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攝影中的擺拍:類型、問題和倫理因應探究

2022-10-03 02:39劉志鈞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14期
關鍵詞:類型學新聞攝影

摘要:新聞攝影中的擺拍是一個復雜現象,卻長期被簡單化處理。本研究以新聞攝影中的擺拍現象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對擺拍展開全面的類型學分析,區分四種擺拍類型在新聞真實坐標系上的不同問題指向,并提出相應的倫理因應策略。本研究發現,擺拍可區分為嵌套型擺拍、再現型擺拍、修正型擺拍、烏有型擺拍等四種類型;在新聞真實坐標系上,擺拍的四種類型可以理解為一種程度性的光譜:嵌套型擺拍失實程度最低、真實度最高,烏有型擺拍完全失實,再現型擺拍、修正型擺拍則處于光譜兩極之間。以此為基礎,本研究針對擺拍提出新的倫理因應策略:應對所有擺拍保持自??;擺拍應堅持確需原則、再現原則、知情同意原則;圖片發表時對再現型擺拍如實標注;應堅決反對修正型擺拍和烏有型擺拍。作為規范研究,本研究的價值在于提出“一攬子”規范性原則,其局限在于缺乏新的經驗研究的支撐,因此,其有效性仍需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

關鍵詞:新聞攝影;擺拍;類型學;新聞真實;倫理因應

中圖分類號:J41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4-0102-03

在新聞攝影中對擺拍的討論,有一個典型的路徑:將擺拍與抓拍對立,進而視之為對新聞真實的損害,并貼上否定性的標簽[1]。這種路徑預設了新聞真實的絕對性,卻很少顧及新聞真實自身的復雜性。此外,這種路徑還建構了擺拍與抓拍的二元對立,默認了抓拍的新聞圖片就是真實的。

上述兩個問題,僅僅是文章討論的背景。文章仍聚焦于新聞攝影中的擺拍現象,試圖通過文獻研究、案例分析,指出擺拍所蘊含的復雜意涵,對擺拍作出倫理維度的檢視。文章將闡明:新聞攝影中的擺拍可分為四種類型;四種類型分別有不同的問題指向,涉及不同的新聞倫理;應針對不同類型提出倫理因應策略。

一、擺拍的類型學分析

2019年7月,題為《最美婚紗照》的新聞圖片一經發布便成為當天的頂流圖片。圖片中,一對在公園里拍婚紗照的準新人,合作救起了落水的小女孩。僅一天后,有網友發現,攝影者曾在2005年拍攝過類似圖片,并在當地媒體發表。很快,輿論開始質疑攝影者擺拍、造假。

文章并無探究圖片真假之意,僅是把該事件作為分析擺拍的案例。如果這張圖片是擺拍的,則可設想出三種情形:一是本無小女孩落水、新人施救情形,整個新聞皆由當事人“導演”而成;二是確有其事,但已過去許久,擺拍系“舊聞重拍”;三是確有其事,就發生在當日或“近期”,擺拍是對真實情形的再現。

有研究者將擺拍區分為“無中生有”的擺拍、再現性的擺拍和藝術性的擺拍三種類型。其中,“無中生有”的擺拍違背了真實性原則,后兩種擺拍建立在確有其事的基礎上,但違背了客觀性原則[2]。事實上,再現性的擺拍和藝術性的擺拍在實踐中很難區別開來。原因有二。一是任何再現都不是對原初情形的無差別復制。假設《最美婚紗照》是再現性的擺拍,那么,圖片中準新人的婚紗、小女孩的表情乃至圖片里的背景,和真實事件發生時一模一樣嗎?可見,即使是再現性的擺拍,也會包含“導演”的因素和藝術性成分。二是從選景到按下快門的時機選擇,攝影者都會有自己的考量,這種考量就包含了“建構”的意涵,意味著新聞攝影不是對現實的本真再現。

有研究者對擺拍進行了另一種類型學區分:重現事實的擺拍;導演動作的擺拍;違背事實的擺拍。其中,重現事實的擺拍相當于前述再現性的擺拍;導演動作的擺拍指的是,攝影者要求被攝主體做出一些符合攝影要求的動作或者神情;違背事實的擺拍指的是純粹意義上的造假[3]。事實上,不管是重現事實的擺拍還是違背事實的擺拍,都包含“導演動作”的成分,但導演動作的擺拍顯然是另一種情形:攝影者對被攝主體的干預。比如,在一些慰問活動中,慰問者會與被慰問者共同手持慰問品合影;在一些政務活動中,攝影者會提醒被攝主體做出某個動作,使圖片更適合媒體采用。這些情形中,被攝主體的言行是真實的,卻是部分非自主的,具有一定的表演性。這種表演性沒有影響事件本身的真實性,卻是攝影者干預的結果。對這種擺拍,或可稱之為嵌套型擺拍,即將擺拍嵌套進真實的新聞事件當中。

根據既有研究成果,結合前述《最美婚紗照》的可能情形,或可根據擺拍的圖片與新聞事件的關系,將擺拍區分為如下四種類型。

第一,嵌套型擺拍。嵌套型擺拍所基于的新聞事件是完全真實的,擺拍是受攝影者干預的結果。其實,還有另一種極端的情形,即被攝主體看到攝影者的存在,可能在未受干預的情況下“自導自演”,以主動的“擺”來召喚攝影者“拍”。上述情形中,擺拍的動作與新聞事件并非豪無關聯,而是與新聞事件處于同一行動邏輯之中,甚至可以視為新聞事件的一部分。

第二,再現型擺拍。再現型擺拍,意同前述“再現性的擺拍”“重現事實的擺拍”。盡管不可能完全再現原初事件的所有信息,新聞圖片的核心信息并沒有質的變化。此外,拍攝時間與事件發生的時間雖然不同,但仍需保證再現的圖片具有時新性。

第三,修正型擺拍。修正型擺拍是文章新提出的概念,意指確有其事但部分核心信息發生重要改變的擺拍。比如,某晚報社記者拍攝的《非典時期的婚禮》榮獲2003年第47屆“荷賽”日常生活類(單幅)三等獎,文字說明稱拍攝的是“6日”“一對穿著婚紗禮服的新人”穿過馬路的情形。但這張圖片在當初見報時的標題卻是《非典時刻生活依舊》,文字說明注明是“5日”“一對情侶穿著婚紗”。這里的修正不僅包括時間,更包括多個核心信息。

第四,烏有型擺拍。烏有型擺拍,意同前述“無中生有”的擺拍,即由攝影者或其他相關者一手“導演”而成,沒有任何事實依據。

二、擺拍的問題指向

在新的類型學分析基礎上,本部分將從具體概念入手,探究四種擺拍類型涉及的不同問題指向。

(一)嵌套型擺拍指向報道對象的獨立性問題

從新聞真實角度,在嵌套型擺拍中,被攝主體的動作和攝影者的拍攝行為都是真實存在的,但這關系到新聞真實的條件,即獨立性問題。一種情形是,如果沒有攝影者干預,被攝主體不會想到“擺”,攝影者也無從“拍”。另一種情形是,雖然攝影者未曾干預,但被攝主體看到攝影者后“自導自演”,方便攝影者拍攝。這兩種情形中,被攝主體均受到攝影者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仆咂娴忍釤挼男侣勈蠡驹瓌t中,明確提出了“保持獨立”的原則[4]。這一原則主要是對新聞從業者的要求,但內在地也要求報道對象保持獨立。因此,應該把報道者和報道對象互相保持獨立作為新聞真實的一個條件。在嵌套型擺拍中,新聞事件的真實性發生了局部改變,這種改變在未受攝影者影響的條件下是不會發生的。但從圖片與新聞事件的關系來看,局部改變并未影響新聞事件的總體進程,擺拍也沒有違背新聞事件的整體真實。

(二)再現型擺拍指向新聞真實的時間性問題

即使人物、場景、動作均未發生改變,再現型擺拍也不可能與原初事實完全相同。但是只要擺拍的核心信息與原初事實沒有質的變化,即可稱之為再現型擺拍。這意味著,再現型擺拍的主要問題不在于再現度,而在于擺拍時間與新聞事件發生時間的差異問題。從新聞真實角度,再現型擺拍的動作再現度再高,也不過是新聞事件的演示,而不是新聞事件本身[5]。

但從宣傳角度看,一些再現型擺拍由于工作需要,只要不違背“歷史真實”,通??梢越邮?。比如,1949年解放軍占領南京后,那張著名的表現解放軍在總統府門樓上歡呼的圖片就不是在解放南京當天拍的,而是隨軍攝影記者在有關指戰員的配合下,于4月27日擺拍的。對這種擺拍,有研究者認為“具有極高的象征意義和標志性”[6]。因此,對再現型擺拍需要具體區分:從新聞視角出發,再現型擺拍違背了“當下真實”;但從宣傳視角出發,再現型擺拍并未損害“歷史真實”,通常是被接受的。

(三)修正型擺拍指向新聞的語境操控問題

修正型擺拍是以確有其事為基礎的,但部分核心信息發生了重要改變。比如著名的《勝利之吻》其實是1945年5月拍攝的,但發表時事件拍攝時間被改為1945年8月14日,主題變為慶祝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研究者認為,語境操控包括語境遺漏型、語境置換型、語境抽象型、語境歧義型、語境截搭型等五種形式,是一種表現形式隱蔽、影響面非常廣泛的新聞報道行為,同樣違背了新聞真實原則[7]?!斗堑鋾r期的婚禮》屬于語境截搭型操控,《勝利之吻》屬于語境置換型操控,二者雖然保留了“局部真實”,但核心信息發生了重要改變,從根本上損害了整體真實。

(四)烏有型擺拍指向新聞從業者的道德問題

烏有型擺拍純屬子虛烏有、無中生有,若無攝影者“導演”,所謂新聞事件根本不可能發生。比如“最美婚紗照”事件,如果事件本身系捏造而成,擺拍則屬于烏有型擺拍。這種情形屬于完全失實,指向的是新聞倫理問題。

綜上所述,四種擺拍類型的問題指向各不相同,但都與新聞真實有關。立足于新聞真實坐標系,或可將四種類型理解為程度性的光譜:嵌套型擺拍失實程度最低、真實度最高,烏有型擺拍完全失實,再現型擺拍、修正型擺拍則處于光譜兩極之間。

三、擺拍的倫理因應

新聞真實是新聞行動者向全社會作出的提供對現實生活及時、全面、準確敘述的專業承諾,并通過各種形式的新聞活動和復雜的職業系統網絡實現。盡管新聞真實作為一個古老的規范性理念在數字時代面臨新的挑戰,但它不僅是新聞業的合法性基石,而且也是新聞業發展演化的價值羅盤[8]?;谏鲜隼砟?,需要對擺拍的四種類型作出全面的倫理檢視,并提出不同的倫理因應策略。

(一)應該對擺拍保持職業倫理層面的自省

新聞攝影中擺拍從不曾缺席,但這并不意味著擺拍便獲得了倫理的合法性。相反,業界、學界對擺拍總體上多持負面態度,以至于抓拍與擺拍形成了二元對立:抓拍被認為是新聞攝影的“理想型”,而任何類型的擺拍都可能損害新聞真實,哪怕程度再輕,攝影者也不能處之泰然。文章認為,攝影者應首先在倫理層面對擺拍保持自省。這要求能不擺拍的時候堅決不擺拍;不得不擺拍時,需要清醒認識到自己在擺拍,并最大限度減少擺拍對新聞真實的傷害。在一般性新聞事件中,如果錯過了抓拍的時機,就不妨承認并接受“錯過”。

(二)應該從嚴限定允許擺拍的條件

文章在此嘗試推出允許擺拍的三項原則:確需原則、再現原則、知情同意原則。確需原則是指,新聞事件已經發生,但該事件本身意義重大或對宣傳有重大價值,如果不拍攝相關圖片,將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例如,解放軍在南京總統府門樓上歡呼的場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但當天沒有留下新聞圖片,這種情況下的擺拍符合確需原則,是可以接受的。再現原則是指擺拍不能改變新聞事件的核心信息。在這一前提下,擺拍需要保證時間上的相近性,即拍攝時間與新聞事件發生的時間相近,足以保證新聞的時新性;被攝主體、環境、主要事實等核心信息與新聞事件具有一致性。仍以圖片《最美婚紗照》為例,如果圖片是對該地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再現,各核心信息均沒有改變,就符合再現原則,否則就不符合再現原則。知情同意原則指攝影者提出擺拍時,應該首先向被攝主體提出申請,告知擺拍的緣由、內容以及需要配合的事項,在被攝主體知情同意后,方可進行擺拍。這一原則意在強調,擺拍不僅要盡力維系新聞真實,而且要避免對被攝主體造成傷害。

(三)應該建立再現型擺拍的圖片標注機制

在擺拍的四種類型中,再現型擺拍由于并未違背“歷史真實”,在新聞尤其是宣傳中通常是被接受的。但是作為堅守新聞真實的一種方式,仍應該對再現型擺拍的圖片作出標注。比如,可在文字說明中附加“該圖片系場景復原”等字樣,從而保證公眾對圖片拍攝背景的知情權。理論界對新聞透明性的探究,一些電視節目中對有關圖像標注“場景復原”等字樣,均有提醒和告知公眾的目的,再現型擺拍的圖片可以仿照此例,采用標注機制。

(四)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修正型擺拍、烏有型擺拍

這兩種擺拍類型都是純粹的造假,違背了基本的新聞倫理,應當旗幟鮮明地反對。有關主管部門也應作出倫理審查,并依法依規處理。

四、結語

新聞攝影中的擺拍現象,涉及新聞真實、新聞倫理等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本研究對擺拍作出了新的類型學分析,揭示了擺拍的四種類型分別具有不同的問題指向,將有助于新聞攝影者加深對擺拍復雜性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倫理因應策略,承襲了新聞生產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新聞規范性理論在新聞攝影領域的具體化。盡管在理論層面作出了新的探索,但受本研究立意所限,對新聞擺拍的認知及相應的倫理因應策略仍需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

參考文獻:

[1] 陳文年.新聞攝影拒絕擺拍[J].中國地市報人,2018(Z1):73-74.

[2] 董天策,豐帆.新聞攝影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荷賽獲獎作品造假事件”透視[J].新聞記者,2004(7):35-37.

[3] 王之月,王蔚.新聞攝影是否允許擺拍:以雷鋒圖片的爭論為例[J].新聞記者,2012(5):55-57.

[4] [美]比爾·科瓦齊,湯姆·羅森斯蒂爾.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新聞從業者須知和公眾的期待[M]. 2版.劉海龍,連曉東,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41-143.

[5] 范龍.正確處理三對辯證關系 把握新聞真實基本原則[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0(6):7-9.

[6] 楊盛.新聞攝影沒有絕對的“真實”[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7] 甘蒞豪.語境操控:新聞真實原則的重新審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141-144.

[8] 王辰瑤.“新聞真實”為什么重要?:重思數字新聞學研究中“古老的新問題”[J].新聞界,2021(8):4-11,20.

作者簡介 劉志鈞,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新聞攝影。

猜你喜歡
類型學新聞攝影
殷商編鐃的類型學與雙音性能研究
以考古類型學視角觀察南宋、金境內出土瓷器的互動關系
論音樂考古學研究中類型學方法的應用
新聞寫作的敘事視角探討
漢英倍數表達形式比較及其類型學考察
從《忠誠與求實》的拍攝談新聞攝影的突破
新聞攝影應用于公安宣傳工作路徑探析
網絡時代新聞攝影的新發展
從語言類型學看語氣助詞“啊”的情態語義及句式分布
類型學視角下的維吾爾語情態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