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素養對學習書法的重要的意義

2022-07-16 05:11郭仕泓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15期
關鍵詞:文化素養融合創新

郭仕泓

摘要:目的:文化素養對學習書法的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學習書法的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方法:在當前的書法學習和教學工作中,除了加強書法技能的訓練外,還需強調文化素養的重要性,要以國學為基礎,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對書法教學進行融合。結論:在書法教學中強調文化素養的教學,對學生今后學習書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它將決定學生書法藝術的發展高度。

關鍵詞:文化素養;融合;創新

一、文化素養是書法的基礎和源泉。

中國書法因為依附于漢字的存在,所以有著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具有的獨特性。書法藝術的創作過程也是書法家情感表達的過程。人們對書法作品的審美過程應該是一個綜合感受的過程,首先是形式、線條等方面的感受,然后才是對作品詩詞文賦內容的欣賞、作者情感表達等多方面的體驗過程。從當前大量的書法作品的呈現效果來看,我們很多書法愛好者掌握了很多歷代名家的各種經典碑帖的書寫技巧,但是卻淡化了傳統書法中書以載道本質,所以有鑒于此,近幾年各級書法協會在展覽的征稿啟事中都提倡和鼓勵自作詩文,并且將文化修養的考核也包含到入展審核中,這也是近些年的書法展覽發展趨勢。

享譽世界的著名畫家畢加索,對中國的書法藝術評價非常高,他說過,“假如我生活在中國,我一定是個書法家,而不是畫家”。畢加索是在西方繪畫的基礎上,看到中國書法藝術的抽象美以后,被書法藝術的美所打動,覺得書法藝術是東方文化藝術的核心。數千年以來,中國歷史上雖然經歷了很多次的戰亂災荒、朝代更迭,但書法藝術卻沒有消亡滅跡,甚至還在時間的歷練中,不斷的傳承創新、發展壯大,這無疑揭示了中國書法和中國文化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關系,而當下中國書法更是成了我們國家的一種重要文化符號。中國書法因為有了中國文化的支撐才顯得更加博大精深。反過來,中國書法又以其形式美讓中國文化放射出光彩,更加的絢麗奪目。

當前有一種關于書法論調是,與書法歷史上輝煌的過去相比,當代書壇退步非常明顯,我覺得如果說書法真有退化,應該主要是文化內涵方面的退化。當今書壇,就是無論從各級展覽或比賽來看,書法作品所呈現的筆墨效果并不差,繼承和發揚了很多歷代名家的筆法、墨法、章法,而淡化了傳統書法中書以載道本質,當下我們有不少書家能惟妙惟肖的臨摹出王羲之《蘭亭序》,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寫出《蘭亭序》這樣的精美詩文內容呢?人們對書法作品的審美過程應該是一個綜合感受的過程,首先是形式、線條等方面的感受,然后才是對作品詩詞文賦內容的欣賞、作者情感表達等多方面的體驗過程。書法是精神世界的外化體現,有書法家創作時的情感流露,需要的不僅是各種書寫技巧,更要體現書法家自身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二、文化素養要求書法學習過程中要技道并重。

數千年以來,眾多的經典書法作品流傳到今天,使中國的歷史文化星河燦爛,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經典書法作品,多為士大夫階層隨心自然所作,而他們的書作多以文稿、尺牘等形式呈現,很多都是紀錄了自己生活中的日常事件,所以書法起源于日常生活的文字書寫,但其藝術欣賞性又高于生活。書法是具有豐富文學內涵的漢字書寫藝術,可能在某些當代藝術家眼里漢字是可以抽象提取出來的,可以轉換為線條藝術,用線條的干濕潤燥、輕重緩急來表達情感、抒發自己感情,但是僅僅把書法藝術定義在線條藝術這個概念上,我覺得這是對書法藝術的簡單化理解,是一種片面的純藝術形式思維,不應該把書法作品與文學內容剝離開來,而當作是一種“純書法”形式去簡單化審美。一些當代書法家試圖脫離文字,在作品中有意對漢字形態作變形、分割、組合,目的就是為了體現這種線條藝術本身的一種價值美,甚至還有書家開始用毛筆嘗試英文書寫作品,但這些都不算完整意義上的“書法”,最多可能只是和書法藝術沾邊的一種線條藝術形式罷了,因為真正書法藝術是不能夠摒棄中國漢字、中國文化這塊肥沃土壤的。

中國書法不是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藝術概念,幾千年以來,中國書法和中國文化早已融為一體、密不可分,中國書法正是因為有了中國文化的支撐才具有了靈魂。中國書法之所以在中國的藝術和文化中不斷的傳承和發展,不僅是因為書法是一種直觀的視覺欣賞藝術,更重要的是它在字里行間無不浸潤著中國文化的氣息。書家在書法藝術學習和創作中,廣泛的學習了書論、詩詞、禪學、易學、美學、哲學等,并且去勇于實踐,通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大自然、從社會中悟得藝術存在真諦。書法藝術可以反映書法創作者的內心世界,是其學識、情感和思想的綜合呈現,這也就告訴我們書法創作不能依靠某種單一的技法練習去實現,如果只是功利心趨勢,商業行為的需要去進行書法訓練和創作,其行為猶如緣木求魚,終將勞而無功,其書法作品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能顯得膚淺庸俗。

三、書法藝術的創新和發展要依靠文化素養。

在今天書法藝術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是書法藝術創新不能走“丑書”的道路,而是要努力實現高品位與普及化的有機融合,才能推動這項古老藝術的健康發展。當的中國書法正行進在一個創新發展的道路上,正在完成它的從書寫“工具”向當代的“審美”轉型,由文學表達的“手段”向藝術表現的“目的”轉變。令人欣慰的是,當今書壇上仍有一批有志于書法藝術的耕耘者,他們根植傳統、取法多家,創作出了很多極具時代特色的書法作品,弘揚了這時代的正大氣象,所以我們不能單一的留守傳統,止步不前,也不能因盲目自大創新,脫離根基,只有繼續深入根植傳統,不斷的探索和挖掘,在守正中努力去創新,才能產生出屬于我們這個新時代的偉大作品。

參考文獻:

[1]周韶華.民族性與當代性是書畫家的立身之本[J].美術觀察,2019,13(4):62-63.

[2]陳懷宣.林邦德實驗書法作品的創新性與當代性[J].文化交流,2019,14(11):66-67.

[3]曹亞彬,葛復昌.晚明浪漫主義書風的當代性闡釋[J].中國書法,2019,24(12):192-193

猜你喜歡
文化素養融合創新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淺談音樂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提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