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時期福建鄉村人才振興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以漳州市為例

2022-07-27 10:29梁振東陳建華吳申敏
關鍵詞:漳州十四五人力資源

梁振東,陳建華,吳申敏

(1.閩南師范大學商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2.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習近平在202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1]。為此,國家于2021年2月25日成立了國家鄉村振興局,統籌推進全國各地的鄉村振興工作。福建省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鼓勵各地市結合區位優勢和農村特點,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模式。漳州具有良好的農業傳統優勢,不僅是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中國食品名城”,而且是全國知名的“果盤子”“菜籃子”基地。同時,漳州是全國首批全域建設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和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之一,承擔著全國鄉村振興試驗田和示范區的歷史重任。因此在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以傳統農業強市——漳州為典型案例,分析鄉村人才振興面臨的共性問題并提出對策,以期對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有所裨益。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人才,鄉村人才振興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等發展目標的關鍵基石。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2月21日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扎實有效地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工作[2],但目前尚缺乏典型的鄉村人才振興經驗或“范式”可供參考。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和鄉村人才振興面臨的政策機遇下,本文基于中央鄉村振興最新政策和目標要求,以漳州市為例對漳州鄉村人力資源狀況進行盤點,并對漳州鄉村人才振興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結合福建省及相關省、區鄉村人才振興的經驗及成果,提出“十四五”期間推動福建省鄉村人才振興的政策建議。

一、漳州鄉村人力資源的現狀分析

(一)漳州鄉村人力資源總量及分布

截止2020年,漳州市現有戶籍總戶數約147萬戶,人口522萬,戶均人數3.54人。其中農業人口約263萬,約占總人口的50.37%,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的比例平衡[3]。2020年末漳州市城鎮/鄉村人口總數分布(見表1),結合圖1可以看出龍海、漳浦、詔安、平和、云霄和南靖擁有數量較多的農業人口,這六個縣區農業人口總量超過226萬。從表1和圖2可以看出,除薌城和龍文農業人口占比在15%以下外,其他縣區農業人口占比均在40%以上,特別是龍海、云霄、詔安、南靖、平和和華安等縣區,農業人口占比均超過50%。

圖1 漳州各縣區農業人口總量統計圖

圖2 漳州各縣區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

表1 2020年末漳州市城鎮/鄉村人口總數

上述數據表明,漳州農業人口基數龐大,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高,除薌城和龍文外,其他各縣區在鄉村振興和鄉村人才振興方面均面臨較大的壓力和挑戰,其中龍海、云霄、漳浦、詔安、南靖和平和是鄉村振興和鄉村人才振興的關鍵縣區[3]。此外,農業人口占比排名與戶均人數高度相關,表明農村的生育率高于城鎮。

(二)城鎮化建設對鄉村人力資源的影響

隨著漳州城鎮化工作的推進,近10年來漳州非農業人口總量顯著增加,農業人口總量下降趨勢明顯[3]。據漳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告及漳州統計年鑒2020相關數據(如圖3和圖4),從2010年到2020年,漳州城鎮人口從224.76萬人增加到310.15萬人(含外來人口),增加37.99%;農村人口從256.24萬人下降到195.28萬人,減少23.8%,表明近十年間城鎮人口增加,農村人口減少,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漳州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政策推進效果明顯[3-4]。從各縣區城鎮化水平來看薌城和龍文城鎮化水平超過85%,但其他縣區的城鎮化水平較低,特別是云霄、詔安和平和的城鎮化水平低于40%。

圖3 漳州市10年城鄉人口對比統計數據

圖4 漳州各縣區人口城鎮化率

從人口自然增長率(圖5)來看,各縣區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主要處于6%—9%之間,差異較小,但按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計算,各縣區差異較大[4]。華安、南靖、長泰和薌城等縣區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于6%,龍文、龍海、漳浦、云霄和詔安等縣區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超過8%。按照近十年漳州各地城鎮化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水平,預計未來五年鄉村人力資源總量將持續減少。同時考慮到城鎮對青壯年人力資源的虹吸效應以及鄉村留守人員的年齡及性別特征,鄉村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鄉村高質量人力資源的保有量將持續下降。

圖5 2019年漳州各縣區人口自然增長率

(三)鄉村人力資源的學歷及素質狀況

從漳州各縣區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來看(圖6),除薌城和龍文外,其他各縣區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小于等于9年[2]。此外,漳州各縣區接受大學(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情況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全市大專以上受教育程度大概為9%左右,薌城為20%,龍文為15%,其他各縣區大專以上人口比例在4%—7%之間[5]。由此可見,漳州市人力資源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特別是在鄉村人力資源總量或占比較高的縣區平均受教育年限更低??紤]到受教育年限較長或大專以上學歷的群體更多聚集于縣區的城鎮,可以推測漳州鄉村人力資源在學歷和素質方面,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圖6 漳州各縣區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圖7 漳州接受大學(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折線圖

二、漳州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漳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6],要通過優化農業發展結構,做強農業“六次產業”,強化農業科技引領,鼓勵發展數字農業,實現提質增效,建設現代化農業示范區的發展目標,要實施鄉村建設活動,持續深化農村改革,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打造鄉村振興的發展樣板?!班l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村人才振興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等發展目標的關鍵基石。但分析漳州鄉村振興策略及鄉村人才振興發展現狀,我們發現實現漳州鄉村人才振興工作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

(一)鄉村人才振興的發展戰略還不夠明晰

《漳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關于鄉村人才振興的表述較為籠統,全文涉及鄉村人才振興的文字約三百字,提出要“圍繞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強鄉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素質提升計劃”“積極打造農村電商人才隊伍”“優化科技特派員制度”[6]。這些內容是對中央關于鄉村人才振興意見的高度概括,還需要進一步與漳州鄉村人才資源現狀及發展目標進行有效結合,制訂出更加明確和更具操作性的漳州市鄉村人才振興規劃及分年度行動計劃,從而引領和指導漳州鄉村人才振興的具體工作。

(二)鄉村人力資源管理的配套政策不夠系統

《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指出,鄉村人才振興工作需要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將鄉村人才振興納入黨委人才工作總體部署,引導各類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打造一支能夠擔當鄉村振興使命的人才隊伍[2]。目前,我市尚缺乏引導各類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激勵政策,同時在“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素質提升計劃”“積極打造農村電商人才隊伍”等方面,相關配套政策的系統性和有效性還有待加強。

(三)鄉村人力資源外流嚴重,增量潛力不足

目前漳州鄉村人口約263萬人,但鄉村人口中考入高等院校后愿意返回鄉村工作的比例偏低,其他未考入高等院校的中青年群體也有較大比例外出打工或經商,這些外出打工或經商群體也更為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他們期盼居住在城鎮并希望子女在城鎮上學的愿望強烈,因此鄉村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外流情況較為嚴重。此外,受長期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以及生育養育及教育等方面的壓力,農村適育年齡群體的生育意愿也快速下降,農村新增人口顯著減少,使農村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增量潛力顯著下降。

(四)鄉村人力資源質量和結構亟待優化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漳州15歲以上年齡群體平均受教育年限,除薌城、龍文和龍海外,其他縣區均低于9年[4]。而鄉村主要勞動年齡群體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更低,農村人力資源整體質量亟待提升,特別是農村青壯年人力資源單向流往城鎮現象嚴重。如本研究對南靖、平和和長泰等縣區5個鄉村398名樣本的調查訪談表明,農村空心化問題表現突出,多數青年群體不愿意進行農業生產,而農村的其他就業機會較少且經濟發展也比較落后,因而更愿意外出打工或經商,留守鄉村的則是婦女、兒童和老年人群體,甚至有部分家庭舉家外出謀生,僅逢年過節才回到村里。因此,漳州市農村人力資源組成結構亟待優化。

(五)優秀人才引進困難,穩定性較低

鄉村的地理位置一般較為偏遠且通達條件遠遜于城鎮,鄉村的自然環境和生存環境也相對較差,受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鄉村優秀人力資源單向流動向城鎮的特征明顯,鄉村引進優秀人才面臨大的挑戰,存在“引進難”的現象性問題[7]。除此之外,同樣由于上述原因,導致鄉村人才留不住,所以也存在優秀人才“留不住”的難題。一些鄉村致富能手、技術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因工作繁復冗雜、工作壓力大、發展空間小、工資待遇與工作強度不成正比等原因而選擇“逃離”,鄉村人才存量的穩定性較低。

(六)鄉村優秀人力資源的激勵與使用機制尚需完善

鄉村優秀人才引進難、留用難的深層次原因之一是鄉村人才工作管理體制不健全、激勵機制不到位、流動機制不靈活。目前鄉村尚缺乏明確有效的鄉村人力資源管理機構來統籌鄉村人才管理工作,而地方政府在鄉村人才建設方面的組織建設、經費投入和人員配備等方面還存在較大改善空間[7]。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鄉村致富能手、技術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的激勵力度還不夠大,部分鄉村優秀人才受相關政策的限制難以進入選人用人的視野,其發展空間受到局限。此外,鄉村優秀人才學習深造的機會較少,培訓形式和內容相對單一,晉升渠道不夠通暢,難以有效地調動這些人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8]。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促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政策建議

漳州作為福建省傳統農業城市,其鄉村人力資源現狀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挑戰,在福建省其他地市鄉村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現?;趯φ闹萼l村人才振興面臨的問題分析,結合中央和其他省市鄉村人才振興的成功經驗,對福建省鄉村人才振興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完善鄉村人才振興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統籌引領鄉村人才振興工作

鄉村人才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鄉村振興本質上就是鄉村發展,就是鄉村現代化,表現為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鄉村人才振興本質上就是實現鄉村的現代化,表現為農民現代化。從人的現代化在現代化過程中的一般地位出發,鄉村人才振興、農民現代化在整個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過程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也是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本質和關鍵所在[1]。因此要進一步完善鄉村人才振興戰略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首先,要強化鄉村人才振興的組織建設。福建省內各市縣應進一步明晰鄉村人才振興在整個鄉村振興系統工程中的戰略地位,由市和各縣區主要領導牽頭,組織本級鄉村振興局、人社局和鄉村振興研究部門成立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專班。其次,對照各級鄉村振興的整體發展目標,通過對本區域鄉村人力資源的深入分析,制訂本區域鄉村人才振興發展戰略,統籌引領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最后,通過對鄉村人才振興戰略的分解和細化,編制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年度行動方案,制訂關鍵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管理方案。

(二)建立完善鄉村才振興的配套政策,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制度保障

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也指出,到2025年鄉村人才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要基本形成,鄉村人才振興發展需要政府發揮統籌協調作用,聯動鄉鎮機構和企業組織,落實并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和用地等扶持政策,確保政策落地有效[2]。為此,建立并完善各類鄉村人才振興的政策是當務之急,如建立或完善“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及扶持管理辦法”“鄉村創業創新人才管理辦法”“新型農業經濟主體帶頭人管理辦法”“鄉村工匠及鄉村名匠工作室認定管理辦法”“農村電商人才培育及認定管理辦法”“市鄉村文化和鄉村治理人才管理辦法”“鄉村振興產業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措施”“農村人才振興基金管理辦法”等制度體系,為扎實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三)挖掘鄉村人口增長潛力,實現鄉村人口總量和結構方面的穩定

鄉村人力資源總量和結構的穩定成為當前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目標。鄉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流以及留守鄉村群體老齡化特征明顯的現狀,使得鄉村振興缺乏應有的勞動力資源保障。因此應該在挖掘鄉村人口增長潛力,推動鄉村人口總量和結構穩定方面,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推動:首先,制訂各市縣鄉村人力資源的保有量和結構發展目標,在發展目標的導引下采取措施掌握鄉村人口增長潛力,提升優化鄉村人口結構。其次,出臺保障政策,降低農村適育群體的養育壓力,提升適育群體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率,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保障勞動力長期供給。再次,加大對鄉村外出青壯年群體返鄉入鄉的吸引力度。通過改善鄉村教育條件,解決婚育家庭對子女教育問題的焦慮和困擾;改善鄉村的基礎建設和對返鄉入鄉的經濟發展項目給予政策支持;對創辦鄉村企業、解決鄉村就業的人才和企業給予獎勵和扶持,從而吸引鄉村優質人力資源返鄉推進鄉村振興工作[7]。最后,鼓勵農民工就近就地轉移就業,通過實施鄉村人才就業政策來擴大留鄉農民工就業規模,促進農村農業人才資源開發再利用,提升鄉村人才就業數量[8]。

(四)注重鄉村人才的培訓和幫扶,持續優化鄉村人力資源質量

鄉村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往往低于城市,提升鄉村人才質量的主要途徑應優先考慮對現有人力資源的素質提升和優化。需要多方位著手強化對鄉村人才的培訓和幫扶,持續優化鄉村人力資源質量。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推動:一是持續優化農村中小學和學前教育機構與師資的整體布局,確保鄉村未成年群體接受高質量的義務教育和高中或中專、中技教育,推動鄉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8]。二是注重本土高等教育機構的建設和發展。通過增加本土高等教育機構的數量和招生規模強化涉農專業和院系的力量,加大鄉村定向招生的規模,為鄉村振興培育更多的技術和經濟管理人才[9]。三是持續增加鄉村人才培訓的經費投入,改善鄉村人才培訓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出臺政策鼓勵高校之外的其他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鄉村人才素質提升工作當中。四是鼓勵有規模的涉農企業集團創建企業學院或與相關高校合作,培養企業需求和農業產業發展規模需求的復合應用型、實用技能型涉農專業人才,鼓勵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為本土涉農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10]。

(五)增強鄉村人才的吸引力,加大對外部優秀人才的引進和使用

鄉村振興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很難通過自身培養滿足要求,因此還需要積極構建鄉村引才平臺,加大對外部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度。具體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推動:一是不斷強化鄉村特色產業的培育和扶持,為外部企業和人才進駐鄉村特色產業提供通道[11]。在用地、稅收和投資擔保等方面對進駐鄉村進行產業開發的企業給予扶持,對這些企業引進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發放人才補貼[10]。二是在堅持省級特派員制度的基礎上,普及市級特派員制度,建立科技特派員師徒結對制,倡導屆滿科技特派員連任制和回訪制[12]。三是積極開展優秀農村人才回引行動。激勵曾經“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來”,把在外積累的經驗、技術以及資金帶回本土[13]。四是鼓勵自鄉村考入高等院校的畢業生返回鄉村工作,對鄉村招錄招聘的高學歷應屆畢業生和大學生村官給予更大的激勵。五是充分發揮人才服務機構的功能和作用,通過人才服務機構向全省搜尋鄉村振興專業技術人才和重點產業領軍人才,對接企業需求和鄉村人才發展目標[14]。

(六)完善鄉村人才的任用和激勵制度,提升鄉村人才的利用效率

人才的培育和引進的價值必須通過人才的有效任用和激勵進行體現,為進一步強化鄉村人才的利用效率,充分調動鄉村保有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推進:首先,加快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15]。進一步強化對公務員基層任職經歷的要求,強化公務員基層輪崗計劃,促進縣域人才深入了解基層發展現狀。鼓勵實行“縣聘鄉用”和“鄉聘村用”,打造一批鄉村振興專業化人才來帶動鄉鎮共同發展。其次,逐步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尤其關注大學生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和臺灣地區人員返鄉創業等群體,對涉及農業農村產業發展的創業項目給予支持和補貼[16]。再次,通過積極組織開展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和采用職能技能等級評定的方式,給人才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平臺,科學合理地評價和作用人才[8]。然后,進一步加大對鄉村振興杰出人才的遴選和宣傳報道,通過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的多重激勵,鼓勵各類人才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最后,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選拔吸納有強烈經濟發展意識和敢擔當善作為的鄉村優秀人才加入鄉村基層黨組織和基層行政治理機構,強化基層組織動力引擎,凝聚鄉村振興的核心人才隊伍[17]。

福建省漳州市作為全國首批全域建設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和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之一,承擔著全國鄉村振鄉試驗田和示范區的歷史重任。同時,漳州市作為福建省傳統農業強市,在鄉村人才振興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在福建其他市縣鄉村也有類似的表現。本研究以漳州市為例,對鄉村人才振興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鄉村人才振興存在人才振興戰略不夠明晰、人才振興政策仍需完善、鄉村人力資源質量和結構不夠合理、鄉村優質人力資源外流嚴重、鄉村人才引進力度不夠、現有人才激勵效果不夠明顯等問題?;趯@些問題的分析,在完善鄉村人才振興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細化完善鄉村才振興的配套政策,挖掘鄉村人口增長潛力,提升鄉村人才培訓和幫扶力度,加大鄉村人才的吸引力和完善鄉村人才的任用和激勵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較為具體的對策建議,以期促進福建省“十四五”鄉村人才振興目標的順利實現。

猜你喜歡
漳州十四五人力資源
高?!笆奈濉币巹澲袑W科建設要處理好五對關系
“十四五”規劃研究的新坐標新方位
中輝大鵬數字電視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
南康漳州龍
福建漳州面煎粿
讓人力資源會計成為企業的“新名片”
漳州: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寶雞:松綁人力資源
試論人力資源會計
尋找人力資源開發新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