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幼兒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

2022-07-19 20:17徐彩娥
云南教育·視界(綜合) 2022年6期
關鍵詞:傳統節日幼兒教師傳統

徐彩娥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勞動和實踐中積淀的智慧結晶,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幼兒教育是一個關鍵的起點,因此在幼兒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幼兒教育中,幼兒教師可以借助傳統文化中的孝親尊師、勇敢勤勞、奉獻利他、誠信善良、禮義廉恥等優良品質和價值觀內容,幫助幼兒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有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能讓幼兒從小就能接觸到傳統美德滋養,從內心深處增強文化自信,培育幼兒的民族自豪感與歸屬感。

一、宣講傳統故事

大多數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通過生動的故事講述,可以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知識,明白一些道理。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宣講傳統故事的方式,讓幼兒逐漸接觸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最終喜歡上傳統文化。

我國有豐富的傳統文化故事資源,在諸多的神話傳說、寓言中,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對幼兒優秀品質的養成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幼兒教師要循循善誘,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選擇合適的傳統故事進行有計劃的宣講、引導,用不同的故事讓幼兒明白不同的道理,培養他們的良好品格。例如,借助《二十四孝》中的“恣蚊飽血”“臥冰求鯉”“百里負米”等故事,讓幼兒學會孝敬父母,養成孝順品德;通過《東郭先生》寓言故事,讓幼兒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學會分辨好壞;通過《南郭先生》故事,讓幼兒知道做事要依靠實力,不能自欺欺人,只有勤奮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依托《守株待兔》小故事,讓幼兒意識到“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做任何事都要付出才有回報,不能指望不勞而獲……

二、組織民間傳統藝術活動

中華民族的民間傳統藝術具有獨特的意境、節奏和形式,是幼兒藝術教育最好的教育素材,可以起到良好的藝術熏陶、啟蒙作用。幼兒園可以在走廊、教室、屋頂等位置進行創新設計,布置國畫、書法、剪紙藝術等內容,營造良好的傳統藝術教育環境,讓幼兒體驗美、感受美。同時,可以把民間傳統藝術活動引入課堂,教授一些簡單的民間傳統藝術知識,例如琴棋書畫、風箏、剪紙等,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不僅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激發他們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三、在一日教學中增加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創新教育形式

幼兒在幼兒園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從早晨一直到傍晚,包括了課堂學習、課間休息、吃飯、午休等諸多環節。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各個環節的時間,在幼兒一日教學中有機融入傳統文化,實現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傳統文化教育效果。例如,晨檢過程中,可以播放傳統古典樂曲,包括古箏名曲、笛子名曲、葫蘆絲名曲等民樂,讓幼兒入園就能感受到歡快的氣氛;早間閱讀安排,可以選定幾首古詩詞、成語故事等,讓幼兒朗讀;中午和放學吃飯時,幼兒教師可以講解古代的吃飯禮儀,讓幼兒學會遵守秩序、節約糧食;午休前,幼兒教師可以播放睡前故事,例如愚公移山、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等;課間,可以發揮云南少數民族習俗文化絢麗多彩的優勢,組織游戲活動,讓幼兒學會玩不同的游戲;放學排隊前,可以引導幼兒開展古詩背誦活動,讓幼兒每天背誦一首詩。

總之,幼兒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把傳統文化有機融入幼兒一日教學中,合理安排不同時段的學習與娛樂內容,讓幼兒既學到傳統文化知識,也學到科學文化知識,還體驗和感受到很多民族文化的樂趣,健康茁壯成長。

四、將二十四節氣、傳統節日教育融入主題活動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文化的鮮明標識,是中國傳統文化寶貴遺產。二十四節氣,反映了不同季節的天氣變化,對指導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二十四節氣蘊含了許多文化習俗,可通過兒歌、童謠和諺語等形式體現出來。讓幼兒知道不同節氣吃不同的食物,如立春吃春卷,清明吃青團,立夏吃鴨蛋,立冬喝雞湯,冬至吃餃子等;知道不同節氣主要從事哪些農事活動,明白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道理;了解一些簡單的養生知識,如立春補肝、立夏補水、立秋滋陰、立冬補陰;根據不同的節氣,讓幼兒學習對應的詩歌和言語,例如會背《二十四節氣歌》,了解“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無雨水來遲”“立夏小滿青蛙叫,雨水也將到”等;會背《春雪》《初春小雨》《春夜喜雨》《清明》等詩句。在課程中融入二十四節氣內容,讓孩子們在感知節氣的變化,切身體會節氣文化習俗及特點。

每個傳統節日都有不同的文化寓意,對幼兒都有一定的教育價值。在重大的傳統節日,幼兒園和幼兒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在慶祝傳統節日、營造良好節日氛圍的同時,讓幼兒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他們的民族意識、家國意識。例如,重陽節來臨,可以組織幼兒到敬老院慰問,為老人做一件簡單的小事,或者讓幼兒回家為爺爺奶奶洗一次腳,感受尊老美德;中秋節來臨,可以開展知識互動問答,讓幼兒知道節日時間、來歷和別稱等,同時,可以組織小月餅制作、分享活動、親子賞月活動等,讓幼兒切身體會節日氣氛和節日的快樂;端午節來臨,幼兒園可以組織包粽子活動,讓幼兒學會簡單的技能,同時學會團隊合作。通過傳統節日的融入,讓幼兒對傳統節日有更切身的體驗和感受,更加了解傳統文化。

五、將古典音樂和古典文學融入幼兒教育

有條件的幼兒園,要適時開展古典音樂教育,發揮音樂對幼兒心靈與智慧發展的啟發作用,對孩子的性情進行調和。例如,讓幼兒反復欣賞《牧笛》《梁?!贰断﹃柡嵐摹贰陡呱搅魉贰赌裂蚯返冉浀涞墓诺湟魳?,學會唱一些簡單的歌曲,以此來陶冶幼兒的性情。

為了能夠激發孩子對古典文學的興趣,幼兒園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分段,在不同年齡段班次中開設古典蒙學經典、詩詞歌賦的學習。例如,《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傳統蒙學經典,幼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游戲、故事、歌唱等),讓幼兒充分感受學習傳統文化的快樂。在幼兒較為熟悉的前提下,可以開展“經典誦讀”“比一比,誰讀得好”等活動,吸引幼兒積極參加到教育活動中。這樣通過長期的古典音樂、古典文學的熏陶,就能促進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

六、開發傳統文化教學材料

幼兒教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圍繞游戲開展的,因此幼兒園要努力開發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圖畫書和學習教具,引導幼兒開展有一定深意的學習探索活動。例如,在圖畫書中加入傳統習俗、民間游戲插畫,讓幼兒加深對傳統節日活動的印象;提供一些激發幼兒興趣的學習教具,例如元宵節的花燈、春節的對聯、清明節的風箏、中秋節的孔明燈等,讓幼兒在節日習俗活動中得到精神滋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幼有所育,辦好學前教育”。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幼兒教育中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傳統文化有機融入幼兒教育教學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傳統節日幼兒教師傳統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少年力斗傳統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