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最佳證據綜合方法的系統綜述

2022-10-12 01:48叢金洲吳瑞君
老齡科學研究 2022年9期
關鍵詞:城鎮綜述城鄉

叢金洲,吳瑞君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社會發展學院,上海 200241)

一、引言

發達國家較早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力資源開發起步較早,學界對老年人勞動參與的研究主要圍繞就業動機和就業決策進行機制探索。關于老年人的就業動機,學者們主要從經濟需求角度(Sullivan et al.,2019;Galkut?et al.,2020)、馬克思的人類本質論(Santos et al.,2016)、職業塑造理論(Lichtenthaler et al.,2016)出發進行實證研究。探討了老年人就業決策機制的理論主要有角色理論(Hochman et al.,2013)、生命周期理論(Chai et al.,2011)、生命歷程理論(Dingemans et al.,2019)、社會認知職業理論(Wo?hrmann et al.,2013)。我國學界關于老年人勞動參與的研究于2000年左右才開始零星出現,2010年之后成果逐漸增多。但相比國外研究,目前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還停留在零散的影響因素探討上,缺乏整體、系統的研究成果。

國外學界對老年人勞動參與的研究綜述除傳統的敘述性綜述外,也有學者開始采用系統綜述方法。Kooij等人(2008)通過對有關年齡與老年人勞動參與的研究進行文獻檢索與篩選,得到24篇實證研究文獻和9篇概念研究文獻。他們基于這些研究文獻,對自然年齡、功能性年齡、心理年齡、職業年齡、壽命期年齡等五個年齡概念及其測量指標進行系統綜述,分析影響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年齡因素,豐富了對年齡概念及其對勞動參與的影響的認識。之后,Galkut?等人(2020)采用最佳證據綜合方法,對2008年以來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系統綜述,從社會人口學因素、個人態度、職業因素、家庭生活因素等四個方面,找尋影響老年人勞動參與的有力證據。目前,關于我國老年人勞動參與研究的文獻綜述數量較少,僅有幾篇敘述性綜述,對我國城鎮老年人和農村老年人勞動參與的概括和區分還不夠全面,且缺乏通過科學、系統、規范的文獻梳理給出我國老年人勞動參與影響因素綜合證據的系統綜述文章。依憑這些不多的研究綜述,尚不能很好地了解我國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因素研究現狀。

基于此,本文擬采用最佳證據綜合方法,對研究中國老年人勞動參與的現有文獻進行系統綜述。本文試圖綜合現有文獻中重復零散的研究文獻,尋求老年人勞動參與影響因素的有力證據;在城鄉分樣本綜合的基礎上,探索影響中國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城鄉一致性證據以及異質性證據所反映的城鄉發展差異。

二、對老年人勞動參與的界定

積極老齡化理念提倡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主要包括在家庭、社區、社會層面參與經濟、社會、政治和家庭等方面的正式和非正式活動(謝立黎 等,2019),但不包括參與個人娛樂文化活動,即強調所謂的社會參與要對外界有所付出和貢獻。具體來講,目前學者們比較關注的三類老年社會參與為家務活動、社區志愿服務、勞動參與。本文關注的是其中的勞動參與,具體指的是從事有勞動報酬的經濟社會活動。

鑒于我國城鄉發展差異,有必要分城鄉對老年人勞動參與作進一步界定。首先是對老年人的界定。城鎮地區可以從兩個視角進行劃分:一是按照國家退休制度,將已經辦理退休手續的退休職工視為老年人,而不論其自然年齡是否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二是按自然年齡,將年滿60周歲的男性、年滿50周歲或55周歲的女性視為老年人①按照我國法定退休年齡,一般情況下,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0周歲(工人身份)或55周歲(干部身份),應予退休。。農村地區沒有退休制度,統一按自然年齡劃分。其次是對勞動參與類型即工作屬性的界定。城鎮地區老年人的勞動參與不區分受雇、自雇型就業,農村地區老年人的勞動參與不區分農業、非農業勞動。

三、最佳證據綜合研究方法

(一)最佳證據綜合方法介紹

最佳證據綜合(best evidence synthesis)方法由Slavin(1995)提出,旨在綜合針對同一研究主題采用不同研究樣本、不同研究方法得出的研究結論,從而給出這一研究主題的最佳證據及證據強度。Slavin對比了敘述性綜述和系統綜述的差異,說明了系統綜述中流行的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在文獻篩選、文獻質量評價、文獻信息匯總等方面的缺陷,進而指出最佳證據綜合是一種研究流程更完善、更系統、更客觀、可重復的系統綜述方法。相對于元分析方法,最佳證據綜合方法主要為系統綜述領域提供了三大創新之處:一是設立了文獻納入標準,從而可以避免綜述者的選擇性偏倚,并讓讀者了解文獻篩選過程;二是添加了文獻質量評價,從而可以根據文獻質量對其研究結論進行綜合,并判定最終的證據強度;三是添加了文獻信息匯總,從而可以讓讀者了解原文獻信息且方便查閱。需要指出的是,與Glass(1976)提出的元分析方法相似,Slavin最初提出的最佳證據綜合方法也只能通過計算效應量(effect size)綜合定量研究文獻的實驗結果。隨著系統綜述在生物學、醫學、教育學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最佳證據綜合方法和元分析方法已經相互借鑒融合,形成統一的系統綜述路徑:確定研究問題—文獻檢索與篩選—確定文獻納入標準—文獻質量評估—文獻信息匯總—選取證據綜合方法—證據綜合結果(Petticrew et al.,2006)。二者的區別在于采用哪種證據綜合方法得出綜合結果。相比計算效應量只能對定量研究文獻進行系統綜述的元分析方法,最佳證據綜合方法可以納入社會科學領域的定性研究文獻和混合研究文獻。最佳證據綜合方法即通過設定最佳證據綜合標準,根據出現一致性結論的文獻數量和質量,給出最終的最佳證據及證據強度,例如de Croon等(2004)、Cloostermans等(2015)等的研究。本文即采用這種最佳證據綜合方法,對關于中國老年人勞動參與影響因素的研究文獻進行系統綜述。

(二)最佳證據綜合研究設計

1.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的確定指導著整個系統綜述過程以及文獻檢索與篩選的標準。本次系統綜述的研究問題是:中國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因素有哪些?這些影響因素是否存在城鄉差異?

2.文獻檢索與篩選

借助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選擇我國社會科學領域較有權威與代表性的CSSCI來源期刊(含擴展版)進行相關文獻檢索。具體檢索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文獻檢索情況

通過檢索,最終進入篩選流程的共有570篇文獻。第一輪篩選。通過閱讀文獻標題,剔除重復文獻以及與研究主題不相關的文獻,共保留137篇文獻。第二輪篩選。通過閱讀論文摘要,進一步剔除與研究主題不相關的文獻,共保留75篇文獻。第三輪篩選。通過閱讀全文,保留符合以下納入標準的文獻:(1)論文是實證研究,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或定量與定性的混合研究;(2)論文的研究問題為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因素,其中的勞動參與指的是有勞動報酬的經濟社會參與,不包括關于家務勞動、社區志愿服務、延遲退休意愿的研究;(3)論文中的勞動參與須為二分變量(是否參與勞動);(4)論文的研究樣本即老年人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按退休制度,已經辦理退休手續;按年齡,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0周歲或55周歲)——之一;(5)論文中的研究樣本不限城鄉,可以是僅城鎮老年人或僅農村老年人、城鄉老年人。

經過三輪文獻篩選,共得到45篇文獻。為避免檢索遺漏,在所有納入文獻中通過引文追溯法,進一步檢索未被納入的文獻。經過篩選后,再補充2篇。最終共得到47篇文獻樣本。文獻檢索與篩選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文獻檢索與篩選流程

3.文獻質量評估

由于本次納入的文獻均為定量研究,因此參照已發表的系統綜述文章(Cummings et al.,2003;Lee et al.,2008)中對定量研究文獻使用的質量評估量表,結合本研究主題進行適當修改。文獻質量評估工具如表2所示。表中各項評估指標均賦值1分,滿分12分。根據最終得分,按質量高低將文獻分為三個等級:0~5分為低質量文獻,6~8分為中等質量文獻,9~12分為高質量文獻。對其中的低質量文獻予以剔除,不納入證據綜合。文獻質量評估方法如下:由二位作者對全部納入文獻進行單獨打分,若有質量等級評估不一致的文獻,經二人共同討論后作出意見一致的等級評定。最后的質量評估結果為:高質量文獻37篇,中等質量文獻9篇,低質量文獻1篇??傮w來看,從CSSCI來源期刊檢索和篩選的文獻質量較高,僅剔除1篇低質量文獻,最終進入最佳證據綜合階段的文獻共46篇。

表2 文獻質量評估工具

表2 (續)

4.文獻信息匯總

表3報告了納入文獻的相關信息,包括文獻的第一作者及發表年份、樣本所在地區(城鎮、農村、城鄉)、研究對象及樣本量、數據分析方法、數據來源,以及各文獻的質量等級。從發表年份來看:我國對老年勞動參與的實證研究起步較晚,伴隨2000年左右進入后人口轉變時期才偶有幾篇老年人勞動參與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例如張翼(1999)、王紅漫(2001)的研究],到了2010年左右,相繼出現相關研究,大部分研究文獻都是發表于2015年之后。從地區來看,也體現了我國的城鄉發展特色。有學者關注城鎮地區退休老年人的再就業行為;也有學者關注農村老年人的農業勞動與非農業勞動的參與情況;還有學者從全國層面對城鎮地區與農村地區進行分樣本討論,探究其影響因素的城鄉異質性?;谖覈青l發展差異,在最佳證據綜合過程中,按照文獻研究樣本所在地區劃分了城鎮、農村、城鄉三種類型。其中,城鄉研究的文獻里,將城鎮分樣本、農村分樣本、城鄉全樣本的研究結果按地區分別綜合到各項影響因素中。這是本文將最佳證據綜合方法應用到我國社會科學領域系統綜述的本土化創新,即研究方法的應用本土化(謝立中,2017)。

表3 文獻信息匯總

此外,學者們對于老年人主要從兩個視角進行界定:一是按退休制度,將已經辦理退休手續的退休職工視為老年人;二是按年齡,將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5歲或者50歲)視為老年人。從數據來源看,大多采用現有微觀數據庫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這也體現了近些年我國微觀數據庫獲得高效發展。也有少部分學者通過自調查搜集數據,但其調查范圍往往局限于一個省級行政區甚至僅一個市級行政區,收集的樣本量較小。這部分文獻的質量等級大多為中等。從數據分析方法可以看出,所納入文獻全部為定量研究,并大多采用二分因變量的Logit模型或者Probit模型,方法較為單一。

5.最佳證據綜合標準

最佳證據及證據強度要根據得出一致性研究結果(自變量和因變量在多篇文獻中存在相同方向的相關關系)的文獻質量與數量進行綜合。最佳證據綜合標準參照Galkut?等人(2020)對Cloostermans等(2015)與de Croon等(2004)的研究結果的改進。具體的最佳證據綜合標準如下:

強證據。一致性研究結果出現在3篇及以上高質量文獻或者2篇及以上高質量文獻、2篇及以上中等質量文獻中。

中等證據。一致性研究結果出現在2篇高質量文獻或者1篇高質量文獻、2篇及以上中等質量文獻中。

弱證據。一致性研究結果出現在以下四種情況中:①僅1篇高質量文獻;②1篇高質量文獻及1篇中等質量文獻;③2篇及以上中等質量文獻;④2篇高質量文獻,但有2篇中等質量文獻的研究結果與其不一致。

有待驗證。僅1篇中等質量文獻得出此研究結果。

暫不確定。除以上情況外(例如不一致研究結果各有一篇,或者研究結果均為關系不顯著,等等)。

以上強、中、弱的等級可以理解為最佳證據代表的自變量對因變量影響關系的強弱。有待驗證即還沒有足夠的研究文獻證明此證據的強度,暫不確定即尚沒有證據表明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關系。

另外,對最佳證據綜合結果中的城鄉差異判定遵循如下標準:某一因素影響城鎮老年人和農村老年人勞動參與的證據(不論其強度大?。┤舯憩F為相同的影響關系,則標記為“一致”;若表現為相反的影響關系,則標記為“相反”;若一方有明確影響關系,而另一方暫無確定的影響關系,則標記為“待討論”;若僅對一方提供證據,則標記為“僅城鎮”或“僅農村”。

四、最佳證據綜合結果

在文獻證據提取過程中,將各文獻中的影響因素歸總為社會人口學特征、社會保障因素、職業因素、家庭因素四類進行證據綜合。表4報告了影響因素中的各個自變量、研究樣本所在地區對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關系(顯著正相關、顯著負相關、無顯著影響),提供證據的文獻出處,證據強度,以及城鄉差異。

表4 最佳證據綜合結果

表4 (續)

表4 (續)

(一)影響中國老年人勞動參與的最佳證據

1.社會人口學特征

首先,從8篇文獻對城鄉全樣本老年人的戶籍類型分析可以看出,相比城鎮戶籍老年人,農業戶籍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可能性更高,且這一結論被認定為強證據。其次,關于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健康狀況、受教育水平對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均有大量文獻提供證據。其中,年齡與老年人勞動參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且在城鎮、農村、城鄉三類樣本綜合中均為強證據,不存在城鄉異質性。健康狀況對老年人勞動參與表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且是沒有城鄉差異的強證據。

性別、婚姻狀況、受教育水平對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較為復雜。就性別而言,農村地區的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更高,城鎮地區則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存在性別差異。但城鄉全樣本分析的所有文獻皆表明,相比女性老年人,男性老年人更有可能從事有勞動報酬的經濟社會活動。這似乎能夠說明,城鄉老年人的全樣本統計會掩蓋城鄉差異。就婚姻狀況而言,雖然城鎮地區和農村地區分樣本的統計分析表明,現有文獻的綜合證據不能證明有配偶會促進老年人的勞動參與;但城鄉全樣本統計分析的文獻,為有配偶對老年人勞動參與有促進作用提供了強證據。對此可能的解釋是:雖然在對城鎮地區和農村地區老年人樣本的統計分析中存在兩者關系不顯著的文獻,但這些文獻中的不顯著結果都是正向關系,只是統計上不顯著;城鄉全樣本統計則加強了這種正相關關系,使其在統計意義上顯著正相關。受教育水平對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最為復雜。在對老年人受教育水平進行考察的文獻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測量方式:一是按最高學歷處理為分類變量,二是按接受教育的年數處理為連續變量。在證據綜合過程中,先對這兩類測量方式得出的結果進行分類綜合。結果發現,不論城鄉,兩類綜合結果均得不出有力證據。

2.社會保障因素

關于影響老年人勞動參與的社會保障因素的研究,學者們主要關注的是,老年人是否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以及養老金收入對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最佳證據綜合結果表明,學界對于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對城鄉老年人勞動參與是否有影響尚無確定結論?,F有文獻證據也不能證明養老金收入對農村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關系,但養老金收入對城鎮老年人勞動參與總體來說表現為負向影響的強關系。僅有兩名學者通過研究發現,養老金收入對城鎮老年人的勞動參與表現為倒U型關系,即在養老金收入超過某一拐點之后,城鎮老年人勞動參與率才隨著養老金收入的增加逐漸下降(張翼,1999;陽義南,2014)。

3.職業因素

關于影響老年人勞動參與的職業因素的研究均為針對城鎮老年人的調查研究。針對城鎮老年人的專業技能、退休前單位性質、退休前職位、退休前工資、工齡的研究文獻數量較少。從現有文獻提供的證據來看,擁有專業技能對勞動參與的影響呈現正向關系的強證據;老年人退休前的工齡對其退休后的勞動參與表現為負向影響的弱證據。尚未發現老年人退休前的單位性質、職位、工資與其退休后的勞動參與有明確關系。

4.家庭因素

中國濃郁的家庭文化對個人決策有著重要影響,老年人的配偶、子女、孫子女都可能對其勞動參與決策產生影響。從表4的最佳證據綜合結果可以看出,配偶退休與家人持支持態度都會影響老年人勞動參與,但這兩條證據僅針對城鎮老年人的調查研究。其中,配偶退休對城鎮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為負向關系的強證據,家人持支持態度則為正向關系的弱證據。就家庭收入而言,暫時沒有一致性證據表明,家庭收入對城鎮老年人和農村老年人的勞動參與有何影響。從老年人與子女的關系來看,子女個數對城鎮老年人和農村老年人勞動參與表現出影響方向相反的強證據。正因為如此,若按城鄉全樣本分析,則兩者并無明顯關系。有未婚子女對農村老年人勞動參與表現為正向關系的弱證據,但對城鎮老年人的勞動參與則尚無一致性結論。給予子代經濟支持和獲得子代經濟支持雖然對城鎮老年人和農村老年人提供的證據強度不同,但其影響關系并沒有城鄉差異。同時,不論城鄉,尚無一致性證據表明,與子女同住與老年人勞動參與有相關關系。從老年人與孫子女的關系來看,城鄉全樣本老年人的證據綜合表明,照料孫子女對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關系暫不能確定;城鄉分樣本的證據綜合表明,照料孫子女對城鎮老年人勞動參與表現為負向關系的中等證據,但對農村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尚無一致性結論。

(二)最佳證據的城鄉差異

1.城鄉一致性的最佳證據

經過前文對各類影響因素的最佳證據綜合,可以總結出影響中國老年人勞動參與不限城鄉的普適性解釋:農業戶籍、有配偶、健康狀況好、給予子代經濟支持四項因素,能夠顯著促進老年人的勞動參與;年齡、獲得子代經濟支持兩項因素,會顯著抑制老年人的勞動參與;受教育水平、參加養老保險、參加醫療保險、家庭收入、與子女同住五項因素,對老年人的勞動參與沒有顯著影響。

2.城鄉異質性的最佳證據

第一,性別:老年人的家庭角色分工。最佳證據綜合結果表明,農村地區老年人的勞動參與有性別差異,但城鎮老年人的勞動參與未見性別差異。進一步探究發現,城鎮老年人的樣本分析中有19篇文獻提供了男性老年人勞動參與率高于女性老年人的證據,有6篇文獻提供了不顯著的證據,而這6篇文獻中有5篇的數據為自調查數據,樣本量較小。如果由于樣本量較小導致研究結果不顯著,因此不計入這5篇文獻;那么我們可以認為,城鎮老年人勞動參與也存在性別差異,與農村老年人的證據一致。如果認可這6篇研究結果不顯著的證據,那么進一步的解釋可能是:城鎮地區的工作以非體力勞動為主,且女性的就業形勢較好,即使在老年時期,有就業意愿的女性也能繼續工作,所以在勞動參與上不存在性別差異;而農村地區的工作以體力勞動為主,進入老年階段后,女性更多的是回歸家庭,而由男性承擔賺取勞動報酬的家庭經濟責任,所以男性勞動參與的可能性更高。由此可以看出,城鄉之間男性老年人與女性老年人勞動參與在家庭中存在性別分工差異。

第二,受教育水平:老年人的人力資本與經濟狀況。雖然從總體上看,受教育水平對城鎮老年人和農村老年人勞動參與尚無明確的影響關系;但若拋開不顯著的研究結果來探尋老年人受教育水平對其勞動參與的影響,則可以發現其中也存在城鄉差異。農村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大多為初中及以下學歷,少部分為高中學歷,大專及以上學歷者極少。受教育水平提高代表老年人的經濟狀況變好,勞動參與率下降(張文娟,2010)。城鎮老年人整體受教育水平要高于農村老年人,其學歷主要集中在初中、高中,也有部分老年人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學界關于受教育水平(這里指其學歷為從文盲到高中)對城鎮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有兩種觀點:一是正相關關系,即認為隨著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提高,其勞動參與意愿也會提高,就業機會增多(龔紅 等,2016;肖興政 等,2018);二是負相關關系,即認為隨著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提高,其經濟狀況變好,勞動參與意愿降低(鄭愛文 等,2018;汪斌等,2019)。此外,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會促進老年人勞動參與。雖然所有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在統計上均不顯著(可能擁有此學歷的樣本量較?。?;但這至少可以說明,受教育水平較高的城鎮老年人不會因為經濟狀況更好而沒有勞動參與的可能性。

第三,子女個數、是否有未婚子女、孫子女照料:老年人與子代的互動關系。最佳證據綜合結果表明:城鎮老年人的子女個數越多,其勞動參與的概率越大;農村老年人的子女個數越多,其勞動參與的概率越低。這似乎體現了城鄉之間代際關系的差異?!梆B兒防老”現象在我國農村地區還較為普遍(宋曉瑩 等,2021),代際財富流動主要是從子代流向父代(主要表現在子女成家之后),子女個數越多,表明老年人會得到越好的兒女贍養。但若有未婚子女,其勞動參與的可能性會增加(彭爭呈 等,2019a)。城鎮地區生活成本較高,老年人為了減輕子女的贍養和生活負擔,有可能會選擇繼續留在勞動力市場,甚至為了緩解對孫子女的撫養壓力,代際財富流動在子女成家后會繼續由父代流向子代,從而出現“逆向反哺”現象(趙建國 等,2021)。于麗 等(2016)進一步區分了未成年子女人數與成年子女人數對城鎮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其研究發現,成年子女人數對老年人勞動參與概率的正向效應要高于未成年子女人數,說明成年子女步入社會面臨的生活壓力給其父母帶來的經濟負擔更重。就孫子女照料而言,現有文獻證據表明,提供孫子女照料會抑制城鎮老年人勞動參與,但對農村老年人尚無明確影響關系。照料孫子女顯然會減少城鎮老年人繼續工作的可能性。農村老年人的勞動參與多為從事自家農業勞動,從而出現家庭照料與勞動參與并存的雙重負擔。從三代家庭視角來看,老年人對后代的扶持不論城鄉都十分普遍;從二代家庭視角來看,城鎮地區老年人對子女的撫養和經濟投入周期相比農村地區更長。同時,中國老年人會通過賺取勞動收入或提供孫子女照料,來減輕子代的生活壓力。

五、討論與研究展望

本次研究發現是基于現有文獻研究結果的總結,僅能代表我國近二十年的老年人勞動參與狀況。隨著相關研究文獻的補充,需要搜集新增文獻繼續更新綜合結果,這也是系統綜述相比敘述性綜述的特色。以下,結合本次研究發現對我國城鄉老年人勞動參與動機和勞動參與能力的實現機制作嘗試性探討,并展望未來在該研究領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老年人勞動參與實現機制探討

從勞動參與動機來看,當前老年人的勞動價值觀出現了從生計滿足到精神滿足的跨越。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個體行為決策的解釋,人類做出某種行為的動機是基于個體的某種需求,這些需求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只有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后,才會開始追求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且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后,對個體行為將不再產生激勵作用?;诒疚木C述結果可知,當前老年人的勞動參與動機,或者說勞動價值觀出現了經濟價值追求和精神價值追求的二元格局。首先,從養老金收入和前文分析的老年人與子代的互動關系來看:雖然其中存在城鄉差異,但總體來看,養老金收入較低、子代需要更多的扶持(子女未婚、需要父代給予經濟支持、不給予父代經濟支持等)會促進老年人勞動參與??梢娢覈€有部分老年人是基于經濟追求而選擇繼續參與經濟社會活動。若對比城鄉差異,假設受教育水平較高能夠代表其步入老年前的教育回報較高,經濟儲備充足,且根據前文分析,城鎮地區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老年群體不存在因受教育水平高而勞動參與率下降的情況;則可以推斷,城鎮地區的部分老年人是出于超出經濟層面的因素、為追求實現自身價值而選擇勞動參與。

老年人的勞動參與能力可以理解為幫助其實現勞動參與動機的個體人力資本支持和家庭支持。首先,不言而喻的是,老年人的健康資本是保證其具有可持續勞動能力的首要條件,這也得到了大量研究文獻的證明。其次,綜合結果顯示,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對其勞動參與沒有明確的影響關系,且老年人取得的最高學歷大多已經在青年時期形成了固定的人力資本存量。所以,重要的是掌握專業技能,提高其再就業能力和轉崗能力。再次,家人的支持態度對老年人勞動參與有正向效應。但實際的家庭支持,是讓老年人擺脫家務負擔,實現勞動參與動機。雖然現有研究中對家庭照料的考察只納入了孫子女照料,但伴隨高壽老齡化的發展以及由于青年一代面臨越來越多的生活壓力,低齡老年人可能面臨對高壽父母和未成年孫子女的雙重照料負擔,從而使其重返勞動力市場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受阻??梢?,老年人勞動參與動機的實現,需要獲得其自身的人力資本支持和外部的家庭支持。

從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出發,老年人力資源開發要強調激發老年人的價值追求,幫助有意愿繼續留在勞動力市場的老年人實現勞動參與。未來可以從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老年職業培訓、完善社會照料服務等方面著手,提高老年人勞動參與的能力和可行性。

(二)研究展望

當前關于我國老年人勞動參與的研究文獻雖然在數量上較為可觀,但有關老年人勞動參與影響因素的研究尚未達成一致性結論,且缺乏機制研究。在我國即將邁進深度老齡社會的階段,如何確保老年人在保持健康資本、獲得外部保障的基礎上積極參與經濟社會活動,激發老年人口紅利,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實證研究為相關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第一,從個體人力資本和教育回報視角來看,受教育水平代表了個體重要的人力資本存量以及經濟水平,與個體就業能力、就業機會及就業收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目前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與老年人勞動參與并沒有明確的影響關系。這可能跟老年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制度影響的世代差異有關。因此,在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領域,宜重點關注教育水平對個體步入老年之后就業的影響。

第二,從職業生涯相關理論考慮,個體的工作經歷(如職業變動、職位升遷、雇傭類型、工作年限等)對其老年期的就業行為有重要影響。國外有關職業因素對老年勞動參與的影響的研究較多,但我國可能限于數據原因,相關研究較少。相關老年調查研究項目或許可以考慮納入職業情況的專題追蹤調查。

第三,我國高壽老齡化的發展以及隔代照料的家庭文化影響,使得很多低齡老年人很可能面臨對高壽父母與未成年孫子女的雙重照料負擔。有勞動參與意愿的低齡老年人可能會面臨工作—家庭的平衡問題。有關老年人家庭照料與勞動參與的決策問題值得深入研究。

第四,目前我國對老年人勞動參與的理論應用還不充分。本次所納入的文獻中,有半數以上缺乏理論分析。關于老年人如何做出勞動參與決策、如何進入勞動力市場,學界尚沒有清晰的機制解釋。對此,要基于目前學界總結的老年人勞動參與的諸多影響因素,構建合理的理論分析框架,嘗試進一步的機制研究。

第五,在研究方法上,各課題調查組可以圍繞老年人勞動參與影響因素的各個子維度,設計更有針對性的調查問卷,收集更完備的調查數據,并采用更準確、更合適的定量分析方法進行驗證。同時,相關定性研究也應該得到重視,如此才能與定量研究結果相輔相成,更全面地剖析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機制。

猜你喜歡
城鎮綜述城鄉
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城鄉融合
2.5 MPa及以上城鎮燃氣管道與輸氣管道區別
在城鄉互動融合中推進鄉村振興
文化邊城鎮遠
讓城鄉學子同享一片藍天
5G應用及發展綜述
機器學習綜述
NBA新賽季綜述
品質提升 讓城鄉風貌各具特色
簡述我國城鎮老年群體輕體育運動的常態化開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