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英語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

2022-07-19 09:34王勇彭潔予俞明俍
教育教學論壇 2022年25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文化自信課程思政

王勇 彭潔予 俞明俍

[摘 要] 課程思政是新時期高校面臨的新任務,也是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協同效應的新要求,二者的同向同行,既有利于提高專業課的教學效果,對于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從教育理念、思維方式、教學模式和德育途徑等方面闡述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目前高校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和建議;同時結合教學實踐,介紹了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和實踐方面的體會與經驗。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課程思政;文化自信;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 2021年度上海興偉學院科研項目“‘跨文化交際’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2021-101-1)

[作者簡介] 王 勇(1955—),男,碩士,上海興偉學院英語教研室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主要從事英語教育學、跨文化交際學研究;彭潔予(1989—),女,碩士,上海興偉學院英語教研室講師,學生心理咨詢室主任,主要從事心理學研究;俞明俍(1985—),女,碩士,上海興偉學院英語教研室助教,主要從事商務英語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25-0096-04 [收稿日期] 2022-03-10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1]課程思政要求在課程內容的教授和傳遞過程中能夠體現出思政元素,各科教師都應積極參與課程思政工作,發揮課堂教學活動立德樹人的功能,以此構建起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體系[2],這對于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課程思政是全新的教育理念

課程思政需要遵循課程教學規律、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從“育人”的本質出發,強化課程思政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的重要作用。所謂的課程思政并不是特指一門具體的課程,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功能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密切結合,把專業課上的知識傳授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貫徹始終。

(二)課程思政是創新的思維方式

課程思政的關鍵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以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為核心,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有設計、有實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設計具體課堂教學內容和活動時,要注重思政育人與課程內容相結合,提煉出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與文化元素,在專業教學中融入這些元素,實現課程思政對課程教學的精神引領。

(三)課程思政是有效的教學模式

課程思政符合新時期高校課程改革與建設的需要,具有積極的實踐價值和探索意義。所有的專業課教材中都可以挖掘出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課程思政不是泛泛而談的理論說教,而是將這些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和有效化,在平時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道德和信念教育。

(四)課程思政是正能量的德育途徑

課程思政是提高學生思想修養和培養道德品質的途徑,各科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時,應注意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德育元素并加以內化,使之成為自己精神和學識的組成部分,不斷提高自己認識和改變世界的能力及服務社會和貢獻人類的能力。這一轉化過程充滿著正能量,因為整個課程所含的知識結構和理論體系都充分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和基因,發揮著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有用人才的作用。

二、當前高校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首先,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進入了新時期,社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經濟、文化、生活和人們的思維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改革。

其次,目前高校部分學生的思想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盲目樂觀的驕傲心態、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在價值觀方面將高收入、享受生活作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標,缺少積極進取精神;在學業上不愿積極努力,缺乏刻苦鉆研精神,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課程思政過程中不斷加以解決。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與各專業課課程思政的銜接和融合還存在一定的隔斷,在協同效應上還不夠同步。應該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在高校的教育教學體系中和立德樹人方面發揮著同樣重要作用。

最后,部分專業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目的、作用、方法及功能還不夠清晰,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屬于政治課教師的工作,專業教師的工作職責是教好專業知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開展課程思政不夠重視。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在整體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克服只教書不育人的現象,提倡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言傳更要身教,要做到為人師表,以行教人。教師可以通過多種課堂教學形式和活動開展課程思政,比如專題教學、案例分析、第一和第二課堂結合、翻轉課堂、項目研究等,讓知識的傳授更生動有效,讓課程思政具有強化學生學習動力和改變專業課教學內容的吸引力。

三、結合學校辦學特色,積極探索實踐課程思政教學新模式

上海興偉學院是一所以積極探索博雅教育為辦學宗旨的學校,如何在堅持特色的基礎上,結合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是教師必須面對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課程思政要求每一門專業課都應根據自身特點,挖掘各門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培養人才與專業知識學習密切結合。近年來我們在“跨文化交際”系列課程中對課程思政建設積極探索和改革,努力實踐在知識傳播中開展課程思政,在育人過程中豐富知識底蘊的雙重育人效果。在教學中,結合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文化元素,設計有效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學習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積極利用教學內容、運用案例分析、開展專題討論、舉辦繼承傳統文化的演講、開展中外文化對比的研究課題等活動,使學生在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的活動中,自覺接受文化自信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

“跨文化交際”系列課程是我校英語專業的必修課,課程目標是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培養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理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異同,了解跨文化交際對人際交往等方面的作用,并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密切結合。隨著國與國之間關系的發展,東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相互產生碰撞,導致當今社會文化的多元化和價值取向的多樣化,學生也會面臨著多種價值選擇,這樣高校教育也同樣滲透著西方道德、價值觀的內容[3],給學生帶來了思想沖突和迷惑。解決這些思想沖突和迷惑就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有的放矢。通過挖掘思政映射點,寓德育于專業課程,對專業課程進行再設計,使課程學習起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雙重作用,滿足學生思想教育需求、解決學生思想矛盾,讓學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通過深入思考,澄清價值觀念,堅定政治理想信仰[4]。同時將正確的“三觀”培育“基因式”嵌入專業課程,使“跨文化交際”課堂教學成為專業知識傳授、社會能力培養與正確價值引領的新型課堂。我們在相關的“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中開展了以下課程思政的實踐活動。

(一)結合專業內容開展課程思政

1.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討論和理解。在討論不同社會與文化的價值觀時,教師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要求將其譯成英語,同時進行討論和理解?!案粡?、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描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在理解這些基本理念的基礎上,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將“自由、公正”等理念與西方國家的這些概念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加深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公民自由,法律究竟是如何公正地保護公民的。

2.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辯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在學習相關的人生觀內容時,組織學生開展專題辯論。辯論中大家積極發表各自觀點,闡述自己的看法。對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態度及人生的思維評價等開展討論,這種形式的活動使大家明確了一個文化群體的人生觀不僅受到世界觀影響,而且受到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不單單是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開拓了學生思路,培養了思辨能力。

3.培養正確的民族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過程中,會涉及許多不同民族意識方面的知識,應避免以自己的民族意識、道德規范和社會準則去強加或強求對方。但在這中間存在著對是非、善惡、公正、偏私的不同看法,在跨文化課程教學和交際實踐中如何堅持真善美、如何遵守正確的道德規范和社會準則是教師需要注意并需要引導學生加以理解和掌握的。

(二)利用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跨文化交際”課程是一門結合文化與語言學習的應用型課程,在課程教學中會用到許多實踐性的案例,課程思政教育的重點之一就是將課程思政教育與案例實踐教學相結合。

在案例選擇過程中,應注意選擇能弘揚和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案例。通過這些案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思政元素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貫穿于課程教學。首先讓學生學會確定案例中的問題所在,然后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后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和矛盾的實際建議。

在進行案例分析時,要注意選取相應的失敗案例。教師在講解跨文化交際原則和技能時,要使學生明確跨文化交際是一個互動過程,存在著不確定因素,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面對跨文化交際障礙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著重對一些交際失敗的案例進行分析,比如,中華民族是比較重視禮貌和情誼的民族,在交際時面對一些問題往往講話比較婉轉,顧及對方的面子,但大部分西方人說話直截了當,所以經常會在跨文化交際中產生誤解。通過討論交際失敗案例,使學生能以批判性思維理解和對待這些問題,吸取經驗教訓,在真正的交際過程中避免類似錯誤。

(三)通過舉辦活動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四個自信”之間的關系時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盵5]文化自信不僅包含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而且包含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的自信。為了配合課程思政教學,檢驗課程思政效果,將第一、第二課堂有機結合,我們先后組織舉辦了“誦讀中國”“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等展示活動,這些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將學科知識與課程思政進行結合有著很好的實踐意義。

“誦讀中國”“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的內容為我國古代、近現代和當代有社會影響力的,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經典詩文。在“誦讀中國”活動開展前,學生認真準備,積極熟讀和背誦我國各個歷史階段優秀文化的經典詩文。誦讀活動開始時,學生都積極踴躍上臺用英語誦讀了自己準備的詩文。誦讀的經典詩文有古代詩詞和經典著作,如蘇軾的《水調歌頭》、孔子的《論語》;有當代的散文和文章,如《我的祖國》《少年中國說》等;有毛澤東的詩詞,如《沁園春·長沙》;有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段落。誦讀會結束時,學生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紛紛表示此類活動對于挖掘中國優秀文化,了解中國發展歷史,激勵愛國之情和提高文化自信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將課程思政與專業學術研究相結合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單單學會或掌握一些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許多與專業密切相關的中外文化對比研究課題,比如,對中外企業、中外飲食、中外教育、中外節日的對比研究。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分組開展課題研究,課題研究結束后,提交相應的研究報告。這一做法的意義在于:(1)學生在開展課題研究時需要查閱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閱讀相關書籍與文章,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愛國情懷,同時學習和了解了許多外國文化,符合專業課程學習的要求;(2)同學間需要合作互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培養了團隊精神;(3)課題報告的寫作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為之后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結語

實踐證明,課程思政是高校在黨的領導下正確辦學的方向,也是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和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在如何堅持將課程思政貫穿于專業課程教學始終、如何評價課程思政的積極效果、如何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及運用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去探索和實踐,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加以完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3]焦連志.構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高校育人課程體系的必要性[J].昌吉學院學報,2017(6):1-5.

[4]王勇.跨文化交際課程建設的探索和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1(44):122-125.

[5]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J].求是,2019(12):1.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e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 of Shanghai Xingwe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Yong, PENG Jie-yu, YU Ming-liang

(English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Shanghai Xingwe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0,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It is also a new requirement for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ideological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hat the two sides should form a synergistic effec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realize the whole-process and all-round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education idea, the thinking mode, 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moral education approaches, analys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experience of their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ural confidence; teaching mode

猜你喜歡
跨文化交際文化自信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跨文化交際中的“入鄉隨俗”
中西方價值觀差異與跨文化交際的探究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現象及解決策略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