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規劃學視野下的新農村振興規劃路徑分析

2022-07-16 11:49王芳茂
科海故事博覽·上旬刊 2022年7期
關鍵詞:城鄉規劃

王芳茂

摘 要 城鄉復興策略是在中共十九大以后明確提出的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業蓬勃發展的重要策略部署,其目的是進一步發展壯大鄉村經濟,增強城鄉之間的和諧共處,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技術水平的提升。本文針對城鄉規劃下農業振興戰略的路徑加以分析,以期為新農村振興策略的實施提供幫助。

關鍵詞 城鄉規劃 新農村振興 城鄉復興

中圖分類號:F29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2)07-0118-03

新農村振興是我國當前在農村經濟發展下的重要舉措,通過合理的城鄉規劃能夠推動新農村建設,促使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更佳。同時,在城鄉規劃中能夠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诖?,新農村的規劃必須根據現今農村發展的情況進行綜合研究,進而提出科學的發展方法,推動新農村的合理規劃。

1 城鄉規劃對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性

城鄉規劃視角強調突破城市發展邊界,并致力于改變城市環境以及推動城市協調發展,城鄉規劃學兼具綜合型、戰略性和政策性等特征,對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有著一定的指導和推進作用,合理規劃鄉村區域布局,發揮鄉村地區資源優勢,提升鄉村地區土地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也能為推動鄉村振興及城鄉發展進入新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過去傳統的鄉村建設思想觀念已經不適合現下鄉村發展,城鄉規劃與鄉村振興二者有效性融合,不僅能夠滿足現階段鄉村經濟發展要求,也能為建設美麗新農村提供基礎保障[1]。此外,城市規劃視角下鄉村振興工作的深入推進,綜合考慮了鄉村居民實際需求,明顯提高了鄉村地區生活質量,先進農業技術的引進與政策扶持,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鄉村居民收入,使人們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2 城鄉規劃視野下村落復興策略的重大意義

城鄉規劃指的是把人類目前的土地資源技術條件和城市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和利用,其最主要的內涵涉及城市用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城市空間結構的合理規劃和城市人居環境的優化設計等,其目的重點是人類的生存品質與人類社會關系方面的和諧,讓廣大地區的人民實現小康生活水平,讓人類的生存品質有效地提高,在新城市視野下的農村振興戰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適應了政府三農工作的需要。同時還進一步強化了對農業當前的資源利用,通過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農業企業可以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2]。十九大報告中就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任務。但是為了達成這一任務,還必須繼續加強我們農村地區的建設,只有保障它們彼此之間共同的利益,才能夠更進一步地去完成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任務。

3 鄉村振興戰略

3.1 新時期發展促進了鄉村經濟振興戰略推進的步伐

改革開放發展至今,中國農業發展取得了迅速成長,農村人民生活質量也得到了迅速提高,但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提供的需求條件來看,農村經濟依然是新時期發展的短板,農業生產仍是重要發展細微環節,但農村人民仍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困難群體,農業、農民和鄉村之間的發展不均衡問題仍是關鍵。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消費的升級需要,就必須化解這一主要矛盾,為了經濟社會穩定的安全健康發展,就必須化解這一重要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地進行小康社區和現代化發展工程[3]。所以在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農業振興戰略是一個重點工作內容。

3.2 基本國情推進了鄉村振興計劃全面實施的進程

鄉村復興戰略是對城鎮化的補充,我國將用相當長的時間完成農業經濟人口的快速轉移和農村經濟總人口的城鎮化。要了解,由于我國存在土地面積廣闊、農業經濟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技術優勢,所以城鄉之間也存在著命運共體的聯系。正是由于如此,中國農村復興戰略應同城鎮化進行結合開發,并優先發展鄉村經濟及農業發展,以推動中國農村農業朝著社會主義目標發展,達到城鄉統一。我國耕地規模雖大,但人口數量較多,農村人均土地的規模也較小,所以城鎮化是必需的選擇,但并不是一定要犧牲鄉村收益和農業發展利益來完成城鎮化目標,同時也要避免因城鎮化發展速度過快所帶來的城鎮化病。我們在實施鄉村振興計劃的同時,要結合城市化建設,促進城市共同建設。

3.3 企業轉型與發展為國家農業現代化振興目標的實現創造了條件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的經濟和整體綜合國力都得到了迅速發展,農村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也逐漸步入了新時期,并已經形成了由工業帶動農村、城市帶動農村共同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實力。都市人口渴望體驗鄉村的優越生存環境;工商企業渴望借助鄉村的發展優勢,增強自身的實力,同時,他們也到了回鄉經商的最佳時機;農村戶籍的居民需要在鄉村養老,這部分人為農村建設創造了巨大的資源,同時也為實施農村復興計劃創造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

4 城鄉關系新發展要求

4.1 發展城鄉之間的新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改造的逐步推進,我國城市發展步入了嶄新時期,加速了農村城市化步伐,但同時鄉村發展的滯后性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既形成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短板,也突出了城市發展的不均衡和農村發展的不充分[4]。新時期,要想城市發展和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得到根本緩解,就要從發展不均衡角度,改變不合理機制、不均衡機制等主要問題;從發展不充分視角,改變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不足、文化傳播工作不到位等重大問題。

4.2 重新定位城鄉關系

新時期實現城鄉振興戰略的主要目標是進一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主體機制,并從根本上改善城市內部的復雜關系構成。在這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創新,在嚴謹部署的同時,逐步建立好城市信息流動激勵機制制度,讓信息市場得以更高效發揮,從而形成了城鄉之間信息、人員等資源自然流動的新格局,以為城市融合與發展提供體制上和政策方面的支撐和保證。

4.3 重新制定城鄉關系目標

為了短期發展目標,政府應當關注農業發展這一社會經濟發展的短板,為城市融合與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發展空間;為了長期目標,應當注重城鄉建設全方位整體融合的發展布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新時期中國夢打下重要的建設基礎。

5 農村經濟振興和城市化融合發展的問題政策研究措施

5.1 明確城鄉融合發展的格局

鄉村復興戰略的重心并不僅僅是進一步發展農業經濟,更不是對農業發展基礎工程的簡化,將鄉村變成了小城鎮,而不僅僅是進一步發展都市,使鄉村變成城市城鎮化工程的附屬品,而變成了都市建設的重點用地。

鄉村復興戰略的重心,就是其本身的經濟發展社會價值。目前,我國農村農業向多功能化蓬勃發展已形成了人類的普遍共識[5]。不僅僅是指農產品具有最基本的生產供給功能,還應具有文明傳播、產業生態公共服務和文化休閑教育等主要功能,而且在我國社會經濟高速蓬勃發展的今天,農產品經營管理水平將日益提高,鄉村生態化文明等各項無形社會經濟價值也將得到充分體現。

5.2 重視方案引領及格局優化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鄉村和農業人口總量遞減已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態勢,發展迅速的社會經濟體的核心均不是鄉村或農業,所以政府應該按照城市發展的基本方案目標,明確掌握城市化發展的基本邊界,并引導鄉村、農民和農業人口朝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目標聚集。如此既可使農村經濟振興的人氣得以增加,促進傳統民俗和文明的弘揚和保存,還可提高鄉村的整個生態環境。另外,還可為農業基礎工程建設和社會服務建設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例如,日本在進行農村經濟復興活動之際,所應用的主要方針是在農戶自己生產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推動鄉村并遷,以此提高日本農業基礎建設的水準,對農業自然環境加以改良,以使農業得以迅速發展。

5.3 加強城鄉產業融合

城市發展主要是指農村能夠對都市經濟的外溢情況進行接收,尤其是對創業、創意等新興時期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活動的外溢情況。在市場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鄉村的自然環境、生存成本及其基礎建筑水平日益吸引了城市社會對經營活動的注意力。其次是隨著城市發展的需要,逐步發展壯大了鄉村經濟。目前江浙農村蓬勃發展也已形成了國內典型代表,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長江流域農業為其提供的發展潛力,并由此產生了有機農場、休閑度假等經營模式,另外還有民宿以及農莊等新形態產品。其主要的特點實現了農業價值的提高與創新,為農業、鄉村和農民的成長創造了良好機遇。最后,把握先進科技+農業的發展契機,為農業創新和創業經濟的成長創造機會。農業并非沒有經濟成長的禁區,不論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升級,或是傳統民族文化科技與工藝美術的蓬勃發展,農業都有著良好的成長歷史。而由于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達,以及遠程辦公的操作手段也逐步走進了民眾心中,所以農業有機會成為經濟增長與創業的重點領域。而事實上,在世界不少國家,農民可以進行創業與創新的項目也越來越多,尤其成長最好的就是文化創意產業,而中國傳統的工藝科技、應用軟件等行業則相應更多。

5.4 重點促進人才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人力資源才是實現農村復興的關鍵。一個地方要獲得長遠發展需要有豐富的人力資本作為保障。為了實現農村復興,需要確保農村的經濟能力得以持續提高,而并不能僅僅依賴農業。在發達國家進行農村復興,是通過各種政府部門、社區團體、基本組織的共同協調合力來開展的。通過城市綜合開發,使有能力進入城市生活的農戶在都市中擁有相應的成長能力,進而使農業經營活動強度得以合理下降,同時給有能力的返鄉青年或農二代等群體創造相應的成長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使農業人力資源的質量得以迅速提高。在這種平臺上,推動新老農戶間的整合,重組農業組織,使農戶對鄉村形成歸屬感和認同感,建立健全的集體行動機制,為鄉村復興的實現不懈努力。

5.5 實施城鄉機制融合

中共十九大中提出了應當不斷完善城鄉融合與發展的有關機制體系和相應政策體系。由于目前的體制和政策中具有對城市融合發展和城鄉振興有不利影響的各種因素,所以應當從根本上調整解決傳統的城鄉分離的體制和政策,以推動城市布局、工業發展、自然環境和社會公共服務等重要方面的共享提升。同樣,進行農村復興建設的步驟就是體現農村價值的步驟,同樣就是農村新型產品及服務業迅速發展壯大的步驟??陀^上是對農村區域治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充分利用好農村中各類公共資源、治理好農村社會、農村基礎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設施等有關機制的全面革新,從而引發了城鄉主體意識對農村恢復與建設的濃厚興趣,為農村搞活打下重要的人才物質基礎。

5.6 科學合理的規劃,科學合理地有序配置設施

目前,我國農村規劃的主要短板是對農村公用基礎服務設施的配套完善與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的相對薄弱,突出問題是對農村的規劃建設和生態化管理體系的統籌銜接不足。上述不足與問題,嚴重抑制了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所以,應當遵循“多規合一”原則,在生態視角下統籌城市發展,強調節能降耗,恢復治理生態,強調生態建設保護和發展并舉。加大財政投入資金和技術獎勵力度,將帶動農民“改廚改廁”,實現鄉村污水集中處理,突破農民籌資困難的瓶頸,激發內生發展動力,形成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體系。同樣,長遠規劃,合理發展,防止盲目超前負債搞工程建設。循序漸進,提高鄉村環境品質,以長期為功,改善鄉村生態空間結構,為實施生態農業、宜居鄉鎮、和諧農村的城鄉振興戰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夯實基石。

6 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農業復興戰略的主要目的是解決農業、農村、城市農業中的所有問題,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型農業,以實現中國農村經濟的全面復蘇與發展。與此同時,日本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也加快實施了農業現代化振興戰略。針對全國各地的實際狀況,推動專項行業積極發展,繼續嘗試創新。要繼續以“人的城市化”為核心理念,實現城市化和鄉村振興的雙驅動下的城鄉統籌發展戰略,推動我國城市同步、協調、和諧、融合發展、均衡的蓬勃發展。建立與健全城鄉統籌發展體系、管理機制和政策措施系統,以實現城市統籌發展與鄉村經濟社會的共同振興與健康蓬勃發展,著重在規劃合理布局、要素的合理配置、產業、社區服務、生態建設等領域工作方面。

參考文獻:

[1] 吳曉菲.城鄉規劃視角下鄉村振興戰略路徑分析[J].裝飾裝修天地,2020(22):108.

[2] 陳蕾.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鎮規劃與建設探微[J].建筑·建材·裝飾,2020(03):139-140.

[3] 文佳治.城鄉規劃視角下的鄉村振興戰略對策[J].建材與裝飾,2021,17(23):87-88.

[4] 姚賢兆.城鄉規劃視角下鄉村振興戰略路徑分析[J].區域治理,2020(23):41.

[5] 陸海濤.城鄉規劃視角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J].質量與市場,2021(09):137-139.

猜你喜歡
城鄉規劃
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決策理念及運用探究
工科轉型中的城鄉規劃專業手繪訓練課堂教學方法研究
城鄉規劃管理中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實踐分析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主體功能區規劃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互關系研究
地方高校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的特色化探索
芻議新時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城鄉規劃管理應對
論中國城鄉規劃中存在的利弊
城鄉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討
城鄉規劃管理工作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