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2022-07-17 12:32趙婷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17期
關鍵詞:熏陶中華古詩詞

趙婷

如今,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孩子們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網絡糟粕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很有必要。讓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神文化內涵對孩子們進行熏陶,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成為具有優秀道德品質的新一代建設者和接班人。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以語文教材為載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最新版的部編人教版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都蘊含了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圍繞這些內容,搜集相關的資料,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還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做法,將傳統文化和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1.在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古詩詞入手,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古詩詞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更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學習古詩文,不僅可以培養閱讀能力,而且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如:教學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只有引導學生們了解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才能體會到唐王朝軍隊收復了失地后,詩人欣喜若狂,激動的淚水沾滿衣裳的高興心情。從而引導學生從詩人的欣喜若狂中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感。教學《示兒》時要從寫作背景入手讓學生知道該詩是陸游的絕筆,在陸游八十五歲,一病不起時,于臨終前,給兒子們寫下的詩。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后的抗戰號召。再引導學生了解愛國詩人陸游的生平,讓學生知道他一生致力于抗金,一直希望國家統一,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然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怎能不被這濃濃的愛國之情感染?教學《寒食》時,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對傳統節日“寒食節”的介紹,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或老師在課堂上相機出示資料。了解寒食節是古代的重要民俗節日之一,以禁火為標志。寒食禁火的習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滅舊火、重取新火,從而避免陳疾,獲得新的生命力?;实蹠⑿氯』鸱N賜給權貴大臣,以示恩寵。通過對“改火”習俗的了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日暮漢宮傳蠟燭’一句的意思。在教學《迢迢牽牛星》時,可以引導學生從以前學過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入手,感受詩中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緒。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迢迢“、”皎皎“、札札”、“盈盈”、“脈脈”等疊詞,以及雙聲詞“河漢”等,展現的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和音樂美,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浪漫的情懷,從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學《十五夜望月》時,可以聯系實際生活加深對中秋賞月這一傳統文化的理解。還可以結合課后第三題,引導學生回憶讀過的古詩中以月亮表達相思之情的語句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边M一步引導學生感受明月中飽含的相思之情。除此以外,教學本課,還可以圍繞課后的“選做”,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與傳統節日、習俗有關的古詩詞。如可以誦讀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結合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了解到的節日習俗,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又有什么新收獲,從詩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風民俗。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還讓他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2.在閱讀中了解傳統文化。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北京的春節》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收集和春節有關的習俗,讓學生了解這些習俗背后的精神內涵。再根據課文內容體會勤勞的人們準備過節的忙碌,春節的熱鬧和喜氣洋洋以及家人們團聚的喜悅。最后還可以聯系生活說說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引導孩子們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心。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拉近孩子們和傳統文化的距離。

由于年代久遠,和地域差異,很多傳統文化孩子們都不甚了解,在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讓孩子們有直觀的感受,從而讓他們感同身受。因為我們身處南方,所以《北京的春節》中的許多習俗,孩子們都很陌生。如文中提到的雜拌兒、泡臘八蒜,這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出示這些美食的圖片,讓孩子們感受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

又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的古詩詞誦讀中的《采薇》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感受“依依”和“霏霏”的畫面,從而讓學生從出征和歸來時的兩種不同景致中感受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這種以相反的景物來襯托感情的寫法。教學《送元二使安西》時,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感受渭城早上的于濕潤了路面的塵土,客舍旁的柳樹顯得格外青翠、清新的美景,感受這首詩輕快、悠遠而并不悲傷的感情基調。在此基調上引導學生想象詩人為朋友餞行的場面,并想象他們惜別的話語,感受朋友間的真摯情誼。

(三)讓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好各種教學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既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語文素養,又能讓他們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奮斗的歷程,這一內容時,可以先組織學生開展閱讀分享會。讓他們在準備階段,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自己閱讀材料,并設計閱讀卡,注明自己運用的閱讀方法,和自己深受感動的內容以及感動自己的原因。最后還可以在閱讀卡上寫出自己的收獲和啟示。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水平,又能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到烈士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他們堅強不屈的優秀品質。在讀后分享環節,除了引導學生交流閱讀方法,還要引導他們交流對文章內容的和人物精神的理解。在閱讀分享會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制作紅色小詩集,并指導他們進行詩集的研讀。研讀以朗誦為主,也可以講述詩詞故事、介紹作者生平和創作背景等,讓他們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又例如在教學四大名著單元時,可以鼓勵孩子們改編表演課本劇,既可以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又能讓他們感受中國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他們閱讀名著的興趣。教學有趣的漢字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時,可以開展猜字謎、說歇后語、講成語故事等活動,讓孩子們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激發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四、利用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打造書香文化校園的整體教育氛圍營造。利用名言警句、書畫作品等大力豐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創設濃厚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充分利用學校部分宣傳欄、班級“文化展板”專欄,專門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欄,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以及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意義、方法等等。

總之,我們應該把小學語文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看作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成是知識體系,更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曇花一現。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不得不充分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回歸的重要性。

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既能幫助孩子們提高語文素養,更能增強孩子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讓他們成為具備優秀道德素養的新一代接班人。

猜你喜歡
熏陶中華古詩詞
用藝術熏陶家風
古詩詞里的清明時節
踏青古詩詞
我愛古詩詞
藝術熏陶
如此熏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