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全”原則 科學實施幼小銜接

2022-08-18 03:15劉玉梅
好家長 2022年8期
關鍵詞:三全幼小入學

文 劉玉梅

南京師范大學虞永平教授曾提出:“要遵循全員行動、全程落實、全面適應的‘三全’原則,科學做好入學適應工作,讓幼兒積極、愉快地投入小學生活和學習?!惫P者所在的幼兒園與一墻之隔的小學成為首批“江蘇省幼小銜接結對試點園(校)”,在“三全”原則視域下,我園檢視、反思自身幼小銜接工作,堅持兒童為本理念,緊扣《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扎實推進結對試點實驗工作,科學實施幼兒園入學準備和小學入學適應等教育教學活動,創生科學銜接教育生態,促進幼兒和諧地發展身心。

一、全員行動——實現“1+5”全網覆蓋

幼小銜接并不是幼兒園、小學任何一方的單向銜接,需要樹立兒童為本理念,教研部門、幼兒園、小學、家庭、社區五方聯動,合力搭建讓幼兒順利進入小學的“梯子”。

(一)明晰幼小銜接目標任務,架設雙向銜接橋梁

一是樹立幼小協同理念。幼兒園和小學組織學習、領會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及省、市關于推進幼小科學銜接的指導文件精神,提升科學實施幼小銜接的專業能力。

二是幼兒園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幼兒園深入落實《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堅持以游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切實提高課程游戲化實施水平,將幼兒入學準備教育貫穿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同時,教師圍繞社會交往、自我調控、規則意識、專注堅持等進入小學必需的關鍵素養,幫助幼兒做好各方面準備,使其對小學生活充滿期待。

三是小學做好入學適應教育。小學強化銜接意識,將入學適應教育納入一年級教育教學計劃,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根據學校實際適度調整班級環境、作息時間、教學內容與進度、教育教學方法及評價方式,堅持零起點教學,促進幼兒順利地過渡適應期。

(二)建立幼小聯合教研機制,探究科學銜接良策

一是加強教研引領,促進無縫銜接。我園聘請專家組幫助和指導幼兒園和小學,共同梳理幼小銜接中已開展的工作,尋找存在的“真空地帶”,以問題為導向,共同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合作共贏、協力奮進,確保幼小之間無縫對接。

二是借助科研引領,推動縱深銜接。我園將兒童發展、課程設置、教學形式、評價方式、管理合作等內容,作為幼小銜接工作的研究重點,依托課題持續研究,積極探索幼小銜接的科學實施路徑及模式。

(三)拓展多方合作共育機制,拓寬有效銜接途徑

一是營造銜接氛圍。幼兒園和小學充分發揮宣傳主陣地作用,通過增設專題宣傳欄、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加強宣傳和引導,營造全社會理解和支持幼小銜接的氛圍。

二是強化家長培訓。幼兒園和小學通過開設幼小銜接專題家長會、家長課堂、家園校論壇等形式,線上線下相結合,為家長宣傳幼小銜接政策文件精神,結合典型案例,講解幼小銜接理念,更新家長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時,教師為家長更好地做好幼兒入學準備工作給予針對性指導,引導家長積極參與、科學支持幼小銜接工作,提升家長參與的“量”與“質”。

三是構建共育機制。加強家、園、校、社區四方聯動,加強溝通和交流,讓家長、社區明確幼小銜接工作計劃實施過程中自身應承擔的責任和分工,積極配合幼小銜接相關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實施科學的教育引導,幫助幼兒從幼兒園順利地過渡到小學。

二、全程落實——實施“3+1”過程銜接

幼小銜接并不是大班才開始,也不是進入小學之后才進行,而是幼兒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天就已經準備。幼兒園三年和小學一年級都要全程實施幼小銜接(一年級上學期為重點適應期),為幼兒適應小學生活奠定基礎。

(一)園所三年準備,夯實入學基礎

一是將入學準備教育滲透到生活活動中。教師在喝水、如廁、進餐、午睡等幼兒一日生活環節中,重視引導幼兒養成自覺洗手、自主睡覺等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指導幼兒做好個人生活管理,培養幼兒分類整理個人物品,樹立時間觀念等生活自理能力。教師注重提高幼兒的安全防護意識,積極引導和鼓勵幼兒參與勞動,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引導幼兒做好生活各方面的準備,為幼兒進入小學后能夠實現生活自理奠定基礎。

二是將入學準備教育滲透到區域活動中。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園重視引導幼兒與同伴開展良好的交往合作,遵守游戲規則,與同伴合作完成特定的任務,有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教師重視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做好進入小學的學習準備。例如,教師將可以書寫和涂畫的剪貼板、紙和各種筆等材料投放于區域活動中,吸引幼兒開展前閱讀、前書寫的興趣和注意力,提高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等,做好前閱讀、前書寫和用數學書上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準備。

三是將入學準備教育滲透于集體教學活動中。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園注重積累幼兒入學相關經驗,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及能力,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特別是到了大班,將幼兒入學準備應具備的能力滲透到“我要上小學”“如何當好小學生”“參觀小學”“一分鐘有多長”等相關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初步體驗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提高幼兒的入學適應能力。

(二)小學半年適應,確保平穩過渡

一是將入學適應教育滲透到環境創設中。小學注重改變教室內只有多媒體黑板、講臺、課桌椅的擺放格局,增設班級自然角、閱讀小書架、學生儲物柜等設備設施,創設溫馨的環境氛圍,拉近幼兒與學校的距離。每個公共區域增加圖文并茂的標志標識,便于一年級新生短期內迅速了解學校概況,減少幼兒對學校的陌生感。

二是將入學適應教育滲透到課程改革中。小學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調整一年級課程設置、降低難度、減緩坡度,讓幼兒從容且自信地進入小學生活。改變“唯分數”的評價方法,注重綜合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例如,教師采用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打卡”“闖關”等游戲形式進行期末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潛能。

三是將入學適應教育滲透于師生互動中。小學教師遵循一年級新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運用故事、圖片、情境體驗的方式盡快幫助學生培養習慣、適應環境、結交同伴,構建尊重、信任、溫暖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小學集體生活。

三、全面適應——緊扣“4+4”指導要點

(一)對標找差,確??茖W銜接

幼兒園和小學對照《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明確幼小銜接工作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從本園、本校兒童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采用游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的方式開展入學準備和適應教育。

(二)研發特色課程,助力長效銜接

幼兒園和小學開展以兒童認知規律為基準,以幼兒原有發展水平為基石,以方式的多樣性、方法的可操作性、內容的可持續性為基點的針對性課程研究,兼顧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與園、校的特色創設有機結合,保證幼兒在各個方面和諧發展。

幼小銜接是幼兒從學前教育到義務教育過渡的重要環節。讓幼兒從容、自信地開啟學習生涯,既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教師探索與實踐的動力。

猜你喜歡
三全幼小入學
突破鄉鎮地區幼小銜接的瓶頸
入學通知書
做好幼小銜接,共促幼兒發展
苦惱的“幼小銜接”
五行真經
甜蜜歡顏
入學面試
網絡環境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體建設的實踐應對
入學第一天
武昌理工學院學報(2016年1期)2016-04-2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