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力立意評測導向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策略探析

2022-07-22 04:49吳晶晶
考試周刊 2022年24期
關鍵詞:復習策略道德與法治

摘要: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學業考試對學生的考查以能力立意為導向,突出主干知識、強調關鍵能力、聚焦核心素養。如何在中考復習知識體系下突出學生能力立意是需要我們關注的要點。文章對近兩年湖州市道德與法治中考試卷評測的導向進行分析,探析中考復習的“精度”“深度”“廣度”和“力度”等策略。

關鍵詞:能力立意評測;《道德與法治》;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4-0151-04

新頒布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道德與法治課程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學科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道德實踐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形成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2020年,浙江省取消了中考考綱,《道德與法治》學科考查的知識范圍驟增,從以往的聚焦知識走向更廣泛的學科背景的考查,從以往的關注解題能力走向突出綜合能力和素養立意的考查。

初中道德與法治中考復習考點多、時政性強、能力要求高。要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梳理整合六冊教材考點,完成各類專題的分散性和系統性復習。在初三中考現行的教學中,我們看到了老師們在中考復習中的困境。特別是取消考綱的兩年中考復習中,教師們左右顧慮,擔心講多了,更害怕沒有講。老師們在復習中缺乏對知識聚焦的精度、體系建構的深度、素材擷取的廣度、素養培育的力度。中考考查的內容多,范圍廣,如何在龐大的知識體系下突出學生能力立意是需要我們關注的要點。

一、 能力立意評測的導向分析

雖然中考取消了考綱,但是中考命題方向基本上遵循“以學生為中心”“落實核心素養”等要求,在材料選用、問題編制、形式呈現、答案評標等方面具有濃厚的學科特色。思想性、人文性、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創新性等是多年學業考試要求中穩定不變的因素。近兩年來,湖州市中考《道德與法治》試卷緊跟時代步伐,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命題重點,以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為命題背景,更加關注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解決復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具體表現在更加突出主干知識、更加強調關鍵能力、更加聚焦核心素養三個方面(見表1)。

(一)突出主干知識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主干知識是指教材中學科專有名詞概念、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實踐路徑等內容。主干知識是學生認識世界、分析問題、探究實踐的基礎。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學科基礎知識,才能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當然,道德與法治中考試題不僅僅只考查學生對主干知識的識記能力,“知道”是最低層次要求,“理解”是較高層次要求,“運用”才是最重要的。中考試題側重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實際,找準教材主干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鏈接點,合理運用主干知識解決問題。根據表1分析,近兩年湖州卷中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國情教育幾個模塊主干知識考查的分布基本均衡,且主干知識的考查以“運用”為主,并呈現上升趨勢。

(二)強調關鍵能力

《道德與法治》學科關鍵能力包括信息提取、解讀和表達能力,包括研究和挖掘文本、漫畫、圖標等材料的關鍵信息,并能用恰當的學科語言進行闡述;教材知識的精準調動和靈活運用能力,即能夠根據試題材料明確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和合理運用知識點進行解題;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即能夠對生活中面臨的事實和問題從多個視角進行思考和判斷;真實情境下的活動體驗與實踐探究能力,包括觀察、推理、分析、判斷及綜合運用各方面知識和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當然,學生關鍵能力的考查往往呈現整體性,在同一試題中交叉考查學生多個能力點,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三)聚焦核心素養

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道德與法治》主要考查政治認同、理性思維、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大學科核心素養。試題重點關注思想性、教育性和實踐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能運用學科觀點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根據表1,近兩年湖州卷試題素材的選擇面廣、點熱、綜合性強,如國家層面最新的法律法規,科技、經濟等方面的最新成就,模范人物、典型人物事跡……試題基本涵蓋了四大學科核心素養,尤為關注政治認同素養。試卷更立意于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堅定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二、 能力立意測評導向下的復習策略

《道德與法治》復習課與新課教學相比,更加注重知識的系統化和結構化重組和建構,更加注重把知識運用于具體的情境分析和理解。因而,在復習中要關注學生對主干知識的掌握、關鍵能力的培養和核心素養的提升,尤其是在初三中考總復習階段,更要立意于復習的“精度”“深度”“廣度”和“力度”,提高中考復習效率。

(一)立足課程標準,建構知識體系,把握復習“精度”

初中學業水平試卷是根據課程標準和歷屆畢業生所用教材為依據而命制。學科涵蓋心理、道德、法律、國情四大主題,教材內容涉及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和集體、我與國家和社會三個板塊,四大主題貫穿于三大板塊之中。學科以學生健康成長需要處理的主要關系為線索,七年級以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為主,八年級以法治意識教育為主,九年級以國情教育為主。中考復習要引導學生將知識體系融會貫通,將框、課、單元知識進行融合構建,并將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重構單元知識體系,建構四大主題知識框架和三大板塊內在邏輯。

如九年級教材分為“富強與創新”“民主與法治”“文明與家園”和“和諧與夢想”四個單元,這一冊教材主要涉及“我與國家”的內容,以國情國策教育為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本冊教材的關鍵主線。因此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五位一體”是本冊內在邏輯線索。

教師在復習時,可以將每一類建設作為一個單元主題。以一個知識點為切入口,引導學生“聯想”和“聯結”。把每個板塊的核心知識點吃透、串聯,形成復習知識網絡,從而達到“精入全出”的效果。以“精神文明建設”為例,教材第五課“守望精神家園”分為“延續文化血脈”和“凝聚價值追求”兩框內容。中華文化是什么,為何要延續文化血脈,怎樣凝聚價值追求是該專題復習的重點。首先,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建構知識體系,找準關鍵詞,厘清邏輯主線(如圖1)。其次,學生可根據關鍵詞的內在邏輯自主復習本專題的主干知識。以單元或主題進行復習,有助于學生吃透教材,把零散的知識點聯結起來,進一步挖掘文本深度,提升學生對主干知識的獲取、歸納和運用的能力。

(二)培養關鍵能力,設計階梯性問題,把握復習“深度”

復習是引導學生利用重建的知識體系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問題的解決程度,更要關注學生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中考復習不能停留于學生“知道”的層面,由“知道”進階為“運用”才是重點。設計階梯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完成“復習任務”,可以提高學生對主干知識的理解、運用和內化。學生在完成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復習的積極性、掌握鞏固知識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

例如復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時,可以設計如下問題:

第一層次問題(知道、識記):說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

第二層次問題(理解、感悟):結合生活實例,說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如何體現的。

第三層次問題(思辨、運用):結合時政材料,對人物言行進行辨析,并說說青少年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四層次問題(內化、升華):根據復習要點,架構主干知識體系,并能運用主干知識合理設計問題。

問題是學科主干知識和學科關鍵能力的聯結點,學生在階梯性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對主干知識的掌握層層推進。知道識記、理解感悟、思辨運用,層級遞增、任務深化的問題讓學生的復習任務指向更明確,復習內容要求更深化。

(三)聯系生活熱點,找準真實實例,把握復習“廣度”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從學生實際出發并將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的學科。上好道德與法治課,就是要講好中國故事,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深入挖掘素材的有效信息和設問的思維內涵,是中考的大方向?!昂莅布啻?、溇港、錢山漾遺址”等地方素材在中考試卷中頻頻出現,呈現出濃厚的地方特色味。中考復習要選取具有教育意義的現實問題、實際事例作為主要素材進行剖析,將主干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為道德教育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提供良好的平臺。以“精神文明建設”專題復習為例,教師要帶領學生感受濃厚的文化味兒,將主干知識與生活多元文化元素相鏈接,開展文化主題的探究問題設計,拓寬中考復習的廣度(見表2)。

(四)培育主流價值觀,涵養核心素養,把握復習“力度”

《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認同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強烈愛國主義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中考試題素材選取了具有教育意義的話題,引導學生在讀題解題中感受家鄉和祖國的美好與偉大,接受核心價值觀的洗禮,涵養家國情懷?!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導下的美麗湖州建設,“抗疫精神”指引下的逆行出征,“偉大建黨精神”指引下的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重大成就……一幅幅“美麗畫卷”蘊含在試題之中。復習是對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目標的再提升,與新課教授相比,更關注對知識的深化和運用,對能力的訓練和提升,對情感價值觀的升華。

以“當代中國與世界”單元復習為例,本單元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學會以全球視野與辯證的眼光認識并正確對待中國對世界的責任與擔當,感受到今日中國對世界的深遠影響。復習時,選取全球治理大事,如“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擔當”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案例,了解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中國在融入世界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可以圍繞機遇和挑戰,如“中美貿易、國際關系、科技競爭”等案例。在具體案例分析中掌握中國提升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具體做法,進一步感受大國風范、大國擔當,增進學生的政治認同和家國情懷。

三、 能力立意評測導向下的復習成效與啟示

(一)立足課標,目標更清晰

課程評價的標準是道德與法治中考復習策略的重要指引?!墩n標》指出:學業水平考試要注意正確處理核心素養與課程內容、任務、情境之間的關系。如在復習主干知識時,圍繞《課標》進行單元知識體系建構,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有助于學生學懂弄通學科知識的結構與脈絡,提升初中學段知識整體感知度和敏銳度。

(二)關注能力,素養更提升

中考試題的命制從學生的視角選擇生活化、情境化素材,從生活實際中尋找教育資源,切實提高學生的真實體驗。在中考復習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科學思辨,提升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如在專題復習中引導學生進行“中華文化”的現實探索,學生在“文化”知識結構梳理和整合中內化知識,在時事熱點剖析中理解中華文化,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中考復習策略是一個值得長期研究的話題,除了要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為基礎,更要積極地研究當下學科測評的變化。尤其是中考考綱取消后,學科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立意的評測。因而在中考復習中要把握復習的“精度”“深度”“廣度”和“力度”,注重學科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立足課程標準,建構單元體系,關注生活熱點,以主干知識為基礎,以關鍵能力為載體,以核心素養為目標,達到思政課程的實施效果,達到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將復習的過程轉化為知識再建構、能力再發展、素養再形成的重要過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秦尊軍.在深度探究中厚植家國情懷[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26):11-13.

[3]孫權軍.高考評價體系在中考《道德與法治》命題中的體現[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2):65-66.

作者簡介:吳晶晶(1987~),女,漢族,浙江湖州人,浙江省湖州市環渚學校,研究方向:道德與法治。

猜你喜歡
復習策略道德與法治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淺談2016年6月之后的四級聽力復習策略
淺析九年級數學中考復習策略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