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地市新聞廣播發展策略探究

2022-10-03 19:47張英豪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14期
關鍵詞:融媒新聞廣播競爭

摘要:地市新聞廣播在面臨新媒體崛起及受眾分流嚴重沖擊下,如何在困境中突圍,在競爭中奮起,尋找更大發展空間?文章運用企業競爭戰略及SWOT(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分析法,結合廣播當下實際,提出新聞廣播的競爭策略建議:緊跟時代浪潮,擁抱融媒發展,挺進主戰場;開發“主播+”融媒產品,發揮主播差異化競爭優勢;聚焦“新聞+政務商務服務”,在政務市場有新作為、大作為;立足本土,開門辦廣播,與聽眾共情共鳴;堅持公益先行,彰顯責任與擔當。通過分析行業環境,正確認識優勢機遇,主動作為,聚焦發力,實現新聞廣播新的突破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融媒;新聞廣播;競爭;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22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4-0144-03

近年來,新媒體迅猛崛起,嚴重擠壓廣播聽眾市場;地市新聞廣播遭受沖擊,新聞廣播節目聽眾不斷分流,影響力減弱,廣告業務收縮,經營創收能力下滑,個別地市新聞廣播低迷徘徊,處于被動應對狀態。新聞廣播要在未來競爭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緊跟時代浪潮,擁抱融媒發展,揚長避短,打造差異化優勢,聚焦政務服務,弘揚公益力量,精準策劃、主動作為、整合服務,拓展新的更大發展空間。

一、地市臺新聞廣播現狀

地市新聞廣播成立時間較久,堅持以新聞立臺,節目特征明顯,內部管理規范;本土新聞、整點新聞、新聞專題、新聞故事、新聞快評、對話訪談等新聞類節目占比較大;“政風行風熱線”“百姓熱線”常態輿論監督節目仍是聽眾積極參與的剛需性節目;新聞早晚高峰、夜話節目有著較高的收聽率和忠誠度;新聞快報、記者連線、新聞報道在政務宣傳上有一定影響力。

新聞廣播尋找新的機遇和發展路徑,要對發展環境和自身優劣勢有清醒的認識,既要依靠廣播,也要跳出廣播,看未來發展。

(一)新聞廣播優勢

1.節目植入優勢

在新聞話題串聯、生活服務連接、脫口秀關聯中很容易植入廣告產品,可以說廣播節目和市場需求有較好的結合,這一優勢報紙和電視并不具備。

2.主持人優勢

新聞廣播主持人較多,有較強的專業特長和功底,在現場主持、差異化表達、嘉賓訪談、情景表演等方面長袖善舞,且主持人有較高的知名度、較強的親和力。

3.粉絲優勢

主持人在節目互動中積累了大量鐵桿粉絲,他們參與度高、支持力度大、忠誠度高,為廣播開展粉絲經濟和線下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

4.服務政務優勢凸顯

新聞廣播長期宣傳報道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門工作,服務政務順水順風,優勢得天獨厚。尤其是《政風行風面對面》節目,一般邀請做客的嘉賓都是部門領導,且主持人對各部門工作較為了解,政務服務溝通效率高、信任度強。

5.策劃主題活動輕車熟路

新聞廣播懂政治守規矩,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策劃過重大新聞主題報道和特色活動,在政府、企業、社會群體中有很多成功案例,專業性較強,認可度較高,政務宣傳交給主流新聞媒體辦放心。

6.服務類節目有服務經營創收優勢

新聞廣播圍繞民生領域多開辦有醫療、教育、金融、法律、地產、購物等經營服務性節目。這些節目在為聽眾生活服務的同時,也為企事業單位搭建了良好的宣傳和合作平臺。有廣播電視臺全媒體宣傳平臺作為強大后盾。廣播、電視合并后成為一家人,廣播可以調用電視、直播、新媒體等宣傳資源和手段,立足客戶需求,拿出一攬子解決方案,依托整合全媒體資源,更好地服務客戶和市場。

(二)新聞廣播劣勢

有聲無畫,綜合信息量少。在短視頻活躍的當下,廣播的關注度和商業價值減弱,易被輕視。

調頻廣播線性播出,受眾無法自主選擇,在時間空間上受到很大限制。而新媒體可連接時空,即時互動,分享轉發,且傳播效果可以量化。

新聞節目創新不夠。受陳舊新聞觀念影響,新聞主播個性化表達及個性化新聞產品較少。同質化內容較多,形式缺少吸引力。

新聞廣播在內容上選取網上信息過多,重復率高,本土性弱,可替代性強,不接地氣。

多數新聞廣播老同志相對較多,發展思路窄,創新意識不強。廣播產品形式單一,不能跳出廣播看廣播,謀求新的突破和發展。

(三)新聞廣播機會

1.政務市場潛力巨大

在當前市場低迷、前景不明的形勢下,新聞廣播定位新聞+政務商務服務,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政務服務,做大政務蛋糕,擴大增量,這是要重點深耕的區域。

2.大力發展融媒廣播既是趨勢也是機會

融合融創將帶來廣播新的收聽收看方式,傳播的信息量更大,互動更及時方便,與受眾和客戶的聯系更加緊密,廣播的商業價值也將得到極大提升。

3.《政風行風面對面》節目提檔升級

通過聽眾參與小程序、全網音視頻直播、短視頻傳播,不斷提升新聞廣播的互動性和影響力。

4.短視頻持續被市場看好。推出以主播IP為主的短視頻,形成廣播自己的特色短視頻品牌,和電視新媒體短視頻既有區別,也相得益彰。

5.疫情帶來云直播機會

考慮云發布、云訪談、云探店、去講座、云招聘、云賣貨等。

(四)新聞廣播危機

不抓住融媒時代浪潮,不挺進互聯網主戰場陣地,廣播會越走越窄,不可能有大作為大影響。

沒有品牌主播,沒有粉絲互動,提升廣播影響力就是一句空話。

疫情之下,新聞廣播主題鮮明的公益活動減少,社會公信力和號召力減弱。

要廣開門路,開門辦臺,建立廣泛的新聞觸角和合作渠道。上連政府、下接企業商業、中間連接市民百姓,構建良好發展生態格局,新聞廣播才能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二、新聞廣播發展策略

(一)深化融媒建設,推進可視化廣播,挺進主戰場

在保持傳統電臺特點的同時,新聞廣播要擁抱互聯網,加強融媒建設,開辟更廣闊的市場,擴大廣播節目在微信電臺、廣播電視臺客戶端、喜馬拉雅、蜻蜓等網絡電臺的收聽,讓更多的人在互聯網上聽到廣播。

加速推進新聞廣播“可視化”創新之路,打造集廣播、電視、APP客戶端、網絡視頻直播平臺為一體的可視化廣播傳播新模式。圍繞政務服務及市場需求以及視頻表現訴求,升級廣播直播間,做有廣播特質、輕量化的可視化直播;對個性化的新聞早晚高峰節目,以及有嘉賓做客的地產、醫療、金融等商業欄目,進行廣播節目全網可視化直播,對節目視頻進行拆條,變為短視頻二次傳播。

廣播可視化并非廣播加個攝像頭,多了個畫面,它不是廣播節目簡單的可視化,而是有著廣播特質立體化傳播方式的新嘗試和新探索。從更寬泛的角度也可以理解為廣播內容和活動的整體可視化,通過聲音、視頻、圖文、互動的融合,把互聯網的基因植入廣播報道、節目、活動的各個方面[1]。

浙江之聲作為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廣播主頻率,在做強廣播新聞的基礎上,打造“看得見的廣播”。頻率在融媒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和短視頻產品打造上頻頻出擊,通過微信、微博、一刻視頻、浙江聲音等自制欄目,將主持人、嘉賓、新聞現場等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聽友、網友面前,讓廣播更加立體化、視覺化[2]。

(二)發揮主播優勢,開發“主播+”融媒產品,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有不同才有市場,有不同才被識別,有不同才不可替代。新聞廣播要打造差異化的優勢,要發揮主播優勢,不斷嘗試和開發“主播+”融媒產品,強化主播IP,創造新的傳播和創收增量空間。

具體到新聞廣播實踐,打造主持人IP短視頻、新聞主播說、主播帶貨、主播探店、主播訪談、主播脫口秀、主播說車、主播說房、主播在現場等,打造具有不同氣質的網紅主播和主播產品。

要著力打造主播短視頻。廣播主播人才眾多、個性突出、表現力強,有強大的粉絲號召力。主播參與出鏡,就有了信用背書和個人親和力,會提高可信度,這是客戶所需要的,也是其他網紅不具備的。如根據主播特色可推出“七仙女”主播短視頻,進行知性、清純、幽默、端莊、可愛、御姐范的主播形象設計。實踐證明女主播IP系列短視頻,能夠打造出不一樣的形象,在眾多短視頻中脫穎而出,傳播度和市場反饋也較好。

河北廣電充分挖掘主持人播音員的才干特長,發揮廣電新媒體全網平臺優勢,建立了以全臺主持人播音員為主的網絡主播矩陣,強化培訓,拓展能力,主推直播帶貨,助力廣電主持人成功轉型為全媒體主播。目前,已在母嬰、教育、房產、汽車等不同領域推出自行孵化的垂類短視頻賬號,各賬號粉絲增長情況很好,商業價值逐漸凸現[3]。

(三)聚焦“新聞+政務商務服務”,在政務市場有新作為、大作為

新聞廣播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有著黨媒的天然屬性,加上長期與政務部門建立的信賴關系,聚焦新聞+政務商務服務。深化政務服務,成為逆勢突圍贏得長足發展的重要舉措。

主動策劃、站位全局,做精做細做強政務節目、政務活動、政務訪談、政務短視頻和政務直播,在政務服務上做出特色差異化、做出典范和影響力。

佛山廣播電臺與當地南海區政府宣傳合作,創新設立“聽見藍?!闭找曨l號,開設“政務講起來”“政務唱起來”“政務秀起來”等版塊,從多種角度解讀南海政策、講好南海故事、展示發展成果。

策劃有創意的政務活動,有影響力、有記憶點、能帶動全局工作的政務主題宣傳或政務活動比較受政府部門的歡迎。

鶴壁市廣播電視臺著眼于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部署,結合省委、市委高質量推進黨建要求,與市委組織部聯合策劃推出“黨建36計助力鄉村振興紅色擂臺賽”,派出16位主播、30名多記者,用近一個月時間,深入7個縣區,拍攝了50個基層黨建新聞短視頻。經過初賽和決賽,最終選出了“頭雁回歸”計、“十面紅旗”計等18個行之有效的新經驗、好計策入選黨建36計優秀案例。通過比賽,各縣區委組織部及各鄉鎮呈現出了你追我趕,比學趕幫超抓黨建的濃厚氛圍。

(四)立足本土,開門辦廣播,與聽眾共情共鳴

本土化廣播節目是城市新聞廣播安身立命的法寶。有了本土性,才更有貼近性和親和力,才能在互聯網信息同質化下有必聽性,也只有關注和反映本土的人、本土的事、本土的文化、本土的新聞,才能產生共情共鳴,獲得當地百姓的喜愛。

《聽見杭州》是杭州新聞廣播重磅打造的有人氣、接地氣的現場短音頻節目,其以平民化的視角,深入挖掘城市背后的人文歷史、風俗人情、人生百態、故事傳說、愛心故事等,展現杭州的地域特點、生活趣點、城市亮點?!堵犚姾贾荨芬蜃罹弑就撂攸c、最接地氣、最能代表杭州,因而引起共鳴,市民想聽也愛聽。

地方新聞廣播還應深挖本土地域歷史文化,以獨有的地方歷史滋養廣播文化內涵?!堆嘹w傳奇》是河北電臺精心打造推出的一檔大型本土文化特色廣播節目。該系列節目集故事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包括“根脈文化”“皇家文化”“民俗文化”“誠義文化”“長城文化”五大主題[4],融合本土文化、傳奇故事、風流人物等,集百家之大成,以平民化的視角、故事性的講述,讓歷史更加生動、文化更加貼近,成為聽眾津津樂道的精神食糧。

新聞廣播不少節目信息來源于網絡,內容同質,可替代性強。在融媒競爭下,要開門辦廣播,讓機關、企事業單位、合作伙伴及社會各界聽眾走進節目、參與節目、豐富節目、傳播節目,同時提升經營效益。

新聞廣播與政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可攜手聯辦節目,如與農業農村委、各鄉鎮聯辦《幸福了我的村》,與政協聯辦《政協提案之聲》等?!蹲尶茖W流行》《名醫坐堂》《警情公開課》《財富廣場》等節目可分別與科協、人民醫院、公安局、金融辦等部門聯袂打造,為市民帶來科普教育、醫療服務、法治教育、財富知識等及時有用的信息。

(五)堅持公益先行,彰顯責任與擔當

在移動互聯時代,各種媒體競相迸發的今天,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更為稀缺、更加重要。通過舉辦公益活動,倡導文明、關愛他人、傳遞正能量,彰顯新聞媒體的責任與擔當,贏得社會和公眾的信任,這是新聞媒體基業長青的基石。

鶴壁新聞綜合廣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與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70人70首歌唱響時代最強音”大型公益活動,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廣播、電視、報社全媒體資源平臺發力,并先后組織了“新時代歌曲傳唱”“國旗閃耀鶴城”以及“我的祖國我的歌”大型歌會等系列活動,新聞報道、新聞話題、線下活動連續不斷,盛況空前,成為全市關注的焦點。

近幾年,大連綜合廣播連續舉辦了推介鄉村美景好物的“傾聽美麗大東北之美麗鄉村行”、抗擊疫情和助力復工復產的“戰疫情”“復產者聯盟”、支持“雙創”的“大連創客節”、倡導友善助人文明風尚的“愛+主播公益行動”等廣播公益活動[5]。

這些公益活動主題鮮明,有時代特征,上接政府、下接市民、中間連接企業及協會等,號召力大,帶動力強,參與度高,影響力大,社會各界歡迎,成為增強新聞媒體關注黏性、提升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三、結語

企業的競爭策略,一般包括時代紅利策略、差異化競爭策略和聚焦策略,看重優勢強項與機會的主動匹配,這對新聞廣播當下的競爭發展有著重要指導意義。文章內容實際也融合了以上幾個關鍵性策略,緊跟融媒時代,打造主播和本土內容差異化優勢,聚焦政務服務,以抓關鍵點帶全面,解困局、破舊局、開新局,推動新聞廣播贏得更大發展空間和更好未來前景。

參考文獻:

[1] 施晨嬿.“你和現場只有一次點擊的距離”:新媒體環境下浙江之聲的“可視化”探索[J].傳媒評論,2019(9):42-44.

[2] 秦思漢,施晨嬿,李振陽.浙江之聲打開廣播“可視化”發展新局面[N].浙江城市廣播電視報,2019-07-04(F3).

[3] 王建平.廣電主持人轉型全媒體主播的探索[J].中國廣播影視,2020(19):88-90.

[4] 韓偉尋.問根祖說燕趙娓娓道來講故事:河北電臺本土歷史文化節目《燕趙傳奇》播講要義[J].采寫編,2014(6):5-6.

[5] 智偉.弘揚公益力量助力四力提升展:淺談公益活動對廣播媒體“四力”提升的助推作用[J].聲屏世界,2020(21):89-90.

作者簡介 張英豪,本科,主任記者,鶴壁市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新聞報道與節目。

猜你喜歡
融媒新聞廣播競爭
中共早期創辦的新聞廣播和出版媒體
主流媒體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融媒創新調查
別逃啊,霍金!——一次跨越時間的融媒采編行動
以融媒之勢擴大主題報道傳播力——以嘉興市廣播電視臺新聞實踐為例
感謝競爭
試論新形勢下新聞廣播中的采編技巧
新媒體時代新聞廣播該怎么走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
報業融媒要巧借“東風”覓突破
社會化網絡時代新聞廣播的突圍節點:以微博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