了朗讀詩歌的要求,“綜合性學習”中還以小貼士的方式提示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以幫助學生通過朗讀更好地體會詩歌情感。

本單元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主題是“輕叩詩歌大門”,要求“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這是對三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單元語文要素“收集傳統節日的資料”的鞏固和提升。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依托課文學習展開,與閱讀教學相輔相成,分步推進:《短詩三首》課后的“活動提示”是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啟動階段,要求學生從多種途徑收集喜歡的詩歌,做一個摘抄本;《白樺》課后的“活動提示”是本次綜合性學習的推進階段,要求學生試著寫詩,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綜合性學習”是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展示階段,要求學生進一步根據需要整理資料,并通過合作編詩集、辦詩歌朗誦會等方式展示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成果。

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

1. 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4篇詩歌中語句表達非常精妙,學會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比如,《短詩三首》中提到的“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寫出了對母親的依戀;《綠》中的“所有的綠集中起來,擠在一起”寫出了對綠的感受和熱愛;《白樺》中通過對白樺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具有白樺精神的守林人的贊美;《在天晴了的時候》描寫了作者看到的雨過天晴的景象,表達作者對雨后景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這些詞句表達的感情,學會積累,學會體會。

2. 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本單元課后題安排收集詩歌資料,制作摘抄本的作業。如《短詩三首》課后收集喜歡的現代詩,準備一個摘抄本,抄寫下來,寫明作者及出處?!栋讟濉芬晃闹?,收集詩歌,交流自己的摘抄本。

3. 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本單元有一個“綜合性學習”要求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

4. 學會仿照示例寫新詩。如:《綠》中的“所有的綠集中起來,擠在一起”寫出了對綠的感受和熱愛,對春天的謳歌。學會對大自然觀察,仿照這樣描寫方法進行自編詩歌。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雖然對詩歌有一定的了解,有了初步的閱讀方法和朗讀方法,但情感體現有待提高;還要加強對詩的朗誦訓練才能體會作者情感,感受詩的節奏、韻律美;對大自然的贊美、謳歌還是較少,學會方法,仿照例子進行創作,提高詩歌的鑒賞和創作能力。

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承接三年級下冊的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盡管學生此前已初步具備查找資料、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經驗,但因為研究內容和具體活動的變化,且本次綜合性學習在三年級“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提出“初步整理資料”的要求,所以,在整個實施過程中,要重視教給學生整理資料的一些方法,并圍繞活動提示及要求整體規劃,適時指導。教師在引導學生收集資料時,要重在引導其收集自己喜歡的現代詩歌,不要局限于哪幾位詩人的作品。教師要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預設,如,收集詩歌有哪些途徑,收集的詩歌如何進行整理,合作編詩集時如何組織分工和安排進程等。

(三)作業目標設計

1. 能多途徑收集現代詩,與同學交流自己收集的詩歌。

2. 能嘗試創作現代詩,與同學交流。

3. 能對自己收集或創作的現代詩分類整理,并與同學合作完成小詩集。

4. 通過朗誦詩歌、欣賞詩歌等實踐活動,提高自己朗誦詩歌的能力,并舉辦班級詩歌朗誦會。

(四)作業內容

1. 準備一本摘抄本,收集現代詩歌。

2. 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學著創作小詩。寫詩要求:(1)自由選題,獨立創作一首詩歌;(2)字數不限。

3. 小組合作編寫小詩集。編寫要求:(1)確定主題,篩選詩歌內容;(2)整理分類,制作詩歌集;(3)設計詩歌的插圖和表現形式;(4)構思小詩集的名字;(5)制作詩集的封面、目錄;(6)裝訂成冊。

4. 舉辦詩歌朗誦會:(1)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2)各小組在主持人的安排下進行詩歌朗誦表演;(3)其他小組在觀賞的過程中給予評分,選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12名。

二、單元作業的實施

(一)實施過程

1. 隨心創作 詩意生活——詩歌創作指導

(1)引導回憶。詩歌的魅力在于展現生活中的趣味與情感。特殊經歷,特殊感受,可以用詩歌形式表情達意:“四年的小學生活,有苦有樂,有喜有憂,有笑有淚,隨著素材,我們一起回憶度過的時光?!保ㄕn件出示學生參加學?;顒拥恼掌?/p>

(2)尋找靈感:讓學生說出在小學生活中最難忘的時刻或者事情,歸納出幾個關鍵詞。

(3)范文引路,創作導航:“四年來,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參加學習,一起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很多畫面都印在老師的腦海里。老師也寫了首小詩,與大家分享。請大家根據這個單元學過的詩歌,受到的啟發,動手寫出你的詩?!?/p>

(4)學生試寫,師巡視指導。

(5)展示詩作,學生朗誦,教師點評,再次修改、點評。

(6)組內交流,好詩可以贈好友,也可以馬上謄抄。

(7)鼓勵拓展,創造詩意生活:詩歌的創作源于生活,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見聞同樣可以用詩歌的形式表達。讓我們養成寫詩的習慣,盡情地感受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愜意地享受詩意生活。

2. 收集整理 匯聚成冊——合作編小詩集

(1)總結收集詩歌的方法:通過閱讀報紙、雜志和書籍,訪問他人等途徑,收集創作的詩歌或記錄當地流傳的民歌、童謠,也可以收集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2)整理詩歌的方法:把詩歌分類,可以按詩人分,按內容分,按形式分……小組收集到的詩分好類以后,看看哪個類別的詩比較少,可按類別再收集補充。

(3)作業布置:用精美的紙謄抄整理詩歌,或者以電子版形式收集整理詩歌。做好封面和目錄,并裝訂成冊。

3. 暢誦詩文 展露童趣——辦詩歌朗誦會

(1)活動組織方面的準備:先組織各小組討論表演的篇目、形式及表演者;指導學生選擇朗讀篇目,可以是本單元學習的詩歌,可以是摘抄的詩歌,也可以是同學自己創作的詩歌;朗誦形式選擇,可以是個人朗誦,也可以是小組合作朗誦,可以配上適當的音樂、PPT、手勢。

(2)全班交流入選節目,討論導演組、主持人、場地布置等工作安排。分頭準備,遇到困難可以請教教師。

(3)節目表演者的準備:根據各組商定的朗誦形式進行彩排,做好音樂、PPT等方面的準備;練習朗誦時,注意書中“小貼士”的要求:用合適的語氣朗讀,表情、體態自然大方。

(4)舉辦班級詩歌朗誦會。

(5)根據評分標準,評出“最佳表演獎”“優秀表演獎”“最佳配樂獎”“最佳合作獎”“突出貢獻獎”等。

(二)效果分析

1. 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增長學生詩歌方面的知識。在“隨心創作? 詩意生活——詩歌創作指導”課中,學生在回顧與延伸環節中學習了現代詩歌的形式短小、朗朗上口、感受獨特、想象豐富、善用修辭等特點。而在“收集整理? 匯聚成冊——合作編小詩集”“暢誦詩文? 展露童趣——辦詩歌朗誦會”的課時環節中,學生在收集詩集、制作詩集及后期的詩歌朗誦會和教師的指導中,培養了合作學習的意識,鍛煉了自行開展活動的能力。每個學生都參與了本次綜合性學習系列活動,都有獨特的收獲。

2. 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下,自覺讀詩、背詩。大部分學生在本次綜合性學習系列活動中閱讀,甚至背了20首左右的詩歌。每天的早讀、午讀、課間活動時間,大部分學生都沉浸在現代詩歌學習中,在賞析中摘抄自己喜歡的詩詞,為后期的創作做好鋪墊。學生創作的詩,雖然稚嫩、粗糙,但在字里行間中都體現了大膽的想象,寫出孩童眼中關于世界、關于校園、關于家人的樣子,真情實感,洋溢其中。

3. 學生能投入活動,積極主動探究、嘗試。無論是給詩歌分類,還是自己寫詩,無論是制定計劃,還是總結,學生都能投入其中,主動探究、嘗試。在此過程中,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鍛煉,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能力得到多方面提升。

4. 學生在活動中形成一系列的成果。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詩歌的創作,積極投入,主動去探究、嘗試,于是產生了一篇篇雖然稚嫩,但充滿生活氣息,飽含童真的詩歌。學生用精美的紙謄抄整理好詩歌,或者以電子版形式收集整理詩歌,做好封面和目錄,并裝訂成冊,于是一本本充滿童真童趣的詩集就誕生了。學生根據各組商定的朗誦形式進行彩排,做好音樂、PPT等方面的準備,舉辦班級詩歌朗誦會,于是一個個精彩的朗誦節目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三、案例價值提煉

(一)作業設計實施策略

1. 整合教學目標,培養語文素養

本單元三個語文要素的安排頗有層次,先是為學習語言、深化理解服務的“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接著為積累、構建語言服務的“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再是為運用語言服務的“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從語言學習到內容深化,再到語言的構建與運用,能力從閱讀到遷移創作、表達逐步提升。從練習分布看,我們可以根據每課課后練習、閱讀鏈接及語文園地,找到其訓練的目標。在單元語文要素的引領下,每一課、每一個知識塊都承擔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這些學習目標都是為達成單元語文要素服務的,且都是階梯式推進,環環相扣的。循序漸進,訓練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要達成語文閱讀要素目標外,還有一個更高的目標要求,就是指向實踐運用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要素,本單元作業設計以“綜合性學習”板塊融匯口語交際與習作的內容。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嘗試寫詩,編小詩集。從三年級教材的單元語文要素關注“新鮮感的語句”到感受“生動的語句”,再到積累“優美生動的語句”,層層推進讓學生對語言的學習和認識不斷提升。四年級上冊提出的體會“準確生動的表達”,其不單單指向體悟“詩眼看世界”的美好,也明確了“寫”“編”——語言是對事物進行認真、仔細地觀察后,選擇恰當、形象、生動的詞語凝練地表情達意。而創作是基于語文綜合素養,以靈動、鮮活的畫面,激發學生“用詩意繪生活”的愿望。

二是舉辦詩歌朗誦會。在教材導向的“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朗讀”“背誦課文”長期訓練的基礎上,本單元精讀課文分步教授了“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方法,“交流平臺”對方法進行總結與提煉,課后的“活動提示”“閱讀鏈接”提供語言實踐的抓手與典范,而綜合性學習的過程就是方法的運用,這是一脈相承的教學過程,閱讀是綜合性學習的基礎,綜合性學習是閱讀的運用。

2. 落實“雙減”政策,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

本單元的作業設計全面貫徹“雙減”政策,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的精神開展優化作業設計。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精選作業內容,并進行分層、彈性的要求,只要學生能積極參與,都能得到教師的表揚和鼓勵。

3. 學生合作探究,創設“融·樂”課堂

“融·樂”是指融合五育、融通技術和融匯四評,是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構建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系。課堂要強化信息技術、數據分析技術與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深度融合,豐富并創新課程形式,也要強化過程評價,突出思維培養,關注教育過程,健全綜合評價,突出全面發展。課堂要體現樂研、樂學、樂教、樂動、樂思和樂創。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感受合作探究之樂,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展示中感受合作、分享的快樂,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二)專業成長感悟

本單元的作業設計以現代詩文為主題,通過深化對現代詩歌的認識、感受詩歌的魅力,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激發學生對現代詩歌的學習興趣。本單元的作業設計還與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以生動優美的語言,描繪不同的意境,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了解詩歌的特點,學會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本單元的作業設計是創設一個由淺入深,從閱讀到表達,從習得到運用的發展過程體系,重在“授法、得法、用法、習法”,通過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自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猜你喜歡
單元作業教學案例詩歌
初中歷史與社會單元作業設計探究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淺議單元作業的有效設計
中學數學單元作業與試卷的整體設計策略研究
詩歌島·八面來風
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轉課堂模式與數學教學案例
促進初中化學定量觀建構的教學案例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詩歌過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