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育”培養模式下課程思政研究

2022-09-21 22:20呂海芬
甘肅高師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育人思政課程

呂海芬,楊 蕊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甘肅蘭州 730000)

一、研究背景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 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自2004 年起,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導下,率先開展“課程思政” 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教育“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诖?,全國高校積極響應,陸續投入“三全育人” 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中,課程思政教學全面展開,相關學術研究探討開始備受關注。2018 年9 月1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機制”,“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于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2]這一講話精神對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起到了助推器作用,推動了各個高校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活動。2019 年3 月18 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及“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3]至此,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及研究也達到高潮,中國知網統計顯示,相關學術研究論文刊出數量達到了一個高峰。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遵照習近平總書記一次又一次的諄諄教導,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三全育人,追求德藝雙馨教學目標的教學實踐活動熱潮也空前高漲,但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情況不盡如人意。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關于印發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 的通知,又進一步提出要求,指出“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 ‘主渠道’,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梢?,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的落地落實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有待于深入研究探討,需要抓細抓實。

二、現狀及問題

事實上,目前高校的課程思政教學距離黨中央和習總書記的要求的確還差距較大。調查課程思政教學現狀,揭示客觀存在的細節問題,研究其產生的具體原因,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尋找提升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應對策略,是十分必要的。課題組以高職財會類專業課程教學為例,進行了具體的研究探索。

(一)現狀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近幾年,高職院校領導層對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不是不重視,有過統一制定的專項實施方案,層層下達落實,各種相關專業建設及教學管理工作也在努力配合,表現出職業教育“立德樹人” 活動正在進行時。比如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將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面向企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一線,勝任財務管理、會計及相關職業崗位,具備“道德素質強、職業技能強、吃苦精神強、創新意識強” 特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教學監督也有跟進,組織舉辦全校性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競賽、授課競賽、征文評比、監督課程思政內容進教案、進課堂等活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課程思政教學活動的開展。但是,仔細觀察和調研,發現在落地落實上還存在很多問題,使得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創新的步伐比較緩慢。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通過教學檢查、教學研討、教師互動交流以及學生反饋信息的整理統計發現,任課教師對課程思政教學在內容認識上、結構設計上、方式方法上都存在很大問題,導致課程思政教學的內在質量和教學效果不佳。

1.重宏觀管理,輕微觀監督

調查研究發現,課程思政教學進行得相對較好的院系,其領導層相對更重視課程思政教學,任課教師在對課程思政認識上相對清楚一些,有一定的教學規劃和粗略設計。但這僅僅是相對而言,總體上來說,重視程度還很不夠,指導和監管工作缺少細化,沒有具體的指導細則和監督機制,對任課教師的要求停留在教學過程有沒有思政教育內容的層面,至于是否合適,不予追究,導致具體落實情況很不理想,內在質量監督不到位。

2.認識偏差,致使“簡單、重復、低效”

課程思政的提出,讓任課教師首先想到的是,教育學生愛黨愛國。于是,大多數教師從網上下載了歌頌黨歌頌偉大祖國的詩歌、散文、視頻及勵志故事、名人軼事、新聞等,作為課程思政素材,在每堂課的開始環節,用幾分鐘跟同學們一起朗誦、解讀、賞析等,然后,開始專業授課。為這幾分鐘,教師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認為這就是課程思政教學(圖1)。正是這種認識上的偏差,使得課程思政簡單化、與思政課程重復、與其他課的思政內容重復,變成了學生比較反感厭煩的天天講、碎碎念形式的重復說教,思政教育效果自然不佳。

圖1 課程思政內容占比

3.挖掘不夠深入,結構割裂

從圖1 顯示的課程思政內容可以看出,專業課程思政元素體現較少,星星點點,比較膚淺,出現了課程思政內容多處遺漏、點不成線、線不成面的狀況。授課過程中思政內容單獨講授,跟課程內容基本無關聯點,是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的簡單拼接,缺乏內在聯系,表現出課程與思政 “兩張皮”現象。這不符合課程思政內涵,如此的課程思政教學也就無法有效發揮應有的作用,課程就沒有了“思政味”。

4.規劃不夠系統,整體不夠協調

由于沒有統一規劃,任課教師以自定義方式隨意設計課程思政內容,跟著感覺走,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因教師不同而良莠不齊,效果褒貶不一,缺乏系統性和一致性。高職院校課程體系,是從專業基礎課到專業技能課再到專業素質拓展課,課程內容由淺入深,知識體系由簡單到復雜,崗位技能專業性逐漸增強??墒?,思政內容的這種隨意性,缺乏梯度,課程與思政不配套不協調,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和提高。

5.設計不夠科學,形式呆板

調查研究發現,日常課程思政基本沒有在教學設計方案中體現,或者出現很少,更談不上科學合理。任課教師僅僅安排了一個思政內容,上課的時候比較生硬地直接拿出來單獨講一講,說教一番,很少與本節課內容直接關聯,并非隨著課程內容的學習自然切入思政教育,缺少了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的融合。課程思政內容只有緊密結合具體專業知識點和具體實習實訓操作動作、流程或案例,才能激發學生興趣,達到課程思政效果。所以,忽視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就會讓實效大打折扣。

三、應對策略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以高職財會類專業課程教學為例,通過充分挖掘專業知識技能中的思政元素,進行統籌規劃、科學設計,構建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內容有機融合的課程思政體系[4][10],形成了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可操作方案。

(一)提高認識,糾正偏差,統籌規劃

課程思政教育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從領導層面開始真抓真要求,教師層面實干實落地。要充分認識到:(1)什么是課程思政?它是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過程中能夠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懂得為什么學、怎么學,使學生明白如何使自己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思政怎么融入課程?簡而言之,思政融入課程就像鹽溶于水,水便有了咸味,思政融入課程,課程就有了 “思政味”,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授課效果,而不是油和水的拼接關系。按專業統一考慮,將每個專業課程體系的全部思政元素系統梳理,統籌規劃。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專業知識的豐富、專業技能的增強,思政內容也應該隨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綜合、由點到線到面逐步鋪開。完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滿足教育目標要求。比如,某職業大學財會專業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財會類專業的德育目標、專業課程的德育目標以及具體到每一節課的德育目標,層層細化,將德育內容具體到 “會計文化”“會計職業道德”“工匠精神” 三大模塊(圖2),逐級分解融入專業課程體系,貫穿會計專業學習全過程。

圖2 思政元素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融合

(二)“雙育”模式,“雙元”育人機制

關于專業知識和技能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有很多,需要深入挖掘、系統梳理,去除與思政課程重復的內容,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將各門專業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匹配融合、拓展升華,使得思政教育與所學專業密切關聯,滲透融合一體,利于任課教師在講授專業知識或指導技能實訓時自然帶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規范、法律法規要求、精益求精態度等等思政教育。研究還發現,只靠任課教師去思考并挖掘專業思政元素及其與專業知識技能的融合是很不夠的,特別是崗位職責和職業道德方面需要企業兼職工程師參與,將他們的工作成績、工作經驗、工作要求和工作態度等現身說法,對學生的啟發、激勵才能更有效果。以某職業技術大學為例,針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重點在于遵規守則、遵紀守法、自信擔責、履職奉獻來提取實際會計崗位工作中的德育元素,匹配從古至今大量的正反面會計職業素養案例,形成經典案例庫。采用德才并重、德技雙修的 “雙育” 模式,校企深入合作,以共建共研共育共產方式 “雙元” 育人,師生同提升、共進步。[5][12]與代賬公司合作,老會計進課堂,發揮其標桿示范作用,充分利用他們的技能經驗、職責擔當和敬業奉獻精神,讓課程思政鮮活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也就變得易學易懂學得會了。經教學實踐應用證明,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三)精心設計,有機融合

教學設計是以達成教學目標為根本目的,運用系統方法,將所學內容轉換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的具體計劃,創設有效的教與學系統的 “過程” 或 “程序”。它是以解決教學問題、提高學習效率為目的的特殊的設計活動,既具有設計學科的一般性質,又必須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6]。課程思政不是思政課程,它需要從專業認識中體現思想品質,從專業技能中體現職業道德,這需要通過教學設計來實現??茖W合理的教學設計,是落實課程思政教育的基礎保障。遵循認知規律,將思政元素巧妙自然地融入到專業知識技能之中,讓知識有思想深度,讓技能有精神高度,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實現德技并修、育才育人。通過精心設計,課程與思政有機融合,徹底解決“兩張皮” 問題。

(四)持續跟進,常抓不懈

“三觀” 的樹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持續的長時間的浸潤教育[7]。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和素養養成規律,課程思政不是一勞永逸的事,需要持續跟進,步步深入。但是,實際工作中大多課程思政教學并沒有持續跟進,實施環節比較單一,重點在專業課程中強調課程思政教學,在認知實訓、跟崗實訓和崗位實習階段就放松要求了,導致課程思政教學環節單一,效果不理想。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拓展課逐級科學設計課程思政元素,環環相扣,常抓不懈,對于達到理想的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是有促進意義的。

(五)師資培訓,循序提高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課程思政關鍵在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挑戰教師的綜合素質,只會教知識授技能而不能做正確價值引領教育的老師不算是合格老師[8][11]。實際上,非思政課教師隊伍中大部分教師都沒有進行過課程思政教育能力訓練,主要靠自身修養,因此,教師個體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參差不齊,雖然有一些院?;蚨墝W院能不定期組織相關培訓,但還遠遠不夠。要整體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水平,需要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培訓,循序漸進,全面提高。

(六)引入競爭,評比促教

競爭機制是市場機制的內容之一,是商品經濟活動中優勝劣汰的手段和方法。競爭機制是提高參與競爭各方競爭客體質量的必備神器。課程思政教學也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包括針對課程思政的日常教學檢查評比、學生測評、校內教師競賽、校外師生競賽等等。通過競爭,讓課程思政教學得到足夠重視,引導師生正確認識課程思政的內容及其重要性;通過競爭,促進教師之間交流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通過競爭,刺激教學設計、手段、方法的創新應用,促使課程思政教學效率效果得到改善、提升。

結語

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是落實“立德樹人” 的重要手段,是高等教育實現 “三全育人” 的重要抓手,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要保障。

高校各層級領導應當將對課程思政教學的指導和監督工作具體細化,落實到每一門課和每一位教師,按照專業類別統籌規劃,系統設計,循序漸進,螺旋上升[9];通過競爭機制促進教師以自學與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盡快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和水平。利用校企深入合作,“雙元” 協同育人平臺,校企雙方共同挖掘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科學融入專業課教學中,形成課程思政元素內涵豐富的課程體系;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每一門課程與思政的結合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方式要自然,方法要得當,使得專業課教學有知識有技能有思想有政治,自然帶入,潤物細無聲,讓專業課上出 “思政味”,有效觸發課堂的活潑生動、趣味高效,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切忌將課程思政教學變成思政課的簡單延伸,重復說教;切忌強拉硬拽榜樣標桿,油水不容;切忌虎頭蛇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敷衍塞責,不能持之以恒。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校上好課程思政課,要靠一代又一代的高校工作者接續奮斗。對于高職院校,需要堅持“雙育” 培養模式,“雙元” 育人機制,科學規劃,少走彎路,用心設計,真抓實干,責任落在教師頭上,效果出在學生身上,努力促進道德素質與職業技能共同提高的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猜你喜歡
育人思政課程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