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融入高中化學教學的策略研究

2022-07-18 10:02謝春英
高考·下 2022年3期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化學信息技術

摘 要:隨著“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學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輔助課堂教學并產生良好的效果。同時,信息技術還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利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輔助引導學生展開探究,直觀呈現出實驗現象和微觀化學,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本文圍繞新高考背景,對信息技術如何融入高中化學教學展開分析,并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新高考;信息技術;高中化學;策略

隨著高考改革的實施及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產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學手段和課堂形式有了較大的創新,但還是存在灌輸式、表演式等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前化學教學中急需探究的重點。信息技術有著直觀、生動、有趣等特點,合理引入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一、信息技術融入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想要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就要重視教學的實踐性與理論性并重,引導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獲得真實感受,這樣的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但對于高中階段化學教學來說,部分知識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時空局限性,這一點在實驗教學中尤為明顯,學生無法親自進行所有的實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彌補實踐學習不足的問題,以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另外,教師在講解化學知識點時,雖然會著重講解重難點,且帶領學生多次回顧和探析,但學生對于微觀概念和抽象理論等仍然難以理解,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單憑語言文字也難以形象表述。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展示出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同時提高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诖?,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視聽結合特點,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豐富教學形式。在信息技術逐漸發達的今天,互聯網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視聽資源,隨著校園基礎建設的完善,軟件技術、虛擬技術和互動平臺等的發展,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逼真的學習情境,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1]。

二、新高考背景下信息技術融入化學教學的作用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各大高校對物理學科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也使物理科目在高中教育階段的地位水漲船高,隨之而來的是化學學科面臨著種種尷尬,高中階段化學內容難度較高,且涉及知識面較廣,對于學生來說是較難學透的科目,雖然考生同時選擇物理和化學對未來高考更加有利,但學習的難度無疑也會顯著提升。因此,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出現了“棄考”化學的現象。然而,化學與國家能源、醫藥、生物工程等領域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國家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化學,教師應喚醒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這樣才能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如果在高中教學階段,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很難對化學學習產生較高的興趣。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鼓勵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提高化學課堂的效率和質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以直觀化學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形成,不僅滿足當下教學形勢,還能夠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三、新高考背景下信息技術融入高中化學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高中化學教學中涉及微觀物質和宏觀物質兩個部分,其中微觀物質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教師無法通過語言描述向學生直觀呈現,導致學生很難在頭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而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能夠通過動畫模擬功能,將抽象的知識,動態展示出來,能夠使學生產生直觀的認識[2]。與此同時,學生可以對物質變化產生直觀的理解,降低學生學習難度,使核心素養得到較好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電解質的電離離子反應”一課時,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了酸、堿、鹽等相關知識,且剛剛學習了物質的分類,這些都對電解質電離的學習起到了鋪墊和支撐作用。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先對教材進行處理,按照“溶液的導電性實驗——電離的概念——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電離方程式的書寫——酸堿鹽的概念”等順序展開教學。在課堂中,教師先利用信息技術模擬溶液的導電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設置對照實驗組,在另一組實驗視頻中引入醋酸溶液,使實驗具有全面性,防止學生產生“有機物溶液都不能電離不能導電”的誤區。之后,教師再引出“電離”相關概念,并在書寫酸堿電離方程式時利用電子課件設計復雜的陰陽離子,將抽象的化學知識直觀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掌握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有效突破課堂重難點。由此,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學生會對化學學習產生較大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能力的提高。

(二)通過影像性學習,深入觀察實驗現象

信息化和智能化是信息技術的主要特點,而實驗是化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常規的演示實驗都是由教師進行實驗操作并講解其中的原理,學生則在一旁通過觀察完成對知識點的理解,但由于思維和空間的限制,學生會忽視發生較快或不易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而且演示實驗與學生探究往往同步進行,教師也很難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引入信息技術后,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設備的同屏技術,在投影儀上直接展示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加強學生對實驗的了解,同時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反思[3]。

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并建立相應的概念,認識到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開展影像性學習,以實驗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觀察現象。首先,教師應在課堂中引入網絡學習平臺,借助其中的同屏技術展開教學。課前教師應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利用手機進行實時的拍攝和錄制,再用投影儀在課堂中展示視頻給學生看。如,教師可以結合重難點提出問題:請舉出幾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實例,并說一說分類標準是什么?學生需要根據已經學習的知識展開討論,之后借助同屏技術模擬H2還原CuO的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習過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相關知識,通過方程式的分析,引出氧化還原反應,實現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深入理解。其次,教師要設計思考與交流環節,進一步啟發學生思維:怎樣判斷一個反應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這一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需要先復習常見的元素化合價,根據化合價的口訣,在化學方程式中標出元素的化合價變化,加強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最終得出答案。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化學方程式,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將各種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的變化標注出來,并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元素化合價的升降有什么關系?”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4]。

(三)創設學習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情境化教學在高中教育階段應用得較為頻繁,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也能助力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對此,教師在化學課堂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創設學習情境,先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微視頻,在課堂中向學生展示視頻內容以引發他們的興趣,使其沉浸在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鐵的多樣性”一課時,在課堂中教師要先引入生活化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你能想到生活中哪些物體含有鐵物質,請將這些物質填寫到二維認知模型中,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這一環節能夠發展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促進自我反思和總結能力的提升。帶領學生觀看Fecl3的實驗,學生根據實驗現象預測Fecl3的性質,并說明預測的根據。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從類別、化合價等角度對物質進行預測,并根據復分解反應規律和氧化還原反應原理來解釋實驗現象及試劑的選擇。最后,展示實驗室相關圖片,重點停留在實驗室中保存的FeSO4溶液上,并引導學生思考:實驗室里如何保存FeSO4溶液呢?為什么?通過信息技術營造積極的探究氣氛,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加強對知識點的掌握。

(四)模擬化學實驗,深化知識理解

自從“互聯網+”的概念被提出后,“互聯網+教育”這種新的形式也越來越普及,尤其是在當下的特殊時期內,為了保證正常教學秩序,各學校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教育。高中階段學生所學習的內容難度較高,實驗內容也較為復雜,教師很難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展開實踐。但實驗教學是加強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網上教學平臺與線上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模擬實驗過程及現象,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吸引學生參與到實踐操作中,增強其學習化學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硫的轉化”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硫單質及硫黃的主要性質,并通過實驗室探究不同價態硫元素間的轉化,教師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先利用“雷歐維拉利河中無生物”這一事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河中無魚蝦”的原因。之后,合理設計過渡環節,展示自然界中硫的轉化圖,并講述其中的原理,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硫是如何轉化的,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接著,利用信息技術模擬化學實驗,直觀展示硫的轉換過程,讓學生通過對硫的溶解性、溶沸點等方面的了解,加強對硫的物理性質探究。演示實驗結束后,教師帶領學生到化學實驗室中,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硫實驗,并總結硫的物理性質。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師應設計與“硫”相關的問題,啟發學生利用硫的物理性質,通過加熱或運用試劑嘗試除去試管壁上的硫,強化知識運用靈活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預測硫的化學性質,學生都可以根據學習過的非金屬性質進行合理預測,并組織學生做硫與氧等氣體的實驗,探究硫的氧化性及還原性,進一步加深對硫的化學性質的了解。

(五)豐富提問方式,激發探究興趣

問題是培養學生探索能力的關鍵,也是引導學生思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來鍛煉學生的探究和專業能力。而信息技術的融入,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探究情境,在情境中教師恰當準確地提出需要探討的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發散。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融入,還能夠豐富教師的提問形式,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引出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還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學習“化學鍵與物質構成”一課時,本課的抽象性較強,教師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提問,以便引導學生的思維,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先用多媒體展示成鍵的分子模型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100多種元素可以組成千千萬萬種物質?元素的原子間通過什么作用形成如此豐富多彩的物質?物質中原子為什么總是按照一定數目相結合?形式多樣且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模擬燒水的過程:當加熱至100℃時,水會沸騰變成水蒸氣,要求學生認真觀察這一變化,并談一談外界提供的能量作用是什么?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展示將水加熱到2200℃以上的模擬視頻,學生會發現水會逐漸分解,教師要再次啟發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外界提供能量的作用又是什么?為什么水會分解?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會對“微粒之間是否存在著相互作用”這一問題有初步的認識,并在與其他同學互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教師要鼓勵學生將探討結果大膽地表示出來:“水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加熱提供能量會破壞水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水分子內氫原子和氧原子之間也存在著相互作用,加熱提供的能量,可以破壞這種作用力,使水分解”“水分子內氫原子和氧原子之間的作用力遠遠大于水分子之間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就被稱之為化學鍵”。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次提出問題: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能夠生成氯化鈉,氫氣在氯氣中燃燒能夠生成氯化氫,那么氯原子和鈉原子是如何生成氯化鈉的?氯原子與氫原子又是如何形成氯化氫的?二者在形成過程中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在學生思考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三種元素的原子結構上展開分析,以便降低學習難度?;诖?,學生不僅會在后續學習中加強對知識點的掌握,還能夠強化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使化學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學生學習更加輕松。教師在教學中應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性,運用信息技術的特點,采取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解化學知識的重難點,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運用科學的措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證教學過程科學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馬鋒斌.高中化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探討[J].考試周刊,2020(A5):129-130.

[2]聶貴成.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實踐[J].高中數理化,2020(S1):74.

[3]石愛香.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實驗案例設計研究[J].高中數理化,2020(S1):82-83.

[4]吳斌.創新信息技術教學提高信息學習能力[J].青海教育,2020(12):56.

作者簡介:謝春英(1982— ),女,漢族,福建上杭人,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第一中學,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化學。

猜你喜歡
新高考高中化學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高中化學解題技巧分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基于“336”模式構建高中化學智慧課堂的實踐研究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初探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課堂
新高考來了,家長該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觀題解題技巧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