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高校智慧校園的幾點思考

2022-07-17 04:28肖非常曹軼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17期
關鍵詞:智慧校園云計算物聯網

肖非常 曹軼

摘要: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廣泛運用,高校智慧校園建設已初見成效。文章從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視角出發,建議高校網絡信息中心著力從拓寬網、建好云、管好端、用好屏四個維度,做好智慧校園建設和運維管理,搞好精細化服務保障,讓智慧校園建設成果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師生。

關鍵詞: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總體框架》國家標準,作為高校智慧校園建設設計和實施的根本遵循,其內容涵蓋了智慧教學環境、智慧教學資源、智慧校園管理、智慧校園服務以及信息安全體系等內容。高校網絡信息中心,主要負責參與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維管理。在實踐中,其如何準確把握智慧校園建設特點,加強任務統籌,突出運維重點,還需要高度關注,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一、拓寬網,促進信息設備高效互聯

(1)建設高速信息主干網。目前,高校校區之間數據出口帶寬受限,已成為制約校區之間信息高頻交換的重要因子,基于各校區之間的信息通信鏈路亟待改造升級。架設基于城區環網的光傳送網、基于MPLS網絡專線、VPN通道,優化城域網接入方式,實現校區之間千兆,甚至萬兆直連,加固節點安全建設為各高校所重視。

(2)優化高校園區網。高校園區網普遍由接入、匯聚、核心三層交換組成,按照網絡交換產品7-10年使用壽命,3-5為一代產品,目前各高校有相當數量的交換設備已趨于淘汰或者報廢狀態,這勢必需要高校有序推動網絡路由交換設備更新換代,提升接入交換性能,匯聚核心交換機實現敏捷交換,實現樓宇交換由千兆向萬兆升級。

(3)統一設備型號規格。前些年,由于國內路由交換技術不夠成熟,各高校均存在相當數量的國外品牌產品,如思科。近些年,為確保網絡安全、防范未然,國家鼓勵政府采購國產自主可控,各高校應結合實際,分批次、分階段逐年淘汰、更替落后性能產品,逐漸統一路由交換設備品牌,購買符合自身體系型號規格的信息化產品。

(4)落實網絡等級防護。各高校均建有一級、二級甚至更高等級安全防護網絡,需對各類網絡路由交換設備物理環境、聯通方式、隔離措施、事件審計、身份認證、安全保密進行跟蹤完善。不同安全等級網絡應采取相應安全措施實現有效管控。構建網絡運維體系,通過用智能網管系統對各路由交換設備進行集中管控,動態監視,從而減少人力投入,實現網絡故障自動報警。

二、建好云,確保數據中心設施配套

目前,高校普遍建有數據中心,甚至多個數據節點,集中存放各類應用服務器,核心網絡交換設備、安全保密設備。數據中心堪比人的大腦,承載著計算、存儲等核心功能,設備精密、價值昂貴。高校需要著眼算力、容量、能效等指標,科學規劃、統籌安排、集約使用,切實提高投入產出效益。

(1)迭代更替核心信息化設備。目前數據中心各類服務器朝著采用超融合技術、運用雙活云化設計方向迭代升級;核心交換機多采用背板技術,實行“神經網絡敏捷交換”;存儲逐步采取分布式網絡存儲IP-SAN或FC-SAN;網絡架構將從“云+端”架構向“云+邊+端”演進。目前高校私有云一般建有業務云、課堂云、桌面云、資源云。業務云,為高校各類業務應用信息系統提供底層支撐,如OA系統,教務系統、教保系統、科研系統、后勤服務系統、一卡通等;課堂云,完成教學視頻直播、錄播、點播功能;桌面云,通過為學員配備云終端,學員在任一地點均可單點登陸,獲取網絡信息資源;資源云,由各類專業數據庫,如萬方期刊、中國知網以及學科網站等組成。自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各高校數據中心數據容量已朝PB級別發展,相應CPU物理核數增至上千,內存容量達10TB以上,加上配套的容災和備份系統,設備經濟價值幾千萬上億,各單位應統籌安排,確保設備配套齊全,避免資源浪費。

(2)升級改造數據中心機房。作為核心信息設備的“承載場所”,機房建設尤為重要。新一代數據中心機房普遍采用冷/熱通道模式建設,按照“碳中和-碳達標”,大型機房建設必須嚴格符合節能環保要求。機房一般配套由電氣系統、空調新風系統、監控系統、消防系統、防雷接地、綜合布線、裝飾裝修等組成,各子系統之間相互聯動,共同為核心信息設備營造良好環境。新建機房要考慮未來承載能力,預留空間和擴展接口。升級改造原有機房需嚴格按照《數據中心設計規范》《計算機場地技術條件》等國標建設,確保溫濕度波動范圍、防塵、防雷接地、消防、噪音污染等各項指標均在規定范圍區間以內。

三、管好端,確保終端設備安全可信

隨著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技術、人臉識別技術、加解密技術等新興技術開始走進校園,聯入高校計算機網絡的終端設備不再局限于個人PC終端,手機、IPAD、云終端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等開始扮演重要角色。

(1)管好接入桌面終端。目前高校一般設有5G室外基站,實現5G信號在校園室外區域的覆蓋,并通過優化樓棟內無線AP覆蓋范圍和信道,提高用戶無線接入體驗。針對對接入網絡的數以千計甚至數以萬計的筆記本、Ipad以及智能穿戴設備,高校需依流程、按權限、分角色管理,尤其涉及到個人隱私,確保接入設備安全可信、不對基站、無線路由等核心設備產生攻擊、篡改以及流量風暴,確保無線網絡空間清朗干凈,不含病毒木馬和有害信息。

(2)完善智慧校園卡功能。目前,高校一卡通集成綜合消費(餐飲、超市購物)、身份識別(學生學籍,出入門禁)、金融服務(圈存充值、網絡支付),公共服務(借還書、信息查詢)等功能。隨著網絡支付、數字貨幣技術的推廣,一卡通的金融屬性將不斷增強,作為系統后端,需進一步完善后臺公共數據安全管理、建立隱私保護機制,確保前端接入設備安全可信。

(3)監管網絡客戶端運營。信息部門需對高校管理運營的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平臺進行動態監控,清理網絡有害信息,防止負面網絡輿情擴散,對不由信息部門管理運營的客戶端并提供必要技術支持。

四、用好屏,推動系統數據整合融合

基于智慧校園管理,各高校已建成一批教研信息系統,如教務系統,實現排課和學籍管理;教保系統,實現設備臺賬管理、資產調撥及登記;科研系統,實現網上課題申報、管理、結項;教學評估系統,量化教員授課數質量各項指標,傾聽各類人員滿意度?;谥腔劢逃Y源,建立了大量的網上精品課程和虛擬實驗室、文化體驗館。

(1)數據可視化,推動信息系統整合融合。目前,各高校在網信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都在著手重新改造教學指揮中心和建設“一網通辦”校務平臺,旨在打通信息壁壘,促進數據共享,實現流程再造。雖說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設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各自為戰的現象,但統合有序已成為各部門的共識,通過以數據可視化為抓手,用好各類大屏、查詢機、展示窗口,不同部門、不同領域,實現建設標準統一、數據格式一致,數據有序高效扭轉,從而建立學校經費、場地、資料、器材立體保障模式,推動業務應用的組合整合融合。

(2)教學虛擬化,創新教學科研方法手段。近些年,各高校充分利用自身名師及團隊優勢,開展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逐步形成了具有品牌優勢的精品課程,專家教授利用學術權威及影響力,靈活運用各種信息技術,開展遠程視頻教育和學習交流,優質課程傳播力得到極大發揮。全媒體時代,尤其是元宇宙相關技術的成熟,網上學習走廊、線上教學體驗館、AR虛擬場景服務將極大創新教學科研手段,媒體融合將繼續不斷演進。隨著網絡帶寬的提升和萬物互聯的時代的到來,通過構建新媒體矩陣、充分運用各類屏顯工具,虛擬各類教學場景,教學科研的效果和趣味性將大大增強。

作者簡介:

肖非常,1982年7月出生,男,漢族,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慧校園建設、網絡安全。

曹軼,1984年3月出生,女,漢族,上海寶山區圖書館館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慧圖書館,區塊鏈技術。

猜你喜歡
智慧校園云計算物聯網
基于B/S結構的學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智慧校園”浪潮下大學課堂教學改革與設計
智慧校園關鍵技術分析與研究
基于高職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的思考分析
基于云計算的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
實驗云: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云計算中的存儲虛擬化技術應用
中國或成“物聯網”領軍者
智能云教學系統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