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作品中的婦女形象研究

2022-10-22 05:20周浩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關鍵詞:文學作品魯迅

摘 要:魯迅先生是我國近代文學的主導者,其文筆犀利,思想深邃,并且大力推廣白話文。從某種程度而言,魯迅先生已經不再局限于一個文人墨客的身份,更是推動我國文學向前發展的引領者和助力者。魯迅先生筆下令人產生深刻印象的人物有很多,比如祥林嫂、豆腐西施、愛姑等,在魯迅的文章中存在這大量的婦女形象,而這些形象又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什么關聯?本文重點從麻木不仁且愚昧無知、貪得無厭的勢利眼、覺醒的女性形象和婦女解放運動與魯迅的革命思想等角度出發,針對魯迅作品中的婦女進行研究,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魯迅 文學作品 婦女研究

魯迅先生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眾多的文學作品當中不單單只是刻畫了勞苦大眾的形象,還詳細的描寫了飽受封建社會壓迫的經典婦女形象,例如在短片小說《明天》當中的單四嫂子,這個寡婦喪子之痛的悲苦。短片小說《祝?!防锏南榱稚?,一個飽受封建禮教壓迫的農家貧苦婦女。短篇小說《離婚》里的愛姑等。魯迅先生描寫了眾多被壓迫摧殘的婦女形象,這些婦女的形象都像是身背著名為封建的巨石而生活,婦女角色充滿了悲劇色彩,但是又不同于傳統戲劇里面的悲劇形象,而是魯迅結合自身體驗對當時社會的諸多不公平,不正義的批判與唾棄的悲慘形象。魯迅先生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力量和重要參與者,深知要從民主主義出發,要發揮其自身的力量,對那些長期被迫害壓迫的婦女們的封建社會進行批判進行審視對其丑惡與無知進行了無情的揭示。魯迅先生擅長用白話文和現實主義文學進行創造,這樣他能夠精準的剖析出被壓迫的婦女形象。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愛,好版畫這樣的生活經歷和愛好造就了他如同版畫一樣的刻畫其筆下的諸人物,不但精準而且傳神,例如祥林嫂、愛姑、華大媽、王九媽、柳媽等諸多形象,看似是描寫她們的形象實則是通過她們的形象來對封建社會中的黑暗制度的諷刺,以此來喚醒麻木的群體大眾。

一、麻木不仁且愚昧無知的婦女形象

(1)在魯迅小說集《吶喊》一書中《藥》的故事情節讓人久久不能遺忘使人影響深刻,因為魯迅親眼目睹了這篇小說中的一切,魯迅在日本留學學醫歸來,原本想要依靠學成的醫術來救治病人的疾苦,可是有一天它在菜市口看到了人群圍觀被砍頭的人而樂此不疲,那麻木不仁的場景給魯迅帶來了強烈的震撼,沖垮了他想要依靠醫術來救治中國的想法。至此,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將手中的手術刀換成了毛筆,將自己從手術室這片戰場轉移到了新聞報紙雜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來。魯迅先生認為醫學并非當務之急,而當務之急是教化愚弱的國民喚醒他們的良知從麻木不仁中抽離出來,無論體格如何的強壯,如果每個人都愚昧無知麻木不仁那么在健壯的體魄也是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

文中描寫的華大媽想要用“人血饅頭”來治好得了“癆病”的兒子,她心疼兒子卻沒有辦法,只有盲目的聽取別人所說的“偏方”,華大媽從枕頭底下掏出兩包洋錢讓老栓去買可見在華大媽家中由女子掌握家里的錢財,封建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暴露無疑。因為聽從了康大叔的包好良方,所以她對康大叔十分尊重,在康大叔來到的時候“便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葉來,加上一個橄欖”來招待這康大叔。這描寫了華大媽毫無主見也沒有知識的愚昧無知形象,毫無主見有病亂投醫的性格。到第四章描寫到“小栓子害死死了埋葬在西關外靠著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塊官地;中間歪歪斜斜一條細路,是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卻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邊,都埋著死刑和瘐斃的人,右邊是窮人的叢冢?!边@也為文章后面買下了伏筆,兩邊一邊是受刑而死的人一邊是窮人的叢冢,他們同屬一個階級但是卻埋在不同的兩個方向,這樣描寫魯迅是為了表達同屬一個階級的人也有著不同的選擇,有的人甘愿去反抗黑暗而有的人只是愿意麻木的接受。這也是指代當時革命階級和被迫革命的人的一種宣告,宣告他們之間就算到死也不會埋葬在一起。也為下文出現的老女人做了一個鋪墊。老女人的兒子因為是革命者而被殺害,而華大媽是一個吃革命人血饅頭的人,這也表達了魯迅對可悲的革命者因愚昧的民眾而死,而愚昧的民眾卻把這種犧牲當作可以謀取利益的方式,從這里不難看出魯迅先生對如此這般的革命者是同情與敬佩的,對待無知麻木的民眾是憤恨的是不屑的,魯迅先生想要通過文章來喚醒那沉睡在廣大民眾心中的良知,希望將他們從麻木之中喚醒。

(2)同樣收錄在《吶喊》一書中的《風波》更是徹底詳細的描寫了當時某些讓人羞恥的婦女形象,七斤嫂的粗鄙潑辣,伶牙俐齒,言語刻薄,爭強好勝,蠻不講理,這與我們眼中農村婦女的淳樸儼然形成鮮明對比。九斤老太則是將“一代不如一代”作為口頭禪,簡單直接的宣泄她的不滿,她思想陳舊腐朽認為舊的就是好的,年輕一代還不如上一代的這種想法公之于眾,實則是魯迅先生對復古家、國粹家的一種譏諷。

可見在魯迅筆下的女性形象是非常貼切當時的人們群眾的,大眾的集體性冷漠集體性麻木,在封建禮制的壓迫下女性無法得到好的教育,反而因為社會動蕩變得自私落后愚昧,在不確定的狀態下更懷念曾經腐朽的過去,不思考著如何進步只是一味的追求落后的安穩,可是這些形象并不知道在當時我們之所以被欺凌被殖民就是因為我們的落后,所以魯迅先生以女性視角來喚醒大眾接受新文化,拜托愚昧的腐朽。

二、貪得無厭的勢利眼

(1)魯迅先生在他的作品《明天》中描寫了王九媽的貪婪、勢利、自私的性格。在單四媽的兒子早夭之后她忙里忙外,看似熱情友善實則別有一番心機。在單四嫂子因為孩子的早夭哭的死去活來的時候,她卻表現的十分不耐煩,當可憐的單四嫂子被庸醫騙得精光的時候,王舅媽不僅沒有心生憐憫,更是落井下石,比如下令讓人將單四嫂子的板凳和衣服轉給了他人,這就使得本身孤苦無依的單四嫂子更加沒了著落。從這里我們也就對于王舅媽的為人有所認識。再將其現在的態度與曾經的諂媚進行對比不難發現,王舅媽勢利眼的形象展現的暴露無遺,而且仿佛這世間沒有事情可以阻礙她的冷酷無情,這也描繪了當時社會人情如紙張張薄。

(2)在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當中,其對于人情冷暖的現實描述的更加細膩。這部作品的主人公楊二嫂,表面開著一家豆腐店面維持生計,但是她每日濃妝艷抹則是為了出賣自己的色相賺取顧客的錢財。在楊二嫂的眼中,美麗的外表已然成為其獲取利益的手段,而獲利也變成了她人生的唯一教條,為了這一則教條她可以好不顧慮的犧牲了自己的道德??僧斪约旱那啻菏湃?,美麗容顏不在的時候,她變的將任何東西都是換取利益物質的手段。她已經變成了一個唯物質為依存的人,變得狹隘自私、勢利、唯利益論的人。楊二嫂只在意物質利益,對于人的情感已經失去了感同的能錄。在這類人的心里,唯有利益才是真實永恒的東西,沒有情感沒有道德,只要盡自己所能的賺取利益,毫無道德底線,去偷去搶去騙,無所不用其極。就她本人的悲慘命運她是可憐的,但是對于其他被她傷害的人而言她就是道德敗壞、虛情假意的人。他把小偷小摸當作自己的才智,把虛假情感當作情感的表達,在她自己眼里她認為自己真誠機智,可在在大眾眼里她的這些事情如同孩童的把戲一般讓人覺得可笑。隨著時間的流逝她已然沒有了當年的風采,她的站姿也不如當年那般融洽,現在更顯得做作不自然,但她卻又希望別人能夠瞧得起她尊重她,可是她早已經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心,失去了曾經的驕傲姿態,可是這種姿態只是不愿意面對現實的虛假偽裝而已。從這里我們更能感受到在這篇文章中楊二嫂年輕時以色待人兜售自己的色相來換取物質利益,可待到年老色衰之時卻想要拾起曾經丟去的道德,這樣嬌柔造作反復的姿態是作者對當時冷漠勢利大眾的譏諷,魯迅先生通過塑造這也一個形象諷刺了當時在繁華的北平以歌舞博得名利的女性的警告,警告他們不要依靠色相來換取錢財,也不要因為歌舞而變得沒有信仰,失掉操守,失去了原本真摯的情感,不要失去道德,不要自私狹隘。

三、覺醒的女性形象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之中,女性一直被視為家庭財產的一部分,在家要遵從三從四德,在未出閣之前聽命于父親的指揮,而出閣嫁人后父親對女性的掌控轉交給了丈夫,類似私有財產的交割。傳統的婚姻關系多是指腹為婚,或父母之命媒妁直言,在洞房之前夫妻之間是無法見面的,這也造就了妻子無法選擇自己的丈夫,也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什么樣的婚后生活。而女性在當時沒有絲毫的家庭地位,丈夫的一封休書就可以將妻子從家里趕出去,而被趕出去的女性也將面對無法再婚的情況。并且在當時社會環境下三妻四妾被視為正常的行為,所以女性的地位會因為競爭而變得低下。如此多的陋習在魯迅先生看來這都是需要批判的,先生想要為她們伸張正義,為她們的悲慘遭遇抒發想法。所以魯迅在短篇小說《離婚》當中塑造了一位大膽潑賴,敢于打破世俗極具反抗意識的角色愛姑。原文講述了愛姑的丈夫施家“小畜生”姘上了寡婦,要與愛姑離婚,可是愛姑不肯,仗著自己娘家勢利大便和丈夫家鬧了三年,當地的鄉紳貴族老爺調節多次也沒有破局的故事。雖然愛姑并非典型的傳統女性,她認為七大爺是讀書人,自然也就是明白事理的人,所以愛姑也并非反對封建,只是這種封建公序良俗更加契合她的實際利益。比如她在七大爺面前努力為自己爭取,首先就闡明了自己是三媒六聘的正宗“夫人”地位。在這一過程中愛姑依照封建禮制對抗封建禮制她勇敢與潑辣,對抗著她所信奉的封建教條。

四、婦女解放運動與魯迅的革命思想

魯迅先生于1923年進行了一次演講,演講的題目為《娜拉走后怎樣》,在演講中就娜拉出走進行了深度的刨析,娜拉走出后的結果只有兩種情況要么墮落,要么回來。而在1925年,魯迅寫完《傷逝》,小說的形式歐辰一個中國式的娜拉走出以后的悲劇故事,這也進一步的確認了魯迅先生對于婦女解放運動的思考,也對中國男女兩性對立悲劇命運的思考。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雖然經歷了五四運動的啟蒙,可是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還是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錮,在涓生和子君的愛情中我們發現了諸多問題,在原本小說故事的開始,就如同所有的愛情小說那樣,妻子在家盼望著丈夫的回來,就如同所有甜蜜愛情的開始一般為了愛可以拋棄所有,因此她沖破家庭和世俗的阻礙,和涓生過起了同居的生活。子君以為得到了一生的幸福,卻沒想到落得情逝身亡。同居之后,涓生對待子君的感情慢慢回歸到了理性與平淡。照料家庭繁雜瑣碎的事情都讓涓生忙的不可開膠,對生活的認識從原來的理想主義走向了現實主義的道路上,慢慢地原本愛情的激情被生活無情的磨了干凈。最終愛情走向幻滅生命消亡的悲慘故事,而這測故事描繪了新青年女性子君,為了追求所謂的愛情而放棄自由,不顧家里的反對毅然決然的與所愛之人同居生活,可是最后因為現實的生存原因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五、結語

在魯迅的創造生涯中,女性出現的形象是非常豐富多彩的,這里面不僅包含了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的批判,而且還包括封建教條對女性壓迫的痛恨。對于女性解放魯迅先生是大力支持的,在他的筆下塑造了許多婦女形象,她們不斷地反抗不斷地掙扎,盡管最后往往以失敗告終,可是她們奮斗的過程卻鼓舞與啟示了后來無數的女性,這也讓未來女性都在取得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魯迅先生認為婦女減肥不單單是婦女的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只有將女性解放運動融入社會革命的大浪潮之中,婦女解放運動才會得到真正的解放。

參考文獻:

[1]魏銀忠.從思想解放到經濟獨立——評魯迅婦女題材小說中的啟蒙主義思想[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4(3).

[2]陳謙紅,何永艷.女人是樹不是藤——魯迅婦女解放思想的當代回眸[J].思想戰線,2013(S2).

[3]徐萬平.論魯迅婦女解放觀的現代性——從“窮死的”祥林嫂說起[J].當代文壇,2012(3).

[4]徐紅娟.魯迅婦女觀新探[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11(7).

(作者單位: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作者簡介:周浩(1980-),男,漢族,江蘇徐州人,本科,高校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文學作品魯迅
當文學作品扎堆影視化
為什么文學作品里總會出現“雨”
魯迅,好可愛一爹
初探文學作品誦讀中意蘊表達構建路徑
魯迅《自嘲》句
商業精神在唐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魯迅的真誠
她曾經來到魯迅身邊
文學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圍觀者”
臺灣文學作品中的第一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