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北京魁公府建筑與空間結構特征研究

2022-08-23 09:22李春青房文凡于遨坤
北京建筑大學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院落空間建筑

李春青, 房文凡, 于遨坤

(北京建筑大學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北京 100044)

清代宗室爵位由高至低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各有對應的府第建筑規制。在清代早期,較低等級的鎮國公府和輔國公府規制與貝子府相同[1]。但由于這2類府第等級較低,并受到不同時期背景變化的影響,其實際建造、改造中在遵守王府規制的同時也有很多變化內容,呈現出大型合院建筑和空間多樣性變化的特點,相關研究還非常少。因此,分析總結該類王府建筑規制的變化、建筑與空間結構特征等對深化清代北京王府建筑規制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經初步統計,目前北京尚有建筑遺存的鎮國公府和輔國公府共10座,由于其等級和規模的限制,對這些王府類建筑的研究和保護都非常薄弱(表1)?,F有的關于王府類建筑的研究多為以歷史學角度的梳理[2],或者是比較高等級王府類建筑的單體、群體的建筑規制、空間形態研究[3-4],而作為較低等級王府類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鎮國公府、輔國公府建筑的相關研究仍十分匱乏,還停留在簡述的階段。因此系統研究公府建筑的建筑與空間特征,尤其是利用空間句法等現代數字化分析軟件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具有科學性和計量性的研究結果,有利于王府類建筑的深入研究并支撐保護利用研究。我國關于空間句法的研究中,張愚等[5]細致分析了空間句法的理論方法,張愚[6]通過視域性模型對留園進行了可見性分析,蔡少坤[7]用空間句法理論對鄭州大學建筑系館的空間體驗和使用效果進行了評價,李停生[8]用空間句法分析了清代蒙古親王府建筑的中軸對稱和空間結構特點,李春青等[9]對清代恂郡王府的整合度和功能耦合進行了空間句法分析。本文擬以清代晚期鎮國公府的重要代表之一魁公府建筑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全面研究,總結其建筑與空間的獨特性和價值,以期為王府類建筑研究提供基礎資料。

表1 北京現存清代北京鎮國公、輔國公府建筑信息統計

1 歷史沿革

1.1 地理區位

魁公府(圖1)現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街道寶產胡同甲23、25、27、29號,趙登禹路58號、60號,四根柏胡同18號,由這幾部分宅院共同組成。其左鄰北溝沿(今為趙登禹路),南鄰寶禪寺胡同(今為寶產胡同),北鄰四根柏胡同,東側臨近新街口南大街。1989年,魁公府被定為北京市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圖1 魁公府區位范圍

1.2 府主概況

魁公府原為清末內務府司員慶小山宅,后坐事抄家,房產入宮。約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世祖順治帝福臨第二子裕親王福全第九代孫魁璋遷入此府。

魁璋,字贊甫,生于光緒二十年(1894年),二十四年(1898年)襲鎮國公,為第十代襲爵,是位于臺基廠二條的裕親王府的最后一任府主,裕親王府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第一座按王府建筑規制建造的王府[16]。光緒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裕親王府毀于戰火,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裕親王府原址被征辟為奧地利使館,魁璋遷居寶產胡同的慶小山府[17]。后至1946年,魁璋陸續將府第部分出售,遷至舊鼓樓大街小石橋居住[18]。

1945年,魁公府被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廠用作宿舍,1948年,長春電影制片廠部分職工在此居??;1949年后,魁公府產權屬于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現已成為大雜院??畺|路在1948年由原國民黨國防部第二廳用作宿舍,后由解放軍原總后勤部接管,但其園林中的太湖石被運至釣魚臺國賓館,20世紀90年代這里由中國網通公司使用,現東路西院屬華為公司,東路東院屬北京軍區??髀吩哑渲械臇|院和西院分別售出,1949年之前東院售予國民黨華北剿匪總司令部中將總參議袁祝三居住,現產權屬于西城區新街口房管局。1945年愛國將領何基灃將西院購作私宅,產權人系何基灃之子何瓘、何璦。中部東路東廂房位置的花廳和爬山廊于1980年被拆除,如今魁公府由多家單位共同使用,基本格局尚存,文物建筑保存狀況一般,部分被翻建,私搭亂建現象較嚴重[19]。

1.3 歷史格局變遷

歷史文獻中對魁公府建筑的描述和記載很少,因此本文借助各時期北京的歷史地圖、測繪圖和影像圖來對其格局變遷進行研究(圖2)。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7年),魁公府所在區域位于當時的太平坊內,西側為金水河,河上無橋,東側為大承華普慶寺,北側臨近和義門街,南側為鳴玉坊。明代萬歷年間(1573—1619年),魁公府所在區域東側的大承華普慶寺被分為正法寺和寶禪寺,南側胡同因此命名為寶禪寺胡同,西側還是有金水河,寶禪寺胡同通過河上的北大橋與對面的大橋胡同相接,和義門街改為西直門大街,北側胡同與帽兒胡同相接。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魁公府周圍區域無較大變動。清代咸豐十一年(1861年),其東側只標注了寶禪寺,西側金水河上鄰近的有南北2座橋。清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按照歷史記載這里已是魁公府,其北側為四根柏和南帽胡同,南側為英文標注的貧民屋,西側的2座橋還在。1948年,北側胡同名稱改為四根柏胡同,但西側的河和橋均已不見。

圖2 歷史地圖上的魁公府

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乾隆京城全圖》是繪制到建筑單體比較詳細的地圖,可以看出魁公府所在的范圍,西部的院落占總范圍的三分之二,格局還比較雜亂,南側有4座大門,西側有一座大門,東部應該是包括了正法寺的范圍,而在《明北京城地圖》中正法寺是在魁公府所在范圍外,應是大比例地圖的誤差問題,格局較為明晰,對稱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分別有山門3間,前殿3間,正殿3間,后殿5間,兩側沒有配殿,僅各有南北很長的廊房。東西兩部分之間有夾道,夾道北側有門。場地西側有金水河,河上南北各有一座橋,但南側的橋標注有“北大橋”的字樣,橋規模較大,有欄桿(圖3)。

圖3 格局清晰完整的魁公府歷史地圖和測繪圖

在1956年的《北京測繪圖》中,可以得到建筑單體層次的信息,而且此時是魁公售出該府的10年后,其建筑格局還基本保持魁公府時期的特征。從圖3可以看出建筑格局分為3個部分,西部是兩路四進四合院,中部也是兩路四進四合院,東部為三路四進四合院。院落格局嚴謹且富有多樣性的空間和建筑變化。

在1959年的北京影像圖中可以看出,魁公府所在的范圍中其院落格局和周邊街道肌理未發生較大改變。而在2021年的北京影像圖中,其西部西路北側建筑已經被拆除,改為飯店,南側院落北部格局發生改變;中路建筑變為大雜院,臨建現象嚴重(圖4)。20世紀90年代全面翻建,西部西路也按照傳統建筑翻新,但格局基本保存完好。

圖4 魁公府各時期影像圖對比

2 建筑規制

清代王府建筑規制在整個清代經歷了多次的修改和變化,比較重要的是以1840年為界限的清前中期、清后期2個階段。清前中期,清政府于順治元年(1644年)頒布的《大清會典事例》中規定了鎮國公和輔國公可以在二尺高的臺基之上建造房屋[3]??滴醵?1684年)在《欽定大清會典》五十七卷中記錄了鎮國公和輔國公府制與貝子府制相同,規定“基高二尺,正門一重,堂屋四重,各廣五間,脊用望獸,余與貝勒府同”。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在《大清會典·宗人府·儀制》中規定:“親王、郡王之孫,以次降封至貝子以下,其舊居府第規制,毋庸更改。惟行馬及下馬樁,應照定例撤去,不得用,并交宗人府存記遵照”。這段時期鎮國公、輔國公府在建筑規制上與貝子府相同,日常出行、用度上規格略低。清后期(1840—1911年),由于清政府財政收支、禮制等方面因素,政府將內務府掌管下的房產直接用于賞賜,其中多以民居四合院為主,由王公貴族自行進行改建,從而形成了不同于前中期公府建筑的四合院建筑群體。

本文的研究對象魁公府是處于清后期的情況,該府由橫向并排的幾組四合院組成,整體規模較大,其東西中3個部分皆為四進院落,府內曾設有多處體量較大的花園。實地調研其現存部分,主要建筑多為灰合瓦卷棚頂青磚建筑,部分為灰筒瓦卷棚頂,院落內地面經過修整,部分建筑有臺基露出,約高50 cm。中部東路第三進院北敞廳前有月臺,每路縱向都有三或四重屋,間數不等,建筑整體使用紅青漆(表2)。

表2 魁公府規制對比

3 建筑特征

因魁公府除中部建筑未曾翻建,其他兩路建筑均有變動,所以根據查找到的相關文獻、地圖和現場調查,對其平面進行歷史復原研究和分析(圖5)。

圖5 魁公府歷史復原平面圖

3.1 院落格局:三院并置 連疊造景

魁公府分為西部、中部和東部3座相對獨立的院落。西路相對比較自由,但中部、東部院落較為正式,因此東中部入口都有八字影壁和圍墻。每部分第一進院中的各路院落相互聯通,南北短而東西長,空間寬敞。據《府第尋蹤》中記載:“魁公府東部為園林部分,院內東南有座可以上人的假山,西北部有潭池水,上有石梁橋,西廂房為敞廳,東廂房處有一爬山廊,北低南高,再往南為一歇山敞廳,據傳廳旁有水,應是水榭”[18]。而朱家溍先生在《故宮退食錄》中記載:“東所為園,進大門為門房院……假山以湖石堆成,渾然一體,無生硬堆砌之感”[19]。其描述東部西路東廂房和東部東路西廂房為一個整體的敞廳,其上亦有爬山廊道向北通往后院假山,假山東側有一體態舒展前后出廊附月臺的大廳。根據實地調研發現,其描述和中部院落格局高度契合,院內存在卵石鋪地和擺放在角落里的零碎的假山石塊,地面上有殘留的瓷片鋪裝,所以其描述的花園應在中部東路。東部分為三路四進,中路格局規整,第二進院有抄手游廊和垂花門,第三進院兩側有游廊,與前院貫通,建筑尺度較大。東西路跨院建筑整體偏少,綠植較多,所以推測東部院落中也曾有園林部分。

總之,魁公府西部院落為居住空間,中部院落的西路為接待、會客空間,東路和整個東部院落為園林休憩空間,因此這部分院落的垂花門、敞廳和游廊較多,游線連接貫通,富有園林空間特色。院落格局整體呈現為西部和中部西路相對封閉、中部東路和東部相對開敞。私密性呈現從西向東逐漸減弱、從東南向西北逐漸加強的趨勢。單路院內空間雖小,但其蜿蜒回折的抄手與爬山游廊和拱門將所有院落串聯在一起,廊道起伏,步移異景,觀景視線高低變化,空間動態性、豐富性和復雜性大大提升。

3.2 單體建筑:燕翅影壁 石雕拱門

魁公府南側臨街有5座大門,西、中、東部的中間各有一座大門,是3座主門。西部西側有座側門,東路東側還有座漢白玉石雕拱券門。西部院落主門為金柱大門,筒瓦卷棚箍頭屋面。中部和東部院落主入口均為廣亮大門,合瓦卷棚箍頭屋面。中部主門的廣亮大門形式樸實,無過多修飾,上門檻上有4個六角形門簪,下門檻為石質,并缺失一段。門兩側有倒八字硬心影壁,又稱燕翅影壁或八字、撇子影壁,影壁同圍墻相連,使倒座房不臨街,其上覆筒瓦,石雕檐椽上有萬字紋,挑檐上刻草紋,門內迎面有一座硬心影壁(圖6)。

圖6 大門和門樓

東部的東南角有一座漢白玉石雕拱券門,緊貼2層小樓的南立面,拱腳各立于一整條青石上,拱門之上還有座灰筒瓦箍頭小門樓。拱券由9塊漢白玉拱券石組成,每塊內側起角,其上雕刻有6條游龍紋、一條盤龍紋和云紋,游龍紋舒展靈動,盤龍紋威嚴肅穆,按規定除親王可使用五爪金龍紋飾之外其他王公貴族不允許使用龍紋,但因清后期社會動蕩,相關規制遵循也不嚴格。

3.3 園林營建:垂花游廊 假山水榭

魁公府內共有4座垂花門,西部院落的垂花門已被拆除,東部院落的垂花門經過翻修樣式已不可考,中部院落現存有2座垂花門,皆為卷棚箍頭灰筒瓦屋面,西跨院垂花門門檻上有4個六角形門簪,檐下有蓮花垂柱,門兩側有花草、孔雀雕紋的抱鼓石,東跨院垂花門門檻上有2個六角形門簪,門兩側多了一對門枕石(圖7[17]),其樣式都較簡單,東跨院垂花門旁曾有座假山,山上曾有一六邊形亭子,《故宮退食錄》中描述其如行谷中,院內有湖石假山,與建筑渾然一體,非常自然,向西而下有一小池,上有石橋,過橋有一水榭,西廂是借西跨院東廂房后檐接造的敞廳,廳前有藤蘿一架,東廂山石上為一自北向南的爬山游廊與帶月臺的敞廳相接,再由連廊同東路園林相連,東路景觀布局較為自由,各個院落由游廊相連,院落雖小,意境無窮。

圖7 垂花門、游廊和假山

4 空間結構特征

空間句法是英國倫敦大學的比爾·希利爾(Bill Hillier)及其團隊在20世紀70代提出的一種通過對人居空間組織結構的量化描述研究空間組織與人類活動之間關系的理論和方法,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其在建筑和城市設計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開發出了一套計算軟件,可對各個尺度的建成環境進行空間分析。因此,本文借助空間句法對魁公府的空間結構進行量化分析,試圖得到對王府類建筑空間的理性認識,同時可以支持保護與再利用設計研究??臻g句法理論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凸空間分析法、軸線分析法、視域分析法、可見性圖解法等。凸空間分析法(空間中任意2點的連線都在空間中)適用于整體、邊界明確的空間;軸線分析法(空間中最長的距離)適用于大尺度的規劃類空間;視域分析法(某點的可見范圍)適用于局部或連續的空間;可見性圖解法適用于邊界不明、界面復雜的小空間。由于魁公府空間尺度規模較小、連續性強且邊界明確,所以采用凸空間分析法和視域分析法對其空間整合度和可視度進行分析。在空間句法中,圓圈表示為空間,短線為2個空間的聯系,其不強調形狀和距離,重在表達各個空間的連接關系形成的拓撲系統。由于在中國傳統建筑中院落不僅起著交通和景觀的功能,也是各個空間產生拓撲關系的樞紐,舉辦活動的場所,并且邊界明確,所以在分析時將其也作為凸空間考慮。運用Depthmap軟件對魁公府建立凸空間模型,彩色區域為劃分好的凸空間,灰色區域為不與其他空間產生拓撲關系的空間(圖8)。

圖8 魁公府平面凸空間劃分方式

4.1 連接度、選擇度、平均深度分析

運用Depthmap軟件對建立的凸空間模型進行運算,分別得出其連接度、選擇度和平均深度。

連接度的值越大表示其與其他空間節點產生的關系越緊密,根據魁公府的連接度分析圖(圖9)可知,每一部分的外院空間連接度值較高,其外院的連接值分別為9、7、6,是各自院落中連接值最高的空間,主要的院落空間連接值都在5以上,并且整體呈現南北平緩而從西至東逐漸降低的趨勢。形成的這種特點正和魁公府3部分六路的空間布局有關,其二到三路院落共用一個外院,并且外院承擔著與外界互動的功能,是使用較為頻繁的空間。院落的連接值較高可以看出在傳統建筑中院落起著聯系其他空間的作用,是每一進院落的聚合點。西部院落作為居住場所,空間屬性較為隱私,中部院落和東部院落是接待、辦公和休憩游玩的場所,空間屬性較為開放,并且各路院落通過連廊串聯相通,這些空間特點與其整體連接度值的變化趨勢相符合。

圖9 凸空間分析數值圖

選擇度是任意一空間節點被選擇為其他任意2個空間節點產生拓撲關系的最短路徑的概率,其值越大代表被使用的可能性越高。 魁公府的選擇度呈現向心的狀態,中部院落左跨三進院最高為8065,連廊為7918(圖9)。由于中部院落處于全府中心位置,被選為通過的途徑概率高,中部院落和西部院落的建筑多、體積小、路徑多,東部院落的建筑較少、路徑呈環形流線分布,所以形成了中部院落最高、西部院落次之、東部院落最低的選擇度變化趨勢。

平均深度是任意一空間節點到其他空間節點最短距離的平均值,該值表達了空間節點在整體中的便捷度。西部院落東路三進院為8.34,中部院落兩路三進院分別為7.07和7.38(圖9),是魁公府中數值較低的空間,這些空間較為開放,是鎮國公會客、辦公,連接園林和私密空間的橋梁。東部院落外院和中路部分數值最高,由于園林在魁公府中屬于內部專屬空間,從外界進入的需求較少,西部院落屬于日常生活居住的地方,私密感較強,所以其孤立感較高。

4.2 整合度分析

整合度包含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全局整合度表達了任一空間節點與所有節點的聯系緊密程度,局部整合度表達了在設定距離內的空間節點的聯系緊密程度。通過分析魁公府的全局整合度,魁公府中部院落三進院的全局整合度在0.70以上,與其他所有空間的黏性較強,整體整合度呈現從中心向四周擴散的特征(圖10)。這是因為魁公府的空間布局具有特殊性,幾組合院橫向連接在一起,東西進深較大,處于中心點的交通最為便利。當設置拓撲步數為R=3、R=5時(圖10),整體重心有向四周擴散的趨勢。在R=3圖中,各路院落的外院代替了中部三進院成為局部整合度最高的部分,達到2.78、2.61、2.95,分析表明外院是連接空間最多、局部通行頻率最高的空間。在R=5圖中,局部整合度較高的部分為西路外院和中路三進院廂房,分別為1.47、1.59(圖10)??梢婋S著拓撲步數的增加,單一空間的輻射半徑變大,和其他空間聯系更強,處在邊緣的空間使用率變高,而具有交通屬性的空間功能則會被增強。

圖10 整合度分析數值圖

4.3 視域分析

劉濱誼先生曾提道:“運動是人在空間中的存在方式。隨著運動的進行,人們于所處的環境中獲得一系列連續的印象,最終形成對環境的抽象認識和歸納后的整體認識……視覺是人類對環境感知的最主要的方式……”[20]??畠炔康男〕叨瓤臻g較多且變化豐富,基于視覺感受對其進行量化分析,可以更加直觀反映出空間變化規律以及視線的輻射范圍,有利于解析傳統建筑設計中的方法。

根據復原的平面圖及實地調研,繪制視域模型并計算,結果如圖11所示,中部院落部分的視線整合度高于西部院落和東部院落,即中部院落空間貫通性高、互動性強,東、西部院落的空間隱私性高、遮擋性強。視線最好的區域位于中部院落東跨的月臺,其地勢較高,左右為連接各院的游廊,其周圍的視線整合度也較好,呈現環狀向外降低的趨勢,有利于突出月臺之上的建筑。其次是中部院落西跨三進院正房前位置,此處為辦公會客的場所,同時便于跟隨視線被引入東側的園林部分。西部院落的視線整合度較低的原因是其屬于休息區域,空間屬性私密,進入此區域的人通常熟悉路線。我國園林的建造講究人和自然的和諧,沒有連貫的軸線,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欣賞到園內的景色,感受到景深的變化??畺|部院落園林的視線整合度變化符合傳統園林建造的理念,空間雖小但通過路徑的設置,觀賞景色時不能一覽無余,又通過游廊和窗洞增強景觀的深度,營造其境無窮的感覺。

圖11 視域分析

5 結論

通過研究可知,魁公府的建筑規制受到清代后期政治背景變化的影響,其沒有遵守當時頒發的王府建筑規制,形成了不同于貝子府和民居四合院的獨特形式。各路建筑沿軸線分布,較為規整,三部六院的院落布局將院落按區域劃分為居住、辦公、休憩3個功能區,并通過游廊、庭院使各個功能分區的邊界變得相互滲透,以及各部院落外院形成了空間形式類似王府獅子院的“小整合院”,燕翅影壁和臨街外墻組成的入口大門空間顯示了主人身份和地位。通過空間句法分析,在魁公府中連接度高、選擇度高的區域可達性高,呈向心增長的趨勢。平均深度大的空間孤立性強,對應魁公府中的居住、園林部分。辦公、接待、活動視線整合度高,居住、園林的視線整合度低,證明了魁公府的空間組合復雜性高,空間本身具有指向性的特征。本研究完善了清代王府類建筑中魁公府建筑的專題研究,通過量化分析加深了對王府建筑空間的理解和認識,為王府類建筑的保護利用研究提供了基礎。

猜你喜歡
院落空間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八一作品
空間是什么?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創享空間
建筑的“芯”
院落春秋
院落春秋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院落·中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