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Project單元教學設計探索

2022-07-24 12:10鈕建玲
小學教學研究 2022年8期
關鍵詞:任務整合意義

鈕建玲

【摘 要】課標指出,英語課程目標的設計具有一定的整體性,同時注重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Project作為復習單元,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整合,使學生更好地構建知識框架,形成知識體系。通過Project項目化學習,學生能鍛煉思維能力,培養合作學習能力,提升各方面的素養。如何進行Project教學設計,最大限度發揮其價值,是值得探索的話題。

【關鍵詞】意義 策略 整合 任務 評價

一、Project單元概念界定

Project單元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為學生進行階段性鞏固提供平臺。項目式學習,是基于現實生活,以學生為中心,團隊分工、合作,通過整合自己各個學科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完成特定任務的學習。項目式學習是開放式學習,它更加注重學生在達成目標這一過程中所鍛煉到的學習技巧和能力。只有在這樣的開放式學習狀態下,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才能得到更大提升。

二、Project教學設計探索的意義

(一)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國家實施“雙減”政策的目的在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同時保證學習效率。Project單元作為四個單元重點內容的整合,是對半冊書的一個整體回顧和鞏固。教材是教學的參考和依據,同時也需要教師的深入研究和發掘。Project單元板塊少,內容簡潔。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鞏固作用,教師需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知識鏈接建構知識體系,從而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二)充分發揮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課標明確指出,英語學習要重視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而Project單元是真正的實踐性單元,它往往會提供一個或幾個貼近實際生活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學習,完成任務。Project單元給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體驗、實踐、參與、探究的機會。學生通過情境不僅運用了所學,而且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

(三)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除了語言知識的鞏固,在Project特定的情境中,學生通過任務的達成,進行團隊合作、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同時,學生能通過中外文化學習對比,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Project教學設計策略

(一)單元內容整合,窮盡學生思維可能

1.單元與單元間的整合

在Project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思考、發掘單元之間的聯系,盡量擴大復習的范圍。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Project 2 Reuse and recycle為例,這一單元主要圍繞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話題展開復習,對其他單元內容并未涉及。要把前面幾個單元話題如Signs, Keep our city clean及Chinese New Year等融入其中,筆者以問題設計進行切入。

問題1:“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Chinese New Year?”提問圍繞Unit 8 Chinese New Year話題,預設答案有“clean the house”“buy new clothes and a lot of food”“light fireworks”等,其中 “clean the house”這一回答可以延伸到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這個單元內容,“buy food”和“light fireworks”可以聯想到waste food 和pollute the air,還可關聯到Unit 7 Protect the Earth單元知識。圍繞問題1展開的復習還未涉及Project部分,但是,復習內容已經涵蓋了前面三個新授單元的主要內容,銜接自然,不顯突兀,同時為問題2做好鋪墊。

問題2: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arth?”由上述話題可預設回答“We should not waste food” “We should not light fireworks or firecrackers”“We should save”等。教師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這一提問主要起過渡作用,目的在于順利引出問題3。

問題3: “What else can we do?”以此提問最終引出Project 2主題Reuse and recycle,然后回歸教材中的板塊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還可在合適的板塊中添加“設計自己的reuse和recycle標志”環節,在此過程中回顧Unit 5 Signs單元中有關標志的知識點。

以上三個問題串聯了四個單元的話題,以“New Year”話題為切入點,巧妙轉換到環保話題。問題1的提出,對幾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了整體的回顧,起到了復習、鞏固的作用;問題2聯系了上下文,起過渡作用;問題3切入主題,完成最終的大任務。當然,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在實際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師還需要分清主次,有目的地進行擴充。

問題切入的方式很好地串聯了各單元知識點,從點到面進行擴展延伸。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各種問題的思考,尋找單元間的關聯,并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逐步形成知識體系。在思考和關聯中窮盡學生思維可能,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2.教材之間的整合

英語學習是一個滾雪球式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習新知的同時復習舊知,能更加扎實地掌握語言知識,提升語言技能。譯林版英語教材中,不僅同一冊書中前后單元有關聯點,而且教材與教材之間也有知識和主題的聯系。如五年級上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五年級下冊Unit 1 Cinderella、六年級上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 六年級下冊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以上四冊教材的第一單元都是童話故事,主題關聯性很強。如在進行六年級下冊Project 1的教學設計時,教師就可以引出前面幾冊教材學習過的童話故事,進行系統鞏固。在平時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設法讓知識再現,讓學生去鞏固,這些學過的知識很可能就會被遺忘。學過不代表學會,會了也不一定代表能運用。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和操練過程中,知識才能被不斷地盤大、盤活。

(二)厘清思路,合理設計任務

任務設計是Project教學的中心環節,好的任務設計不僅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復習鞏固平臺,也給學生的能力提升創造最佳時機。任務設計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從教師的教學角度和學生的學習角度多方位考量。

1.遞進式任務

在設計Project單元任務時,教師首先要清楚學生最終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學習目標,從而設計這個任務,在此基礎上再設計為之服務的子任務。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Project 1 A holiday album為例,筆者設計了以下任務:

大任務:Make a holiday album and give a report.(完成假日相冊制作并進行分享匯報)通過任務的達成,學生理解假日的意義,并能合理安排假日生活。

子任務1: Think and write down the things you do in your holiday.(回憶并記錄平時假期里做的事情)預設答案: travelling、 reading、 watching TV/films、 doing housework/homework、shopping...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回憶了很多假期里能做的事情,為接下來的任務做好內容上的鋪墊。

子任務2: 選擇travelling和reading兩個話題中的一個完成相應的任務。選擇前者的學生,需要回憶并羅列學過的著名景點;選擇后者的學生進行“The king’s new clothes”故事的復述。從難度上來說,該任務較于任務1提升了一個層次;從內容上來說,復習了Unit 3 Holiday fun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兩個單元的知識點。

子任務3:Make a holiday album and share.(對應Project 1 的A、B、C部分)學生根據要求制作自己的假日相冊,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復習相關的句型。

子任務4:Give a report.(對應Project 1 的D部分)根據相冊進行匯報,是大任務的體現,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任務的布置,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通過以上四個任務的層層推進,最終實現大任務的達成。任務的實施,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探索的欲望。任務完成情況是學生學習目標達成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一層層任務的達成,學生不僅在語言能力方面得到提升,而且逐漸明確任務與目標的內在關聯,從而鍛煉了在實際生活中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

2.并列性任務

如上述子任務2“選擇travelling和reading兩個話題中的一個完成相應任務”,就是一個并列性任務,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性完成。再如,上述子任務4 “Give a report”,也可拆分成兩個可選擇的并列任務:①Make a report according to the album.(根據相冊進行匯報)學生可根據時間、地點、天氣、人物、事情、感想等因素進行選擇性描述;②Comparing then and now, make a report according to the album.根據以往的假日旅游經歷,通過過去和現在的對比進行描述。以上兩個并列任務中,前者比較基礎,立足教材內容,也具有一定的彈性,學生可根據自身學習基礎選擇性描述;后者相對來說難度更大,更具挑戰性。因為隨著年齡的變化,學生游玩的地點、方式等都會有所變化,學生在描述過去和現在的旅游經歷時也會產生一些情感的變化,因此需要結合自身經歷及感受,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

并列性任務不僅給學生提供了選擇的機會,也滿足了不同起點、不同基礎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任務,使教學更具人性化。

(三)合作學習,讓同學成為“同學”

合作學習是項目化學習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合作學習方式有兩人合作,也有多人合作,具體根據學習任務而定。

1.兩人合作

在進行句型及重點詞匯操練時,教師常常通過問答的方式進行復習,學生經過一輪問答后可交換角色繼續問答,這種方式能做到人人參與,操練范圍較廣。如六年級下冊Project 2 A travel book的C板塊“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your favourite city”,通過問答,學生不僅熟練了解了句型,而且能更好地了解各個城市的特征。兩人合作的方式簡單明了,目的性強,沒有一些細枝末節的要求,任務達成效率高。

2.多人合作

當Project單元要完成制作海報、宣傳冊、班規、交通路線圖等任務時,教師往往會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因為這樣的任務需要多人討論,集眾人智慧才能更好地完成。小組成員可以是三到四人,也可以是五到六人,根據任務的需求而定。此時,小組成員需要明確分工,如組織、語言指導、記錄、繪畫、匯報等,大家根據自身的優勢,選擇擅長的工作,合作完成任務。如六年級下冊Project 1 Being a good student的C板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海報制作,并以此為素材進行主題匯報“How to be a good student”。通過小組合作,大家集思廣益,羅列要成為好學生需要養成的好習慣,如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交通習慣等,并創作海報,最后通過匯報的方式,倡議同學養成良好的習慣。

當然,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有時也會有無效或者低效的學習。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首先,教師在任務布置前的示范和引導十分重要,要讓學生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事、和誰一起做、怎么做。其次,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觀察和指導能起到查漏補缺、推進開展的作用。教師通過小組巡視,傾聽觀察,發現問題,給予幫助,使合作活動更加順利地進行,從而達到預期效果。

合作學習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學習效率,還能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糾錯能力、組織能力等。學生在合作中互相學習,在交流中取長補短、互相督促、共同進步。

四、Project教學評價體系

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課標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要盡可能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評價目標的多維化等。教師要將Project單元評價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提升英語學科素養為導向。

(一)學前評價

在正式進入Project單元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前面幾個單元的知識進行規整。在自評、互評、師評的過程中,學生能進行查漏補缺,教師也能更好地了解學情。

(二)學中評價

以六年級下冊的兩個Project為例,Project 1 Being a good student和Project 2 A travel book的任務分別是完成海報和相冊,并進行匯報分享。海報和相冊制作得怎么樣、分享匯報表現如何,直接反映出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教師可以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讓學生進行小組互評。下圖是六年級下冊Project 2 A travel book的相冊制作及相關評價表,評價內容包括相冊制作及匯報情況。

(三)學后評價

通過項目學習,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語言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學會了制作海報、了解了如何宣講,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學生可通過自我評價進行反思、提煉,從而提升自身素養,體現學科育人價值。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更是教師創造的天地。Project單元給我們提供了無限可能。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價值,始終是教師應該思考和探索的話題。

猜你喜歡
任務整合意義
有意義的一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閱讀
詩里有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