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手造”助推傳統手工藝產業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2022-11-04 02:55李娟
關鍵詞:創新發展

【摘? 要】“山東手造”是重大文化工程,也是重要民心工程。論文運用SWOT方法分析山東傳統手工藝產業創新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充分了解了山東傳統手工藝產業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助推山東傳統手工藝產業創新發展。

【關鍵詞】“山東手造”;傳統手工藝產業;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4?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2)07-0143-03

1 引言

山東是齊魯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眾多手工藝誕生的搖籃。構思精巧的高密剪紙、質樸實用的臨沭柳編、技藝復雜的文登魯繡、千錘百煉的德州黑陶、精雕細繪的淄博陶琉、精益求精的萊蕪錫雕……這些帶有濃郁山東特色的傳統手工藝產品凝結了數代人的智慧結晶,蘊含著豐富的地方文化,更呈現出無數齊魯工匠的創造性才能。對于山東來說,深耕人文沃土,推動傳統手工藝產業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求和推動產業振興的必然選擇?!吧綎|手造”在喚醒當代人傳統文化認知的同時,更是通過創新的方式,讓傳統手工藝重返人們的日常生活。

2 山東傳統手工藝產業創新發展的SWOT分析

2.1 山東傳統手工藝產業創新發展的優勢

2.1.1 傳統手工藝及關聯文化資源豐富

傳統手工藝,不僅是一門古老的手藝和技術,更是齊魯大地上傳承千年的生活美學,是代表山東文化形象的響當當的招牌。傳統手工藝產業開發不僅需要精湛的手工藝技術,同時需要深厚文化底蘊的關聯文化。山東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地域文化豐富多樣,這為傳統手工藝產業和“山東手造”的發展、起勢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和強大支撐。

2.1.2 傳統手工藝產業發展迅速

數據顯示,目前山東共有各類傳統工藝類企業和經營業戶119萬個,直接從業人員350余萬人,年產值1 600億元左右。其中僅濰坊市就有400多家風箏生產企業,風箏及衍生品銷售額達20多億元,累計解決超2萬人就業。肥城桃木雕4 000多個品種暢銷海內外,當地全年桃木產業銷售收入突破20億元;臨沭縣擁有372家柳編企業,2 000多個柳編加工點,外貿業務遍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帶動10萬農民就業,覆蓋貧困人員7 000人。類似的企業還有曲阜的印章企業、曹縣的漢服企業、菏澤的二胡企業、青島的小提琴企業……他們共同構成了“山東手造”厚實的產業基礎。

2.1.3 地理位置優勢突出

山東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地處中國東部沿海,位于黃河經濟帶、環渤海經濟區、淮海經濟群的中心地帶,也是“北京、上海、天津”3個經濟文化中心的中央腹地。山東交通便利,同時,與較為發達的日本和韓國隔海相望,國際文化交流廣泛,有利于山東省學習借鑒國外文化產業先進的技術與方法。從山東區位優勢來看,綿長的海岸線使得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相互交織,豐富的兩河文明發展為山東手工藝振興提供了契機,也為山東手工藝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思路與空間。

2.2 山東傳統手工藝產業創新發展的劣勢

2.2.1 傳統手工藝產業專業人才缺乏

第一,傳統手工藝傳承人年齡老化與斷代現象嚴重。許多傳統手工藝原有的老藝人大多都已過世或者年事已高,2004年濟南“兔子王”周景福、2005年菏澤“面塑大師”李芳清相繼去世。許多傳承人意識不到傳統手工藝的重要性,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不再熱衷和學習這些傳統技藝,紛紛改行,造成許多傳統手工藝后繼乏人。雖然一些人出于好奇學習傳統手工藝的知識與制作,但缺乏學習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另外,培養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人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這些都阻礙了傳統手工藝傳承人的發展,造成了傳統手工藝傳承人青黃不接、傳承中斷的局面。

第二,傳統手工藝創新與經營人才缺乏。高層次創新人才要具有對傳統手工藝的創新能力,依托傳統手工藝,研發更受大眾喜歡和更具豐富文化內涵的新產品; 經營人才則要把技術與市場結合起來,使傳統手工藝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目前山東高層次文化產業人才的缺乏不利于傳統手工藝的進一步發展。

2.2.2 傳統手工藝產業開發整合力度不夠

山東傳統手工藝不僅分布零散,而且具有較強的地域特色。眾多傳統手工藝資源在區域和產業層面上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有些區域只考慮當地的利益,地方保護主義嚴重;有些區域相互之間爭奪資源,破壞了文化資源的完整性;有的區域則急功近利,對文化資源進行掠奪性和破壞性開發,損害了文化資源的生態性;有的區域沒有意識到文化資源的重要性,文化資源觀念淡漠,造成了資源的閑置和浪費。例如,濰坊木版年畫目前主要是以作坊式生產為主,雖然產量高了,但由于相互間的惡性競爭使得價格越來越低。而且,大多數產品只是翻刻老版,沒有創新,無法適應市場需求。

2.2.3 傳統手工藝產業品牌影響力欠缺

文化品牌是一個地方文化建設的標志,也體現了地方的競爭力和吸引力。隨著我國工業4.0時代的到來,許多傳統手工藝品被新形態、新材料的工業產品取代,傳統手工藝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情感溫度、生活氣息和文化語境。例如,高密聶家莊的泥塑,產品單一,家庭式手工作坊的模式導致產業化程度低,產量上不去,銷售渠道主要是走地攤,利潤微薄。據《2021胡潤中國最具歷史文化底蘊品牌榜》前50個中,山東僅有3個品牌上榜,位列第六。因此,山東文化產業的品牌集中度不高,品牌影響力欠缺,品牌競爭力缺乏。

2.3 山東傳統手工藝產業創新發展的機遇

2.3.1 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提出推動傳統工藝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2022年3月,山東響應國家政策,提出打造“山東手造”品牌,制定《“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意見》,同年印發了《“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將助推“山東手造”成為振興手工藝產業、造福百姓、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2.3.2 創新的數字科技能力

山東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數字化工作,強力推進數字強省建設,研究制定了《數字變革創新2022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發展方式整體轉型。山東省政府一方面加強關鍵核心數字技術攻關,加快建設數據要素創新創業共同體,培育30個以上大數據發展創新實驗室,提升數字科技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加速數字產業發展,加快產業數字賦能,實現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將加速“山東手造”順利推進,帶動齊魯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

2.3.3 強大的消費市場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加優質豐富,人民群眾文化消費日趨活躍。2021年,山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 066元,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794元,增長10.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9 314元,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 299元,增長12.9%。居民生活質量得到穩步提升,同時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呈快速增長之勢。強大的文化消費市場為傳統手工藝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

2.4 山東傳統手工藝產業創新發展的挑戰

2.4.1 國外文化企業所帶來的挑戰

近年來,眾多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同時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發達的大眾傳媒網絡傳播各國的文化意識和生活方式。據統計,2012年美國文化產業產值約為5 50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美國文化占據了全球網上信息資源的90%。日本文化產業產值約為2 000億美元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此外,韓國也非常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2014年韓國文化產業穩步增長,GDP占比超過15%,文化產業在韓國已經成僅次于汽車制造業的第二大出口創匯產業。山東緊鄰韓國和日本,大量國外的文化產品進入山東,搶占山東文化市場份額,也給山東傳統手工藝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挑戰。

2.4.2 國內文化企業所帶來的挑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省市爭相開發各地市的文化資源,文化企業也得到快速發展。從2021年的《胡潤中國最具歷史文化底蘊品牌榜》100強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最具歷史文化底蘊的品牌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城市,北京和上海上榜品牌數量最多,分別有19個和16個,四川和浙江并列第三,各有8個品牌上榜,山東僅有4個。這些品牌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富含歷史文化底蘊。就山東而言,地處東部沿海,又在文化產業發達的北京與上海的中軸線上,再加上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環境,使得山東文化產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3 “山東手造”助推傳統手工藝產業創新發展策略分析

3.1 企業層面的創新發展

第一,加大創意研發,打造“山東手造”品牌傳統手工藝要想實現產業化的成功必須堅持品牌化戰略原則,首先是因為傳統手工藝的活態性特點,只有融入社會、融入民眾,不斷滿足民眾的生活需要,才能讓傳統手工藝在新的時代煥發光彩和活力。近年來,淄博陶瓷產業也在不斷發展創新,被作為北京冬奧會指定接待用瓷和饋贈禮品的“冬奧杯”就來自于淄博,杯蓋是天壇祈年殿形制,杯身印有冬奧會徽,杯碟則環繞著十種冬奧會比賽項目的卡通圖案。杯蓋、杯身、杯碟采用中國傳統的天、地、人三才觀,寓意冬奧會的舉辦契合天時、地利、人和?!岸瑠W杯”的材質選用的是自主研發、榮獲國際金獎的高石英瓷。

第二,利用“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等手段,改變營銷策略。隨著5G時代的到來,我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VR和AR技術、微信微博、云數據等新媒體手段,將傳統手工藝所蘊含的文化資源與新媒體形態相結合,改變傳統的營銷策略,大力傳播我國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與價值,提升品牌影響力。2021年,濰坊市政府宣布與騰訊《王者榮耀》合作,以濰坊風箏為載體,以游戲為媒介,共同進行傳統文化的深度傳承。此外,還制作王者主題風箏、線上直播風箏扎制技藝,推出“云放風箏”H5等活動,網上直播吸引了650萬粉絲。通過傳統+現代、科技+文化的結合,利用游戲為傳統文化賦能,不僅是數字化時代下的新嘗試,更加推動濰坊傳統手工藝產業的創新發展。

3.2 政府層面的支持重視

第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完善制度建設。創新發展傳統手工藝產業,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地方政府也應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制定系統的文化產業的準入標準和行業標準,不斷完善制度建設,使傳統手工藝產業走上法治化的發展道路。根據《山東省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進一步細化明確傳統手工藝產品的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產業開發程度越高,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會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變得尤為重要,知識產權的價值也是增加傳統手工藝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保護消費者權利。另外,通過法律的形式確認傳統手工藝產品價值的所有權有利于保護企業合法權益以及手工藝產業市場競爭的公平性。

第二,運用多元經濟手段,保障資金投入。政府應運用多種經濟手段,引導傳統手工藝產業的發展,消除制約傳統手工藝產業發展的投資體制障礙,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投資機制市場化的新型投融資體制,為傳統手工藝產業發展鋪平道路。首先,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保護傳統手工藝發展的專項基金,用于傳統手工藝的普查、采錄、傳播、教學、研究以及培養傳承人等活動;其次,政府應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和個人資金等以股份制、民營等形式投入文化企業的建設,構建多渠道、多元化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最后,政府應制定優惠的企業稅費政策,保障政策得到有效實施,鼓勵手工藝企業的創新發展。

3.3 高校層面的人才培養

傳統手工藝產業人才不僅要熱愛傳統手工藝,具有豐厚的民族文化知識儲備,還要掌握先進的技術和市場經營能力。首先,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可以設立與傳統手工藝相關的學科和研究基地,聘請民間藝術傳承人,與相關教師、專家等共同探索適應傳統手工藝發展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采用委托培養、學徒制等方式,將喜歡并愿意從事傳統手工藝事業的學生集中起來,培養適合傳統手工藝傳承與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其次,加強校企合作,完善傳統手工藝的培訓機制。在職業院校開設一些與傳統手工藝相關的課程,普及傳統手工藝文化,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傳統手工藝傳承的重要性。另外可以定期舉辦一些技能培訓,根據對從業人員的需求,培訓可以分為普及型、技能型、提高型、創作型等幾個層面,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可以提高培訓效果,確保培訓質量。

4 結語

傳統手工藝凝結著眾多匠人的心血,是千百年來人民智慧的結晶,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吧綎|手造”在保留傳統手工技藝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文化資源,通過創意新造、升級轉化,打造符合現代審美趨勢、符合人民群眾需求、市場廣泛認可的產品體系。因此,我們要用好“山東手造”,推動山東傳統手工藝產業創新發展,使之成為動力強勁的產業新動能。

【參考文獻】

【1】張露芳,周朋澤,劉肖健.傳統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發展策略[J]. 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02):207-212.

【2】李梅.傳統手工藝的創造性轉化設計策略研究[J].民族藝林,2022(02):152-159.

【3】遲心怡,胡安琪.傳統手工藝發展的途徑探索[J].文化產業,2022(13):71-73.

【4】邢瑞娟,王文東.鄉村振興戰略下貴州少數民族民間工藝傳承與發展的對策[J].貴州民族研究,2021,42(03):124-132.

【5】周巍,龍柳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胺俏镔|文化遺產”傳承教育的創新路徑探索[J].高教學刊,2020(04):37-39.

【基金項目】2022年度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山東手造”助推齊魯傳統文化“兩創”路徑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的立項號:L2022Z06170313。

【作者簡介】李娟(1980-),女,山東濰坊人,講師,從事職業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創新發展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和有效性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