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創新教育概念辨析及體系設計

2022-11-04 01:12陳穎張峰李卉妍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2年9期
關鍵詞:科研創新應用型本科創業教育

陳穎 張峰 李卉妍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世界格局的變化,國家對創新人才有著迫切的需求,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一直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科研創新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文章結合文獻研究對科研創新教育的概念進行辨析,將其與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區分,通過對比分析科研核心能力框架發現,科研核心能力的本質是科學研究能力培養;基于概念辨析、遵循科研創新的產生過程,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構建了基于成果導向和認知理論的“科研創新教育體系”,在行業特色類應用型本科院校進行了為期3年的實踐應用,對9所院校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本科生科研;科研創新;應用型本科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26-0014-05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隨著世界科技的迅猛發展,創新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凸顯。2005年,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提出要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為我國科技發展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其中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進一步需要大量掌握前沿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1]。高校在科研創新及成果轉化、優化培養創新人才等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職能。因此,2010年5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了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南,拉開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序幕,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二)問題的提出

1. 科研創新教育相關概念辨析

高等教育有著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的社會職能[2],創新創業教育試圖培養的是能夠促進知識增殖的人,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價值引導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的,這些與教學和科研是直接相關的[3]??蒲袆撔率莻€人通過科研探索和不斷學習等各種途徑進行知識創新的過程??蒲袆撔陆逃彩歉叩冉逃泻苤匾囊徊糠?,越來越受到相關學者的重視。然而,這兩個概念研究目前仍未得到廣泛一致的認同。因此,本研究試圖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上對科研創新教育概念進行辨析,進一步厘清二者之間的關系。

2. 應用型高??蒲袆撔陆逃m用性及效果

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然而,2016年發布的《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指出,當前我國創新人才培養力度不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仍是“軟肋”[4]。不同于研究型高校創新型的定位,應用型高校肩負著教學、科研以及為地區或行業服務的多重角色。在研究生培養方面,科研創新能力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確定性培養目標,但是涉及本科生的科研訓練卻仍然存在著不足[5]。本研究試圖在概念辨析的基礎上構建教育體系,實踐并探究科研創新教育對應用型本科學生的適用性及效果。

二、科研創新教育概念辨析

(一)創新創業教育

以高校研究和實施為主體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經歷了播種、萌芽和成長階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9年11月27日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中提出了“創業教育”,這被學界普遍視為該研究的起點;1998年“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和1999年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全國學聯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首屆“挑戰杯”的舉辦拉開了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序幕;隨著2010年5月《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印發的《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和2015年5月13日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高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發布和實施,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逐步全面覆蓋,標志著創新創業教育進入了成長期[6-7]。

從創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發展路徑可以看出,國內對“創業教育”概念的提出要早于“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一詞最先出現在教育部文件之中,之后國內學者研究“創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二者沒有明顯的區分使用。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具有重大的差異性,這與國家發展程度和歷程有關,伴隨著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階段,國內相關研究文獻的數量呈現出與其發展階段相適應的不斷增長的態勢,從早期對關注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和問題、教育體系,與專業教育融合、實施模式、實踐路徑等研究,逐步發展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相關性、創新創業行為研究、教育模式體系、人才培養體系及實踐教學、與專業教育融合及生態系統構建研究等細分領域[8-9]。

隨著研究的開展,“創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已經逐漸演化成為兩種不同的研究主題,其核心最終指向培養創新人才。

(二)科研創新教育

對以研究型大學為主導的絕大多數高等學校來說,研究生群體從科學研究中獲益是確定性的,本科生卻普遍擁有較少的科研體驗 。隨著美國高校本科生參與科研的教育理念普遍推廣,美國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美國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10]。1998年開始,我國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研究型大學對本科生開展了科研訓練,使本科生在大一大二盡早參加科研實踐(seminar課),以便學生根據自己的志向和興趣確定學科方向,培養學生較強的學習探索主動性和興趣,以及較強的研究創新能力[11]。

然而,對于本科生科研,至今還未有明確的定義和說法,有些文獻以“本科生科研訓練”為指代,有些文獻以“大學生科研”統指。但是不同的定義均強調本科生在學科領域的“科研探索過程”,以及對學科發展的“原創性”和“創新性”貢獻[12]。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依托科研優勢,通過讓學生參與科研和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進行學科探索,形成科研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屬于一種融合教學與科研的教育模式,即“科研創新教育”。從語言學中構詞基本單位、組合規則及釋義方式的角度構詞分析,“科研創新教育”由“科研”“創新”“教育”三個合成詞組合而成,教育和創新教育是科研創新教育的上位概念,創新教育是教育目的,強調“科研”在創新教育中要素角度的重要作用。

相較于創新創業教育,科研創新教育的概念范圍更為具體,直接關涉科研知識傳授本身。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包括科研創新教育,還可能包括不以創新為核心的關于創業活動的教育。

三、科研創新教育體系構建

(一)本科生科研核心能力

作為美國本科教育領域主要的全國性組織之一的美國學院與大學聯合會 (AAC&U),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構建了現代大學生“核心學習成果(Essential Learning Outcomes)”框架,其指出的本科生科研核心能力培育與研究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高度契合,是發展大學生創新能力與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然而,不同于學術性的研究型大學,應用型大學的人才培養任務更注重實踐教學和應用技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與工程教育的本質更為吻合。兩者本科核心能力對比如表1所示。

通過對比核心能力框架,應用型本科所依據的工程教育的大學生核心能力也包含科學洞察力(發現問題)、工程實踐創新能力(解決問題和創新)、跨學科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更強調工程應用層面。甚至,這一核心能力需求歸納為STEM教育下沉推廣至K12教育階段 。因此,對于不同類型的院校,本科科研能力培養均應基于通識教育構建,本質是科學研究能力培養,是發現科學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圍繞解決問題所具有的專業技能、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跨學科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社會個人責任等的培養。

(二)科研創新教育體系設計

科研創新教育體系的設計和實施的前提和基礎是要遵循科研創新的產生過程,即科學研究的過程??蒲袆撔陆逃w系設計的關鍵是要明確課程目標、定義課程導出成果,通過設計教學模式和內容設計實現教學成果評價和使用,以及持續改進。定義科研創新通識教育的“學習效果”是課程教育的前提和基礎,顯然“科研創新行為和能力”是科研創新通識教育的核心目的,即學習者學習效果。而從學生主體的心理學認知角度,科研創新是一個初始認知、意識產生、興趣培養、科研行為產生實施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概念、直覺、判斷、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本研究從學生認知和科學研究過程角度,以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行為和能力為核心,構建了以科研創新教育學習效果進行反向設計思路模型,并進行課程內容和實踐設計,如圖1所示。

(三)應用實踐

1. 應用開展

本研究依托交通行業特色類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文中所設計的科研創新教育體系以本科培養方案的形式制定,僅在實驗專業2016級、2017級、2018級開展實施??蒲袆撔陆逃n程內容的訓練和實踐的方式為學分必修,學生在大一通過“專業導論課”了解專業學科前沿知識了解及認知,大二學期上學期開展“本科導師制項目”并進行“科學選題訓練”“創造學”和“科研導論課”的理論課程學習,大三開展“創新研究性實驗”“文獻檢索與科技寫作”的理論學習,大三、大四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科研項目實踐”“學術科技活動”或“企業實踐”,“自主學習項目”以“學術講座”和“專業經典閱讀”的形式貫徹始終。

2. 應用效果

科研創新教育培養方案執行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效果,具體表現為:

(1)學生學術科技獲獎數目顯著增長

從2016年起,科研創新教育的學術成果有了顯著的增長,從科研成果角度來看,學生科研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由2016年的14項獲獎逐年提升至2019年的153項獲獎。

(2)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元認知能力”和“科研參與率”有了較大提升

通過設計組合調查問卷,調查范圍為作者成員所在院校,學校類型包括研究型、應用型(公立和民辦)、教學研究復合型院校共計9所,調查問卷可靠性分析克隆巴赫系數0.940,問卷具有較高的可靠性?!翱蒲袆撔陆逃痹趯嶒瀸I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對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提升有著顯著的作用,這或與科研創新工具學習有一定的相關性;“科研創新教育”的開展對“未開展科研創新教育”同一專業的科研參與率有著顯著的促進提升作用,同一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往往會共同組隊進行科研活動,這是“科研創新教育”的外顯效益,是科研活動團隊協作的積極效果;科研創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應用型高校與研究型高校之間在自主學習能力、科研參與率上的差距。

3. 實踐不足之處

應用型本科院??蒲袆撔陆逃Y果也顯示出一定的不足,具體體現在:

(1)學生學術寫作能力稍顯不足。2016—2018級學生“文獻檢索與科技寫作”平均分分別為:67.62、70.12、69.23;“科研選題報告”“科學研究報告”的量化評價中寫作得分低于70,寫作能力及學術語言能力掌握較弱。

(2)學生普遍存在數理能力較差的突出問題,專業知識技能的運用有待加強。在“創新研究性實驗”中表現為不能很好地應用數理基礎知識進行實驗數據處理和分析?!翱蒲邢嚓P”調查問卷分析結果也對應顯示,55.91%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科研活動中“不能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互為佐證。

(3)本科導師制的支持效果不足?!翱蒲邢嚓P”調查問卷分析結果顯示,14.03%學生每學期只與導師見面1次,訪談結果表明導師在學生科研活動的支持力度仍顯不足。

四、結論

研究以應用型本科為教育改革研究對象,在概念辨析的基礎上構建了科研創新教育研究體系,并進行了實踐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一)“科研創新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科研”教育是大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只有給予學生參與科研和實踐活動的思維、工具及實踐指導,以此幫助學生進行學科探索,才能最終形成學生科研創新的行為和能力,這本質上屬于一種融合教學與科研的教育模式,是大學知識創新體系中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

(二)“科研創新教育”應基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進行構建設計

科研創新教育應是符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是傳統通識課程的有益補充而非替代,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素養的重要途徑??茖W素養、專業倫理、品格塑造和核心價值觀形成了互相促進、互相滋養的內涵關系,更貼近通識教育的內涵。

(三)科研創新通識教育體系以學分必修的方式有較強的執行力

科研創新通識教育體系的理論課程幫助學生初步的科研認知、掌握科研思維和工具的理論知識,實踐環節以“本科導師制”的貫徹執行為基礎,培養的科研創新能力有助于學生跨學科應用及解決復雜現實問題。

理論課程和實踐環節體現了“發現-分析-解決-應用”科學認知和探索的全過程,學生在整個科研創新教育中“初步認知-意識產生-興趣培養-行為產生”循序漸進。

(四)科研創新教育的實踐效果明顯

科研創新教育的實踐效果顯示,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能通過“科研”相關通識教育獲益,能直接提高學生對科研活動的認知和參與度,進而產生了豐富的學術科技成果,科研活動的參與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效果較為明顯,對元認知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李建平,李閩榕,趙新力,等. 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7-2018)[D].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35

[3] 趙俊兵. 教育學視野下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4] 教育部. 《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系列高等教育質量報告首次發布——事實和數據說話,展現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自信與自?。跡B/OL].(2016-04-0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6n/xwfb_160407/160407_sfcl/20160 4/t20160406_236891.html.

[5] 張改清,蔡婷婷,薛玫,等. 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學生科研訓練的探索與研究[J]. 化學教育(中英文),2020,41(06):99-104.

[6] 曹之然. 基于文獻計量的創新創業教育知識圖譜研究[J]. 科技創業月刊,2020,33(09):147-153.

[7] 王歆玫. 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歷程及階段特征研究——基于2008-2017年《中國教育報》的文本分析[J]. 高教探索,2018(08):107-113.

[8] 林宣汝. 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主題演化及政策相關性研究[D].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21.

[9] 江超,徐志倉,周???,等. 基于CSSCI的2010—2019年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文獻計量研究[J]. 安康學院學報,2020,32(05):118-128.

[10] 許祥云,張茜. 美國本科生科研核心能力圖景、培育路徑及其啟示——基于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教育實踐[J]. 比較教育研究,2020,42(04):26-33.

[11] 李師群.科研訓練是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近20年清華物理系學生的seminar[J].物理與工程,2020,30(01):19-22+28.

[12] 趙慧杰. 促進90后大學生科研創新的對策研究——基于與80后、70后的比較[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07):11-15.

[13]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An Introduction to LEAP[EB/OL].(2016-03-15)[2020-02-26].https://www.aacu.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 LEAP/IntroToLEAP2015.pdf.

[14] 美國國家工程學院. 2020年工程人才報告暨2020年工程教育報告[M]. 蔡先金,杜斌,等,譯.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美國科學院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淳潔)

猜你喜歡
科研創新應用型本科創業教育
科研創新要素集聚、產業優化與區域經濟增長
加強機構編制研究工作的探索
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課程建設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建設之必要性探討
構建高校研究生創業實踐平臺的有效途徑分析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基于“創業崗位”需求的新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方法與長效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