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文藝作品演播的變化和發展探析

2022-10-03 10:14衣小岑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14期
關鍵詞:新媒體平臺變化發展

摘要:文藝作品演播是深受大眾喜愛的一種有聲演播形式,同時也是播音與主持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飛速發展,文藝作品演播在新媒體平臺得到廣泛推崇,并在體裁上不斷拓展形成有聲演播的更寬廣的概念和態勢。相對于文藝作品演播,有聲演播包容性更強,新媒體平臺上許多非專業出身的演播愛好者也加入演播者陣容,豐富了受眾的視聽世界,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因非專業出身而導致演播不夠規范的弊端。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媒體平臺的崛起,文藝作品演播需不斷提出新要求,符合受眾的審美體驗和追求,并結合自身特點和新媒體平臺相融合,打造出符合自身定位和受眾需求的新模式。文章利用調查法、文獻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文藝作品演播的現狀和未來的變化發展進行探討和研究,旨在使文藝作品演播在新媒體背景下更具專業化和時代感。

關鍵詞:新媒體平臺;文藝作品演播;有聲閱讀;變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4-0171-03

一、文藝作品演播的界定、分類和演變

(一)文藝作品演播的界定

文藝作品演播是指利用藝術語言表達的各種手段將文藝作品的文字語言變為有聲語言,使之藝術地體現或再現出來,通過廣播電視發射達于受眾的創造活動。演播體裁涉及散文、詩歌、寓言、童話、小說、廣播劇、影視配音的一項藝術語言表達工作[1]。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表演,也不同于一般的播音主持,但在創作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播音主持與表演相關技巧的應用與融合。

文藝作品演播因具有專業性,在體裁的界定上較為嚴格。除體裁的界定以外,演播中的“演”指具有一定的表演成分,“播”展現播音專業的播講技能和技巧,要求演播者在播的過程中有角色的飾演,但又不能沉浸于夸張的舞臺表演,演的過程更要側重于播講,服務于播講,既要生動形象,又要恰如其分。

(二)文藝作品演播的分類

文藝作品演播是學習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必修的主干專業課程。對學生有一定的基本功要求:有聲語言的播音發聲、播音創作基礎中的內、外部表達技巧等,對學生的藝術素養、舞臺演播能力亦有要求[2]。其在體裁上可分為散文、詩歌、寓言、童話、小說、廣播劇、影視配音。

相對于目前新媒體平臺的有聲演播概念,文藝作品演播定位更精準,有聲演播的內容更寬泛。例如,新媒體有聲演播可涉獵評書、相聲等曲藝內容,或百家講壇等課程內容,但從規范化來講,具有播音主持專業背景的優勢,可以將文藝作品在體裁上進行系統的分類和深入的學習。能使演播技巧更專業、內容理解更深入。散文、詩歌、寓言、童話、小說屬于傳統的文學體裁,在有聲演播中應用比較廣泛,散文、詩歌需要在演播中注重節奏和韻律,給人美的享受。寓言、童話基于受眾以兒童較多,要求聲音更靈動、鮮活。小說、廣播劇及影視配音三者由于人物豐富,情節變化多樣,需要對人物內心和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幾種體裁在學習和演播中并不是相互孤立、獨立存在的,需要演播者相互借鑒,靈活運用。在有聲語言表達技巧上,如停連、重音等的使用也不是單一的,需要基于情感基調、情節情境的發展來選擇,并反復循環運用,以達到惟妙惟肖的演播效果[3]。

(三)文藝作品演播的演變

早期的文藝作品演播只能通過傳統媒體廣播、電視播出,演播形式較為單一,傳統媒體演播平臺的局限性、演播時間的固定性和演播內容的有限性使文藝作品演播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傳統媒體時代,文藝作品演播者大多是專業的演播從業者,即便如此,演播平臺的單一性和演播創作上的局限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藝作品演播的發展。對受眾來說,由于收聽平臺的單一性和選擇的有限性,很難做到隨時、隨地、隨機、隨自身需求篩選和收聽內容。

如今隨著新媒體演播平臺的發展,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演播媒介,如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云聽等。新媒體演播平臺的崛起,使文藝作品演播的概念拓展到了有聲演播這個更寬泛的演播形式[4]。如上文提到,除固定的體裁外,還加入了評書、相聲等曲藝方面的體裁以及如百家講壇等課程方面的內容,不僅促使諸多專業的文藝作品演播創作者積極創作,還激發了很多新的創作團隊和個人演播愛好者,針對不同風格和類別,進行滿足大眾不同需求和喜好的演播,極大地豐富了演播內容,拓展了受眾的選擇空間,使收聽變得更快捷、方便、自由、靈活、隨性。同時,新媒體平臺還可以直接與受眾互動,能夠直觀地接收受眾的反饋,使創作者可以根據受眾的喜好在最短時間內判斷和甄選創作內容,由此更加有助于演播作品順應時代需求和受眾需求發展。當然,在此過程中存在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視的,例如會出現演播者演播能力參差不齊、影響演播效果和文化信息傳遞的現象,甚至出現演播人員速成培訓的情況。因此,文藝作品演播在新媒體平臺應該結合時代要求,同時發揮自身的專業化優勢,打造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特色。

二、文藝作品演播未來的變化

(一)注重閱讀“碎片化”現象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很難有較長的時間閱讀紙質內容,而在新媒體平臺進行有聲閱讀的時間大大增加。由于閱讀時間的零散性和隨機性,更多人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碎片化閱讀。所謂碎片化閱讀,是指利用短而不連貫的時間片段進行簡短而少量的文本閱讀。其特點是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續,由此會給人碎片化閱讀可能導致人們缺乏思考,淺閱讀盛行的印象。

一個時代的發展必有其特征,既然人們的閱讀時間因時代發展而不同于以往,人們也要作出相應的改變,采取符合當代需求的新型閱讀手段。首先要求演播者在選擇和演播作品的過程中進行設計和規劃,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設置一些“短平快”演播內容,以符合碎片化接收模式。例如《365讀書》在喜馬拉雅平臺上的演播形式,每期的播讀內容都只有十幾分鐘,如《歐·亨利:精確的婚姻科學》《創造優質的漢語》《何不以書畫的眼光看宇宙》等,內容短小但豐富,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內容進行碎片化閱讀,以開闊視野,或獲得片刻的閱讀享受。但美中不足的是,《365讀書》演播過程中,部分演播者對聲音的處理和技巧的運用,以及語音面貌上都有不足之處。應進行專業化的學習和處理加工,給聽眾更好的視聽審美體驗。

(二)注重演播形式的伴隨性

伴隨性最早是針對廣播的定義提出的。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人們在收聽廣播時可以邊聽廣播邊做其他事情,這時的廣播是作為“背景媒介”出現的;二是指廣播可以私人化地貼身收聽,可以隨時隨地收聽,因此又具有“貼身媒介”的功能。

如今利用新媒體平臺收聽各種體裁和內容演播作品,也具有伴隨性特征。人們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不斷閱讀和積累。而伴隨性體現的是無處不在、隨用隨取的特點,符合當代人的需求和新媒體時代多元性和隨機性的特點。受眾既可以欣賞散文、詩歌等美文,達到心靈的放松和愉悅,也可以在洗碗或運動健身時,選擇收聽連續性比較強的小說和廣播劇。例如,在喜馬拉雅、蜻蜓FM等平臺上,僅廣播劇就劃分為都市、奇幻、武俠、仙俠、言情、架空等。其以豐富多彩的內容滿足了不同受眾的需求。然而廣播劇的演播,因劇情復雜、人物眾多等特點,對演播者的要求相對較高,演播者要深入理解作品背景、年代、人物特點及性格偏好,有時還要一人分飾不同的角色,以及需要進行獨白、對白的處理等。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和訓練是很難駕馭的,因此播音主持人員在學習文藝作品演播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對廣播劇演播的練習和作品研究。

(三)注重演播的前瞻性與開拓性

電影《功夫》里有一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梢?,速度是習武之人或習武行業所追求的突破和極致。對于文藝作品演播未來的發展,也可以借鑒這句話來概括演播的前瞻性和開拓性。在當今時代各行各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只有前瞻性、開拓性以及創新才是發展和立足之本,文藝作品演播想要在演播行業有一席之地,就要根據自身特點和受眾需要,在內容和演播形式上具有前瞻性和開拓性。放眼全球,演播行業被人們稱為“耳朵經濟”的復興。2019年,英國《泰晤士報》以德勤年度技術和媒體趨勢預測報告為消息源報道,全球有聲書市場2020年將增長25%,達到40億英鎊(約合363億元人民幣),可見演播行業正迎來發展的春天,因此在內容和演播質量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1.進行年齡及興趣愛好的系統分析和劃分

每個投向市場的產品都有其定位和目標人群,不是除目標人群以外的人一定不會選擇此類演播產品,而是通過精準定位,更好地對標目標受眾群體。文藝作品演播播出的作品要在新媒體平臺鎖定目標受眾,才能進行精準定位,擁有廣闊的市場。

例如,近幾年非?;馃岬尼槍ι倌陜和难莶テ脚_“凱叔講故事”,通過精準定位兒童市場和收聽受眾人群的特點,打造出適合該年齡段人群的演播產品,演播者王凱曾是傳統媒體行業的一名資深主持人,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積累和較高的素養,在新媒體少兒演播平臺大獲成功。劉曉麗在《論兒童有聲讀物精品化的實踐路徑——以“凱叔講故事”為例》中提出,“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印刷時代的文字限制,對于尚處于懵懂階段的兒童,他們無法獨立閱讀文字,且基于先天的好奇心時常注意力不夠集中,依賴文本的知識傳播效果較弱。而有聲讀物充分發揮聲音這一介質,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兒童學習,加入活潑有趣的音樂以增強內容的感染力,在聲音傳遞的過程中幫助兒童認識事物、理解世界。此外,有聲讀物不受時間、地域、環境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反復收聽學習”[5]。

2.跳出國內市場俯瞰全球

播音主持相關專業還開設了雙語播音專業,除中文外,可以具備其他一門或幾門語言的播講能力,根據專業特點開設除中文作品以外的其他國家語言作品的演播,如經典的國外文學電影電視作品《福爾摩斯》《一個人的朝圣》等都是很好的取材范本。

3.根據需要培養人才

文藝作品演播自誕生之日起,贏得了一批又一批聽眾的喜愛,這是文學與大眾媒介結合產生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是各種文學樣態與廣播相互選擇結出的果實,而且這一果實與新媒體這片土壤聯結,一定會越來越成熟。

新媒體日新月異,要求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緊跟時代步伐,打造更多復合型人才,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當下一些演播平臺開始培養速成演播人員,以五天規范普通話、一個月可以進行專業有聲演播、月收入可觀等噱頭進行宣傳。從播音主持專業角度來講,無論是標準的普通話語音,還是專業的內外部技巧的學習和培養,抑或是“情氣聲”的訓練,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演播行業這一速成亂象值得重視。

三、文藝作品演播未來的發展

(一)更具人文關懷

這里所指的人文關懷,是無論在聲音的塑造上還是所選的內容上,都能夠更具人性的聲音,即更貼近人物形象、更符合大眾審美的聲音。因此,必須規范演播市場,從藝術的角度對演播者和演播作品提出更高要求,而不應讓速成演播培訓擾亂文藝作品的演播環境。其中,喜馬拉雅、蜻蜓FM等新媒體平臺有一些比較優秀的演播作品值得推薦,如由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廣播文藝小說聯播委員會和北京文藝臺等聯合制作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以及由王更新演播的《明朝那些事兒》等,都是深受大眾喜愛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不但能感受到文字要表達的內容,演播者的播講也十分嫻熟,入情入景,為文字增添了靈魂與人文氣息。當然,這里也并不是否認所有演播愛好者的演播創作,喜馬拉雅平臺演播者“道法自然”的《湯姆叔叔的小屋》演播者“越讀你聽”的《三個火槍手》同樣深受大眾喜愛。演播作品中蘊含的人文關懷,能夠讓不愛閱讀的人愛上閱讀,讓喜歡閱讀的人通過收聽演播更加熱愛閱讀。

(二)獲得審美體驗

美是人類不懈的追求。食物能讓我們解決溫飽問題,而用什么餐具裝食物讓我們在溫飽之外獲得了美感。在制作演播作品時,除內容的甄選、語音的規范、聲音技巧等外,還會加入音樂、音效、無語言表情聲音等元素,以及片頭、片花、片尾等來豐富整個演播作品,這一系列的設置不但能使作品更加完整,而且好的元素的加入會給人更多美的感受與體會。在一些作品中,人們會對音樂和音效的設置有不同的審美判斷,但無論如何,在音樂和音效的選擇要符合作品的整體風格,以及把控情節節奏,如電閃雷鳴、嬉笑怒罵、奔跑抽泣等音效或無語表情聲音。除音樂和音效的選擇外,配樂和音效素材聲音的大小也是需要注意的。例如,如果是現代作品或外國作品,較少用民樂的絲竹管弦配樂;如果是比較舒緩和溫柔的情節,就不適合用恢宏和強勢的配樂。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文藝作品演播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面臨挑戰,這要求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習者不斷拓展,具備前瞻性和開拓性的慧眼,擁有嫻熟的聲音駕馭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積累,同時還要探索新媒體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受眾的需求,要不斷精進,讓文藝作品演播不斷更迭,有更美好的未來和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羅莉.文藝作品演播[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35-36.

[2] 席妍.如何應用自媒體開展傳媒教育:以《文藝作品演播》為例[J].傳媒教育,2017(10):11-10.

[3] 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4:156-157.

[4] 劉亮,陳德楠.新媒體時代有聲讀物提質研究[J].新興傳媒,2021(9):10.

[5] 劉曉麗.論兒童有聲讀物精品化的實踐路徑:以“凱叔講故事”為例[J].出版廣角,2020(15):369-370.

作者簡介 衣小岑,碩士,講師,上海立達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師,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藝術。

猜你喜歡
新媒體平臺變化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從9到3的變化
這五年的變化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新媒體時代下三、四線城市臺如何打造品牌移動新聞客戶端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關于加強高校新媒體平臺管理的幾點思考
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企業新聞宣傳思想工作
鳥的變化系列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