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分教學法在高職英語 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2022-11-06 10:42季正紅
校園英語·中旬 2022年9期
關鍵詞:應用探討高職英語課程思政

摘 要:當前高職英語課堂存在學而不習、知而不識、文而不化的現象,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課堂中引入對分教學法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方法。文章從對當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分教學法理念及教學環節等方面,分析對分教學法對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意義和作用,也分析了對分教學法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師和教材均提出的新挑戰。

關鍵詞:對分教學法;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應用探討

作者簡介:季正紅(1977.07-),女,山東煙臺人,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應用英語、高職英語教學。

一、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要求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并提出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及和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是各專業學生必修或限定選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的英語課程為基礎,與本科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相銜接,旨在培養學生學習英語和應用英語的能力,為學生未來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標準中明確了高職英語的課程性質和定位,也強調了課程思政是高職英語課程中的根本任務之一。

高職英語教學教學經歷了數次改革和創新,總顯得舉步維艱,踐行“課程思政”理念是回歸課程屬性、破解當前高職英語課程尷尬處境的有效舉措之一。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如何落實,課堂中采用何種教學模式來融入課程思政,如何提升學習成效等問題亟待思考和解決。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課堂中有待潤物細無聲地落實,對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對分教學法

對分教學法是復旦大學心理系教授張學新于2014年提出的基于心理學和腦科學的教學模式,是折中對傳統課堂和討論式課堂。張教授認為,以知識記憶為目標的傳統授課法是制約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改革的最大瓶頸,對分課堂的“責權對分”思想,強調師生雙方的主體性發揮,是使教與學真正成為雙向互動過程的一種“雙主體雙互動”的教學模式,對分課堂消除兩極化,保障大班教學效果。

對分課堂是把教與學相互聯系的三個過程,P(Presentation)是教師的課堂講授,課堂上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精講,使得學生了解知識結構,知曉學習重難點;A(Assimilation)是學生的內化吸收,在精講之后學生獨自思考,將知識內化的過程;A(Discussion)為學生課堂討論,即學生帶著內化的思考結果與班級其他同學進行小組討論。在對分教學法中,講授和討論錯開,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主安排學習,內化吸收,并以討論的形式強化學習成果,這是對分課堂的關鍵創新所在。在實踐中,對分可以分為當堂對分、隔堂對分及當堂對分加隔堂對分三種模式。

三、對分教學法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思考

(一)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高職英語課堂存在“學而不習、知而不識、文而不化”等三方面問題。在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并未真正轉化和吸收;更談不上將知識內化為素養的問題。試問,在這種狀況下,在高職英語課堂上如何將思政如鹽水的融入日常教學中?這一現實問題亟待解決以改變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生態。

(二)對分教學法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引入對分教學法后,教師需要對知識點進行重構,并在課堂教學進行精講留白,即重要的部分重點精講,給學生留白一部分內容。精講留白的做法使學生在精講環節學到了精華部分,留白環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積極性,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和技能的進一步的學習。對分教學法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內化吸收過程,獨學環節是學生將教師所講的知識點轉化成自我認知的過程,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所學內容進行內化吸收。小組討論是緊跟在獨學之后的,就內化獨學部分存在的問題相互探討。通過小組討論和小組分享,實現同伴互學,進一步促進學生把留白部分內容補全,學生甚至可以探索學習更多內容。因而對分教學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解決學生在課堂不學不思的狀況。

對分教學法,伴隨內化吸收和小組討論環節的一個重要過程是書寫亮、考、幫筆記。對分課堂中所謂的“亮”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內容,稱為“亮閃閃”;“考”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懂,其他同學可能不懂,通過問題的形式挑戰其他同學,稱為“考考你”;“幫”指學生自己不懂,求助于學習同伴或教師, 稱為“幫幫我”。學生在獨學內化過程中,會拓展到相關部分,并在學習過程中記錄下印象最深或認為值得記錄下來的內容及自己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在后續的小組討論中,提出問題,小組成員互助解答,并就自己認為已經完全掌握的問題考一下小組成員,在同伴互幫互講互考中完成同伴互學,并記錄課程學習的亮點、考察的問題和個人反思(即亮考幫筆記)。

高職英語課程中的課程思政與高職英語課程內容如鹽溶于水,二者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在對分教學的精講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講得是高職英語的知識和技能,可以將思政元素留白,學生在內化獨學的過程中,除了消化吸收精講部分的內容,還可以涉及思政元素部分,將其內化;并且在后續的討論環節中,通過小組討論,進一步強化思政元素,同伴之間的討論,實現同伴互學,也是最佳的學習方式之一。在亮考幫筆記中,思政元素也可以體現在亮閃閃、考考你、幫幫我的任何一部分中,并以書面形式將學生的所思所想形成文字,記錄下來。通過這幾步,課程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學生的課堂學習中,并且在不同的步驟中不斷得以鞏固和強化,真正實現知識與思政元素同向同行,潤物細無聲。

(三)對分教學法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的作用

1. 對分教學法改變了傳統課堂的評價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對分教學模式采用的是兩極定性評價,重點識別突出兩極,即10%的優秀和10%的后進,這就是兩極評價的邏輯。在課堂教學中,通常采用簡單的操作,即找兩極分三類;所謂的定性就是指僅分類別,不進行打分。兩級定性評價的最為突出特點是對大多數中間成員不予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成員的積極改變。在兩級定性的獎勵中,只有少數人可以得獎,懲罰作為評價激勵的措施之一,也必定是針對少數或者更少數人的,這樣少數被獎勵的成員能更好地發揮其積極引領作用,而后進的少數人也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從心理學的角度,更能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內在動機提供的是一個促進學習和發展的自然力量,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鼓勵宣傳正能量,以激勵為主,懲罰為輔,這種兩極分三類的評價方式的本身就是課程思政元素,也是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融入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對分教學法源于中國本土,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鮮活案例,使得高職英語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的課堂助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目標的實現。

2.對分教學法改變了傳統課堂的講授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和課堂參與度。教師精講后,對分教學法更注重學生的內化吸收,獨學過程使得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所學內容進行內化吸收。所以對分教學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精講獨學之后便進入討論環節,這個同伴互學的過程,學生可以把內化獨學環節中的問題相互請教、相互探討,暢所欲言,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中心,有效解決了學生在傳統課堂上學而不思的狀況,變不學不思為有學有思。

內化獨學的過程是一個較好的課程思政學習過程。通過內化獨學,學生可以對比中西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并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更清晰的認識中國的發展與日趨強大,在高職英語課堂學習中不斷強化家國情懷,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對分教學法改善了課堂生態環境,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進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4C核心能力。學生、教師和課堂環境是課堂生態結構的三大要素。學生與教師的相互作用,影響著課堂生態的構建。在教學過程中,一開始往往老師滿腔熱情,精神飽滿,學生畏懼英語,心不在焉或心有所屬(手機),課堂上懶得參與課堂活動,長此以往,老師的熱情和積極性受到打擊,學生更是缺乏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

對分教學模式基于學生的學情分析,課前教師只需要將課堂時間逐漸且有序地交還予學生。教師是課堂組織者,在精講后組織學生進行獨學、討論和總結。這樣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思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敢于也勇于積極發言,和同學探討,與老師溝通,課堂氣氛也逐漸和諧起來,不僅可以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也使得師生關系融洽,進一步優化了課堂生態環境。

四、對分教學法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一)對分教學法對教師提出新要求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對分教學法還時予生,教學中涉及諸多知識點和思政元素,星羅密布,需要給學生足夠的獨學時間來內化吸收才能真正實現學習效果。然而教師如何做到精講留白對新老教師都是一大挑戰。精講什么,留白什么,這要求教師必須要將教授的內容進行梳理和重構,給學生留下更多時間內化吸收和反思英語知識和思政元素。

(二)對分教學法對教材提出新要求

體系完整、知識點羅列細致是傳統教材的特色,不會遺漏任何一個知識點。對分教學法通過教師的精講留白及學生的內化吸收,雖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教材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改變傳統教材全面的知識點,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教材編寫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未必能及時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采用對分教學法后,可采用新型活頁教材及各種在線資源作為補充,如活頁式的對分手冊,學生不僅可以在此記錄亮考幫內容,也可以拓展課外英語閱讀資料,豐富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楊修平.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理據、現狀與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8):36-41.

[2]杜艷飛,張學新.“對分課堂”: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與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6(3):116-118.

[3]程夏艷.英語教學中對分課堂的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9(36):83-85.

[4]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5]馬陸艷,張學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中“講授”的特點[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10):75-76.

[6]楊修平.對外講好中國職教故事的時代要義與學理邏輯[J].職業技術教育,2022(7):21-28.

[7]葛翠茹,張學新,李世偉.以對分課堂推動課程思政的有效實現[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5):26-28.

猜你喜歡
應用探討高職英語課程思政
生物監測及其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探討
水溶性色粉在防凍液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論高職英語多元化綜合評價模式的效度與信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