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教師教育中通識課程的改革研究

2022-07-16 04:00肖巖劉曉月王晴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15期
關鍵詞:通識課程高職院校

肖巖 劉曉月 王晴

摘要:通識課程在高職院校中的重要性極高,但結合實際調研可以發現,現階段部分高職院校存在輕視通識課程的問題?;诖?,本文簡單分析高職院校通識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高職院校通識課程改革策略,具體涉及加強通識課程體系建設力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職業規劃與指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通識課程;通識教師

前言:通識課程教育改革是順應我國對全面人才發展需要的一種教育改革形式,可以促進人才自由、和諧、全面發展。在當今時代,高職院校教師隊伍需要以綜合素質與專業水平均較高的專業教師構成,為滿足相關要求,必須設法改革高職院校通識課程,進而優化教師教育。

1.高職院校通識課程現存問題分析

1.1通識教育重視程度偏低

我國的傳統高職院校課程通識教育重視程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教育只重視對專業課程的教育培養,這種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導致學校的通識課程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呈兩極分化的狀態。對通識教育的輕視就導致了通識教育教師的相關培訓也較少,相較之下,專業課教師會定期參與一定的國外培訓進行專業水平的提高。通識課程教師在各類的教研申報、學歷提升、職位晉升等方面機會較少,由于對通識教育的輕視,通識教育的教育積極性也普遍較低,從而形成學生的通識教育程度的現狀,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群體過于重視專業技能學習,忽略了自身綜合素質提高,無法滿足我國的專業、全面、發展型人才培養需要。

1.2通識課程教師平均年齡偏大

因為各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十分普遍,所以對專業課程教師的引進十分重視,而通識教育過程中通識課程具有很強的一致性,所以高職院校就很少引進新的通識教育老師,這也就導致了通識教育教師的年齡普遍較大,據調查得知某高職院校在十年內只招聘了兩位通識教師,這種低頻招聘模式導致高職院校存在通識教師年齡偏大現狀。

1.3通識課程教師職稱結構不合理

現在的高職院校評審模式均為統一的制度評審,這種制度對通識教育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制約,由于通識課程中大部分課程教師屬于文科專業,而文科的論文與科研的難度與專業課相比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因此通識課程教師的職稱評定較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其水平不足,而是因其學科難度形成的,而在這種背景下,采用統一的職稱評審模式就顯得評審方式十分不合理。

2.高職院校通識課程改革建議

2.1加強通識課程體系建設力度

作為一所高職院校,學校應將通識教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形成整合性與貫穿性并重的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學生在進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也不能僅注重專業課程的能力培養,還需要對自身文化素質與道德素養進行綜合的提高。高校在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對學生的知識底蘊、文化素養、工作態度、心理健康等也應進行關注,從而使學生獲得更高的教育方式與學習理念?,F今的教育體系需進行改革,根據國家形勢與需求對學生的教育內容、形式、方式等進行合理調整。在高職院校開設通識課程的過程中,通過對通識教育體系進一步加強建設,使通識教育可以更好服務于學生的素質文化教育,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后可以符合我國全方面發展型人才的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的人格、精神等方面進行培養。通過合理的調動方式,配置合理的通識課程體系保證每所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良好,構建出專業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通過教師隊伍培養出符合我國需要的全方面發展型人才。

2.2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通識課程教師不同于專業課程教師,通識課程教師不僅是教育者,更是為學生解惑的思想者,這種教育方式可以對學生進行全面塑造,通識課程教師可以協助學生明確自己的目標與能力。對學生的政治立場與思想品質等方面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識、潛能開發、明確社會責任。建立合理的招聘制度進行通識教師的招聘工作,在招聘過程中,對教師的能力進行明確的考察,并定期開展考核,保證教師的專業性。將通識教育的教師體系構建作為學校教學的工作重點,對通識教師進行合理的培養,定期開展學習型交流,對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定期開展專業課教師與通識課教師的交流活動,對學校的通識教育教學質量進行進一步的提高,并且在進行新教師培訓過程中可以采用老教師一對一培訓或一對多教學的模式,采用老教師帶新教師的模式對新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育質量進行提高,注重對學校師生的整體能力進行提高,采用各種培養方式,對教育的品格進行相應的提高。

2.3加強職業規劃與指導

職業規劃本身是對即將步入工作的學生進行規劃,保證學生的發展,但職業規劃不僅對學生重要,對通識課程教師也十分重要,許多的通識課程并不像專業課教師一樣具有令學生關注的區域,因此教師缺少互動便缺少了教學興趣,因此通識課程教師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失去教學興趣,導致教師變得盲目。因受到學生與環境的影響,通識課程教師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教學興趣與主動性,由于通識教育課程內容基本一致,許多的教師在各類因素影響下變得缺少主觀意識。通識課程主要為理論課程,課程主要是通過單方面傾聽的方式進行授課,且與專業課程相比課程較少,因此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主觀意識也變得模糊。學校應加強對通識教育教師團隊按年齡、學歷等進行梯度隊伍建設,對通識教育教師在各方面進行提高,以提高通識教育教師的責任感與專業性。采用一定的引導方式,給予通識課程教師以正確的教育方式與能力,學校對通識教育教師進行一定的指導,對教育教師進行職業規劃,為學校的發展與學生就業作出應有的貢獻。通過對通識教育教師進行合理引導,可以使通識教師更好為學生提供教育與幫助,建立一支擁有高思想、高覺悟、高知識的通識課程教師團隊,保證教師群體的專業素養,便于教師為學校的發展和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結語:從各方面對高職院校教師教育中通識課程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可以有效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并促進其全面發展,高職院校需要在這一過程中把握改革的主動權,為教學活動的更高質量開展提供支持,進而更好培養綜合性人才,滿足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王敏.基于改革視角的高職院校通識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初探[J].大理大學學報,2022,7(03):123-128.

[2]徐興林,潘蕭羽,徐媛媛.基于學分制的高職院校通識教育改革[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02):15-18.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名稱:“三教”改革視域下高職通識課教師職業能力提升研究,課題編號:JRS-2022-7007。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肖巖,1977.11,女,漢,河北定州,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助教,漢語教育,高職教育,傳統文化。

第二作者:王晴,1983年1月,女,漢,河北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是語文教學。

第三作者:劉曉月,1984年3月,女,漢,陜西清澗,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是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通識課程高職院校
高職通識課程與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應用型通識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通專融合視野下高職教育集群型課程模式建構
高職院校通識課程教學實施研究
高校通識課程《美術鑒賞》雙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