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匈牙利田園幻想曲》的演奏技法和音樂作品分析

2022-10-22 20:32王景澤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關鍵詞:演奏技法阿爾伯特多普勒

摘 要:通過賞析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作品,接觸匈牙利的特色民族音樂,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匈牙利作曲家阿爾伯特·費朗茲·多普勒的相關信息,來剖析這首自出現以來就備受長笛演奏家們喜愛的并被作為長笛音樂會上的保留曲目——《匈牙利田園幻想曲》時,會發現這首曲子幾乎完美地發揮了長笛的性能,內含東方韻味的音階,具有濃厚的田園色彩。曲中甚至還出現了具有“查爾達什舞曲”風格的吉普賽音樂。[1]本文對《匈牙利田園幻想曲》的長笛演奏技法和音樂風格等進行了分析,旨在能夠讓讀者對此曲有更多的了解。

關鍵詞:阿爾伯特·費朗茲·多普勒 《匈牙利田園幻想曲》 演奏技法 音樂作品分析

一、《匈牙利田園幻想曲》的相關簡介

(一)作者簡介

《匈牙利田園幻想曲》的作者是阿爾伯特·費朗茲·多普勒,多普勒是匈牙利長笛演奏家、指揮家和作曲家,他的教師是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作曲家李斯特。少年時期的阿爾伯特·費朗茲·多普勒就在長笛演奏方面展現了驚人的天賦,且在之后的藝術生涯當中有很高的造詣。他第一次上臺演出時年僅13歲,但是在17歲時就已經兼任了舞劇音樂樂隊的指揮并擔任佩斯市和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長笛演奏員,后來還晉升為維也納國立音樂學院的長笛教授。多普勒創作過很多作品,在歌劇、管樂序曲、長笛協奏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中《匈牙利田園幻想曲》在眾多作品中流傳最廣。

(二)作品及其創作背景簡介

長笛作品《匈牙利田園幻想曲》是在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所創作的,是阿爾伯特·費朗茲·多普勒的代表作品之一。多普勒在創作此曲時正在匈牙利歌劇院任職,而當時匈牙利音樂和吉普賽音樂有著密切的聯系,作者也深受匈牙利音樂的影響,所以整首樂曲既將濃郁的田園色彩與匈牙利民族特色相融合,又具有明顯的吉普賽音樂風格。在音樂演奏會上,這首曲子也會被眾多長笛演奏家作為重要的演奏曲目進行演奏。一方面是因為這首曲子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是因為這首曲子的演奏難度大,所以它的演奏技巧被演奏家們視為試金石。

這首《匈牙利田園幻想曲》總共分為三個部分。1~47小節為第一部分,這一部分為再現單三部曲的曲式結構,感情色彩相對暗淡。48~115小節為第二部分,是回旋曲式的曲式結構,而這一部分的感情色彩就比第一部歡快些。116~226小節為第三部分,屬于并列單三部曲式的曲式結構,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節奏明朗,感情歡快,情緒熱烈而奔放。

二、《匈牙利田園幻想曲》的長笛演奏技法

(一)節拍和速度的控制

在這首《匈牙利田園幻想曲》中,其中有一段快節奏樂句,運用的是快節奏的六十四分音符和三連音,在這一段樂句中,演奏者可以在遵循樂曲節奏,保持音樂連貫性和流動性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盡情演奏,使整個樂曲一氣呵成。演奏中間部分時,演奏者需要準確運用十六分音符,為了加快演奏速度,必要時可以采用分拍子的訓練形式。到了高潮部分,對高音要求非常高,要注意高音3處發音的準確性,需要隨時調整好氣息的發力,以便于不斷的變換高音。結尾部分需要突出特點,應當運用鮮明主題的后半拍起音和散板的方式處理。此處要注意長笛和鋼琴合奏要鮮明,尤其是最后一句要能讓人感覺到有新意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

(二)小行板的適度運行

在裝飾技法演奏上,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二部分使用了特殊的八分之四拍,與第一部分的八分之六拍對比十分明顯,在速度上也標記了比第一部分的MolotAndante更加快速的Andantion moderato。兩個部分同為D調的調性,但在調式上,第一部分為d小調,第二部分則轉為同音主大調,色彩也由憂郁暗淡轉為歡快明朗。這部分的旋律是以伴隨著舞曲氣質的匈牙利曲風旋律開始,仿佛讓人看到吉普賽人在圍著篝火歡快的跳舞。由三十二分音符組成的幾處華彩樂段就出現在這部分的中間處,從p到f的強弱對比,然后又轉到pp,這種變化需要演奏者在理解樂曲意境的基礎上,靈活的運用演奏技法來充分表達樂曲的情感。而這部分的演奏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對于高潮樂段處延長音記號的正確處理,平穩過度連音大跳和顫指手法,結尾處需要為后面的演奏做鋪墊,準確的表達裝飾音和附點音符等。

樂曲的第三段是快板,這部分的主要功能是考驗技巧和氣氛的渲染,調式為d小調,四分之二拍子。在四十八小節后轉為D大調,開始同主音大小調交規火熱的“富麗斯卡”,這一處快板部分所表現出來的匈牙利查爾達什舞曲,讓人們眼前仿佛又出現了圍坐在篝火旁的吉普賽人,觀看少男少女歡樂高歌的場景。接著,樂曲就轉到了四分之四拍,一連串的六連音,高低音的高亢與微弱,加上長笛清晰的雙聲部聲音效果,能夠充分表現出長笛的演奏技巧。最后轉到四分之二拍,快板整首曲子在歡快熱情的氛圍中戛然而止?!缎傺览飯@幻想曲》之所以能夠一直深受長笛演奏家們喜愛,是因為這首曲子不但內容豐富,旋律復雜多變,而且具有十分活潑的音樂形象,并在充分發揮長笛演奏技巧的基礎上,表達了匈牙利的民族藝術內涵及其民族樂曲特點,能夠使演奏者在抒發情感的同時磨練演奏技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要深入的了解匈牙利民族音樂的特點,這樣能夠促進學習者對其民族音樂的理解,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匈牙利田園幻想曲》的音樂分析

(一)簡述《匈牙利田園幻想曲》的音樂風格

19世紀的音樂作品會通過特定的標題來明確音樂內容,在音樂與文化相結合的基礎上抒發情感,以達到展現個人主觀生活感受與體驗的效果。作為匈牙利在這一時期杰出的作曲家阿爾伯特·費朗茲·多普勒,他的作品就蘊含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情感舒適、奔放,內容具有強烈的民族性特征,旋律充滿了浪漫主義思想的幻想性和抒情性,重視個人情感的抒發。這些顯著特征在極大程度上增加了其音樂風格的感染力與表現力。

《匈牙利田園幻想曲》是浪漫主義時期十分經典的一部長笛作品,該首作品的風格完全不同于古典時期的代表作。本首曲子在思想感情的表達方面較為自由,注重作曲家內心深處的情感,特點比較鮮明,不像古典主義時期曲子那般拘束和收斂。在這個作品中,作曲家主要借助田園的美麗風光將多普勒潛藏在心靈深處的感受酣暢淋漓地表現了出來,通過動人心弦的畫面,傳遞出了多普勒對田園美景的欣賞和向往,也反映了多普勒獨具特色的表達方式?!缎傺览飯@幻想曲》中的音樂風格和特點正是多普勒音樂創作方式的直接反映。由于多普勒從小就學習長笛,使得他在長笛演奏方面極具豐富的理論基礎,再加上李斯特作品給予他的啟發,多普勒作品中大多具有壯麗的演奏風格,之后經過他多年的努力與探索,創作出了快速顫音、大調音等難度系數較高的技巧。音樂語言如同詩意一樣,具有優美的旋律,通過一個作品便可以感受到作者富涵詩意的抒情風格。所以,從《匈牙利田園幻想曲中》作品中,人們也能夠感受到多普勒浪漫主義作品中富涵詩意文學色彩的創作風格,既有浪漫主義色彩,又極具憧憬和幻想。在節奏部分,該首曲子節奏變化五花八門,有清新悠揚的旋律,有完整的和弦,在和聲反復變換中更是預留了各種不同的幻想空間,通過由遠及近、由模糊到清晰意境的不斷變化,將多普勒對田園的極度喜愛體現到了極致。

在多普勒的作品中,除了受到了李斯特作品創作風格的影響,還因為受到了他作品中富含大量匈牙利民族元素的影響,所以在多普勒的作品中有著很多匈牙利本土化的音樂元素,尤其是在《匈牙利田園幻想曲中》中體現的更加充分。[2]匈牙利的音樂風格是在民族音樂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作品中的節奏偏向自由,還大量運用了顫音和波音等裝飾音,速度變化也極其鮮明,雖然作品中并沒有特殊要求要用規定的形式,但實則三段體還是運用的比較多的。由于李斯特對多普勒的影響較為深遠,所以不論是在音樂語言創作上還是在曲子的表現手法上,多普勒的作品都具有十分強烈的民族色彩。另外,他還成功借鑒了一些優秀創作者的經驗,使得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匈牙利民族的文化以及自然風光,這也是他能夠成為匈牙利民族樂派代表人物的重要原因。在創作《匈牙利田園幻想曲》作品時,多普勒主要采用了自由曲式,該曲子的結構簡練,由三個部分組成,樂思鮮明,主題主要采用的是匈牙利吉普賽民族的音樂。除此之外,該首曲子中的音樂形象十分清晰,深刻反映了作曲家極具民族主義傾向,而且民間音樂色彩也比較突出,在長笛領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二)音樂作品段落分析

1、第一段音樂分析

第一段的行板曲調是d小調,節拍為6/8,曲式為ABA三小段。

首先,A段為序奏部分,以一連串低音切入,使得本首曲子聽起來更加迷人,為幻想的抒情格調奠定了基礎,讓人仿佛真切感受到了匈牙利鄉村的美景氛圍。在行板旋律部分,多普勒將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等不同類型的音符引入其中,構成了三連音、八連音等各種各樣不同節奏的音型,將作品中的幻想風格很好地體現了出來,讓聽眾仿佛已經身在異鄉,在變化不定的音樂氛圍中感受到了自然風光的美。這部分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現了浪漫主義的自由和無拘無束,不像一些古典曲目那樣墨守成規,充分將自然的音樂風格表現了出來。在這部分,演奏者要注意手指和心情的放松,做到松中有緊。

其次,在B段中,速度明顯在加快,開始不斷出現三連音,而且在強弱對比度上也出現了明顯變化,旋律也在不斷加快。而且這部分中高難度技巧的應用,使得整首音樂都變得更為流暢。

最后,A'段實則就是A段的變化再現,不管是和聲還是旋律都進行了有效拓展,力度也在不斷加強,結束時候加上了長笛的泛音技巧,將第一段整體推向了高潮。

總之在第一段落中,要引起注意的就是節拍和速度結合在一起的變化。其一,第一段的節拍較為豐富,速度會跟著節拍的變化而不斷改變,所以這部分要做到自然貫通,不能過于僵硬。其二,要把握好自由度,將節奏和旋律結合在一起,確保旋律的流暢度。例如,在中間小節中,人們往往會忽略十六分的休止符,如果把控不好,就會打破流暢度。其三,在高音部分,應當注意氣息的應用以及舌頭位置的準確性。

2、第二段音樂分析

第二段的節拍為4/8拍,這種節拍在其他樂器中十分常見,但是在長笛中卻是非常少見的。與第一段的節拍相比,這種變化顯得略微有些唐突。但是由于第二部分是稍快版,速度明顯變快了,所以運用這種節拍也就變得不難理解了。第二部分的調性是逐漸從第一部分的d小調的灰暗、隱晦逐漸變為了D大調的歡樂、暢快。從情感角度來說,第一段民族風格比較突出,主要表現了自由自在;而第二段則將民族色彩進行了淡化,主要以抒發情感為主,例如,在中間部分出現的三十二分音符。[3]從力度角度而言,第二部分強弱對比十分明顯,對指法和氣息有著非常大的考驗??傊?,在第二部分,要注意對附點音符和裝飾音的仔細處理,確保音準的準確性。其次,在處理顫指手法和連音大跳技巧時,要注意音與音之間的靈活變換。

3、第三段音樂分析

該首曲子的第三段中主要采用的是快板,但是在曲調上又和第一段相似,節拍是2/4。從總體上來看,第三段不僅將第一段中的民族性進行了深入強調,還將第二段的技巧性進行了深層次反映,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有機結合。曲子從第四十八小節之后再次轉入D大調,同主音的大小調交規,從而將整首曲子的氛圍推向了最高點。與此同時,節拍開始變成了4/4,開始頻繁出現大量的六連音,高音和低音快速交替,使得音響的效果變得越發明顯,從而將長笛技巧很完美地變現了出來。此外,在solo部分,要善于靈活運用延長音記號,除了要保持曲子的連貫性,還要保持它的獨立性,[4]但是想要恰到好處的把握這個分寸還是有些困難的。由此可見,在第三段中值得引起重視的就是把握好分寸感。

四、結語

《匈牙利田園幻想曲》這首曲子有著豐富的旋律內涵和生動的音樂形象,除了民族特色鮮明之外,曲子的藝術感染力也十分強烈,而且將長笛的技巧也發揮到了極致,是長笛在教學領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曲目。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本首曲子的學習,能夠讓人覺得自己仿佛真正置身到了匈牙利,感受到了該地域的民族色彩和音樂特色。多普勒運用民間音調創作出的這首獨具魅力的曲子,是非常值得創作者學習和借鑒的。

參考文獻:

[1]李軼,楊弋,邢媛.匈牙利民間舞曲“查爾達什”的體裁特征[J].大眾心理學,2021(11).

[2]陶思言.李斯特《匈牙利幻想曲》的民族元素研究[J].大眾文藝,2022(2).

[3]李絲.多普勒《匈牙利田園幻想曲》中音樂美的表現手法[J].明日風尚,2017(19).

[4]武天一,程巖.多普勒室內樂作品《弄臣幻想曲》(OP.38)藝術特征和演奏處理[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三亞學院)

作者簡介:王景澤(1983-),男,漢族,海南三亞人,碩士,三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長笛演奏、長笛教育。

猜你喜歡
演奏技法阿爾伯特多普勒
維多利亞女王的婚姻
心理學失落的嬰兒被試“小阿爾伯特”的身份探究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萊組曲演奏技法剖析
鋼琴作品《箏蕭吟》的作品分析與演奏技法
王建中鋼琴改編曲的民族特色
嗩吶常用演奏技法與聲學參量關系研究(一)
基于多普勒效應的車隨人動系統
謝麗爾的生日是哪天?
幽默
基于多普勒的車輛測速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