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境綜述:要素、作用與特征

2022-10-22 18:20劉楊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關鍵詞:語義學語境

摘 要:語境是語義學、語用學的重要研究命題。文章通過閱讀、梳理國內外相關的著作和文章,旨在闡明語境的要素、作用與特征。分析結果顯示:語境要素除了上下文、即時物理環境、共有知識外,還應把交際主體的特征納入其中;語境作用包括三層,解釋言內行為、解釋言外行為以及創造言后行為效果;最后,交際過程中存在多個語境假設,因此語境具有擇定性與動態性。

關鍵詞:語境 語義學 語境要素 語境作用 語境特征

一、前言

語境是理解語篇含義的要素,是語義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等各個領域共同關心的問題。由于語境概念較抽象,且涉及到大腦信息檢索與提取等問題,迄今,關于語境是什么、包含哪些要素、作用、語境的特征等問題,仍然沒有定論,引發學界的持續關注。文章梳理語境的含義及要素、語境的作用、語境的特征三方,并進行述評。

二、語境的定義與要素

何為語境?對語境的定義決定了語境所包含的要素。Lyons將語境定義為:“語境是語言學家從現實場景中抽象提取出來的,對言語行為主體有系統性影響的因素,決定了言語(utterance)的形式、合理性和含義”[1]?;谶@個定義,Lyons接著引用Hymes提出的交際能力概念[2]來闡釋限定交際個體言語行為的要素,共包括六項:角色與地位(指稱角色、社會角色與地位)、時間與空間、場合的正式程度、恰當的媒介、恰當的主題和恰當的語域[1]。Lyons將語境要素劃分為兩大類,上下文和言語場景特征[3]??梢?,語境被視為二元的,即語言要素和非語言要素(場景要素)。但這個劃分中,言語場景特征的界定卻十分模糊,且概念意義非常廣泛。Gumperz提出語境化提示語(contextualization cues)的概念,即幫助發話者示意和受話者解讀交際內容的信息表面特征[4]。雖然Gumperz本意不在對語境要素做系統性的分類,但語境提示語仍可以看作是語境要素的一部分。語境化提示語包括了語碼、方言、轉換風格、韻律現象、詞匯句法選擇、程式化表達等等[4]。這些提示語歸結起來,還是屬于語言特征部分,可看作是對上下文(co-text)這一語境要素的細化。Saeed將語境要素劃分為三大類:物理環境、上下文、背景知識或共同知識[5],這是相對完善的劃分框架。類似地,Sperber & Wilson提出延伸語境的三個方法:(1)受話者不僅把當前對即時話語的解讀納入語境,還把之前的話語解讀納入語境;(2)把現有語境中概念相關的百科知識納入語境;以及(3)把即時觀察到的物理環境納入語境中[6]。該劃分與Saeed對語境三要素[5]的劃分十分吻合。然而,上述學者對語境構成要素的分類,忽略了交際活動參與者的特征,包括思想性格、行為習慣等。日常交際中,常有“你想太多了”這樣的表達,這種誤讀常由于受話者對發話者性格特質、行為習慣缺乏足夠了解所造成。

三、語境的作用

語境有何作用?Lyons認為,語境決定了話語的含義,主要通過三個層面進行:(1)表明說了什么句子;(2)表明說了什么命題;以及(3)表明了話語的言外之意[3]。通過聯系Saeed對話語(utterance)、句子以及命題的劃分[5],可看出,Lyons的語境作用觀,是不斷抽象化的過程。首先,語境將話語抽象出來,形成句子層面,接著將句子抽象到命題層面。前兩層解釋了話語的言內行為(locutionary act),第三層解釋了話語的言外行為(illocutionary act)。關于第三層“表明言外之意”,Lyons認為,同一句子可能有不同的言外之意。例如:“Sit Down” 這句話既可以表達命令,也可以表達對對方坐下的應允[3]。Lyons解釋道,雖然韻律特征可以幫助受話者解讀話語對應的是哪種言外之意,但不管有無韻律特征的存在,在語境中,特別是話語者之間身份地位明確時,話語的含義便明了[3]??梢?,Lyons并沒有將韻律特征,即言外之意標記納入語境要素內。

Gumperz認為語境化提示語不僅僅提示了受話者該如何理解話語,也暗示了受話者該以何種形式作出反應[4]。同時,能在話語者之間建立認同感[4]。例如,在特定情境使用某種社區群體所特有的語言表達習慣,是發話者表達與受話者建立認同感期望的一種信號。發話者期待受話者以同樣的語言表達風格進行回應,以此建立親切感。Gumperz所認為的語境作用,實際上符合了言后行為(perlocutionary act)這一概念,由此補充完善了Lyons提出的語境三作用[3],即在解釋言內行為、言外行為作用外增加了解釋言后行為這一作用。

四、語境的特征

關于語境的特征,學界有諸多分歧與爭論。主要爭議點,在于語境是單一還是多個,是給定還是擇定,是靜態還是動態等問題上。在討論語境特征爭論之前,有必要先厘清語境的制約、給定、擇定、靜態、動態等特征是針對交際雙方哪一方來展開論述的。由于出發點不同,對語境特征的論述分析便有所不同。例如,語境的動態性可分為:發話者對語境的操縱、受話者對語境的選擇[7]。這是從交際雙方的角度分析語境的動態特征。而持語境給定觀(given)的學者,通常是從受話者的角度來分析語境特征的。由于語境對交際雙方都具有影響與作用(例如制約作用、解釋作用),從交際雙方出發的角度是合理的。

動態,即處于變化之中,強調了話語交際中個體的“主觀能動性”[7]。上述語境特征,即語境是單個還是多個,給定還是擇定,靜態還是動態,相互間都是息息相關的,最終可歸屬到較大爭議點,即語境靜動態之爭上。靜動態的特征分析,大致可以遵循單個或多個——給定或擇定——靜態或動態這樣的思路。

(一)語境的多重性

首先,關于語境是單個還是多個的問題,關聯理論認為,話語交際中,參與者(特別是受話者)根據多種語境要素,在大腦中形成了多個語境假設,這些假設為后面的自主選擇性提供了可能[6]。相比之,持語境給定觀的學者一般通常把語境看作一個整體,即單一語境。探討語境是靜態給定的還是動態擇定時,要區分語境與語境要素,以及語境化與語境要素,不能把語境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而應針對具體語境要素進行具體分析[8]。在話語交際中,語境要素具有多種,例如上下文、即時物理環境、共同知識,不同的語境要素形成的語境假設不一定總是一致的,導致一句話通常有不同的解讀,因此Sperber & Wilson的關聯理論所提出的多種語境觀更為合理。

(二)語境的擇定性

關于第二點,語境是給定的還是擇定的,Grice的會話合作原則[9](Cooperative Principle)與Sperber & Wilson的關聯理論[6]存在分歧。會話合作原則,把語境看作是一系列的命題,并以此來判斷新加入的信息(命題)的真值。即語境先于交際過程而存在,語境對話語行為具有制約性[9],主要用來判斷接下來發出的話語是否符合現有語境,即語境給定觀。相反,關聯理論是基于交際個體都具有尋找關聯性。把語境看作一系列假設,話語參與者為了理解的高效性,先默認話語都具有相關性,再從一系列語境假設中尋找最佳關聯的一個。即相關性先于語境而存在,交際個體具有主動選擇某個語境的主觀能動性,即語境擇定觀。

關于一點,首先,語境多個這一前提,決定了語境的給定性與擇定性并不矛盾,而是可以兼容的。其次,語境三要素(上下文、即時物理環境、共有知識)存在給定性。例如,上文已是既定的、無法改變的,物理環境,例如時間地點人物也是給定的。然而,這些要素可能互相矛盾,在處理這些不同語境要素時,要素的重要程度也不同,最終交際者大腦中形成一系列不同的語境假設。由于最終只能選擇一種進行解讀,因此語境需要交際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選擇。在話語交際的任一時刻,語境具有多個這一特征,使得語境具有擇定性,是可以被交際主體主動性選擇的。

(三)語境的動態性

如上文所說,語境的動態性意味著語境不是靜止的,而是隨著參與者的互動而發生變化[4]。語境的變化在于交際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本身,即交際主體不僅可以選擇語境要素,還可以操縱、創造新語境。首先,發話者這一方,可以根據各種語言特征來選擇、操縱語境。例如,Lyons給出一個例子[3]:“Three strong girls went for a tramp” is followed, after a brief pause, with “The tramp died”. 喜劇家通過妙用“go for a tramp”這樣一個固定短語,使聽眾形成一種解讀,即女孩長途跋涉。而停頓片刻后,喜劇家只需往后面加一句“The tramp died”,這時候的tramp轉變為流浪漢的意思,一下子便解構了聽眾剛形成的語境假設,從而達到了喜劇效果。這個例子從發話者角度,說明了語境是可以被創造和操控的。另一方面,受話者也可以對語境進行能動性選擇,進而創造新語境。

五、結語

語境是話語交際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文章梳理了語境的定義與構成要素、語境的作用、語境的特征。在語境要素上,大致上經歷了從語境二元化,即語言因素(上下文)和非語言因素,到三元化(上下文、即時物理環境、共有知識)的轉變。交際個體的特征,包括思想性格、交際習慣等也應該納入重要的語境要素。語境作用可概括為三類,即解釋言內行為、解釋言外行為、制造言后效果。最后,語境是多個的而不是單個的。語境具有多個,決定語境具有可選擇性,因此語境既是給定的,又可以是擇定的。語境可以被交際雙方所操縱、創造,通過交際雙方的話輪互動,一開始的語境可能被拒絕,從而形成新的語境。因此,語境還具有動態性。

當前重要的語境理論,多是著名學者提出的假設,還缺乏自然科學的驗證。因此,未來的語境的研究,需結合腦科學(例如大腦信息的檢索和提取過程)、心理學等學科,對語境假設理論進行實證驗證。

參考文獻:

[1]Lyons,J.Semantics:Volume Tw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2]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1.

[3]Lyons,J.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4]Gumperz,J.J Discourse strategi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5]Saeed,J.I.Semantics(Fourth Edition)[M].Oxford: Blackwell,2016.

[6]Sperber,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Second Ed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

[7]何兆熊,蔣艷梅.語境的動態研究[J].外國語,1997(6).

[8]林大津.言語交際當代語境觀:主客體與靜動態的新思考[J].當代修辭學,2012(1).

[9]Grice,H.P.Logic and Communication[A].In Cole and Morgan(Eds.),Syntax and Semantics:Speech Acts[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

作者簡介:劉楊(1997-),女,漢族,廣東潮州人,在讀研究生,上海大學,研究方向:外語教學、語言測試。

猜你喜歡
語義學語境
創作與做夢:精神分析語境下的“植田調”解讀
條約演化解釋:合法性、語義學分析及近似概念
哈特的語義學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跟蹤導練(三)2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試論當代語境下段維的舊體詩
財產權概念的語義學考察
話“徑”說“園”——來自現象學語境中的解讀
西方語言哲學與俄羅斯當代語義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