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教學滲透德育的意義、原則與策略探究

2022-07-28 09:28蔣鑫穎
成才之路 2022年12期
關鍵詞:道德品質審美能力德育滲透

蔣鑫穎

摘要:音樂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教學內容的德育因素,加強德育滲透的力度,以充分發揮音樂的育人作用,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助力學生成長成才。文章探究音樂教學滲透德育的意義、原則與策略,以提高德育滲透效果,促進音樂教學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學;德育滲透;意義;原則;策略;審美能力;道德品質

中圖分類號:G623.71;G6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2-0086-03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善于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教學,并將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寓于音樂實踐活動之中。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善用音樂教材資源構建德育途徑,創新音樂教學手段構建德育途徑,開拓課外音樂資源構建德育途徑,延伸音樂作品內涵構建德育途徑,將德育寓于美育中,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道德素養,從而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完成這一根本任務,教師就要在學科教學中挖掘德育因素,創設德育活動,將德育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獲取學科知識、發展學科素養的同時,受到德育熏陶,夯實全面發展的基礎。本文探究音樂教學滲透德育的意義、原則與策略,以提高德育滲透效果,充分發揮音樂的育人作用,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一、音樂教學滲透德育的意義

1.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學需要將學生音樂素養提升以及審美情操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這一教學目標的確立,是音樂學科自身的審美優勢所決定的,其能夠滿足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和啟發作用,通過傳授音樂知識以及設計音樂實踐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欣賞音樂的藝術魅力,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及審美情趣??傊?,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2.幫助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傳授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以及音樂基本技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教師要深入挖掘教學內容的德育因素,加強德育滲透力度,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3.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音樂教學滲透德育,有利于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音樂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音樂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在學校音樂教學中是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可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在歌曲演唱教學過程中,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音樂欣賞相融合,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樂器學習相融合,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相融合。音樂課程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具有特定的表現形式以及獨特的教學模式。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更容易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熏陶以及滲透,讓學生在音樂課程學習中,加深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了解,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

4.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德育工作中,教師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學生年紀比較小,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也是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音樂學科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核心價值觀內容,教師要加強德育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力度,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二、音樂教學滲透德育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下,多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音樂作品的欣賞與學習,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導致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德育滲透也造成了影響。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在音樂課程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程的學習中。教師還需要轉移教學重點,注重德育滲透,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調動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創新性原則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多是將音樂審美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方式,而往往忽視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影響了音樂育人作用的發揮。德育與美育相輔相成,教師要不斷進行創新,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不僅包含審美因素,還包含豐富的德育內容。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對現有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實現德育與美育的融合,提高德育滲透效果。

3.差異化原則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結合學生認知情況,實施差異化以及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差異化教學,盡量避免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要引導學生對音樂旋律及作品蘊含的情感進行欣賞和分析,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三、音樂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

1.加強德育內容的開發力度

音樂是一門包含情感的藝術,在進行音樂授課的時候,加強德育內容的開發力度,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音樂教材內容,對德育因素進行深入挖掘與開發,將德育作為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選取德育素材,一定要找準切入點,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接受良好的德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課改教學理念下,音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課程的編排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德育滲透提供了有利條件。除借助教材進行德育滲透外,教師還要進行德育內容的開發,以拓寬德育滲透渠道。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優美旋律以及節奏進行欣賞,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所傳達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在《天地之間的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進行欣賞,然后利用音樂作品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針對音樂教學內容,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使音樂教學與科學探究有機結合,讓學生認識到自然之美,培養學生辯證的自然觀??傊?,加強德育內容的開發力度,能實現德育與音樂教學的有機結合,提高德育滲透效果。

2.豐富音樂課程的教學活動

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取得預期的德育滲透效果。教師要豐富音樂課程教學活動,融入合適的德育素材,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音樂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每個學生都有著自身獨特的藝術優勢。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要積極組織各種藝術活動,并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認知,避免學生產生自卑等不良心理。教師還要通過豐富音樂課程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也是德育的重要內容。良好的行為習慣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因此,教師要構建長效的德育滲透機制,使德育滲透常態化、持久化。

例如,在音樂童話《彼得與狼》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對該音樂童話進行欣賞,欣賞西方樂器與音樂表現力,以提高學生音樂辨別能力。在欣賞該音樂童話后,教師可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愛好選擇角色,進行模擬表演。為使表演取得成功,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制作演出道具,一起探討角色的神態、動作、語言和相應的細節。在音樂劇排練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能受到啟發和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其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3.強化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欣賞教學在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是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切音樂活動的敲門磚和鋪路石。音樂欣賞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助力學生熟悉音樂語言和音樂的深層含義,從而更加深入地觸碰音樂內容與旋律。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正確的了解與認知,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果,更好地進行德育滲透。教師要將德育內容融入音樂欣賞教學,讓學生在感受音樂之美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高尚的人格。

例如,在傳統戲劇文化的鑒賞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京劇《紅燈記》唱段進行欣賞。京劇《紅燈記》情節生動,人物形象個性鮮明,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在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一邊指導學生完成戲曲分辨,對京劇的表現特征以及演唱技巧進行了解,一邊引導學生對《紅燈記》所包含的斗爭精神進行體會與認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4.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

教師通過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多方面調動學生的感官,可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方位、個性化的音樂環境。先進的技術手段能夠給抽象的教學內容賦予聲情并茂、活潑靈動的表現形式,使教學活動情景交融,從而增強學生學習音樂感性思維認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等新型教學手段,從音樂視頻等多方面,為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官刺激,以提高音樂教學效果,取得音樂教學與德育的雙贏。

例如,《歌唱祖國》是一首經典的愛國歌曲,其曲調有著慷慨激昂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愛國主義教育這一德育因素融入其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歌唱祖國》的系列視頻,加深學生對歌曲宏偉氣勢的感受,讓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提升學生的愛國意識。教師要通過該系列的教學,讓學生對少年強則國強的含義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加深對中國夢的認知,樹立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偉大理想和信念。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加強德育內容的開發力度,豐富音樂課程的教學活動,強化音樂欣賞教學,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深入挖掘教學內容的德育因素,加強德育滲透的力度,以充分發揮音樂的育人作用,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助力學生成長成才,促進音樂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唐燕秋.德育寓于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途徑[J].基礎教育研究,2020(02).

[2]陳陽平.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論音樂教育中的德育滲透[J].河南教育,2021(04).

[3]王曉會.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探究[J].河北教育,2021(01).

[4]王瑤琪.因樂施教以美樹人———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北方音樂,2020(23).

[5]黃春杏.以樂育人潤物無聲———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北方音樂,2020(20).

[6]許正貴.淺析中小學音樂課堂如何落實德育[J].青海教育,2020(03).

[7]趙鈺.新媒體時代小學音樂德育教學的研究[J].陜西教育,2020(02).

[8]唐燕秋.德育寓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途徑[J].基礎教育研究, 2020(02).

Explor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Principle and Strategy of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Music Teaching

Jiang Xinying

(Xingzhou Primary School,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215127, China)

Abstract: Music curriculum contains rich moral education conten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excellent moral quality. In music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deeply explore the moral education factor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strengthen the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music, cultivate students sentiment,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cultivate students excellent moral quality and help students grow into tal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principle and strategy of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music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teaching.

Key words: music teaching;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significance; principle; strategy; aesthetic ability; moral character

猜你喜歡
道德品質審美能力德育滲透
在解決“道德沖突”中升華小學生道德品質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質形成的一個重要途徑——簡評楊鮮蘭、彭菊花新著《交往與青少年道德修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