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2022-07-16 05:11賀靜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15期
關鍵詞:教學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賀靜

摘要:現代教育背景下,為了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加優質的教學效果,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采用比較閱讀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認識,讓學生獲得更加良好的閱讀體驗。為此,筆者結合自身數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經驗撰寫此文,淺議現階段我國初中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有實踐意義的優化方案,以期能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優化;閱讀教學

閱讀是初中生獲取語文知識的有效方法,閱讀課堂價值的提升對于助力初中生語文閱讀素養發展至關重要。比較教學法恰好是一種能夠有效助力初中語文閱讀課堂價值提高的課堂組織與推進方法。用好比較教學法,初中語文閱讀課堂將會以更開放、更系統、更靈動的姿態呈現在初中生面前,讓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1相同題材作品的比較閱讀

題材相同的文章,因作者不同,往往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寫作風格。比較相同題材的作品,引導學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探究作品的背景、立意、情感間的異同,體會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情感態度,激活思維,為深入閱讀打下基礎。

在組織開展《范進中舉》和《孔乙己》比較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范進和孔乙己的命運,提出問題:同是讀書人,哪一個人更能體現封建科舉制的荼毒?原因是什么?通過對比,學生進一步明確了那些被封建科舉制禁錮思想而麻木不仁的讀書人的可憐,從而獲得啟發:范進中舉表面上看是一個人的喜劇其實是一群人的悲劇,一個社會的悲劇;孔乙己這位連個秀才都沒考上的讀書人,即使在為偷東西辯解時也以讀書人自居,而周圍的人都拿他的悲劇當笑話。沒有思維的碰撞,就缺乏深入鑒賞的契機。同是寫秋,劉禹錫筆下的秋是“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呈現出秋日生機勃發、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詩句中的關鍵詞“排”,理解其意:推開、沖破;把握詩人遭受打擊后依然保持豁達的胸襟,理解這是一種激昂奮進的精神。而范仲淹描繪的秋卻是“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異”字點名了邊塞的風光奇異;雁去衡陽毫無留戀,側面突出塞外的苦寒,渲染肅殺氣象,為詞奠定了凄涼悲壯的氛圍。閱讀中,教師引導學生透過表象的景物描寫,觸及文人蘊藏在“秋”中的主觀情感,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

2明確比較目標,選擇比較方法

比較閱讀活動的順利推進需要明確的比較閱讀目標做指引。比較閱讀材料是我們選擇閱讀目標的依據,不同的比較閱讀活動指向的比較閱讀目標不同,一般可能出現如下目標:

首先,指引學生發現某個知識點。這一類型比較閱讀活動目標較小,選擇閱讀材料也比較簡短、精致,可能出現在一篇文本中,也可能存在于多篇文本之中。一篇文本中多見于前后文比較閱讀,而多篇文本中則多見于同類詞匯、同種方法的運用片段。比如《木蘭辭》中“窗”和“戶”的對比分析;《桃花源記》中“落英”和《己亥雜詩》中“落紅”的辨析。

其次,指引學生發現某種文本的寫作結構,幫助學生累積間接寫作經驗。這種比較閱讀目標活動大都出現在同題材文本的閱讀中,旨在通過學生展開同題材文本閱讀分析,掌握更多的文本構造形式。比如,在對散文《愛蓮說》和《陋室銘》兩篇文本的閱讀指導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兩篇文本在結構上的同異之處,從而領悟寫散文的不同構造方式,更明確地掌握兩種觀點的展示方法。

最后,幫助學生系統地認識某位作者,豐富學生的文學積淀。這類目標常見于詩歌解讀之中,特別是在對前后期作品存在明顯風格變化的詩人的了解和學習中,比如李清照、蘇軾等。這類對比突出縱向對比,重視展現不同寫作背景下詩人的情感變化。

鍛煉學生從不同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領略不同的觀點。這類目標見于對同類事物的分析,比如陸游和毛澤東的兩首《卜算子·詠梅》等。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確定的閱讀指引目標不同。在處理不同的閱讀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比較閱讀目標記錄,注意各個比較閱讀活動之間的內在關聯,以提升比較閱讀活動的系統性。

3確定閱讀順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有效的閱讀順序不僅能夠直接提升比較閱讀教學整體效果,還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文章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暢通無阻”的狀態,不斷獲得閱讀學習的成功體驗。但部分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無法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將教學重點放在字詞的學習上或語文知識背誦上,雖然“披著”語文閱讀教學的外套,但是實際還是傳統應試教學內容,對于學生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的培養沒有任何幫助。為此,在比較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前期教學設計準備,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悟閱讀素材中心思想上,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領悟與理解。此外,教師在選取閱讀素材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閱讀感受與年齡認知。初中生雖然在生理上已經開始發育,但是在心理層面上,還較為稚嫩?;诖?,初中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意見。

以人教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渡荊門送別》教學為例。這首詩屬于游玩詩,主要以描寫景色為主,它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出蜀漫游途中創作的一首古詩,全詩意境高遠,想象瑰麗。故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可以主動到學生班級里,借助“景色描寫詩詞”主題,與學生進行深入討論,在討論結束后給學生布置一道簡單的收集題,讓學生收集一首關于景色描寫的古詩詞。在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后,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講解《渡荊門送別》這首詩的大意內容,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鼓勵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古詩詞展示出來,與教材古詩進行對比,讓學生在中心思想層次比較二者的差別,體會古詩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并且加上自己的理解,詮釋古詩核心內容。在這種比較閱讀過程中,學生從被動學習地位逐漸變成課堂主要推動者,學習效率顯著提升。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比較閱讀法是初中語文閱讀改革探索中應該被重視和利用的新方法。重視并利用好比較閱讀法,初中生的綜合語文素養將會獲得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邢慧.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09):78.

[2]黃忠蓮.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04):241.

猜你喜歡
教學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優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電子商務與物流課程的教學優化與項目教學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