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2-07-22 02:11陳蕾
考試周刊 2022年22期
關鍵詞:品德教育滲透小學數學

摘要:當代教育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應該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是一個實現學生知識素養與道德素養同向同行的過程。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要深刻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切實把“育人”作為中心環節,注重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完成學生價值觀的塑造。而小學是屬于學生的心理塑造的最好時期,基于此,文章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品質教育的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品德教育;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2-0063-04

一、 引言

小學階段是樹立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而數學課程則是學生認知世界、理解世界的基石,承擔著發展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使命。因此,數學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品德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品德教育素材,有目標、有計劃的開展養成教育,讓學生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品德、有好習慣且心智健全的人,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素質教育改革已經提出多年,在這些年的持續改革中,數學教師在教育觀念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品德教育在當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也不斷凸顯,通過在數學課程中進行品德教育的滲透,給學生傳遞目標發展理念,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和生活中具備積極向上的心態,讓其始終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去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在學習中及生活中具備堅韌的品格,并在無形中塑造其價值觀念,規范其思想、行為。其次,品德教育是塑造學生道德價值觀的有效手段,是促使學生認識世界、融入世界的有力武器,通過品德教育的滲透,讓學生明辨是非,既具備誠信、友善等品質,也具備尊老愛幼、愛護環境等美德,讓其成長為具備高素質、高品德的新一代年輕人,為今后祖國的發展奉獻自身的力量。因而,品德教育不管是對學生自身,還是對祖國的發展,都具備極其重要的意義,數學教師不能只傳遞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強化對學生思想上、行為上的教育,讓學生在無形中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為學生步入正確的人生道路奠基。數學教學本身不應該有煩瑣的思想說教,而是應該結合學科知識,通過教師自身正確的思想、道德信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中,如果結合學生將來工作的需要,或者是大學的專業選擇,選擇有關思想教育的數學內容,也更利于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思想教育,充分發揮數學教學對學生的特殊教育功能。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當下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中品德教育觀念上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對品德教育存在輕視化、形式化,仍將“教學”作為重點工作內容,嚴重忽略了對學生人格、思想上的教育,出現了嚴重的重學輕德現象,在課堂中更加注重書本知識的傳遞,缺乏對學生的精神教育,束縛了學生的多元發展,使得部分學生無法從心理上收獲認同和滿足,既使得教師和學生關系陷入僵持狀態,也讓學生無法受到思想上的教育,久而久之,將導致學生出現嚴重的思想品德問題。其次,部分數學教師即使能有意識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元素導入,也多表現為一語帶過、淺嘗輒止,難以起到引領學生思想開悟的作用,在品德教育手段上也十分落后,部分教師還在采用傳統方式進行“說教”,教育方式單一,且十分老套,學生對其的可接受性不足,也只會選擇“左耳進,右耳出”。學生學習不主動,而且還缺乏思考,而其中部分教師仍用“題海戰術”去教導學生進行學習數學,認為這樣學生能夠掌握知識,其實實施的效果不佳。

四、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一)轉變教育觀念,以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核心

教師要緊密結合數學教學內容,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寓思想教育于數學知識教育之中。教學時,要認真分析數學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確定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數學教學觀念受學校培養目標的約束,新形勢下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既具備一定的數學能力,也能夠在思想品質、價值觀念上得到塑造,以促使學生的綜合發展為中心環節。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在整個數學教學活動中都要圍繞著“教書育人”為中心做嘗試。傳統的數學授課模式助長了學生的依賴心理,學生的學習、行為都由教師主導,這不僅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品德教育是一種能力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具備數學教師所期望的能力,而且還要有潛力,更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前途的需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目標發展理念,扭轉師生地位,給學生機會去發展自己,培養自己的自主精神和創新精神,只有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得到轉變,才會有從觀念的轉變到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探討出適合品德教育的教學系統。

(二)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品德教育素材,實現知識與品德教育的同向同行

為實現品德教育有效展開,數學教師應以教材為核心,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同時挖掘其隱含的品德教育元素,將其作為培養學生思想品質的素材,既完成知識的傳遞,也在無形中實現對學生道德價值觀的塑造。比如,數學教師可以挖掘數學教材中的人物事跡,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科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做出的巨大貢獻,讓學生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愛國情懷。再比如在有關“三角形”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順便講解一些關于南宋著名數學家楊輝的事跡,楊輝是結合三角形進行各項系數排列的第一人,其研究成果領先歐洲數學家長達四百余年,教師在講解這些事跡之后,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進而保持高昂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讓其樹立良好的民族價值觀,為我國數學領域的突破作出貢獻。再比如在講解“圓”時,教師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延伸到祖沖之的“圓周率”,添加一些關于祖沖之“圓周率”的計算方法,我國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甚至更早前就已經掌握圓周率了,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意識,進而達到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目的。同時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學習先賢的意識。

(三)利用課前五分鐘,融入品德教育內容

為實現品德教育的有效滲透,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的時間,給學生講解數學的發展歷史,中國數學發展進程,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有更加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其中添加一些有關品質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例如,在“圓”的課程講解前,教師可以開展一個課前講解活動,或者名人事跡講解,以“畢達哥斯拉”的事跡導入課程,然后自然而然地遷移到我國漢代數學家趙爽的《周髀算經》,讓學生深刻感知到我國古代數學家對“圓”的研究歷程,體驗到中國對世界做出的貢獻及中國智慧無與倫比的魅力,升華其愛國情操。再比如,教師也可以在課程開展前,給學生講解一些數學界的人物,他們為證明真理而艱苦奮斗,將這些事跡和人物滲透到數學課程中,無形中培育其不服輸,敢于拼搏的精神,從而在無形中給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

(四)在習題中融合品德內容,無形中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念

為增強品德教育滲透的實效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數學題干中添加德育內容,讓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時無形中受到德育教育,既實現對其的立德樹品,也能夠讓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連接,讓學生能夠將行為品德落實到生活中。例如,在小學數學“植樹問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題中以五一勞動節為背景、在沙漠中植樹等為背景,學生在解題中自然而然會受到影響,無形中養成愛護環境的品質。教師可以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意識,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的數學發展史和杰出成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內容,不但可以拓寬學生視野,使其從中獲得知識,并且能激發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我國南朝大數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π的值計算到小數點后七位的人。在數學中,通過對我國古代數學成就的介紹,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我國在數學領域的貢獻,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數學家的光輝事跡,也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以學生為本,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為讓品德教育能夠有效落實,數學教師也可以組織開展學生熱愛的公益活動,讓這些活動充分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讓學生在公益活動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有效實現思想品德和行為教育的沁潤。注意通過數學課上的實踐活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單使學生了解它們的意義和要求,重要的是身體力行,使學生在數學課上的實踐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細心思考,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按時完成作業,自己檢查驗算等,從小逐步樹立起工作認真負責的良好作風。通過實際測量、制作等活動,還可以培養學生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等品德。在實踐活動中,做得好的,要給予表揚;而對做得沒有那么好的學生要進行思想上的引導,行動上的指引,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豐富的實踐當中。例如在“統計”知識的學習后,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保護環境”的公益活動,讓學生認真計算或者統計一下,自己一個人一周或者一個月大概要扔掉多少垃圾,然后上升到一戶乃至一個學校,而這些垃圾中哪些是可以降解,哪些又是降解不了的,照此規律發展下去,在30年之后我們的地球會變成什么樣子,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明確垃圾的危害,無形中養成良好的保護環境意識。

(六)啟發式教學,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

為促使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數學教師要平衡好數學教學與品德教育之間的聯系,在課中積極采取誘導法、啟發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受到啟發,這種模式扭轉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學生能夠在知識獲取的過程中無聲地受到思想上、行為上的熏陶,進而有效促使其道德品質的形成。例如在“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找出正方體和長方體組成的特點,通過觀察,學生找出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組成特點及點、線、面的組合。教師啟發學生,觀察正方體和長方體的一種變形,正方體是不是長方體?長方體是不是正方體?在反復對比后學生找出事物的本質。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有感性的表象的認識,又有理性的本質的認識。學生不僅接受了新知識,得到了快速消化,還能在此過程中受到啟發,對事物的認知不再局限于表象,而是只有通過實踐、探究才能把握,從而在無形中養成學生嚴謹、理性的思維品質。因此,只有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啟發、引導,才能讓學生把握知識的原理,進一步讓學生懂得,書本知識都是前人在實踐過程中得出來的客觀真理,任何理論我們都可以在實踐中去檢驗它的正確性,教育學生在實踐中善于發現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客觀規律,激發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

(七)創建出適當的教學環境,增強課堂感染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營造情境,部分小學生由于思想認知不足,對所謂的品德教育嗤之以鼻,抱有輕視態度,教師如果仍然按照老套的教育辦法,則會讓學生“左耳進,右耳出”,因此,教師需要創新教育方法,在課程教學中“無形”地傳遞品德教育內容,再利用多媒體播放“正能量”,側敲旁擊之下,進行品德教育的滲透,并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生在獲得課程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獲得滿足感、成就感,進而在無形中引領學生思想開悟,完成其價值觀的塑造。在此過程中獲得思想品質升華。同時,為增強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教師也可以抽出幾分鐘時間將教育內容和社會時事相接軌,例如在“五一勞動節”期間,可以讓學生觀看“勞動造就中國夢”“鄉村振興”等相關的紀錄片,讓學生感受到品德教育,增強其勞動意識,也可以播放一些社會時事內容,如在疫情期間給學生展示“最美逆行”等影片,既增強學生的主觀體驗感,也能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八)教師以身作則,養成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

教師是靈魂,是學生的領軍人物,在平常生活和教學中,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注重儀表和行為,如“儀表整潔、手臉干凈、不隨地吐痰”等,用這些品格和行為吸引學生,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實現學生思想品德形成。比如,教師在學生的面前,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形象,所以規定了教師在穿搭、言行舉行方面都要得體,這樣才能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既要積極閱讀品德教育書籍,強化自身的道德素養,也要在日常教學中做好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師生關系,給學生樹立榜樣,為品德教育的滲透創造有利條件。

五、 結語

小學是學生的“啟蒙”時期,數學教學不僅作為一門傳遞基礎知識的學科,更是一門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學科,數學教師不能“顧此失彼”,而是要承擔起“立德樹人”的重任,在課堂中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加強對課本中品德教育素材的挖掘,在教學內容上和社會時事接軌,并在教學中“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習慣和品格感染學生,實現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促使學生數學知識和品德素質的雙向發展。教師通過自身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黃文華.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J].中文信息,2020(8):126,129.

[2]王錦.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試析[J].吉林教育,2021(10):41-42.

[3]周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探究[C]∥2021課程教學與管理研討會(重慶會場)論文集,2021:1-5.

[4]曾秀娟.讓德育之“苗”在數學課堂“開花結果”:芻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J].語文課內外,2019(27):112.

[5]劉琴.探究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J].讀與寫,2020,17(31):166.

[6]胡秋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探究[J].少男少女,2018,2(18):82-83.

作者簡介:陳蕾(1970~),女,漢族,甘肅定西人,定西市安定區中華路小學,研究方向:數學教學。

猜你喜歡
品德教育滲透小學數學
通過家園共育提升幼兒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養體系構建 提升品德教育質量——基于“互聯網+”的品德教育實踐策略
圖畫故事書對兒童品德教育有積極作用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中小學生品德教育分類指導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