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世紀以來的明代家樂、家班研究綜述

2022-07-19 09:43張月
中國民族博覽 2022年9期
關鍵詞:家樂明代綜述

【摘要】通過“含義辨析、時期劃分、內容概述、特點總結”對近乎百年的明代家樂、家班研究進行了一次梳理和總結。

【關鍵詞】明代;家樂;家班;綜述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2)09-175-04

【本文著錄格式】 張月 .二十世紀以來的明代家樂、家班研究綜述[J].中國民族博覽,2022,05(09):175-177,196.

文人、士大夫、官紳蓄養的家樂、家班自明中葉興起后,至明末鼎盛。20世紀20年代至今,對家樂、家班的研究不勝枚舉1。從研究類型來說,有家樂、家班研究專著,有另辟章節介紹家樂、家班的昆曲和戲曲類研究著作,還有研究方向頗為新穎的期刊文章與博碩論文;從研究內容來說,從早期家樂、家班的“整體性關照”(家樂、家班本體研究,家樂、家班與昆曲、戲曲的關系等),到如今家樂、家班的“個體性探究”(家樂、家班的地域性研究,家樂、家班與鹽業活動等),都體現了家樂、家班的研究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

一、明代家樂、家班之含義辨析

(一)胡忌、劉致中《昆劇發展史》:“家庭戲班,是由私人購買置辦的家樂,是專為私人家庭演出的?!盵1]

(二)吳新雷主編《中國昆劇大辭典》:“家班,亦稱‘家樂’,過去歷史上由私人購置的,主要是為私人家庭演出的戲曲班社?!盵2]

(三)劉水云《明清家樂研究》:“家樂是指由私人蓄養的以滿足家庭娛樂為主旨的家庭戲樂組織以及這種特殊的戲樂組織所從事的一切文化娛樂活動?!盵3]

(四)楊惠玲《戲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家班指的是由私人置辦并主要用于娛樂消遣的戲曲演出團體?!盵4]

(五)洪惟助《昆曲辭典》,“家樂戲班是由私人置辦的戲班,演出主要為家班主人的自娛和娛賓?!盵5]

(六)伍國棟《環太湖地區的樂社傳統——蘇南“絲竹繁興”的人文歷史背景研究》:“家樂、家班,即‘私家蓄養的樂班’,亦可稱為‘私家樂、家班’或簡稱為‘家樂’?!盵6]

以上解釋可以劃分為四類:第一類,“家樂”即“家庭戲班”;第二類,“家班”與“家樂”含義相同;第三類,“家班”與“家樂”各有特性;第四類,與“家樂”“家班”詞意相同的新詞匯“家樂戲班”“私家樂”。

多數學者認為家樂與家班的含義相同,即在明清時期,由私人蓄養的滿足娛樂所需的以演出戲曲、歌舞、器樂、清唱為主的戲樂組織及其所從事的戲樂活動。也有部分學者認為二者有不同的屬性,因而本文同時以“家樂”“家班”為題,旨在找尋更多與家樂、家班相關的研究成果。

二、明代家樂、家班之時期劃分

(一)1900—1949年,家樂、家班研究的初始期

20世紀20年代,第一部與家樂、家班相關的著作問世,是已故戲曲大師吳梅所著《中國戲曲概論》[7],由上海大東書局于1926年出版,書中《清總論》有云:“清人戲曲,遜于明代,推原其故……自康雍后,家伶日少,臺閣巨公,不憙聲樂,歌場奏藝,僅習舊詞,間及新著?!?

1941年,潘光旦《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出版[8],書中簡要提及嘉隆年間何元朝的家僮,萬歷年間申時行、阮大鋮的家優。

研究特點:少有學者關注家樂、家班,研究成果較少,著作大多為“簡要提及家樂、家班”。

(二)1950—1999年,家樂、家班研究的發展期

此時期可細分為兩個階段:其一,50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其二,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前一階段,研究成果少3,究其原因,或許與家樂、家班所具有的享樂屬性不符合這一時期的社會思潮有關。故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后一階段。

研究特點:第一,研究數量明顯增加;第二,研究方向集中在家樂、家班“本體”方面;第三,家樂、家班常與“戲曲”“昆曲”相關;第四,出現以“舞蹈”為視角探索家樂、家班的文章。

(三)2000—2009年,家樂、家班研究的第三個時期,研究成果顯著增加

研究類型:研究家樂、家班的專著與家樂、家班相關的辭典以及研究家樂、家班與戲曲、昆曲關系的期刊、論文。

研究特點:第一,持續研究家樂、家班“本體”方面以及家樂、家班與“戲曲、昆曲”的關系;第二,研究成果有通史類著作,也有明清兩代的斷代史專著;第三,出現了以音樂學角度關注家樂、家班的成果;第四,學者對于家樂、家班的態度較為客觀,既肯定其積極的影響力,又指出其缺陷。

(四)2010—2021年(12月),家樂、家班研究的第四個時期,研究方向更為開闊

研究類型:地域性家班,家班與鹽商,戲曲消費活動,禁戲政策,劇壇活動,昆曲文本與刊刻,家樂與雜劇、傳奇等。

研究特點:第一,著作數目較少;第二,期刊和博碩論文的研究方向,與第三個時期相比,有很大突破;第三,研究成果更注重家樂、家班的“個體性探究”(例如,江南戲曲消費與禁戲政策對家樂、家班的影響);第四,有學者論證“雜劇、傳奇”也是家樂、家班的演出內容。4

三、明代家樂、家班之內容概述

家樂、家班的本體研究涉及兩點內容,其一,與家樂、家班相關的研究綜述,據筆者查找,對家樂、家班進行綜述的研究并不多見;其二,針對家樂、家班興起、發展經過、演員的構成(人數、來源)、演出(演出劇目、演出形式、演出場所)、主人精于戲曲的素養及教習過程、有代表性的個案介紹等研究。

(一)家樂、家班研究綜述

方曉《二十世紀以來中國戲班研究綜述》(《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二)家樂、家班本體研究

第一種,專著類。

張發穎《中國家樂戲班》(學苑出版社,2002),張發穎《中國戲班史》(學苑出版社,2003),劉水云《明清家樂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楊惠玲《戲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

第二種,期刊類。

胡忌、劉致中《論家班女戲》(胡忌《菊花新曲破——胡忌學術論文集》中華書局,2008),齊森華《試論明代家樂的勃興及其對戲劇發展的作用》(《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第1期),陸樹侖、李平《研究明代戲曲的一份珍貴史料——讀據梧子〈筆夢〉》(《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3期),顧啟、姜光斗《冒辟疆家樂班的戲劇活動》(《韓山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1期),黨兆曌《“家班”的現代變遷與反思》(《中國音樂學》季刊,2018年第4期),楊慶杰、鄭伊琛《“家樂”與“家班”辨析》(《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

第三種,博碩論文類

吳泫螢《明清家班女樂研究》(安徽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2014)。

(三)二家樂、家班與昆曲研究

這類研究以“昆曲、昆劇”為對象,書中另辟章節,詳細介紹了家樂、家班。如《昆劇發展史》《昆劇演出史稿》《晚明蘇州劇壇研究》等。

第一種,專著類。

胡忌、劉致中《昆劇發展史》[9],陸萼庭《昆劇演出史稿》(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上海昆劇志》(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吳新雷主編《中國昆劇大辭典》(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吳新雷《昆曲史考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第二種,期刊類。

黃舒拉、史小玲《明清時期江蘇昆曲家班的變遷及其社會影響》(《中國音樂》,2011年第4期),劉召明《略論晚明戲班與昆曲聲腔傳播》(中央戲劇學院學報《戲劇》,2004年第2期),歐孟宏、劉陽《論明代中后期社會時尚對昆曲興起的影響》(《船山學刊》,2009年第2期),徐宏圖《蘇昆入京考》(《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

朱建華《昆曲家班研究》(蘇州大學 碩士學徒論文,2008)。

(四)家樂、家班與戲曲研究

以戲曲角度研究家樂、家班的文獻頗多。具體來說,在著作方面,或為通史性戲曲研究書籍,或為介紹某一戲曲種類的專著,或為內容豐富的戲曲志叢書及工具書;在期刊和博碩論文方面,廣泛涉及明代演劇活動的整體考察、家班主人的研究、家樂對明清戲劇的影響、明代文人和戲曲家對家樂的影響、家樂特有的演出形式等。

第一種,專注類。

潘光旦《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10],《中國戲曲志·江蘇卷》(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2),孫崇濤、徐宏圖《戲曲優伶史》(文化藝術出版社,1995),齊森華、陳多、葉長?!吨袊鷮W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徐子方《明雜劇史》(中華書局,2003),周貽白《中國戲劇史長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趙山林《中國戲曲傳播接受史》(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周育德《中國戲曲文化》(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楊和平《民間戲曲》(學苑出版社,2015)。

第二種,期刊類。

趙景深、李平、江巨榮《明代演劇狀況的考察》(《戲劇藝術》,1979年Z1),徐宏圖《明清江浙戲曲家伎及其藝術成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劉召明《論晚明家樂戲班的興起及其戲劇史意義》(《社會科學家》,2007年第6期),劉蕾《明代單折戲的繁盛與家樂戲班之關系》(《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劉水云《論明代正嘉劇壇北劇的衰歇和傳奇的興盛》(《曲學》第六卷,2018年)。

王斌《明朝禁戲政策與明代戲劇研究》(南京大學博士學徒論文,2013)。

(五)家樂、家班與其他類型研究

這類研究數量雖少,但研究方向極為廣泛,例如,家樂、家班與“音樂舞蹈、劇壇、地域性、鹽業活動”的研究。

家樂、家班與音樂、舞蹈研究

殷亞昭《試論〈家樂〉舞蹈——明清舞蹈探索》(《舞蹈論叢》,1987年第1期),伍國棟《環太湖地區的樂社傳統——蘇南“絲竹繁興”的人文歷史背景研究》[11],劉水云《家樂盛衰演變的軌跡及其對中國音樂文學的重大影響》(《文藝研究》,2007年第3期)。

家樂、家班與劇壇研究

“劇壇”是全面概述戲曲演出活動的一個詞語,以“劇壇”為題的研究往往涉及戲曲研究的多個層面,筆者查找到以“劇壇”為題的研究成果為以下數篇。

張英《明代南京劇壇研究》,劉召明《晚明蘇州劇壇研究》[12]。

更正以往家樂、家班研究中的舊認識、誤斷、不恰當之處

秦學人《釋〈劉暉吉女戲〉》(《戲劇》,1995年第2期),汪超宏《曲史二題》(《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六)家樂、家班與地域性研究

羅可曼《從明清徽商、家樂班的活動探徽劇文化的張力》,錢曉紅《晚明皖籍家樂對戲曲發展的影響》[13]。

(七)家樂、家班與鹽業活動

梁銀輝《雅士與鹽商的超時空對話——明代士大夫與清代鹽商的昆曲家班比較研究》。[14]

(八)家樂、家班與其他研究

這類研究往往只是借助家樂、家班來反映問題,如董雁《明清戲曲與園林文化研究》引用與家班相關的史料,反映園林文化以及與園林有關的禮儀活動。5

四、明代家樂、家班之特點總結

(一)有一個適用于家樂、家班本體研究的“通用模式”

通過對若干家樂、家班文獻研究,筆者總結出一個被多數家樂、家班研究所采用的“通用模式”。

(1)簡述明代家樂、家班興起的政治、社會、歷史原因(同時也包括歷朝歷代與“家樂、家班”性質相同的音樂歌舞、戲劇活動的介紹);(2)引用史料反映家樂、家班的演出是有影響的戲劇演出形式;(3)介紹家樂、家班主人備置家班的目的、意圖以及杰出家班的列舉;(4)介紹家班優伶的來源、人數、教習、掌握技藝、演出劇目、演出形式等內容;(5)分析家樂、家班與其他藝術形式產生的聯系或影響(民間戲曲、后世戲曲、舞臺布置、演出場所等);(6)部分著作會更加深入地剖析家班表演時的唱腔、說白、服裝、演技、導演藝術、表演藝術,以及與“家樂、家班”相關的“曲宴”“串客”活”。[15]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遵照這個模式,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關注點,這個“通用模式”體現了眾多家樂、家班研究的相同之處。

(二)對家樂、家班的評價“褒”多于“貶”

后人對于明代家樂、家班的評價,多為褒贊。例如,家樂、家班在劇本創作、戲曲表演、舞臺設計、管理體制、聲腔傳播、導演理論、表演理論、提升演員技藝、完善待客禮節、戲劇史發展等方面,對明代戲劇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楊惠玲在《論家班主人對昆曲發展所做的貢獻》中也提出,明代的家班主人對于昆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看法。從明代萬歷到清代康嘉時期,家樂、家班之人多為精英人士,他們在戲曲、文學方面的造詣,對于家樂、家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然而,也有部分作者在肯定明代家樂、家班的積極意義之外,深刻剖析其不足之處。例如,家樂、家班的實質是“建立在地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基礎上,奴隸制度與人身買賣的產物”,家班主人通過置辦家樂、家班殘酷剝削、買賣勞動人民,家樂、家班演出越是精致、輝煌,越是對“黑暗社會的無情諷刺”7,盡管家樂、家班演員在舞臺上光鮮亮麗,但在舞臺下仍然是被奴役、受屈辱的對象。又如,齊建華在《文人士子與中國傳統戲劇》中,[16]嚴厲地指出家樂主人對昆曲的參與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偏離中國戲劇文化品格、游逸出了民間文化的形態8”,造成昆曲最終的衰退。文人的參與,使原本樸素粗獷、管弦并用的演出方式被典雅工巧的演出形態代替;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熱鬧活潑的風格被表達個人風懷雅趣的“音樂”所取代,文人士大夫的才情和審美趣味使昆曲越來越脫離民間,脫離世俗,最后走向衰退。

褒贊也好,批評也罷,都是家樂、家班在發展中所呈現的客觀事實,這些觀點,更有助于后世學者深刻認識家樂、家班。

注釋:

1本文的研究跨度從20世紀20年代持續至2021年12月

2吳梅《中國戲曲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76頁

3在本人查找的若干資料中,目前暫無看到這一時期的學術成果。

4例如,劉水云《論明代正嘉劇壇北劇的衰歇和傳奇的興盛》(《曲學》第六卷 2018年)

5董雁《明清戲曲與園林文化研究》,陜西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此外,屬于這一類別的研究成果還有,張慧琴《明清蘇州地區昆劇演出場所及文化生態研究》,黃旭、王建河《傳播學視野下的現代話劇“小劇場”與明代“家樂”》,張則桐《晚明家樂班主朱云來考略》。

67趙景深、李平、江巨榮《明代演劇狀況的考察》,第185、186頁。

8齊建華《文人士子與中國傳統戲劇》,第95頁。

參考文獻:

[1] 胡忌.劉致中昆劇發展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 吳新雷主編中國昆劇大辭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 劉水云明清家樂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 楊惠玲戲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

[5] 洪惟助主編昆曲辭典[M].北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中華民國九十一年:1887.

[6] 伍國棟環太湖地區的樂社傳統:蘇南“絲竹繁興”的人文歷史背景研究[J].中國音樂,2007(1).

[7] 吳梅中國戲曲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8] 潘光旦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M]新北:文海出版社,1987

[9] 見1

[10] 見8

[11] 見6

[12] 張英.明代南京劇壇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劉召明.晚明蘇州劇壇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7.

[13] 羅可曼.從明清徽商、家樂班的活動探徽劇文化的張力[J].中國音樂,2013(1)錢曉紅.晚明皖籍家樂對戲曲發展的影響[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14] 梁銀輝、雅士與鹽商的超時空對話:明代士大夫與清代鹽商的昆曲家班比較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李樹民.鹽業經濟對明清時代戲曲興盛的促進作用[J].社會科學家,2012(6).

[15] 第6條詳見張發穎《中國家樂戲班》、劉水云《明清家樂研究》的相關章節內容。

[16] 齊建華.文人士子與中國傳統戲劇[J].戲劇藝術,1995(3).

作者簡介:張月(1989-),山西靈石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中國音樂史學。

猜你喜歡
家樂明代綜述
SAPHO綜合征1例報道并文獻綜述
基于遷移學習模型的小樣本學習綜述
知識追蹤綜述
共指消解技術綜述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繪制表現及技法淺析
明代延綏鎮列女研究初探
體育小能人
你知道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