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工作坊促進區域美育特色發展的意義探索

2022-07-16 11:49李丹黃茂君何苡蘅
紅豆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意義實踐

李丹 黃茂君 何苡蘅

【摘要】推廣建設區域中小學美術工作坊,對于開發并傳承地方特色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增進民族自信心和激發拓展創新的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藝術工作坊的實踐對于促進區域美育特色發展,還對于美育課程、美育多元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藝術工作坊創建模式等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藝術工作坊;實踐;區域美育;意義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南充市順慶區美術教研室結合實踐,帶領全區美術教師推廣建設區域中小學美術工作坊,并結合地方特色設置課程,突出辦學特色,開發并傳承地方特色文化,讓師生和家長們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增進民族自信心;讓師生們在傳承中結合時代特點進行創新,提升自覺學習的動力,激發拓展創新的活力;讓師生們能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對美的感受和德的領悟,在活動中促進交流與合作,在管理中感受協調與尊重。藝術工作坊的實踐對于促進區域美育特色發展,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藝術工作坊的實踐對于促進區域美育特色發展的理論意義

理論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我們在探索、建立適應區域美育特色發展的藝術工作坊中,逐步發掘出藝術工作坊的實踐對于區域美育特色發展的相關理論。

(一)區域內藝術工作坊的普及性更好地實現了美術課程價值

美術課程是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最有效的學科之一,從古至今,美術作品都是在人們的創作下誕生,大多數美術作品的價值都來自作者的創新思維。工作坊的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推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展綜合實踐能力,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藝術工作坊是落地美育的最好陣地,是落實學校美育改革的具體體現,挖掘人文內涵,是傳承多元文化和發展地方文化藝術的最佳平臺。在區域內中小學加入了地域特色文化資源,深挖藝術工作坊的建設、運營、課程,不斷為廣大師生和家長拓展藝術形式、拓寬藝術課堂、強化操作實踐,是較好落實學校美育改革中的具體體現,可以更好實現美術課程價值,實現學校美術教學、學校美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滿足區域內師生對美育的多層次、高品質需求,縮小地域之間美育教育的不均衡、不充分的差距。

(二)區域內藝術工作坊的特色性促進了學校美育多元化發展

國家課程滿足的是普及性、基本性需求,而地方課程才是滿足不同地區人民的不同美育需求的根本保障。發展區域內藝術工作坊,可以達成傳承地方文化、繁榮民族文化的歷史使命,可以實現區域內中小學“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發展目標,美術工作坊的建立,產生了很多的藝術作品,各校建立了美術展覽館,如五星教育集團、西華師大附小、涪江路小學、順慶實驗小學等學校都建立了學校藝術展覽館,還有部分學校正在建設中,展覽館的建立促進了學校藝術教育精品化發展,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質,可以滿足區域內學生、家長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

(三)區域內藝術工作坊的長效性落實了學校美育特色的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實踐也是提煉理論的重要方法。通過藝術工作坊的生動實踐,提煉更豐富的理論并指導特色實踐。通過長期性的藝術工作坊美術特色實踐,為美術教師更好的展示自己的特長搭建了平臺,如城北小學的李娟老師擅長編織,在實踐特色工作坊之前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無法施展拳腳,在學校建立了“童夢編織工作坊”后,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生,讓她的編織藝術得以發展和傳承。同時,通過工作坊的長期實踐,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又增強了學生藝術創作能力,并在交流學習中感悟藝術文化,涌現出很多優秀的作品,在全國、省、市獲得大獎,五星教育集團“火繪紙藝工作坊”的李彥嬌、周思琪、白玉創作的《收繭樂·選繭忙》作品,獲得了南充市和四川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西河路小學“火繪藝術工作坊”的張龍新、茍譽冰同學創作的《青春之舞》作品,獲得市、省級一等獎;通過實踐發現了適合的創建模式、高效的運行機制和科學的評價體系,從而促進全體師生、家長和社區在美育的發展中獲得真實而生動的體驗、發展和創造。

(四)區域內藝術工作坊的承新性滿足了廣大人民藝術需求的提升

美術工作坊的成立與實踐,讓民間藝術、各類藝術走進課堂,也讓民間藝術、各類藝術在課堂中被有現代化意識的學生加以傳承和創新,促進了藝術的融合與發展,如“火繪紙藝工作坊”就是剪紙的創新。區域內藝術工作坊的承新性既讓人們傳承了我國民間藝術,又發展了我國民間藝術,讓更多的藝術創作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藝術需求,并以此不斷推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盎鹄L紙藝”工作坊學生操作“火繪紙藝”工作坊學生解說

二、在藝術工作坊的創建中,我們探索了模式創建、推廣發展、教學實踐和成果總結過程對于促進區域美育特色發展的實踐意義

(一)形成了美術工作坊的創建模式

通過對立足區域美育高質量發展研究,積極探索工作坊創建模式,破解區域內中小學因師資、理念、技術等差異而面臨的美育發展不均衡、美育特色不清晰的難題,讓每個學校、每個工作坊、每個參加美育學習的孩子都有出彩的機會。

美術組教師通過在多校反復研究、多次試驗,構建出了學生“美術工作坊的創建模式”、“可持續發展模式”、“特普結合模式”等,經過在多校運用驗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部分模式圖展示如下:

(二)各校創建了各具特色的美術工作坊

在創建模式的指導下,首批進行課題試驗的34所學校根據學校實際建立了美術工作坊,特色突出,有傳承有創新,成為了各校展示本校美育特色的一個很好地示范窗口,提升了學校品位,為我區其他學校建立美術工作坊起到了很好的規范和指導作用。

(三)探索具有區域中小學美育特色的“藝術工作坊”教學策略

藝術工作坊對建設學校美育特色和本土文化傳承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在實踐研究中找到適宜藝術工作坊的教學策略,激活區域內美術和美育師資活力,引領區域內藝術工作坊走內涵化發展,促進區域內中小學美育的特色構建,滿足廣大師生的日益增長的審美體驗和審美需求。這些策略主要包括1.激趣策略:活動激趣、激情誘趣、設景引趣、想象擴趣等。2.四動策略:多動眼、多動腦、多動手、多動口。3.激勵策略:展示激勵、競賽激勵、宣傳激勵。

(四)出版鄉土教材《剪紙·皮影》及繪畫作品集《形與色的律動》

美術組教師以美術工作坊為主線,根據川北地方民俗文化,于2020年10月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鄉土教材《剪紙·皮影》上下兩冊,供區域內中小學生使用。同時,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創作原則,收集整理了——《形與色的律動》作品集,由遼寧美術出版社2018年8月推出出版,本套作品集是學生實踐能力的體現,贏得民間藝術家和各級領導的肯定和贊揚,深受廣大中小學生喜愛。

美術工作坊對于美育既是教育目的,又是教育手段的認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藝術工作坊是校園文化的一個亮點,也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集中體現;是全校師生的藝術殿堂,也是家長、社區最溫馨的家園;是藝術課堂的現身說法,也是課外藝術的延續開展;是孩子們課間十分鐘最有意義的娛樂活動;是全民藝術素養教育的最有效手段;是學校開展藝術教育取得成果的活廣告;是實現師生藝術夢想、促進師生藝術成長的平臺;是藝術交流、創造最有效的實用空間;因此,區域中小學美術工作坊美育特色實踐,既是我們傳承發展地方文化的義務,也是我們繁榮民族文化的光榮職責,這恰恰是我們教育者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的動力認知。

參考文獻:

[1]馮恩旭,藝術實踐工作坊,美育特色新課堂——中小學美術教育實踐工作坊的構建模式[J],中國中小學美術,2020。

猜你喜歡
意義實踐
《墜落的人》中“拼貼”的后現代敘事意義
一件有意義的事
有意義的一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語文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
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實踐與思考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