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教材出發學寫新詩

2022-10-16 04:24黃海榮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2年8期
關鍵詞:統編教材

黃海榮

摘要 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將“學寫新詩”作為第一單元的學習任務,閱讀新詩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嘗試創作新詩,有利于養成精雕細琢的寫作習慣,并激活美好的情感體驗。初識新詩,需立足教材,把握詩歌的意象、想象、情感;了解新詩的輪廓,可以通過品讀佳作,揣摩“共鳴”、“修辭”、“意境”等內涵;在此基礎上,可以明確新詩創作的方法,嘗試創作新詩。

關鍵詞 統編教材 新詩單元 品讀借鑒 學寫新詩

新詩是對古典詩歌的繼承與發揚。戴望舒在《雨巷》中說:“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那么,為什么是“丁香”一樣,為什么不是“桃花”一樣呢?因為古詩中有李商隱的“丁香結”,在駘蕩的春風中愁怨;又有崔護的“人面桃花”,在和煦的春風中微笑?!岸∠恪倍值奈霓o密碼是“憂愁”,而“桃花”二字的文辭密碼則是“期盼”。由此,不難讀出詩人戴望舒的情感指向。新詩以白話入詩,通俗易懂,更利于傳播。

高中生可以從統編教材出發,學寫新詩。通過嘗試創作新詩,學會謀篇布局,提高文學鑒賞水平;在錘煉文句中,激活美好的情感體驗;在推敲字詞中,養成精雕細琢的寫作習慣。

一、立足教材,初識新詩

教材中選了三首中國現代詩.一首外國詩,分別是聞一多回國后創作的《紅燭》,郭沫若在日本創作的《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側》,雪萊的《致云雀》。品讀這四首詩,可以總結出新詩創作的一些規律。

第一,詩歌中的景象浸染著詩人的主觀色彩。白云在空中怒涌,紅燭一心耕耘,小得可憐的蜘蛛默默享受大自然的快慰,云雀沐浴著明光飛行。白云飄飛、紅燭搖曳、蜘蛛爬行……這些都是自然界的客觀存在,并無所謂喜怒哀樂,一旦與詩人主觀情感融合在一起,便成了有感情的活的存在。

第二,詩歌離不開想象。郭沫若設想站在地球“邊上”,紅燭與紅心作比較,滾動的石礫像軍旅遠去的喊殺聲,云雀的歌聲同春霖、贊婚的合唱、凱旋的歡歌相比,這些想象奇特而合乎情理,能引發讀者的聯想與共鳴。

第三,詩歌中有情感的起伏。面對搖曳的燭光,詩人心潮澎湃,自問內心是否為紅燭一般顏色,驚疑發問紅燭為何須燒成灰,贊美紅燭燒破世人的夢,救出他們的靈魂,勸慰紅燭何苦傷心流淚。詩情的流動形成起伏的波瀾,表達了詩人要像紅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世界的情感。在巍峨的“峨日朵雪峰”面前,“征服”不過是頤影自憐的嘆惋,能與我為伍的,不過是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

青春應該怎么度過呢?青春要敢于摧毀舊世界、創造新生活,應該如紅燭一般燃燒自己,照亮世界,應該如云雀一般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新教材收入的四首現代詩不僅給飛揚的青春指明了方向,而且為同學們創作新詩提供了可供借鑒的藍本。

二、品讀佳作,了解新詩輪廓

從教材出發,精心挑選佳作,加以品評賞析,可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創作的技巧。

好的詩歌能喚起讀者的共鳴,大學生彭彪的《過故人莊》驚艷世人。明明是回自己的家鄉,卻要說成“過”,“過”有“拜訪”之意;“故人”是指“老朋友”,還是指“故去之人”?近鄉情怯,當家鄉成為故鄉,心心念念不肯忘的是什么呢?詩中的“墩子叔”是誰呢?他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群人,他帶著年少的我們摸魚、烤地瓜、爬樹,陪我們做游戲,給我們講故事,因為有“墩子叔”,我們的童年格外明媚。童年的回憶猶在,然而“墩子叔”卻不在了,他逝于時空的長河,我們不知道應該到哪里找尋。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故鄉像人一樣變“瘦”了,柳樹也“駝背”了,白云倒是在“奔跑”,或許,瘦了的、駝了背的就是人,而悠悠的白云,是否象征著流逝的光陰了?或許,墩子叔就是白云帶走的。故鄉的景,故鄉的物,如此靈動!

作者筆下的“墳”、散落的“頭發”等景象,與流浪、思鄉息息相關,充滿惆悵、哀傷的韻味,營造出一種凄涼、迷離、哀頹的意境。

什么是新詩?若只闡述淵源,只描述特點,未免失之空洞,但如果能以教材中的篇目為基礎,拓展延伸,在賞析品鑒中,通過講解“共鳴”、“修辭”、“意象”、“意境”等,并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相信新詩的面容輪廓會逐漸清晰起來。

三、明確方法,有章可循

1.詩歌離不開給人以美感的意象

詩歌要言之有物,這里的物便是意象。唯有通過意象寄托情懷,通過意象闡述哲理,詩歌特有的藝術感染力才能體現出來。

詩歌離不開意象。比如“我很累/但我很快樂/你快樂嗎”。單看這句話,它不是詩,因為句子中不含任何物體,也就不含意象。這句話只能算作格言警句。

詩歌中的意象還要有韻味,并給人以美的享受。比如“辣條的味道很香/你很美,王者榮耀很酷/你很有吸引力?!边@樣的句子雖然有意象,也能傳遞出情感,但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也不能算作詩。

意象要打動人心,要有感染力,離不開聯想和想象。比如“你送我的藍毛衣/給我以溫馨的回憶”,這個句子并不是好的詩句。讀者要問“溫馨的回憶”是什么樣子的呢?什么是“溫馨”呢?作為創作者,應該嘗試展開聯想,通過選取意象,給讀者描繪出來?!短忑埌瞬俊分?,西夏公主選駙馬,其它人落選了,唯有虛竹能當選,因為他的答案能引起西夏公主的共鳴。同樣,“溫馨”也需要讀者的共鳴。嘗試換一個句子,“你送我的藍毛衣/如冬日墻角的暖陽”,相較于“溫馨的回憶”,作為一個意象,“暖陽”更具體,更形象,更能給人以類似的情感聯想,更具感染力。

2.詩歌離不開情感

《紅燭》創作于1923年,《峨日朵雪峰之側》創作于1962年,一為解放前所作,一為解放后所作,不同的是風格,相同的是詩人真摯的情感。詩歌是情感的藝術,沒有情感的詩句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比如“校門口有一尊雕像”。這是一個陳述性的句子,因為不含情感,所以不是詩句。我們可以嘗試改動一下,改為“校門口的雕像/于狂風中傲然挺立/于驟雨中眺望遠方”?!翱耧L”、“驟雨”代指極端惡劣的環境,“傲然”、“眺望”則折射出雕像的堅毅、執著,透過這樣的句子,我們能品讀出作者對雕像的贊美之情。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四時之景令人流連忘返,你見過的人,你經歷的事,或許,都蘊含著濃濃的詩情。

3.詩歌離不開韻律和節奏

詩句要好好寫,還要反復讀。遇到拗口的地方,多改一改,力求取得理想的表達效果。雖然新詩對押韻并沒有硬性的要求,但為了讓詩歌讀來朗朗上口,押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詩”與“歌”是緊密相連的,先有感情的萌動,再有語言的表達,進而是嘆息、歌唱。歌曲要有韻律感,要有節奏感,詩也一樣。在創作新詩時,是用五字句來表達,還是用六字句來表達,都要與情感的表達相統一。

表達輕松與愉快的情緒,宜用短句;表達莊重與憂傷,宜用長句。仄聲短促,平聲延長,平平仄仄中,飽含著作者的情感?!笆[不時滑坡,引動棕色深淵自上而下的一派囂鳴”,作者用長句,寫出了落日的壯觀。詩人田間善用鏗鏘有力的短句,“看/這是奴隸”表達了全民抗戰的決心。

青春是追逐夢想的模樣,青春是堅持不懈的意志,青春是跳出舒適圈的勇氣。從統編教材出發,高中生就是要敢于挑戰自我,勇于創作新詩,以我筆寫我心,以青春之我描繪青春之中國。

[作者通聯:江西豐城市第四中學]

猜你喜歡
統編教材
把握好教材,創造性地用好教材
脫離“拼音”拐杖,突破識字難關
“分角色朗讀”的七大策略
基于統編教材的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
談統編教材綜合性學習活動設計的亮點
用德滋潤兒童心靈,用法護佑兒童成長
統編教材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初探
從最新初一語文統編教材得到的教學啟示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初中歷史統編教材中的人文主義精神
初中語文統編教材課后推薦組文的使用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