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術英語閱讀素養為導向的 參與式“英語外刊選讀”課程改革

2022-11-06 10:42吳開來
校園英語·中旬 2022年9期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英語閱讀教學課程改革

摘 要:當下核心素養是教育界人士關注的焦點。但大學英語課程核心素養的界定模糊,導致課程設置、定位以及實踐與高校教育的學術性特征難以對接。目前教學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文教育滯緩、智育偏差、德育缺位、創新教育不足,導致學生閱讀能力提升難,閱讀廣度拓寬難、語言理解深化難、素質平衡發展難。針對這些問題,該研究以學術素養培養為導向,以學術英語閱讀教學“四維法”為理論框架,提出學術英語閱讀教學內容層級模型,基于該模型探索英語學術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充分挖掘本土英語教學實踐路徑中所呈現出的具有核心素養品質的因子,開展基于本土視角的英語教學理論的探究與建構,為高校外語學科培養高素養人才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核心素養;參與式教學;BOPPPS;課程改革

作者簡介:吳開來,溫州商學院。

一、引言

近年來, 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出于就業等現實原因迫使學生完成學業,因此高校中的學習從一種富有責任感和自豪感的活動變成了一種負擔。在此環境下,傳統教育方法的弊端被放大。而參與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術之間的交流與反饋,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優點,在最近20年來發展成為一種成效明顯的課堂教學法。本文探索了將參與式教學運用到大學階段的英語教育領域,以期培養出更高素質的人才。

二、“英語外刊選讀”課程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設計

(一)改革緣由和目標

“英語外刊選讀”是為非英語專業學生培養學術閱讀能力而開設的選修課。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素質教育目標狹隘化、課程設置工具化、課堂學習被動化的困境。具體表現為教學設計強調語言知識,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無法滿足學生品格與思維發展的需求;對教材內涵挖掘不到位,課程思政融入教學不自然,效果打折扣;教學方法以輸入型為主,授課時教師與學生的活動比例嚴重失衡,無法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缺少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及行動研究,使教學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解決滯緩、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受限。本文以參與式教學為理論基礎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以學術英語閱讀教學“四維法”為理論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指導,提出適合英語外刊選讀參與式課堂模式的學術能力培養的途徑,注重知識、技能和思辨能力共同發展,使課堂教學內容層級化、教學任務次序化、教學方法結構化、互動多元化、知識技能內化,教學反思及時化,使學生的學術閱讀素養培養過程層級化、漸進化、個性化、系統化。

(二)理論框架

1.雙金字塔式互補性大綱設計模型及學術英語閱讀課程四維法。圍繞英語素養培養,Spector-Cohen 等根據學生水平將教學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 3 個級別。從初級到高級,學生要經歷從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的 3 個階段:認知階段(cognitive stage),學生有意識地學習語言規則; 聯想階段(associative stage),學生逐步建立語言規則之間的聯系,并開始對陳述性知識進行程序化處理; 自主階段(autonomous stage),學生對規則的依賴逐漸消失,可以更加自主地運用規則進行交際。遵循以上規律,Spector-Cohen 等設計了 4 個層次的教學任務,分別是語言形式、閱讀策略、學術體裁和標準任務,并提出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模式相結合的平行四邊形課程體系(如圖1)。在自下而上模式中,課程教學內容由語言形式逐漸過渡到閱讀策略、學術體裁和標準任務; 在自上而下模式中,課程教學內容以標準任務為主線,輔以學術體裁、閱讀策略和語言形式等內容。兩種模式相結合構成了一個動態的課程體系。隨著學生外語水平提高,自下而上模式逐漸向自上而下模式過渡,教學內容也逐步由通用英語向專業英語轉變。

2.BOPPPS模型。20世紀 70年代,加拿大教師技能培訓工作坊(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提出了 BOPPPS教學模型。該教學模型針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將教學內容分為前后銜接的6個模塊:導入(Bridge)的作用是幫助學生專注或連接即將要介紹的課程內容;目標(Objective)包括教師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前測(Pre-Assessment)的作用是了解學生的興趣和能力、聚焦這堂課的目的、提供給學生表達、復習或澄清所需要、幫助教師調整內容深度和進度;參與(Participation)在該模型中處于核心地位,指采取積極的學習策略,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來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后測(Post-Assessment)是了解學生是否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評估方式;總結(Summary)旨在幫助學生整理并回顧所學內容以進一步鞏固學習目標,既有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摘要回顧和知識點總結,反思每次課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包括學生自己的自我總結與反思。

(三)改革設計

1.課程教學內容重構——以學術閱讀素養為導向。參考并借鑒高霄提出的大學公共英語課程學術素養概念,學術心智與學術能力以互補關系構成學術素養。英語外刊選讀課程培養的學術英語閱讀素養,以發展學術語言能力為基礎,同時訓練學生的學術思維,提高學生的研學能力并建構學術文化意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術能力的目的;在此過程中逐漸培育學生的學術心智,使學習者養成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及少數關鍵高級行為能力。

圍繞學術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英語外刊選讀課程教學內容安排上至少需包含學術語言、學術體裁(涉及學術篇章中潛在的學術文化)和思辨三個層次,各層次涉及的主要學術閱讀素養要素的培養見圖1。在實際教學中,三個層次的教學內容往往是一個有機統一的復合體,各層次不是分離的,也不是以線性方式呈現的,需根據學生需求合理、高效、靈活地安排三層次之間的關系和比例。

基于Spector-Cohen等人提出的雙金字塔式互補型課程大綱設計模型和學術英語閱讀課程四維要素分析框架,結合學情分析和前期教學經驗初步提出教學內容層級模型(見圖2),并將在后期實踐中不斷優化完善。

學術語言教學層是解決“What”(讀的是什么)的問題。主要的教學任務是認知語言形式,主要強調核心學術詞匯和學術句型(如下定義、解釋、舉例說明、描述、對照等)兩方面內容,讓學生進行認知性閱讀并為篇章結構意識奠定基礎。這一層突出體現了語言作為獲取信息手段的工具性作用。

學術體裁層是解決“How”(如何有效閱讀)的問題,教學內容旨在幫助學生增強學術閱讀所需的篇章架構、意義解構等意識。主要的教學任務是閱讀策略和學術體裁。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學習猜測詞語語境義、推測或歸納行文結構、捕捉細節信息、做閱讀筆記等技能,讓學生逐漸具備歸納、辨別、分析、評價等素養;對學術體裁或修辭手法的學習為深度閱讀技能奠定基礎,學生需在對不同的閱讀策略和技能特征進行歸納和總結基礎上,針對不同的體裁和修辭選擇適當的策略和技巧,反過來又有助于學生深化對學術體裁結構特征的認識。這一層能夠體現語言作為文化載體的人文性作用。

思辨層主要解決“Now What”(讀完又怎么樣)的問題,教學內容以任務驅動,通過設計不同類型的學術閱讀任務,讓學生把課堂中的知識與技能運用于自身的學術體驗,如制作海報、完成課外報刊閱讀等。學生為了完成任務需進行計劃、檢查、調整和評估等,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技能融入生活、學習的能力,最終形成一定的學術素養,發揮語言作為思維工具的育人價值。

2.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以BOPPPS教學法為框架的參與式教學模式。

(1)預設參與式教學模式。

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手段是合適的教學方法。BOPPPS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符合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且該教學法注重學生的參與和反饋,強調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知行結合的學習過程中充分內化知識,發展高階認知能力;另一方面,該教學法重視教學互動與反思,通過流程化的教學模塊設置、目標—活動—評價的設計思路,幫助教師分解并分析教學過程,從而更有效地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與改進,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2)教學模式的主要特色與創新。

① 以學生為中心,明確教學目標。該研究預設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打破課堂主體的角色限制。在學習目標設置上,改變以往從教師角度出發“要求”學生的思維角度,圍繞“教學能夠怎樣幫助學生發展”的問題展開,明確定位學生是知識的直接受益者,并在課前通過前測進一步優化教學目標,使目標可觀可測。既有助于教學設計圍繞學生真正的需求展開,也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動力,為后續環節的展開奠定基礎。

② 前置低階認知型任務,提高課堂知識內化效率。該研究預設的教學模式重視導學案的設計,引導學生課前充分預習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進行識記與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前測輔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先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為即將學習的內容做好鋪墊,從而在課堂能夠更快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既能夠減少低階認知型活動占據的課堂資源,又能夠降低以教師為主單向傳授知識的比例,避免師生學習主體關系錯位。

③ 參與式教學共建學習意義,后測評估教學有效性。該研究預設的教學模式重在突破目前課堂教學手段以灌輸式為主,教學活動操作程序機械單調的問題。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需要,參與式教學模塊的設計選擇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類型,如:發現式學習、體驗式學習、做中學等,及與其相應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如翻轉課堂、系統講授、項目教學、問題驅動、小組研討、學生演示、情景法等多種教學策略,使課堂具有趣味性、開放性、共享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等特點。參與式教學活動輔以后測評價以評估教學目標達成度。后測形式依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設計,涉及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估、技能水平測試和態度價值考量等,建立靈活多變的多元化評估體系。后測的結果與前測、參與式學習環節的學生反饋,共同組成教師反思教學不足和持續改進的直接依據。

④核心素養培養優化。該預設教學模式有條理化的操作環節,每個模塊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靈活配置來使用,能夠對核心素養進行有效培養,避免了參與式學習形式化和教學內容籠統化。

三、意義

(一)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促進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本文首先基于文獻研究與教學經驗,界定英語外刊選讀課程的學術閱讀素養元素及內涵,從核心素養角度定位課程培養目標,從而形成系統的學術能力培養框架,使教學內容定位明晰化,教學過程設計條理化。以學術英語閱讀教學“四維法”為理論框架,提出學術英語閱讀教學內容層級模型,基于該模型探索英語學術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充分挖掘本土英語教學實踐路徑中所呈現出的具有核心素養品質的因子,開展基于本土視角的英語教學理論的探究與建構,為高校外語學科培養高素養人才提供了借鑒。

(二)以參與式教學法為核心,創新“英語外刊選讀”課程教學模式

該研究力爭打破目前教學“為學生”的桎梏,使教師從“布道者”轉化為“學習共同體”的成員。學生從被動的“聽道者”轉化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建構者”。注重教學過程中“三層次”參與活動的設計,即全體學生參與、學生全程參與、學生全身心參與,以開放的課堂形態、互動的交往形態和共生的發展形態,創新“英語外刊選讀”課程教學模式,并在日后進行檢驗評估其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性。

(三)促進教學實踐行動研究,豐富教師成長模式

目前本校英語外刊選讀教學團隊年輕,教師需要在教育實踐中增長教育機智和批判反思能力。該研究設計的課程模式能夠使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情境中通過不斷觀摩、領悟、反思和反復實踐凝結個人感悟和經驗,能夠有效促進“實踐性知識”的積累與教研經驗,為實現青年教師發展提供思路和廣泛實踐。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論外語課堂教學的功能與目標[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1):5-8.

[2]張周易.研究生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技能培養模式探索[J].海外英語,2010(11):15-16.

[3]高霄.學術素養培養導向的學術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實證研究[J].中國ESP研究,2022(1):17-23,122.

[4]張艷超.生態視角下我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

猜你喜歡
參與式教學英語閱讀教學課程改革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普通生態學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智能手機普及化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創新研究
“活動單導學”模式在五年制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拋錨式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