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讀.感悟.創作

2022-07-17 04:59陽麗麗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5期
關鍵詞:余光中小節鄉愁

陽麗麗

《鄉愁》是一首純凈清淡,淺白直率而又意味雋永的小詩。短短八十八個字里濃縮了余光中先生一生頻繁的漂泊和遷徙,二十分鐘的醞釀積蓄了二十幾的感情。如何教才能詮釋詩歌的樣態和味道?如何教才能詮釋詩歌教學的方法和價值?觀摩了楊祥明省工作室尹迪和陳倩鋆兩位老師的課堂,兩堂課雖然風格迥異,但都圍繞“讀-悟-創”這個共同的主線,實現了詩歌“讀悟寫”一體化教學。

一、品讀中感悟,思維導向

楊祥明老師在《新經驗語文教學》中指出:“語文的訓練是語文教學過程中以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為核心的讀、聽、說、寫訓練?!?語言導讀,思維導向。讀是基礎,沉淀語言;思是核心,提升能力。如何去讀,對于語文課來說,不是件難事,可如何去思,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創意的品悟,才能提升思的層次和深度。

片段一:(全班齊讀)

生:首先,這首詩,它的結構分為四節,它的每一行字數都是相同的,

師:所以它有一種什么之美呀?

生:音韻美。

師:工整對稱,對吧?

生:結構很美。(朗讀)

師:讀得非常好,我們掌聲鼓勵一下。詩歌固然有音韻美,句式美,結構美,它還有一種畫面之美,那這個畫面是借由什么來呈現的?

生:小時候郵票,長大后船票,后來墳墓,而現在海峽。

師: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物體,也就是我們剛剛說的意象,那詩人為什么選擇這些意象呢?

生:我覺得作者用這些意象,將鄉愁分成了四個小節,也把他的前半生分成了四個時間段,分別是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到現在。就像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師:說的太棒了。有人說,鄉愁就是把余光中一生最痛的別,化成了最淳樸的詩句。剛剛明光同學找到了不同人生階段鄉愁的對比物,所以如果我們要創作詩歌,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到什么?

生:意象。

師:對,你的獨特的意象。

片段二

師:現在,請同學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誦詩歌,品讀里邊的詞句,然后說說讓你感受最深的詞語?

生:“小小的”用得好,跟郵票的形狀有關,這個疊詞“小小”反襯自己的鄉愁的濃。

師:好,這幾個疊詞都用得很好,剛剛這位男同學很快就發現了。你能不能給我們示范讀一句?(學生朗讀)

師:這位男同學,你有什么樣的發現?

生:作者為什么用“新娘”而不用“妻子”?

生:新婚之際,他們卻要分別,就更能體現他的愁緒。

師:對,非常好,我們對妻子的稱呼有很多種,咱們中國傳統文化上對妻子的稱呼很多,比如“內人”,但是他選擇了另一個詞——“新娘”。因為那個時候新婚不久,這種分別讓人更加的痛,更加的難過。

生:我覺得“這頭”、“那頭”讀起來非常有韻味。兩個方位名詞,好像很近,遙遙相望,卻始終沒法靠近,從中我讀出了一種深深的無奈。

師:對,方位詞拉大思念對象之間的距離,渲染這種愁緒,所以這里在讀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加重音量來讀,而且要把這個節奏再放慢一些。

品讀始終貫穿著整個課堂,尹老師的課堂,讓學生自由品讀咀嚼,學生在品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句式的對稱美,節奏上的音律美,感受到了四個小節在內容和主題上的美,并且能夠概括出意象之美。我們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到學生思維的開闊,幾乎將詩歌的“三美”都品讀出來了。陳老師的課堂,帶著學生去品讀重點詞語,側重于疊詞和方位詞。在這種老師給了方向的品讀中,我們看到了意外之喜,學生有了“質疑”——為什么不用“妻子”而用“新娘”?學生關注到了意象的內蘊,尤其是對方位詞的理解,看似平淡卻意蘊深厚。在品讀中質疑,在質疑中深化,讓“讀”有了更深層次的體驗和思考。

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種策略和手段,兩位課堂讀的方式和學生呈現問題的方式各有所異,但無論是尹老師自由品讀,還是陳老師指向性品讀,都是展現了詩歌教學本真的品讀方式。這不僅是對學生在品讀中分析文本能力的考驗,更是對老師課前問題設置和隨堂點評總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品讀中進行思維的提升,是對“讀”最好的呈現。

二、想象中改編,學法導練

楊祥明老師提出了“三三”理論,即思維的三重性——整體性、同步性、連續性,以及語言表達的三個層次——形美、神美、魂美。而每一篇課文都是經典,尤其是像《鄉愁》這樣短小又醇厚的詩歌,完美地體現了詩歌語言的形美、神美和魂美。那么,如何讓學習這樣一首小詩的課堂,充實、厚重又能實現思維的突破呢?

片段三:

師:每一個輕微的意象的背后,情感卻是那么的深,每一小節其實都是一個故事,所以現在老師想請大家想象一下,你就是余光中,選擇任意一個小節,然后以第一人稱,發揮想象,創作一個故事或者一個畫面,來跟我們分享。

片段四:

師:我們嘗試改編詩歌,從形式上,音律上做一些調整,嘗試朗讀會不會有不同的效果。

尹老師在學生們自由品讀后,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借助詩歌的四個小節,以及學案上給每個小節增加的余光中先生與該小節意境相同的詩歌,讓學生進行創作,變詩歌為散文,獨出心裁。陳老師則是改編了余光中先生的第三小節,進行創意改編誦讀示范。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發揮想象,小組合作,進行了小組的創意改編誦讀,同樣精彩紛呈。

兩節課的這個環節,讓聽課老師還是非常驚喜的。如果說“品讀”是這節課的重點,而這時就分別是兩節課的高潮——思的突破?!白x”是基礎,一節課如果只有模式化的讀,無論怎么讀,都只會給人一種留于表面而不能深入的感覺。而讓學生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將一節短短的詩詞,描繪成一個畫面,或者對原詩具體語句,進行創意改編誦讀,則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這節詩歌教學的課堂,也因此再一次生動起來。

如果說“品讀”使課堂生動、明媚,而品讀后的“創作”就是使課堂深沉、深入,在這樣環環相扣,層層上升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也走向了廣度、深度。

想象與創作,實現了個體思維的獨創性。

三、板書中再創,融通延伸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集教材的“編路”、教師的“教路”和學生的“學路”于一體。一個板書,既反映了教材內容以及重難點,也可以看出教學設計的梯度和深度,以及一個老師對于課堂的把握度。富有創意的板書和結束語,不僅是本節課的提煉,能將課堂的讀寫融通延伸到課外,實現課內課外的一體化。

民族情是本詩的一個核心情感,在這兩節課的板書上,都有呈現,雖然形式上完全不同,但不約而同的用教師本人的創作做結束語,都別有意味。

教師結束語:

現在啊,

余光中駕著那艘窄窄的船,

揚起那張小小的郵票,

帶上他的母親,帶上他的新娘,帶上母親的思念,

駛過那灣淺淺的海峽,

回到了那頭。

同學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解讀嘗試進行自我創作。

教師結束語:

這首詩,余光中先生用了20分鐘寫作,但是卻用四個小小的意象寫盡了他一生的情感,并且情感層層提高。尤其用詞上,他把傳統文化的意象融入其中??吹竭@首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所以我寫下這樣兩小段:

(PPT展示)

今年

鄉愁是一縷幽幽的清灰

我在這頭

外婆在那頭

回首處,

時間是一圈默默的溪流

我在這頭

青春在那頭

同學們,詩很短,感情可以很長,你也可以試著去模仿,寫一寫你的鄉愁,你的青春,你的成長,可以把它當成練筆寫下來。

尹老師的板書呼應了她的三個教學目標:朗讀詩歌,了解意象;品讀詩歌,把握意境;解讀詩歌,理解意蘊。板書上一艘船,一張郵票,船上鄉愁駛過海灣??梢哉f,這樣的板書,在課堂結束時,將整個課堂濃縮成了一個面,精準而又高度凝練。陳老師的板書看似比較常規,但卻是詩歌內容和主題的呈現,尤其是三個箭頭,將詩歌蘊含由平穩波動到上升的情感動態清晰地呈現了出來,這樣的比較數學化的板書,同樣能帶動學生情感和思維的提升。

兩位老師在課堂的最后,都結合了自己有創意的板書,進行了詩歌創作的展示,不僅進行了課堂的總結,還將上個環節的創作推向了一個高潮,并為課后的創作做了很好的示范。

微型教案,全課的縮影,精辟的總結與延伸。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币皇自?、一篇文章,無非是一個作者的一個例子,是了解一個作者的一個窗口。一節課也無非是一個教師理念的一個例子,是實現教與學的一個途徑。從一首詩走進一個作者,從一堂課去看教師和學生智慧的生長,生命的發展。而我從這兩節課里讀懂了余光中老先生內心深處一生的眷念,感受了兩位老師兩種生動詩意地演繹,領略了學生情感的表達與思維的碰撞。在讀中悟,在悟中創,實現了語文教學“讀悟寫”一體化,實現了學生思維的提升。

猜你喜歡
余光中小節鄉愁
鄉愁
鄉愁
快把我哥帶走
不怕找茬
回頭一望是鄉愁
節節草的秘密
鄉愁
演奏西貝柳斯《d小調協奏曲·作品47號》有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