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思“學本教學”

2022-11-01 05:25姜旭華山東陽信縣溫店鎮中心小學
小學科學 2022年1期
關鍵詞:展學學程學本

◇姜旭華(山東:陽信縣溫店鎮中心小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學本教學”,更能體現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帶領學生開展“自學、互學、展學”,在學習中更能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和發展力。我們要打造高質量的小學科學課堂,為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诖?,本文將從初識學本、初探學本、再識學本、重思學本、重構學本幾方面,具體闡述我縣推行“學本教學”后,我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的所思、所悟、所行。

一、初識學本

我第一次接觸“學本教學”這個概念,是在2021年3月的龔雄飛“學本教學”報告會上。一天的學習,觀摩了兩位老師的學本課堂,聽了龔院長的評課和報告,第一次聽到“學 程”“主 問 題”“自 學”“互 學”“展 學”等 新詞,讓我不由得對“學本教學”產生了好奇,也想通過認真學習快速揭開“學本教學”的神秘面紗。后來,溫店學區發放了《龔雄飛與學本教學》一書,通過閱讀,我對“學本教學”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我知道了“學本教學”模式是先學生學,后老師教,互助展評。它是以自學、互學、展學為路徑,以導學單為載體,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從而使學習力充分發展。讀完書再來思考科學課堂,我發現科學課堂上一直有“學本教學”的影子。

學生小組實驗就是互學過程,實驗中明確分工也與龔院長所述的互學如出一轍;班內交流實驗發現就是展學過程。不過也有一些區別,龔院長的互學發言是有序進行,要遵循弱者先行原則,這是原來我們小組實驗中沒有明確的地方。原來課堂上的匯報交流都是小組代表發言,這樣一來,學優生的展示要多于學困生,學本課堂的展學不再是學優生一枝獨秀,而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展示的機會。

二、初探學本

對“學本教學”有了初步的認識后,我開始嘗試“學本教學”設計,探索學本課堂,我也一直在積極參與。按照“學本教學”的思路,我做了《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一課的教學設計。這一方案包括三個學程,對應的三個主問題分別是:

品嘗米飯,感受到什么變化;

米飯、淀粉遇到碘酒會有什么變化;

哪些食物中也含有淀粉呢?圍繞這三個問題的解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本課的學法指導、學程間的銜接語、導學單等也設計得面面俱到。根據這份教學設計,我上了一節學本觀摩課,一堂課下來自己就發現了一些問題。課堂像是走流程,學生展學時沒有一絲生機,像個木偶一樣被框架束縛得唯唯諾諾,評價、質疑也不如盡人意,課堂生成少之又少,總之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評課時,學區教學辦張主任也提出了一些問題,如米飯、淀粉和碘酒的實驗方法指導太零散,不太符合“學本教學”的要求。對這個問題,在張主任的帶領下,我們科學小組的教師都在不斷思考,在“學本教學”模式下,科學課堂教學怎樣對學生進行實驗方法的指導。原來的科學課堂教學是這樣處理的。

以《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為例,在學生動手實驗前,先讓學生思考怎樣做米飯、淀粉和碘酒的實驗,有想法的學生交流,教師和同學予以補充、評價并給出正確的實驗方法,說明實驗中的注意事項,難操作的實驗再進行演示實驗。而這樣操作在“學本教學”中,就顯得教師碎問碎答,不能更好地讓學生自學、互學。后來,我把這一課中關于實驗方法的教學設計成自學——思考怎樣做米飯、淀粉與碘酒實驗;展學——交流自己的實驗方法,其他同學補充、質疑和評價。當時感覺這不失是一種好的解決方法。

在這次觀摩課中,我把每次展學都設計成了三個問題,讓小組中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展學,但由于一堂課時間有限,一個學程只選擇一個小組展學。由此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科學課堂的展學應該怎樣實施?一個主問題僅有一個小組進行展學有說服力嗎?有時候實驗后就得出一個結論,怎么組織展學?有的實驗發現,需要多個小組的數據給予支撐,怎樣展學?

三、重思學本

暑假期間,我再次研讀了《龔雄飛與學本教學》一書。重思“學本教學”策略,我對自己教學中的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對小組如何進行合作學習又有了新的想法。為了確保小組的合作學習能高效、有序地施行,教師要不斷加強對組長和組員的合作技能的訓練。先對組長進行培訓,讓組長學會怎樣組織合作學習,再培訓組員的善傾聽、會討論、善辯論的能力。

在訓練小組合作時,要明確合作學習中的一些問題:如互學時,導學單怎樣放置讓小組成員都能看到;給小組成員講解時手指在哪里,其他成員眼要看向哪里等。除了培訓學生,小組互學時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用任務驅動合作進行,在合作中每位學生都要有事做;教師還要對每一次合作設計明確的“合作要求”,并在合作時加強對不會合作的小組進行指導,對合作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并讓合作好的小組給大家展示他們合作的過程,讓其他小組學著去合作。

在閱讀“學本教學”一章時,我反復讀了《日食和月食》教學實錄與點評,從中受到了一些啟發。按照我們以前的教學思路,即設計實驗方案—匯報實驗方案—補充、引導學生形成統一的方案—討論實驗注意事項—做模擬實驗。而這節教學實錄中給我們呈現的方法是:各小組設計實驗方案填寫在導學單上,再利用桌上的材料來嘗試自己的設計并畫圖記錄,通過展學演示模擬實驗,其他同學質疑、補充。這一教學環節,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有充分探究的空間,在探究中產生不同的構想,更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我認為,不消耗實驗材料的課這樣實施也不失是一種好方法。對此,我做了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學本教學”設計,在此期間我又產生了一些新的疑惑,設計了導學單,學生的活動手冊怎樣使用?科學課上自學時記錄在自己的導學單上,互學時以小組為單位記錄怎樣實施比較好?課本上的拓展資料怎樣設計?研討部分是設計成自學、展學方式,還是以談收獲的方式呈現?我也期待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能解決這些問題。

四、重構學本

帶著上學期的問題,又開始了這學期的學本探索。我以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感受空氣》一課為例,介紹我的學本課堂的新變化。

課前三分鐘,小主持人主持復習之前學習的空氣的特征和作用有哪些,學生通過個體自由接力的方式回答和補充。導課環節,教師利用空氣炮吹滅蠟燭的小實驗,結合空氣炮疏通下水道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小視頻產生要探究的問題(如空氣炮為什么會熄滅蠟燭?空氣炮利用了空氣的什么特征?),帶著疑問進入新課,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效果很好。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兩個學程。第一學程設計了兩個主問題,分別是討論游戲方案和做傳遞游戲。在討論游戲方案時運用了問題支架來引領學生互學。問題支架是這樣設計的:

分別用什么容器盛放石塊、水和空氣,并說明理由;

怎樣才能依次傳遞;

不泄漏是什么意思?通過問題支架的設計,學生在設計方案時有了明確的指引,互學起來就有的放矢。

第二學程的主問題是:利用充滿空氣的袋子、氣球、口哨,按照導學單的提示玩一玩,看看你能發現空氣還有什么特征?在實際執教的過程中,我發現本課設計的學程清晰,問題明確,能有效引領本節課的學習,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執教本課時,兩個學程都是采用了先互學后展學的方式,沒有自學環節。我的思考是自學、互學、展學要靈活運用,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確定使用哪種學習方式。

在這一課中,互學、展學要求設計得很明確,不再是空洞的套話。如討論游戲方案時,我設計的展學要求是:

交流游戲方案,說明理由;

小組用課本演示怎樣依次傳遞;

說說不泄漏是什么意思;

其他同學認真聽,及時補充、質疑和評價。

因為展學的要求明確,學生在展學分工時也有了方向。鑒于前期不間斷的展學訓練,這次學生的展學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這節課中,學生有清晰的表達,有明晰的思維過程,有大膽的質疑,有肯定激勵的評價。你聽“大家好,我們是奇思妙想組,下面由2號匯報游戲方案,請認真聽……”“我講解完畢,請問大家有疑問或補充嗎?”“我與你們小組的想法不同,我能說說嗎?”“我同意你們小組的觀點,你們小組的3號下次別再東張西望就更好了?!薄拔艺J為拋氣球,氣球慢慢掉下來,說明空氣有重量,你們同意嗎?”這堂課中小組成員勇于展示,思維智慧激情碰撞,他們認真的樣子、疑惑的表情、競相爭論的場面,都彰顯著學本課堂最美的樣子。

一路探索,一路思考,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以自學為本、以展學為美的科學學本課堂未來可期?!?/p>

猜你喜歡
展學學程學本
豐富“展學”工具 助力“雙減”落地
展學助力課堂生長
做合適的“展學”
普通高中個性化學程和學分管理研究
教育尋真
滲透“學本”思想 構建有效課堂
整體·聯系·學本
淺談“學本”課堂中教師的角色觀B
板塊展學 自主建構
實施“學程導航”模式,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