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國》中的分工思想

2022-07-16 05:11馬雪嬌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15期
關鍵詞:理想國分工異化

馬雪嬌

摘要:馬克思對古希臘哲學思想的借鑒是目前學界內較少涉及的話題,然而其重要性卻不容忽視。本文旨在以柏拉圖分工思想為起點,回溯其分工思想的邏輯基點知識論在分工中的奠基作用,并探討柏拉圖分工思想如何會導向以善為目的的理想城邦。柏拉圖分工思想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其自身的創新性上,這一思想還對馬克思和他同時代的其他思想家產生了極大影響。因此,解釋馬克思如何在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基礎上,立足實踐,通過分析私有制下分工造成的人的異化,對理解馬克思創建性的提出在共產主義社會下人和共同體都能得到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知識論;分工;實踐;異化

引言

哲學家懷海特曾說“整個西方哲學史就是對柏拉圖對話錄的注腳”?!独硐雵纷鳛榘乩瓐D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在西方世界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他在這里以定義正義為出發點,探討了與正義概念相關的諸多問題。然而,目前對這本著作內容的討論大多集中于其理念論、知識論的部分,其中的分工理論長期以來僅作為理念論、知識論討論過程中的一個部分被看待,并未受到柏拉圖思想研究者和主流分工理論的重視。的確,我們必須承認柏拉圖構建其分工思想的理論基礎源于其理念論、知識論的部分——即善的理念的知識保證了分工的方向性。柏拉圖認為德性決定能力,而能力又決定外在分工。因此人的內在德性決定了一個人在城邦中的分工。這種分工發乎于每個人的天性(φυσιν),是自然的結果。同時,根據德性能力說,他認為只有統治者和靈魂的理性部分才擁有可被稱為普遍知識的智慧。也就是說,當統治者和靈魂的理性部分的德性被充分實現后,城邦才可能被稱為正義。這個過程無疑是一個知識化的過程。那么,我們需要繼續追問的是,在獲得了這種知識論的奠基結構后,柏拉圖究竟是如何闡釋具體的分工內涵呢?他是怎么構造其分工理論呢?

此外,回首近現代,古典經濟學的發展和希臘經濟思想密不可分。多位古典經濟學家都曾對希臘思想有相關研究。威廉·斯皮格爾總結道:“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涉及到畢達哥拉斯,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芝諾,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馬爾薩斯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尋求對其人口理論的支持。穆勒曾翻譯并提供了柏拉圖四篇對話的注釋。馬克思的博士論文是關于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拉薩爾就赫拉克利特哲學出版過一套二卷著作?!?/p>

目前,學界通常認為馬克思的分工理論來源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馬克思在其著作中有著大量基于柏拉圖分工理論的直接論述和分析。具統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馬克思直接引用柏拉圖原文的就有6處。同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也正面評析了《理想國》中分工理論的地位,他認為“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論述,對于在配第之后但在亞當·斯密之前寫作分工問題的一部分英國著作家來說,是直接的基礎和出發點”。此外,馬克思還檢討了柏拉圖分工理論的特點和得失。那么馬克思選取柏拉圖為分析靶向來論證其分工理論的原因是什么,以及馬克思是如何超越柏拉圖分工理論中留下的矛盾,為分工理論提供新的破題思路呢?

圍繞上述兩個部分,本文將從《理想國》中的分工理論入手,介紹柏拉圖的分工理論的理論來源以及具體的理論內涵,然后回到馬克思的分工理論,分析馬克思分工理論的論證思路和內涵。

一、一個知識論語境下的社會分工

眾所周知,《理想國》中的國家乃是一個理念化的國家,其形而上學基礎在于對善的理念的分有。這樣的問題設置首先表明烏托邦的整個構造過程將嚴格遵照以善為目的的邏輯路線。其次,這一結構也同時表示分工的具體內涵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最后,在這一結構中隱藏著一個必須得以解決的問題,即如果依照天性的分工就能使城邦正義,那么為什么柏拉圖還特別強調屬于統治者的智慧和個人靈魂中的理性部分在城邦及靈魂中的支配地位。

除了為我們熟知的《理想國》第六卷中柏拉圖對善的理念的那三個著名比喻外,在第一卷末尾,柏拉圖就通過論述每個東西都有其能力和德性暗示德性就是天性。他認為每個人的天性并不以意志為轉移,即每個人的德性決定了個人的能力,而能力又決定了人在城邦中的分工和階級。在第六卷中他繼續推論,認為在德性之上還有更為奠基性的東西需要被討論,而那奠基性的東西就是善的理念。他說:“當世間所及的一切和德性與善的理念相結合時,這些東西才成為有用的和使人受益的(505a)”這是因為在第四卷中完成對城邦和靈魂的一般性正義推論后,他認為對正義的具體內涵還需要進一步推論,而不是僅停留在一個空洞的名詞“正義”上。其次,柏拉圖在第二卷論述城邦的自然起源時,乃是通過“人的不自足”加以展開的。人由于天性稟賦的差異,自然會有專長和缺陷,而每個人的需求卻并不因其專長而有所限制。因此,人們自發地會通過交換滿足需求(369c),實現自然分工。而這樣的論調在第四卷中論證城邦和人的相似性時又再次出現。在那里,他認為城邦中不同階級分工下的每個人只有依據天性(其德性所表現的能力),從事自己因能力而獲得的工作,不僭越其他階層的工作,才能在整體上實現城邦的正義。余紀元認為,“柏拉圖確立的勞動分工的原則十分重要。這個原則其實已經把后來所要找到的正義概念隱含其中了。因為他后來確立的正義就是社會中的每個階層,或者個人靈魂中的每一部分,都做與它本性相適合的工作。每一階層或部分各司其職、彼此不互相僭越。這樣,在建立城邦的過程中所貫穿的原則本身即代表了‘正義的一種影子’”。綜上所述,柏拉圖理想城邦的建造過程和分工原則都是嚴格遵照以善為目的的邏輯路線。

除了自然社會分工外,柏拉圖對經濟分工的分析也值得被注意。柏拉圖在第一卷中猛烈批判了私有制和完全商品經濟對社會分工造成的影響。在柏拉圖看來“正義是強者的利益”這一命題作為希臘當時最為流行的正義觀有著非常惡劣的影響。私有制和絕對的商品經濟使得城邦的事實統治者僭越自身天性,非自然的成為統治者。這樣事實的統治者又因為才能的欠缺和私欲,不能正確識別好壞和善惡,會造成有損于城邦的行為。此外,這樣的僭越行為也使原有的自然分工原則被完全破壞?!独硐雵钒?、九卷中五種現實的城邦制度無一不是因私有制和絕對商品經濟帶來整個城邦的墮落。

但要強調的是,盡管柏拉圖激進地提出了共產共妻共子女的“共產主義”式的社會制度,但他并不是完全拒絕商品交換的經濟分工。除了宏觀意義上的公民三分的分工模式外,柏拉圖實際上還提出了兩種分工形式。首先,是生產者內部的分工形式。在第二卷369e-370c中,柏拉圖通過四類生產者商品交換的例子解釋了當人們根據自身天性,專注于自身所長,專門化、專業化生產時,商品交換能夠提高社會福利和增加生產效率這一事實。這種基于自身需要的商品交換牢牢地把勞動者自身與生產分工和商品交換的過程聯系在一起。使得彼此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促進,而不是盤剝;其次,在生產者和護衛者之間的分工形式。由于柏拉圖強調兩種護衛階級絕不能參與生產分工和商品交換,因此在他們二者之間的勞動生產和產品分配是分離的——即他們不通過生產勞動和商品交換,就能獲得勞動產品。不過這種分離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社會分工、促進生產。因為在他看來,當護衛階級與金錢發生聯系時,他們就不能專心于自己的職能。所以,當生產者內部實現商品交換和經濟分工,生產者和護衛者之間實現有限商品交換的經濟分工時,整個城邦才能最高效的發展。這樣的分工模式在當時希臘社會是極富創造力的,解決了自給自足分工模式下的低效率問題,同時也為完全商品交換下的城邦治理困境提出了解決方法。

通過對上一個問題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在依據天性進行分工模式下,城邦能夠高效的發展。那么柏拉圖為什么在第四卷中還要從城邦和靈魂兩個維度強調知識的作用呢?知識的作用早在特拉敘馬霍斯提出“正義是強者的利益”時就埋下了伏筆。柏拉圖認為事實統治者不能維護自身的真正的利益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辨別什么是有利于自己的規則的能力。這種進行辨別的能力顯然是出于知識。

柏拉圖認為,以善為目的的城邦顯然是至美至善的,那么這個城邦必然擁有一切美好的德性,那么這個城邦一定也就是智慧的城邦。而智慧只屬于城邦的統治者中。因為統治者不事勞作,不掌握一般性生產知識,他們依據天性的分工要求他們從事的工作是籌劃和服務于整個城邦的利益(428b-428d),因此他們的德性只能是一種具有普遍性和籌劃能力的知識。復歸到靈魂那里,靈魂理性部分的德性也是智慧,并且也是一種普遍和籌劃性的知識。柏拉圖認為靈魂的理性部分有進行好惡判斷的能力,能夠拉拽、阻止欲望的沖動。靈魂的理性部分憑借知識管理靈魂,整個城邦才能正義。因此,根據城邦統治者和靈魂理性部分的德性,他認為比各做各的事更進一步的正義定義是“正義是普遍性的知識”。

二、基于實踐基礎上的社會分工

顯然,柏拉圖的分工思想是其知識理念論的一個論證部分。按照天賦秉性進行的自然分工最終都必須要一個知識性的解釋,都必須訴諸于對最高存在的追求。毫無疑問,這樣的方式為人們描繪出來一個未來社會發展藍圖。他通過善在存在論意義上的優先性,證明知識論的框架結構是通向美好未來的唯一通道。直至近現代,柏拉圖的分工思想仍深深地影響著分工理論的發展。威廉·斯皮格爾認為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亞當·斯密的分工思想就與柏拉圖的分工思想有著緊密地聯系。他說:“柏拉圖的分析對于經濟學家來說是重要的,因為他的中心概念之一,勞動的分工,是經濟學史上最具重要性的概念。二千年后同樣的概念成為亞當·斯密經濟學體系的一塊基石?!?/p>

但同時,柏拉圖本人也承認,這種理論的構想與現實存在巨大的割裂,僅存于想象之中。因此,馬克思對柏拉圖思想的超越之處首先在于,馬克思采取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使其思想不像柏拉圖那樣是采取實體論、知識論思路,即通過一個絕對的、普遍的本源概念理解人和社會。馬克思認為這種高懸于人與社會之上的概念遮蔽了與活生生的人密切相關的諸多問題。知識論的“必然性”結構使得人們只能認識世界,而不能改造世界,他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種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边@就是說,馬克思對世界的解釋基調是圍繞“實踐”的現實性展開的。

這個“實踐”不是亞里士多德式的德性實踐觀,而是以人類物質生產為主要方式的創造歷史的現實活動。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是人在實踐基礎上獲得的,是物質性的存在而不是任何思想產物的結論。因此,人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實踐的方式加以考察。他認為無論是人的進化還是社會分工,無論是社會組織的形成還是其變更,都是實踐的結果。實踐原則構造了有別于知識論邏輯的實踐邏輯,它以人的社會實踐過程為邏輯的基本載體,以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實踐內容的不斷豐富和實踐結果的經驗性存在為邏輯內涵,在物質生產實踐的邏輯起點上,展開了對人類社會現實性的描述。在實踐邏輯的展開過程中,唯物史觀使唯物主義“物”的概念走出了知識論狹隘的區域,成為新的歷史觀的奠基石。

在這一基礎上,馬克思基于所有制的發展歷程來討論分工,并在這一討論中引入了“異化”問題。他認為:“只要分工還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發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動對人說來就成為一種異己的、與他對立的力量,這種力量驅使著人,而不是人駕馭著這種力量?!币虼?,他認為在私有制下“工人在他的對象中的異化表現在:工人生產的越多,他能夠消費的越少;他創造的價值越多,他自己越沒價值、越低賤?!边@實際上表明異化的過程也是人主體性消亡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主體性的個人淪喪成為了異己的物質力量的客體(工具和手段)?!爱惢钡囊胧菍Π乩瓐D分工思想的另一個超越,柏拉圖的依照天性的分工模式中,并未討論到個人的意愿,僅是認為在一個理想的城邦中,人們只有從事自己能力內的事才可以使城邦向好。這無疑用一種帶有強迫性的方式遮蔽了人的個性,每個人僅是國家中的一個零件。而馬克思則通過“異化”的思路,提出了“真正的共同體”內人的存在方式。他認為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人們揚棄了異化,取消了加之于人們身上的各種束縛,人們能夠在任何部門內發展,從而實現人的真正自由。

馬克思這種通過勞動本質來考慮隨著分工而來的人性變化的思路,使他看到分工對人類本性的摧殘。他創造性地把所有制同分工聯系起來,通過分析私有制帶來的人的異化,將分工理論的目光轉向所有制和社會制度改革。

結語

柏拉圖從維護城邦正義出發,以知識理念論的邏輯思路展開了對分工的探討。這種思維路線一方面的確通過知識的必然性,給出了對未來社會模式的有益探討。但另一方面,這種模式又遮蔽了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的現實因素。給出的只是無實現可能的烏托邦。而馬克思的實踐邏輯打破了這一壁壘,通過對人類歷史實踐性的考察發現一個全新的社會組織形式終將替代私有制。

“在那里每個人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p>

參考文獻:

一、原著:

[1]柏拉圖.理想國[M],顧壽觀譯.長沙:岳麓書社,2010.

[2]柏拉圖.蒂邁歐[M],謝文郁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柏拉圖.斐德若[M],劉小楓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

[4]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二、專著:

[1]羅素.西方哲學史上卷[M].何兆武李約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2]余紀元.《理想國》講演錄[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威廉·斯皮格爾.經濟思想的成長[M].晏智杰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三、研究性論文:

[1]張超,張穎.從批判至建構:柏拉圖的分工經濟思想[J].宜賓學院學報,2019,19(03):24-32.

[2]侯小豐.走出知識論困境的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論——《理想國》與“自由人聯合體”的語境分析[J].東岳論叢,2019,40(02):154-161.

猜你喜歡
理想國分工異化
馬克思的異化觀及現代西方學者對它的拓展
拒絕異化的人性之光
大理:夢游理想國
“分工明確”等十四則
現代的理想國
小蜜蜂
馬克思分工理論研究述評
國際分工是一個不斷走向深化的過程
名創優品的“理想國”
大理,抵達自由之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