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門石窟萬佛洞阿彌陀佛五十菩薩與唐代的凈土信仰

2022-04-26 08:21盧金印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2年12期
關鍵詞:阿彌陀佛信眾凈土

□盧金印

萬佛洞為龍門唐代洞窟的典型代表,位于龍門西山中部,窟頂蓮花藻井上陰刻楷體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卅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運禪師,一萬五千尊像一龕?!睖蚀_說明該洞窟在宮中女官姚神表和內道場智運禪師的主持下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 年),因洞內南北兩壁上雕有15000 尊小佛像,故名“萬佛洞”。主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二供養人與二獅子,是唐代阿彌陀龕窟的典型造像組合。西壁主尊阿彌陀佛,著褒衣薄帶式袈裟,袒胸,結跏趺坐于束腰八角蓮花須彌座上,右手施無畏印[1]。值得注意的是,西壁自佛、弟子和菩薩的頭光以上,有幾枝蓮莖,生成五十根枝杈,分4 層,每枝上盛開蓮花一朵,五十朵蓮花中,每朵蓮花上各坐一姿態各異的菩薩。(圖1)

圖1 龍門石窟萬佛洞(局部)

根據萬佛洞五十菩薩像的布局,筆者以主佛頭光中心處為中軸線,將整幅淺浮雕像分為8組。(圖2)從中可以看出,萬佛洞五十連枝菩薩像呈左右對稱,上下4 行,每行大致在一條水平直線上,兩側在數量上并不是完全相等。每一行右側數量都比左側多一尊,其原因不明。僅從布局出發,推測其可能受洞窟壁面大小的限制。這一點可以通過在第四行靠近主佛的位置左右對稱雕刻的兩身飛天得到佐證。

圖2 龍門石窟萬佛洞五十菩薩布局線圖(筆者自繪)

一、阿彌陀佛五十菩薩相關記載

雖然在龍門沒有找到明確的碑文或題記表明阿彌陀佛五十菩薩圖像的名稱和意義,但筆者通過調查,在四川梓潼臥龍山千佛崖中找到了部分蹤跡。

臥龍山千佛崖石窟西龕內雕以阿彌陀佛為中心的“西方三圣”,四周刻有五十蓮莖菩薩,均為坐姿。根據龕外留存 《阿彌陀佛并五十二菩薩傳》碑文記載:“阿彌陀佛五十菩薩像者,蓋西域之瑞像也。傳云彼國雞頭摩寺有五通菩薩至安樂世界,白阿彌陀佛言:‘世尊,娑婆世界無世尊像,今愿得之,接彼供養?!鹧裕骸?。爾汝且前去,尋遣送□(還)?!兴_即還,適到娑婆,其像已至,有一佛五十菩薩各坐蓮花于樹葉上,圖寫:‘在菩薩前立?!兴_遂取供養,于是彼國始有此瑞像焉?!盵2]

此外,唐代高僧道宣律師于麟德元年(公元664 年)所撰《集神州三寶感通錄》第三十七回也有類似記載:“阿彌陀佛五十菩薩像者,西域天竺之瑞像也。相傳云:昔天竺雞頭摩寺五通菩薩,往安樂界請阿彌陀佛:‘娑婆眾生愿生凈土,無佛形像,愿力莫由。請垂降許?!鹧裕骸昵仪叭?,尋當現彼?!捌兴_還,其像已至。一佛五十菩薩各坐蓮花在樹葉上。菩薩取葉所在圖寫流布遠近。漢明感夢使往祈法,便獲伽葉摩騰等至洛陽。后騰姊子作沙門,持此瑞像方達此國,所在圖之,未幾賚像西返。而此圖傳不甚流廣。魏晉已來,年載久遠,又經滅法,經像湮除,此之瑞跡殆將不見。隋文開教,有沙門明憲從高奇道長法師所得此一本,說其本起與傳符焉。是以圖寫流布遍于宇內。時有北齊畫工曹仲達者,本曹國人,善于丹青,妙盡梵跡,傳模西瑞,為京邑所推。故今寺壁正陽皆其真范?!盵3]

又據《續高僧傳》卷第十二《隋江都安樂寺慧海傳二》記載:“釋惠海,姓張氏,清河武城人。少年入道,師事鄴都廣國寺囧法師,聽涅槃、楞伽,始通再遍,便能覆述,上首加賞……常以凈土為期,專精致感。忽有齊州僧道詮赍無量壽像來,云是天竺雞頭摩寺五通菩薩乘空往彼安樂世界圖寫尊儀。既冥會素情,深懷禮懺,乃睹神光照爍,度所希幸。于是模寫懇苦,愿生彼土,沒齒為念。至夜忽起。依常面西。禮戀跏趺。至曉方逝。顏色怡和。儼如神在。春秋六十有九矣?!盵4]

二、阿彌陀佛五十菩薩反映的凈土信仰

據上述文獻及碑文記載可知,萬佛洞阿彌陀佛與五十菩薩所組成的圖像稱為“阿彌陀佛五十菩薩像”(或一佛五十菩薩圖),反映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景觀,是信仰西方凈土的僧人們在禪定時所感悟到的一種瑞像。在此瑞像中,除了阿彌陀佛、五十菩薩外,通常還會出現阿彌陀佛的兩大脅侍菩薩——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故此,該圖像也被稱為“阿彌陀佛五十二菩薩像”或“阿彌陀佛三尊五十菩薩像”。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提到,阿彌陀佛五十菩薩瑞像始于“漢明感夢使往祈法”,即“永平求法”,然彼時“此圖傳不甚流廣。魏晉已來,年載久遠,又經滅法,經像湮除”。故此,現存可追溯關于阿彌陀佛五十菩薩的文字記載出自唐代,相關瑞像亦均出自唐代,目前已知此類瑞像有41 鋪,其中,河南11 鋪,均為初唐時期造像,1 鋪在鶴壁市??h千佛洞第1 窟右壁[5],10鋪在洛陽的龍門石窟;四川地區27 鋪,初唐時期的造像主要位于梓潼、綿陽、大足、通江、旺蒼等地,盛唐時期的造像主要位于巴中、丹棱等地[6];敦煌3 鋪,分別畫于莫高窟初唐時期的第332 窟,盛唐時期的第23 窟、第171 窟。

佛教圖像的出現是為傳播佛法服務的,這一時期的阿彌陀佛五十菩薩瑞像反映出來的是唐代民眾的凈土信仰。

凈土,即佛所居住的世界,是凈土信眾理想中的極樂世界。與之對應的是“穢土”,即世俗眾生所居住的世界?!俺鲭x穢土,往生凈土”是彼時凈土信眾的根本愿望。彌陀凈土信仰始于東晉高僧慧遠,他在廬山東林寺結白蓮社,提倡往生凈土,影響殊大,被后人尊為凈土宗初祖。東魏醫僧曇鸞在其所著《往生論注》中,提出二道二力說。他認為,五濁惡世,修行者很難斷惑證真,“唯是自力,無他力持”的為“難行道”。而“乘佛愿力(他力),便能往生彼清凈土”,為“易行道”。這一觀點為凈土信仰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唐代高僧善導師從跟隨道綽學凈土要義,后到長安光明寺、慈恩寺等處弘揚凈土教義,正式創立凈土宗,以“稱名念佛”為中心的凈土思想正式確立。

凈土宗將原來只有少數人能夠理解的深奧的佛經通俗化,將繁難的修行方法簡約化,宣揚只要聞聽佛經佛法,口誦阿彌陀佛,心想西方凈土的人,其壽命終時,阿彌陀佛和八大菩薩就會接引他往生西天極樂凈土。他的生命會在西方凈土世界的七寶池、八功德水中育化后,從蓮花中化生出世[7]。生死是人生最為重大的一個問題,凈土宗所倡導的凈土法門,為人們指示了死后往生的極樂境界以及達到這種境界所需修習的簡便易行的方法[8]。因此深得民間信眾的喜愛與推崇。

“凈土變相”就是把傳說中的人物故事在現實中用能感、能摸、能形、有性的形象表現出來,是一種直觀的、具體形象化的方法。萬佛洞阿彌陀佛五十菩薩瑞像體現出 “娑婆眾生愿生凈土”,愿生凈土的途徑則是 “蓮華化生”,坐于“蓮華”之上聽法的五十菩薩,正是信眾往生凈土信仰的具體化現。這一信仰在云岡石窟也有體現,第4 窟的南壁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為亡夫侍中平原太守造像題記》曰:“托生靜土?!钡?9 窟西耳洞后壁延昌四年(公元515年)《清信士元三造像題記》曰:“愿托生西方妙樂國土,蓮花化生?!盵9]題記同樣點明了發愿者祈愿死后能在蓮花中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美好的愿望。

三、結語

盡管唐代的教育普及,在唐代,面對浩繁深奧的佛教經書,廣大信眾仍感到從佛無路、入法無門,凈土法門把佛教教義通俗化,將繁難的修行方法簡約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八萬四千法藏,六字全收”,為廣大的信眾開啟了一扇方便之門。萬佛洞阿彌陀佛五十菩薩瑞像所描繪的彌陀凈土,形象、直觀,無論對于士大夫階層還是對于廣大勞動人民,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咸亨三年(公元672 年),唐高宗李治敕善導為檢校僧,督造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及奉先寺。永隆二年(公元681 年),善導圓寂后,高宗又為善導靈塔賜舍利千余粒,并賜百寶、幡花等,如此種種,不僅說明了善導的聲望,也證明凈土宗的興盛及其產生的巨大社會影響。

猜你喜歡
阿彌陀佛信眾凈土
服務信眾與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探微
“地球上最后一塊凈土”——瓦努阿圖
守住心中感恩的凈土——《一飯千金》讀后感
不該舉手時別舉手
印度“神廟”:保佑美簽
巴林左旗出土遼代青銅佛板圖像分析
寶寧寺明代水陸畫中《阿彌陀佛》、《毗盧舍那佛》與《天藏菩薩》的圖像內容研究
創造一方醫療凈土
致我越來越小的母親
世界末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