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評價困境及紓解路徑

2022-07-16 05:11何建軍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15期
關鍵詞:現實困境

何建軍

摘要:構建良好的教師評價體系作為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目標,推進著我國教育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當下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評價存在阻礙和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質量和教育發展。因此,要建設有助于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發展的良好生態,中小學教師評價改革要秉持發展性、多元性、公平性和過程性四個原則,轉變評價觀念,優化評價內容,豐富評價方法,構建多元化評價主體,促進中小學教育縱深推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評價;現實困境;紓解路徑

百色位于廣西西部,地勢偏遠,教育資源較為匱乏,教師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等方面存在欠缺。通過調研發現,一些中小學教師評價機制不健全、評價主體片面、評價方法單一等問題仍是突出存在,導致民族地區教師評價面臨改革難題,教師評價的優勢和功效在民族地區不能得到充分發揮。民族地區中小學肩負著民族地區人才培養、教育發展的重任,維護著民族地區安全與穩定。因此要深化推進民族地區教育改革,提升教學水平,必須要重視教師評價,不斷完善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提升中小學校治理能力。

一、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評價現實困境

(一)教師評價內容片面

調研中發現,很多中小學囿于思維的習慣化或凝固性,對于教師評價過于簡單、淺顯,僅僅將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學科考試成績的分數等具體成績作為指標。同時,單一簡單的教師評價忽視學生在教育中地位,導致學生學習學業素養降低,對學生的學也無法把控到位,無法在學習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會受到限制。民族地區需要重視民族文化認同,側重考量教師教書育人服務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但當前民族地區教師評價普遍存在著對量化指標偏愛,缺乏對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等內容。

(二)教師評價方法單調

目前一些中小學在有不少中小學在開展教師評價的過程中,傾向于使用簡單化的評價技術和定量化分數開展教師評價。比如,一些學校仍以學生單科或者是幾門學科綜合均分成績作為指標,用進步的數值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形成教學能力等級。運用固化、量化的指標對教師展開評價往往是靜態的,忽視不定量因素,容易導致結果片面,偏離教師評價目的。一些學校認為量化指標更為公平,但是量化標準本身具有主觀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允。

(三)教師評價主體單一

學校作為管理者,教師作為被管理者,兩者地位存在不平衡。管理者處于支配地位,掌控者教師評價的內容、方法、程序等環節制定。作為被評價的教師作為學校聘用員工,存在勞動關系,處于服從地位,其在教師評價中主體性容易被忽略。在很多中小學開展的教師評價中,教師本人未被納入到教師評價體系中。從中可以發現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之間是一個傾斜關系,教師評價中教師主體缺位,教師評價效益最大化、最優化未能實現。

二、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評價困境成因

(一)教師評價中行政力量主導

教師評價的評價主體具有多元化,但學校在其中占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學校行政人員從始至終都在參與教師評價活動。從教師評價的各項指標確定,到教師評價活動正視啟動、數據匯總等,學校行政人員作為學校教學管理和服務的人員,完整參與這個過程,對教師評價的政策方法等最為熟悉,從而形成了主導地位。學校行政人員過多參與評價活動,使得評價工作向著管理行政方向傾向,忽視評價本身目的,容易讓評價結果主觀、有失公允。

(二)教師評價中注重量化指標

具有客觀、科學等優點的量化指標作為教師教學活動評價的指標,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反映教師教學情況。但是量化指標也具有量化標準精確度不足、標準制定主觀等不足,因此過分依賴量化指標也會使得評價數據偏頗,忽視對教師師風師德等無法量化的內容評價,造成結果片面。量化指標過于追求評價結果公平公正公開,但容易使教師評價活動陷入本末倒置誤區。

(三)教師評價中反饋機制缺失

少數民族地區教師隊伍構成大多數是由引進的教師組成,大多數教師并非本地人,需要良好的反饋機制幫助他們能夠盡快在教學活動中成長。當前民族地區中小學未能構建起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導致教師無法確切真實掌握自身教學情況,無法知悉與優秀教師的差距,教師成長目標與學校發展目標未能達成一致。

三、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評價困境紓解路徑

(一)改革教師評價觀念,優化教師評價內容

2020年新冠疫情襲來,特殊時期下線上教學保證了中小學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教師評價也要適應信息化時代發展要求,在以往評價內容也需要將線上教學效果納入其中,倒逼教師要不斷發展和創新在線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豐富教學情景,提升中小學教學質量。同時,百色民族地區,也是我國革命老區,教學活動需要立足于實際情況,教師評價也要內生于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和教育評價活動之中。針對民族地區教學活動中“重結果、輕過程”這一現象,學??梢栽诮處熢u價中設置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思維方式等內容,更加關注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學生學習情況。

(二)豐富教師評價方法,多元構建教師評價

中小學要始終保持教師在多元評價主體中核心地位,保障教師自評結果權重賦值高于其他評價主體。民族地區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可以建立以備課組、教研組、年級組為群體的業績考核,把教師之間封鎖對立的矛盾減到最輕,激發教師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教學熱情,建設適宜學校發展特色的優秀教師團隊。民族地區中小學可以開展教學基本能力提升評價活動,邀請校內外專家參與評審,對參與活動教師從現場說課、課堂教學展示和現場答辯三個環節綜合點評分析,推進教學模式、教學能力等深入發展。

(三)暢通評價反饋機制,重視教師人文關懷

民族地區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師培養,組織帶領老師們到全國各地名校學習、輪訓,實施“師徒結對”工程,即名師帶骨干教師,骨干教師帶青年教師。同時,學校以及教育行政管理機構要注重教師的心理狀況,給予新教師關懷幫助其盡早適應教學環境,切實關懷老教師讓其感受組織的溫暖。在生活中組織教師開展各類課余活動,鍛煉團隊凝聚力,緩解教師在工作中的壓力。學校要鼓舞教師隊伍不斷抓教學、抓研究、抓創新,才能真正發揮教師隊伍的教育職能,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做出積極貢獻。民族地區中小學可以通過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類比賽(評比)活動,教賽相長,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猜你喜歡
現實困境
論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中國社會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現實困境與制度策略
建筑工程造價控制的現實困境和對策分析
中國網絡民主發展的現實困境及優化對策
我國推廣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的現實困境
民事訴訟中提交答辯狀制度的困境及完善初探
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現實困境及路徑選擇
中職語文教學的現實困境及應對策略研究
自然保護區社區參與現實困境與對策
“教學即研究”的現實困境與改進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