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明形成中的中原貢獻

2022-09-24 10:11閻鐵成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2年12期
關鍵詞:中原地區中華文明中原

□閻鐵成

現代考古學發現認為,中國已有百萬年的人類史,1 萬年的文化史,5000 多年的文明史。在這波瀾壯闊的偉大進程中,各個地區在不同時間、不同階段、不同領域都作出了自己獨有的貢獻,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區更為杰出,她不僅參與了中華文明的形成全程,創造了中華文明的主要成就,孕育了中華文明的主要基因,還以博大的胸襟將誕生在各地的不同文明融合在一起,締造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奠定了中華文明主根主脈的核心地位。

一、創建了中華文明的主要標志

中華文明一萬年前從多地開始起源,歷經5000 年孕育發展,終成世界重要古代文明。在她多姿多彩的體系中,中原地區的創造耀眼奪目,中華文明的主要標志是在這里形成的。

創造稻粟種植農業。農業的產生是人類社會的偉大革命,這場革命誕生了稻、粟、小麥、玉米等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稻粟農業是中國創造的,而中原地區不僅是稻作農業的重要起源地,還是粟作農業的重要起源地。在漯河賈湖遺址發現了人工培植的水稻,在鄭州沙窩李遺址發現了大量粟的窖藏,同時,在這些遺址內還發現了大量與農業相關的生產工具、加工工具、窖穴等遺存,證明早在8000 年前,中原地區已由最初的采集農業發展為種植農業,完成了社會生產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

創造天文歷法。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時空”是人們必須認識和掌握的概念,中原地區最早開啟了探索的歷程。9000 年前,舞陽賈湖遺址已經有了類似“觀象授時”使用的“規矩”。6500 年前,濮陽西水坡的人們用龍虎圖擺出了天體的意象。5300 年前,滎陽青臺的人們開始了對北斗星系的祭拜。5000 年前,鄭州大河村的人們有了以12 個太陽、3 個月亮表達某種概念的意識。而登封嵩山地區的人們通過對天象周而復始的觀察,有了春夏秋冬的概念,形成了具有中原地區濃厚天象色彩的農歷四時。中原地區的這些探索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西周的周公旦、唐代的僧一行、元代的郭守敬等都來到這里,以中原人們的觀測研究成果為基礎,形成了一系列中國古代天文歷法成就,二十四節氣、“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成為影響至今的世界文化遺產。

創造彩陶瓷器。從一萬年前新密李家溝人初創陶器開始,人們在充分享用其帶來的全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便開始琢磨如何將它們打造得更美。7000 年前,中原人開始將陶器單純紅色的器身演變為彩繪,創造了色澤艷麗、紋飾豐富的彩陶,展現了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大美的藝術構思。特別是廟底溝彩陶贏得人們的喜愛,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成為一統文化形成的信使,形成了文化上的最早中國,為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距今3800 年前后,中原人又創制出了瓷器,為世界貢獻了至今仍在造福人類的偉大創造。

創造絲綢紡織。絲綢是中國對人類的重要貢獻,目前發現的最早絲綢遺存在中原。8000 年前,新鄭裴李崗和舞陽賈湖遺址中已經有了紡輪,原始紡織已經產生。5500 年前,滎陽青臺遺址中就有了迄今時代最早的絲織品,不僅有紗和羅兩個品種,而且經過顏色的煉染。還發現了麻紗、麻繩、麻布等麻織品,出土大量與紡織有關的工具。此外,在滎陽汪溝遺址也發現了絲綢遺存,在新密峩溝遺址、鞏義雙槐樹遺址還發現了7300 年前的陶制蠶蛹和 5000 年前的骨雕家蠶,證明5000 多年前的中原人已普遍掌握了養蠶繅絲紡織技術,書寫了絲綢紡織的最早篇章,肇始了中國古代農桑文明。

創造青銅時代。中國并不是最早使用銅器的國家,但是,一旦邁入門檻便迅速發展,并且由中原地區創造了中國的青銅文明時代。3600 年前,作為夏代王都所在,中原地區熔煉了青銅文明的初創與質樸。3100 年前,作為商代的王都所在,中原地區開啟了青銅文明時代,2400 年前,作為周代的王都所在,中原地區演繹了青銅文明的經典與絕唱。中原地區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青銅冶煉爐具、最早的青銅鑄造陶范,出土了傳世的夏代青銅爵、商代杜嶺方鼎和后母戊鼎、周代蓮鶴方壺等自青銅器誕生到走向絕唱的所有時期的經典之作。青銅器作為王國時代的文明輝煌,普照江淮海岱、甘青大漠,推進鞏固了形成中的多元一體中華文明。

創造建筑體系。中國古代建筑是世界三大建筑體系之一,中原地區是中國建筑的主要源起。3萬年前,新鄭趙莊就壘筑了原始祭壇,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建筑遺存。8000 年前,新鄭唐戶建造的半地穴式住房,開創了中國北方土木建筑架構之始。6000 年前,靈寶西坡建造的大型殿堂,開創了大型宮殿建筑之始。5300 年前,鄭州西山建造的城池,開創中國版筑城池之始。從4100 年前開始,登封王城崗、洛陽二里頭、鄭州商城、鄭州小雙橋、安陽殷墟等建造的夯土高臺、梁柱斗拱、飄逸屋頂、中軸兩翼、梁瓦飾件、建筑著色等中國古代建筑的結構形式、組織形式、藝術形式等經典特征,完成了中國古代建筑基本體系的創造。

創造文字樂章。自9000 年前舞陽賈湖人創始契刻符號,中原地區對文字創造的步履從沒有停歇。從仰韶文化器物上豐富多彩的各類符號,到新密黃寨夏代刻文甲骨的出現,到安陽成千上萬片商代刻字甲骨的出土,傳承至今的中國文字在3300 年前已在中原地區創造完成。9000 年前,賈湖人創造了中國最早的樂器——骨笛,自此,音樂便成為中原人的歡樂暢想,5000 年前鄭州大河村的陶鼓、陶鈴,3800 年前新密新砦的石磬,3700 年前洛陽二里頭的銅鈴,3100 年前安陽的青銅編鐘,不僅讓人們精神陶醉,還形成禮樂制度,創立了循循有序的社會儀象。

創造“最早中國”。至少在距今5000 年前后,中原地區的人們便產生了最初的宇宙觀,他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而自己的所在則是“天地之中”。盡管中原以外的一些地區或許也曾探尋和自稱過“天中”“地中”,但最終得到天下公認的只有中原地區,人們將這里稱為中土、中原,將建立在這里的國家稱為中土之國、中原之國,簡稱“中國”,形成了地理上的“中國”概念。隨著夏、商、周王朝在這里的持續建都和一統天下,人們將它們以及繼承了其政治衣缽的后世國家稱為“中央王朝”,政治上的“中國”概念就此形成?!妒酚洝酚浭龇饿略跒榍赝踔\劃兼并天下之策時就說得很明白:“今夫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其欲霸,必親中國以為天下樞?!睂⑽痪又性貐^的韓國、魏國稱為“中國”。顯然,這個時期人們不僅有了“中國”概念,而且明確了其所在,即中原地區?!爸袊币辉~既指建立在這個區域的某一個具體國家,也泛指建立在這里的多個國家?!白钤缰袊痹谥性纬?。

創造國家文明。國家文明是文明形成的重要標志,中原地區距今5800 年的靈寶西坡遺址、距今5500 年的鄭州西山遺址和鞏義雙槐樹遺址等,已經出現規模巨大的環壕或城池,出現規模龐大的殿堂,出現高等級的各類文物,表明生產力已經有較高水平的發展,社會已經出現強有力的權力組織,中原地區開始了原始國家文明的創造。距今4100 年到2400 年,夏、商、周先后在中原地區建立,開始王國時代,國家文明最終形成。夏王朝創立了影響中國4000 年的世襲傳位政治制度,建立了初具規模的中央行政機構,設置了兵民一體的軍隊,制定了具有開創意義的“禹刑”,開始劃天下為九州的管理模式,搭建了國家文明的架構。商王朝建立宗法制度,創立分封制,刑法更加細化明晰,軍隊更加完備強盛,國家文明更加完善。周朝繼承了夏、商衣缽,弱化了神治,強化了禮制,形成了影響深遠的“郁郁乎文哉”中國文化傳統,國家文明走向成熟。經過夏、商、周三代,中國古代初步的社會結構形成了,基本的軍事制度形成了,能言的文明之規形成了,我們今天能夠讀到的中國最早的國家文明在中原王朝主導下最終形成。

二、孕育了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因

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為什么? 是因為她內在的基因密碼,這個基因密碼包括開放包容的品格、“允執厥中”的理念、以人為本的宗旨、創造創新的精神、一往無前的意志等,而這些基因密碼大多源自中原文明。

開放包容的品格。中原地區居天下之中、八面來風的地理環境,形成了開放包容的博大胸懷。在邁向文明的過程中,中原地區既善于創造自己的文明,也善于吸納其他地區的先進文明,兼容并蓄,形成更為先進的中原文明。從中原地區社會結構的具體內涵和各個時期獲取的新資源、出現的新技術的內容來看,中原地區文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與周邊地區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在中原地區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周文化中,許多文明元素都能在周邊文化區中找到更早的傳統。多元文化的融合對于中原地區的社會變革和技術進步,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形成了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的獨特模式,這個模式也成為主要在中原文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因,奠定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趨勢和中華文明長盛不衰的重要基礎。中國自古就不將思想統一、凝固在一種教條形態上,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等不同的學說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爭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排除異端的宗教戰爭,世界3 大宗教都能在中國大地上傳播,但它們始終沒能替代中華文明,最終還是被中華文化所融合,成為頗具特色的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這是世界歷史上的罕見現象,是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的品格使然。中華文明是在不斷兼收并蓄的包容中走向輝煌的,中華民族是在長期的民族相互包容中發展壯大的,中國是在包容中走向永恒的。

“允執厥中”的理念。中原地區形成的“天地之中”宇宙觀,體現了對稱、平衡、有度的辯證思想,這一思想演化為中原文明的核心要義。隨著中原文明與其他文明融合為中華文明,“中”的理念也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內容,成為人們觀察事物、處理事務、治國理政的重要遵循。時令以天地之“中”為基準,建筑以對稱“中”軸為核心,治國講究“中”道,做人講究“中”正,爭霸更是以“得中原者得天下”為戰略。由于“中”的理念講的是不偏不倚,講的是和諧發展,所以,“和諧”理念自古至今一直是中國發展的指導思想。中華文明講的“和諧”,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民族與民族的和諧、國家與國家的和諧以及個體的人自身的和諧。人既要改造自然以滿足生活需要,也必須規范生活方式以適應自然規律,這就是“天人合一”。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既要考慮局部的利益還要顧全整體的利益,這便是“家國一體”。民族和國家既要發展自己,又要尊重別人,在發展中共贏,這便是“美美與共”。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中華民族一直是追求“和諧”的民族,我們沒有帶著槍炮和毒品去強行撬開別人的大門,張騫通西域、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播撒的都是文明的種子,帶去的都是為人類造福的發明創造。中華文明正是秉承了“中”的理念,高揚了和諧的旗幟,才成為長青之樹。中國正是秉承了“中”的理念,沿著不偏激的“中道”之路發展,才青春永駐。

民本第一的情懷。在邁向文明的進程中,中原地區始終以民本為第一要義,沒有將神權和軍權至上。她的創造充滿著為人類生產、生活服務的光輝,她的社會既沒有大型廟壇的巍峨輝煌,也沒有動輒上百件隨葬品的奢華張揚,更沒有對于神器至臻至精的無限追求。她注重的是規模適可而止的城池、不斷完善創新的居所、質樸實用的生活用品、社會成員的平等和諧,這種以人為本、崇尚實用的發展模式,沒有過分地消耗人力物力,沒有把大量社會財富貢獻給神靈,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向更高級文明社會的長久發展。中原文明的這種發展模式融入“多元一體”文明之中,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因,成為歷史中國在發展中自我修正、持續向前的根源所在。

創新創造的精神。在邁向文明的浩浩進程中,中原地區的人們鍛造了創新創造的精神,鑄就了中華文明發展歷史上的一座座豐碑。中國文字是中原地區創造的,中國絲綢是中原地區創造的,中國瓷器是中原地區創造的,中國樂器是中原地區創造的,中國青銅文明是中原地區創造的,中國建筑體系是中原地區創造的,中國醫藥醫療技術是中原地區創造的,中國古代國家文明是中原地區創造的,中國古代思想是中原地區創造的。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中原地區創新創造精神深深融匯在中華文明之中,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因,才使中華民族在實現理想世界的偉大奮斗中,始終在創造,始終在創新,保持了蓬勃發展的強大動力,成為綿延5000 年仍生機勃勃的國家。

一往無前的意志。從現代人類誕生到今天,中原地區的人們走過了5 萬年的漫漫長路,在這浩浩征程中,有冰期的嚴寒,有洪水的滔天,有外族的侵擾,有內部的紛亂,但她矢志不渝,堅定向前,肇始文化,創造文明,建立國家,完成一統,成為多元文明中唯一發展從未中斷、從古國文明走向王國文明、從區域文明走向一體文明的拔萃一元。這些為什么會產生在中原地區,源于她一往無前、奮勇拼搏的意志,這意志,讓她凝聚起了無窮的力量,讓她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讓她有了一波又一波的創新創造,讓她一步步邁向輝煌。在締造一體文明過程中,中原地區一往無前的意志深深浸入其中,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因,成為中華文明歷史進程中最具代表性、引領性的發展模式和精神力量。2400 年前,河南人列子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對這一意志做了經典概括,千百年來,她激勵中華民族前赴后繼,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在未來的日子里,她依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旗幟,鼓舞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締造了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

中華文明一萬年前在多地源起,5000 年前形成以多個古國為中心的多元文明,4000 年前隨著王國時代的開始,多元文明融入一體,形成了綿延至今的“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在這一偉大進程中,中原文明影響推動了多元文明的形成,主導完成了一體中華文明的締造。

多元文明的中原助推。距今一萬年前,中華文明開始奠基。中原地區李家溝文化與北京東胡林、江西仙人洞、廣西甑皮巖等文化攜手開啟了創造中華文明的偉大歷程。距今9000 年中原地區的裴李崗文化在李家溝文化的基礎上,邁向嶄新階段,她不僅擁有同時代其他文化的所有創造,還以其獨有的稻粟農業創造、文字創造、樂器創造、藝術創造、禮儀創造等,令其他文化難以比肩,使她成為多元文化群中的翹楚和引領者,這些堪稱創世性的成就,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全方位的貢獻。尤其重要的是,裴李崗文化影響并促進了陜西老官臺文化、河北磁山文化、江蘇順山集文化、湖南彭頭山文化的發展,成為這一時期各區域文化溝通、碰撞和融合的平臺,促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范圍的文化整合。中原地區這一時期的創新創造和發揮的引領作用,具有奠基中華文明的意義。

重瓣花朵的中原花蕊。距今7000 年前,中華多元文明開始形成。由裴李崗文化發展而來的仰韶文化由于位居黃河中游的獨特位置,形成了強大傳播力,分布范圍幾乎遍及河南、陜西、山西、河北全境。無論從其存在的2500 年時間而論,還是從其130 萬平方千米分布的成千上萬個遺址數量來看,遠遠超過同時期其他區域的文化,形成了文化上的巨無霸。在仰韶文化區的周邊,分布有甘青文化區、山東文化區、燕遼文化區、長江中游文化區和江浙文化區,更外層還有福建、廣東、云南、西藏、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文化區,這樣的格局使得這一時期的新石器文化像一個巨大的重瓣花朵盛開在中華大地,而仰韶文化位居花心位置,形成了最奪目的花蕊。盡管在歷史的進程中,周邊文化曾對仰韶文化進行過許多次襲擾,但她的花蕊地位從未被撼動,中原文化在全國文化發展大格局中的核心地位就此定鼎。

文明綻放的中原璀璨。距今6000 年以后,中華文明開始向古國時代邁進。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基于其社會變革所迸發的強大實力開始強勢崛起,不僅其核心區的聚落遺址數量倍增,涌現出數十萬甚至超百萬平方米的大型聚落,具有了古國的雛形,而且開始向周邊地區強烈擴張,東到海濱、西達甘青、南抵江漢、北越河套,到處都可以感受到廟底溝彩陶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彩陶時代。廟底溝彩陶文化范圍廣大的傳播,既是其蓬勃生命力使然,也是其他地區文化對仰韶文化的認可和接納,這種浪潮般播散的結果,不僅將這種藝術形式和主題傳播到諸多古國,更重要的是將所攜帶的文化傳統帶到了這些地區,在一定程度上統一了人們的信仰與信仰方式,從而形成一種文化面貌極為相似的局面。在這種前提下,逐漸開始以核心區輻射周邊區,再從周邊區擴散到邊緣區等更大地區,形成了以中原文化為特征的“早期中國文化圈”,為即將到來的大一統局面的出現奠定了文化基礎。

一統文明的中原締造。距今4000 年前后,中華多元文明開始邁向融合。曾經輝煌無比的紅山、良渚、海岱、甘青、屈家嶺等文化,在逐鹿中原后,沒能再向更高層次發展,向更廣闊范圍推進,消失在了歷史硝煙中,而它們遺留下來的多元文明卻在中原地區匯聚、碰撞后開始蝶變。中原地區開放包容的胸懷最大限度吸收接納了各個文明中的精華,中原地區不尚奢華以民為本的情懷贏得了天下人們的尊崇,于是,一個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廣域政治、文化共同體逐漸形成。終于,融匯了各地先進文化因素、具有強大號召力的夏王朝在中原地區建立了,文化認同上的正統和超越地域的大一統開始大踏步前行。夏王朝及隨后在中原建立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利用強有力的政治力量加速政治上、文化上、地域上的大一統,中國核心腹地在這一時期形成了,中華文明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核心內涵在這一時期形成了,中華民族的獨特風格、價值取向和發展路徑在這一時期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終于在中原王朝的主導下締造完成。

猜你喜歡
中原地區中華文明中原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中原地區品種齊全的果樹苗木大規模繁育基地
沁園春·贊中原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追夢新時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中原地區儲氣庫建設研究與實踐
御中原 畫餅充饑
打造中原地區航空人才培養高端平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