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下急救中心設計策略研究
——以廣州市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為例

2022-10-25 03:41劉小娟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建筑與文化 2022年10期
關鍵詞:廣州市調度物資

文/劉小娟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博 士

梁海岫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高級工程師(通訊作者)

黃 駿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教 授(通訊作者)

引言

2019 年,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戰役中,120 調度指揮中心主要承擔呼叫受理、調度派車、咨詢答疑等相關工作。在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結合呼叫人群、疾病病種的改變、呼叫量的劇增,需要120 急救指揮調度中心打破傳統調度模式,因勢而謀、精準施策,調整接警受理規范,制定分級、分層、分類調度轉運方案,發揮COVID-19轉運救治的主力軍作用[1]。

然而在全球化經濟背景下,廣州在過去數十年間定位不斷提升,并在2019 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一檔。廣州不僅發揮著全球城市的職能,也面臨全球城市的流動性挑戰。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加,會隨之帶來諸多公共健康問題,每年新增傳染病正成為深刻影響人類未來的重大考驗,2020 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則是全球各大城市的“年度大考”[2]。

1 相關案例分析研究

在后疫情背景下,我國急救中心迅速發展。其中深圳市急救中心,在2020 年,擁有408 輛救護車,服務人口1400 萬。為抗擊新冠疫情出車17749 輛次,運送相關病人18669 人,培訓社會公眾38073 次。建設規模擁有新舊建筑面積規模合計25803 平方米,實行“集中受理、統一調度、分區救治、就近派車”的運行模式,把80家醫院以及所屬的160 輛救護車聯網,以合理利用急救資源,縮短急救半徑。目前已形成三層網絡急救架構:院前急救網、院內救治網、社區家庭急救網,其特點是網點多(全國最多)、覆蓋廣(公平可及)、急救半徑?。? ~5 公里)、反應速度快(平均1 分鐘),以滿足需求和公平可及原則,基本實現全范圍、廣覆蓋的網格格局。

另外,??谑写罅ν七M院前急救網絡體系建設。??谑屑本戎行默F有救護車57 輛,服務人口280 萬,總建設規模為26669 平方米,實行8個直屬救助站、6 家網絡醫院、2 家綠色通道醫院進行合作,實行統一指揮調度,按照“就近、救急、就醫能力、尊重病人意愿”的調度原則,進行急救中心的運行模式。除上述功能外,??谑屑本戎行闹匾暸嘤栍布O施建設,其中建筑面積占9800 平方米,約占總面積的1/3。

就上海市急救中心來看,作為全國急救人員的培訓中心,擁有獨立的院前急救醫療機構、人員急救裝備及指揮調度運作系統,總建筑面積10017平方米,服務人口2000萬,遵循“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分散布點、分類救護、現場救治、快速運轉”的運營服務模式[3]。

1.1 剖析策略要點

經上述案例分析,急救中心主要注重內容有以下兩方面。

(1)建設規模:建筑規模隨著城市人口基數大小而發生變化,廣州屬于中國一線城市之一,截至2020 年,廣州市常住人口1500 人,而在《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中,確定了嚴控國土開發強度,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方針,其中合理確定了2035 年廣州市人口規模約在2000 萬人,在廣州社會科學院出版的《2040年人口預測研究》中,加上流動人口,其中人口規??蛇_3500 萬人。因此為了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標其他一線城市緊急醫學救援中心,以及根據服務人口規模,根據相關規范,廣州市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的建設規模至少在20000 平方米以上。

(2)功能構成:基本實行“集中受理、統一調度、分區救治、就近派車、快速運轉”的運行模式。除此之外,各急救中心注重培訓硬件設施的建設,從應對新冠疫情來看,各急救中心為應對公共突發事件作出了巨大貢獻,對廣州市急救中心的建設具有有利的、可借鑒的現實意義。

2 需求為導向,應用設計策略

2.1 現狀分析

2.1.1 概述根據《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廣州市院前急救網絡的組成目前為“一個中心,5個分中心”(圖1)。遵循市急救中心統一指揮、就近出車、分散布點、分層急救的模式特點。

2.1.2 業務需求劇增

從2019 年數據來看,廣州市120 電話總數達1420705 次、120 出車總數289102 次,平均每日救治患者703 人次,與2018 年相比,120電話總數上升18.75%,120電話總數上升4.96%,救治患者總數增長5.09%(圖2)。從上看出,近幾年來急救能力呈穩步上升趨勢,與之對應的業務需求也逐年增加(圖3)。

2.1.3 培訓需求劇增

為更好地滿足急救醫護人員的需求,提升急救服務質量,結合廣州院前急救的特點,對培訓內容以及需求進行整合和深化,使培訓內容更加完整、系統化,力爭滿足一線標準。如圖4 所示,可以看出廣州市急救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缺少專業性的院前急救培訓基地是阻礙急救培訓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

2.1.4 物資儲備需求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醫療保障及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庫缺乏科學體系建設;(2)面對重大災難處于被動狀態;(3)醫療保障與應急醫療物資缺乏以風險需求為導向的儲備模式;(4)醫療保障與應急醫療物資缺乏科學的倉儲和管理空間。綜上述分析,全市統一的緊急醫學救援培訓場地尚未建設,而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生活節奏加快、人口老齡化及突發事件爆發,如2019 年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急救業務日益繁重,對應急物資儲備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2.2 問題提出

2016 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了《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規劃的制定對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保護國家公共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根據《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廣州市急救指揮中心主要負責社會急救醫療的組織、指揮、調度,承擔重大活動醫療保障和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

廣州雖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但目前廣州市公共衛生大樓5、6 樓辦公,業務用房、辦公用房等僅約2000 平方米,無后勤保障用房、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庫、培訓用房、綠地停車場等。在2020 年新冠疫情暴發后,醫療應急物資的需求量增大,使得廣州疫情防控臨時處于被動局面,物資無法及時、充足地共享和補給。此外,由于應急物資分散在各個部門,聯動性差,導致面對突發的重大災難時容易處于被動狀態。

總體來說,全市統一的緊急醫學救援培訓場地尚未建設,醫療應急物資儲備場所不足,物資儲備有限,難以應對大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急救培訓場地和物資儲備庫、調度指揮場所是廣州市緊急醫學救援指揮中心目前明顯的短板。

2.3 項目建設必要性

2019 年12 月,《中共廣州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廣州市急救中心加掛牌子的批復》(穗編字【2019】328 號)增加了急救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指揮、技能教學培訓、科研與創新等職能。2020 年初,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戰役中,120 調度指揮中心主要承擔呼叫受理、調度派車、咨詢答疑等相關工作,結合呼叫人群、疾病病種的改變、呼叫量劇增等因素,應急能力明顯不足,亟須120 急救指揮中心打破傳統調度模式,提高應急保障能力[3]。

因此,廣州市緊急醫學救援中心項目的建設是推動廣州市應急系統發展的必要前提,其建設能進一步提升廣州市應對疫情、災難等突發事件的綜合能力,以及完善院前急救與醫學救援體系,有效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身體健康。

3 方案設計策略研究

3.1 功能定位

從上述來看,在后疫情背景下,為促進醫療體系的發展,單一的功能不能滿足現在城市的運轉需求。因此,將現代化的急救理念、空間、態度載入到新的急救指揮中心,實現空間的多元合一,使得急救中心能高效運行,將成為設計構思的重要主題。

3.2 選址策略

根據相關規范規定,本項目應位于中心城區,滿足政府等上級部門在緊急情況下隨時指揮、指導現場救援的需要和上級領導與緊急醫學救援專家組合商的需要。并遵循交通便利、環境安靜、城市基礎設施良好以及避開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生產、貯存的場所原則。

根據以上規范要求,廣州市緊急醫學救援中心建設項目位于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馬瀝村,緊鄰地鐵14 號線馬瀝站以及京港澳高速鐘落潭出口范圍內,西北側為105 國道(圖5)?,F階段周邊配套設施已經相對完善,屬于交通便利、地理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良,且基礎設施完善的環境,有利于項目建設。

3.3 規模分析

根據已有案例分析,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的建設規模與服務的城市人口以及功能構成息息相關。即以橫向維度研究,對廣州市急救中心需求作出預測;以縱向維度研究本項目的建設規模。兩者相互作用,使得廣州市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的建設具有落地性價值。

3.3.1 橫向維度-需求預測

一個城市建筑與所在城市環境是相互作用的。城市的性格激發了建筑特性,而建筑的特性也象征著城市的屬性。文獻表明,人口密集趨勢與建筑發展趨勢同向而行,建筑是功能的載體,因此建筑設計應具有社會人類學視角[4]。

截至2020 年,廣州市常住人口1500 萬人,而在《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中,確定嚴控國土開發強度,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方針,其中確定了2035 年廣州市人口規模約在2000 萬人。在廣州社會科學院出版的《2040 年人口預測研究》中,常住人口2500 萬,加上流動人口,其中人口規??蛇_3135 萬~3300 萬人。根據《急救中心建設標準》(建標177-2016)第九條規定,可推算出大約需要314 ~680 輛救護車規模。因此確定本項目的建設規模取值400輛救護車,以滿足廣州市對院前急救中心所需。

3.3.2 縱向角度-建設規模

根據《急救中心建設標準》(建標177-2016)規定,本項目應由功能用房、業務用房、培訓用房、培訓場地、附屬用房等功能構成。參考國內其他城市和地區的急救中心建設情況,如上述深圳急救中心、??诩本戎行?、上海急救中心,廣州市急救中心項目實際面積需求如下:

項目總用地面積20000 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0152 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28672 平方米,地下面積11480平方米,室外培訓場地3000平方米,地下停車3000 平方米,道路及廣場面積1000平方米,綠地面積7000 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6000 平方米。容積率為1.43,建筑密度30%。綠化率35%。按《急救中心建設標準》,建設規模指標控制在30700 平方米以內,其中培訓用房面積可根據實際需求建設。本項目扣除培訓用房面積后總規模為26202 平方米<30700 平方米,符合標準。

3.4 規劃構思

正確處理國土空間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現行控規、生態廊道等相關規劃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根據地塊規劃設計條件,正確處理好地塊與城市主干道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出入口開口位置、處理好車行與人行之間的矛盾及明確開發建設強度等。根據建設需求,遵循“建筑布局合理、集約用地,功能分區明晰,交通便捷,流線明確、通暢;兼顧人性化和整體化形象”的原則。

根據精確的數據分析,發現當前發展和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矛盾,明確具體需求,以需求引導功能及規模,從而規劃用地及功能布局,指導詳細設計。最終將建設國內外領先且具有借鑒意義的緊急醫學救援中心。

3.5 總體布局

以集約節約用地為原則,總體呈中軸對稱布局。要求流程科學且安全衛生,符合緊急救援中心和救災物資儲備庫的建設標準,節省救援出車流程的時間和物資配備時間,充分考慮培訓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場地通風良好,采光充分。各棟建筑間采用風雨連廊相連,提高建筑組團之間的連貫性及舒適性。

臨規劃路一側建設綜合樓,承載中心調度、行政辦公及物資儲備等主要功能;綜合樓西側規劃培訓樓,承載專業性的院前急救培訓功能,建設完善且系統的培訓體系;用地西側主要作為停車庫及救護車駕駛培訓場地,同時預留一定的建設用地,以滿足未來發展建設需求(圖6)。

3.6 功能布局

總體分為三個功能區(圖7):指揮調度區、業務培訓區和彈性建設區。各功能分區之間強調獨立性和共享性,同時又緊密聯系成為一個整體,為中心當前的建設需求提供最大的承載。

公共綜合區:主要包含指揮調度、行政辦公、物資儲備等功能,是中心建設的核心部分。

業務培訓區:主要承載中心業務培訓及備勤等功能需求。

彈性建設區:停車庫、救護車訓練場及彈性建設用地等。

3.7 交通組織

方案科學合理地設計內外交通流線及流線中的潔污分流,處理好地上、地下垂直交通中心人流、物流通道及各出入口的規劃,注重停車場設置以及進出人流、物流的方便快捷。

項目于東側設置中心主要出入口,西北角設置次出入口。用地內部形成環路,同時妥善處理人車分離(圖8、圖9)。

結語

項目的建設一方面響應國家政策及規劃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當前院前急救調度能力匱乏的情況,對民生發展是重要的舉措。然而隨著我國城市進程趨于復雜化,未來城市中心區的緊急醫學救援中心建設與創新,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其重點和難點在于:設計不僅要進行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的功能布局和設計,更需要針對我國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的現狀的特殊性,提出積極的應對策略。

項目的建設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會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的需求逐漸改變,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回應環境,整合資源,創造豐富、積極的功能空間,以及結合城市規劃、市場經濟、人本主義等多種因素,為遠期的發展提供可能,從而推動我國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的空間品質邁上新的臺階。

圖片來源:

所有圖片均為作者自繪

猜你喜歡
廣州市調度物資
基于智慧高速的應急指揮調度系統
麓湖春天觀景
募集52萬件物資馳援東華大學
廣州市嶺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基于增益調度與光滑切換的傾轉旋翼機最優控制
廣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汽車維修與保養(2020年4期)2020-07-18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爾濱捐贈醫療物資
基于強化學習的時間觸發通信調度方法
基于動態窗口的虛擬信道通用調度算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