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目青山夕照明
——《董耀章朗誦詩詞集》漫談

2022-10-22 12:33王立世
火花 2022年7期
關鍵詞:詩人詩歌

王立世

董老來電,囑我為他的新書寫點東西。說實話,我有點忐忑,有點膽怯,有點猶豫。按照慣例,一般是前輩為晚輩的著作撰文點撥,現在倒過來品頭論足,說長道短,有點不適應,有點難為情,有點下不了手。據我了解,也有例外,比如重慶的李元勝曾應邀為著名詩人華萬里的詩集作序,但我又沒有李元勝的才氣和聲名。進退兩難,如何是好?恭敬不如從命,權當是先生對我這幾年寫作的肯定和鼓勵吧。我猜想可能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想聽聽年輕一代詩人對老一代詩人的看法。

董老是山西詩壇的風云人物,六十多年初心不改,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耄耋之年仍然身材挺直、步履穩健、目光炯炯、聲音洪亮、底氣十足,保有同齡人少有的年輕態和精氣神??赡苁怯捎谖医暤脑?,從他臉上找條皺紋都難,從他喜氣洋洋的臉上能真切地感受到新時代人民的幸福。他和羅中立油畫中的《父親》完全是兩副面孔。我想,這肯定與寫詩有關,是詩歌滋養了他,使他身心舒展,生活充實,精神愉悅。寫詩不但能年輕,還能超度人間疾苦。我的一位兄長,風華正茂時在國家機關正準備大展宏圖,不料身患癌癥,從此遠離官場,專心寫詩畫畫,終于度過人生一劫。他比董老略小幾歲,和董老一樣容光煥發、精神抖擻,可謂才高八斗、著作等身。

詩人是時代的晴雨表,是歷史的見證人,是靈魂的指南針,沒有詩人的民族是蒼白的、悲涼的。在物欲泛濫的市場經濟時代,詩歌被冷落和邊緣化,遺憾的是很多詩人耐不住寂寞,改道易轍,棄詩而去追逐實惠的東西。冰心老人說過:一個人年老了還在堅持寫詩,才是詩人。董老工作退休之后仍然筆耕不輟,詩心不老,靈感不竭,佳作不斷,這是真愛。以詩為命,詩就是命,命就是詩,能達到這個境界,實屬不易。在很多人心目中,董老就是山西的一張文化名片,濃縮著三晉兒女在不同歷史時期創造的文化和文明。

很多年輕人對老一代詩人的作品多有微詞,甚至表現出不屑一顧,這是年齡代溝、時代差異、審美距離造成的誤會。年輕人看不上老詩人的土里土氣,老詩人讀不懂年輕人的朦朦朧朧,彼此否定,我認為大可不必。老一代詩人經歷過戰爭與和平,經歷過從閉關鎖國到改革開放,他們豐富的閱歷本身就是一首大詩。在他們的成長環境里,接受的就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你讓他們怎么現代?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我們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者的眼光看問題,不能用現代美學標準考量傳統詩歌。再說,寫得朦朧就好嗎?別人越看不懂水平就越高嗎?我看不見得,用傳統手法照樣能寫出好詩,臧克家的《老馬》現在看不過時,將來也不會過時,屬于真正的經典之作。很多現代詩食洋不化,墜落為文字游戲,缺內涵,缺血性,缺骨氣,缺靈魂,不要說人民大眾,就連詩歌同仁都看不懂,徹底喪失了審美的可能。當然,傳統的作品也有因不能與時俱進、陳舊落后被無情淘汰的。更不能否定,中國的現代詩在質量上有大的提升,語言、技巧等方面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極大地拓展了新詩的審美空間,開始與世界接軌??陀^地說,傳統與現代各有優勢,兩代詩人應當互相包容,取長補短,不應劍拔弩張、相互傷害。傳統現代化、西學本土化是必然趨勢和本質要求,二者只有融會貫通,新詩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董老這本詩集,既有新詩,又有古體詩。古體詩我研究不多,杜學文、韓玉峰和李雁紅等專家都有精辟論述。我只談談屬于新詩的朗誦詩。有人認為朗誦詩是應景之作,藝術含金量低,藝術價值不大。我不這樣看。從源頭上看,最早的詩歌就是在勞動過程中生成的,勞動者把心中的感受吟唱出來就是詩歌。那時,詩歌與生活關系密切,詩與歌是合二為一的,詩都能唱,都能誦。后來詩歌中歌的功能漸漸弱化,以至消失。到了現代詩風行的階段,有些詩歌讀不通,讀起來不是行云流水,而是結結巴巴,像卡頓一樣難受。詩歌的功能變得殘缺不全,所以有些人干脆把詩歌叫作詩,這是符合實際的,是有道理的。詩歌不管怎么寫,傳統也好,現代也好,都離不開抒情。抒情就要把心靈的旋律傳達出來,語言的節拍要適應內心的情感節奏,這樣的詩歌才具備音樂美,才能朗朗上口?,F代詩先驅龐德認為:“詩歌是音樂性詞語的抒寫,詩歌脫離了音樂就會枯死?!崩收b詩深受群眾歡迎,經常是掌聲雷鳴。因為它正本清源,正好彌補了新詩丟失韻律的缺憾,恢復了詩歌應有的功能和美感。

有些人認為朗誦詩好寫,其實這是一知半解。朗誦詩寫好,談何容易?首先大眾聽得懂,現代詩歌的欣賞即使一下理解不了,總有回旋余地。今天讀不懂,明天再讀,慢慢進入,慢慢品味,慢慢理解。朗誦詩在現場朗誦,聽眾根本沒有時間思考玩味,聽不懂就不買賬,就會砸場,就宣告失敗,這就決定了朗誦詩不能搞花拳繡腿,霧里看花水中撈月的朦朧行不通,必須使用大眾化的語言,接地氣的語言,貼近生活的語言,有思想內涵的語言,容易產生共鳴的語言,莊重大氣的語言。其次,情感格調高。要想情感格調高,必須有真情實感,感動不了自己更無法感動別人。在題材選擇上,避免日常性和私密化,瞄準那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內容和重大主題,緊扣時代主旋律。但又必須避免同質化的泛抒情,以詩人個性化感悟為切入點,還不能陷入小我的窠臼,個性必須上升到共性,小我必須融入大我,具有正義、崇高的情感能量。第三,藝術格局大。好的朗誦詩絕不是口號和概念堆砌成的排比,那些貌似氣勢強大,實則外強中干的朗誦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朗誦詩。葉文福的《祖國啊,我要燃燒》、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寫得耐人尋味、美不可言,在細節和意象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其格局與詩人的胸懷、思想、藝術造詣分不開。不可回避的是,很多朗誦詩配合任務,淪為實用,如曇花一現,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董老的朗誦詩,具備我說的三個特點,如《黃河放歌》,通俗易懂,積極向上,激情澎湃,氣勢恢弘,一詠三嘆,揮灑自如,主旨凝練,思想明朗,大氣厚重,靈秀雋永,寫出了歷史的滄桑、人民的苦難和民族不屈的精神。在藝術上,深受古詩詞的熏陶,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詩人的藝術功力。正如董老在《詩詞探幽之斷想》中所寫:“從博大精深雋永耐品的優秀中華詩詞中,從生動傳神氣息濃郁的民歌俚語中,汲取養分,滋潤當代漢詩,漢詩或能受到眾多讀者青睞,會在人民大眾中生根發芽花紅葉茂的?!毙略姳焕渎渑c邊緣化,是社會轉型期特有的文化現象,與現代和傳統的斷裂有一定關系。董老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他用詩歌一次次向傳統致敬,為時代歌唱,替人民代言,是文化自信的表現?!稙樽鎳院馈贰冻懶聲r代》《大美山西》《大愛太原》《向鐘南山致敬》等優秀作品,震天動地,山呼海嘯,讓讀者靈魂發抖,其氣勢不可抵擋。首先詩人胸中躍動著一股浩然正氣,流暢地落到紙上,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滿滿的正能量。其次,氣足,有力道,用氣沖霄漢、氣貫長虹形容不為過。第三,一氣呵成,如浪濤洶涌,一浪接一浪,后浪推前浪,不斷席卷讀者的心靈。人們常說氣是文章主,我要說氣也是詩歌的主。沒有氣,生命就完了。沒有氣勢,朗誦詩就會奄奄一息。

朗誦詩直抒胸臆的居多,董老也不例外。木斧說直白未必不是詩,有一定道理,但直白可以改良,加進現代因素,變成有藝術含金量的直白,將社會性與藝術性完美地結合起來,境界就會大幅提升。朗誦詩最難處理的是藝術與現實之間距離的把握,距離太遠,時代性削弱;距離太近,審美弱化。能否處理好這一關系,是對一個詩人最大的考驗。董老經受住了這一考驗,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一些代表性作品刊發于《詩刊》《人民日報》《人民文學》、新加坡《中華文學》、泰國《中華日報》、日本《俳句》、《英國文學》等國內外報刊,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群眾的喜愛,無愧于時代的歌者。在歷史的重大關頭,他總能抓住先機,較早地吹響時代的號角,用一顆年輕的心與時代共振。藝術上執著地追求民族特色和大眾化,沒有隨波逐流,保持自己的個性鋒芒,與山西老一代詩人岡夫、馬作楫、梁志宏、馬晉乾、張承信相映成輝,共同為山西詩歌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少F的是董老沒有躲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而是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在藝術上不斷探索創新,努力完善和超越自我,以昂揚的精神繼續向藝術高地挺進。

董老是詩歌界的伯樂,素以惜才愛才重才飲譽文壇。他在主政《火花》《九州詩文》時,以發現新人培養新人推出新人為己任。八十年代,擔任《火花》主編時,慧眼識珠,搶先發表了朔州作者鐘華的短篇小說《這彎彎的倒流水》,并趁熱打鐵,邀請全國評論界的大腕及時召開高規格的作品研討會,系列評論在《文藝報》《作品與爭鳴》等大刊接連亮相。由于董老的助推,這篇小說在文學界產生了轟動效應,為山西爭了光。作者一下子從一個小鎮臨時播音員轉為國家正式干部,實現了命運的大轉折。董老提攜后輩的精神感人至深、可歌可泣,這在三晉文壇被傳為佳話。

一位八十五高齡的老人,仍在堅持創作,還在出版詩集,為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嘔心瀝血,把白首之年的光和熱奉獻給他熱愛一生的祖國和人民,在我看來是不同尋常的,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楷模,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年輕一代好好學習。

最后,我只想把祝福送給董老,祝他的大著早日面世,讓詩歌圣潔之光,再次照亮這個時代。祝福所有的老詩人,像董老一樣優雅安祥,人生像夕陽一樣又圓又亮又美。也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欣欣向榮,國泰民安。

猜你喜歡
詩人詩歌
訪談:和詩人一起進入詩歌的夢
少年總有一個愛上詩歌的理由
詩歌不除外
最帥的詩人
七月詩歌
“詩人”老爸
詩歌的奇怪隊形(一)
憤怒
想當詩人的小老鼠
詩歌過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