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成長

2022-11-06 11:53楊春麗
校園英語·中旬 2022年9期
關鍵詞:深度思考問題意識科學素養

摘 要:“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币胱寗撔滦腿瞬泡叧?,就要用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作為一名一線英語教師,如何結合教學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尤為重要。本文作者從選擇科普類文章進行教學嘗試談起,并對自己兩節科普閱讀課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與剖析。最后,作者結合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提出了科普閱讀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的中肯建議。

關鍵詞:創新;問題意識;深度思考;科學素養

作者簡介:楊春麗,河南省商丘市實驗中學。

科普類文章一直是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難點,大多數學生在八年級英語成績不錯,到了九年級因為讀不懂科普類文章,而產生畏懼心理,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學習勁頭不足的現象。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九年級學生應對科普類文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部分學生對科學探索很感興趣,有探究新知識的愿望,但是多數學生則認為此類文章枯燥,能把題目做對就行,至于為什么會如此,以及這類現象會對人類和社會帶來什么影響和改變則不去做過多的思考。其實,導致這一問題的真正原因是學生在遇到生詞和長難句時沒有主動探究的勇氣,輕易放棄?;谶@種情況,筆者嘗試通過看似枯燥的文章,找準一個視角,讓學生輕松地把握文本、理解文本,并理解文本背后的意義及影響。

基于此,九年級開學初,筆者嘗試了一節科普類閱讀課,內容是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2 Topic2 Section C部分內容。這是筆者第一次正式探討科普類文章的閱讀課教學,筆者很想把這節課上好,也想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下面是筆者在這節課之后的反思和課例剖析。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分析:文章里面出現了溫室效應和臭氧空洞的問題,這一部分對學生來講比較抽象。不過學生對此有所了解,因為在化學、生物課當中都曾提及過,可是在英語學科中怎樣把這樣的知識進行傳輸是個難題。文章中出現了不少專業術語,這樣的內容不適合進行猜詞練習,因此,筆者先對專業術語學習做個熱身活動,然后搜集大量的相關資料作為輔助來開展教學。

教學目標的設定:對文章的寫作方法有所側重。讓學生明白過渡句的意義及作用,以及如何選材,學習作者如何提出話題,用什么例子進行舉例說明。在眾多的事例當中,要學會選取素材,例如選最重要的、跟中心最有關系的素材,同時寫作中還要學會詳略得當,大家熟悉的要略寫,大家不熟悉的要詳細論述。

其次,選取文章題目的策略。選取標題要根據作者的表達觀點來選,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意愿來選,由于文中已經出現了非常嚴峻的環境問題,所以主題應該是環境問題,而并非環境污染,這一點學生容易混淆,需要教師的點撥。 再者,利用視頻讓學生感知溫室效應帶來的嚴重后果。

本節課較成功之處:

1.對專業術語在課前做了預熱,利用圖片進行了分析,學生易于理解,降低了閱讀的難度。2.對于文章的把握,采用了整體教學法,從文章的結構談起而不僅僅局限于每一個字詞的表面意思。熟悉的內容略講,生疏的知識細講、重點講。3.運用了大量的輔助材料,對學生理解抽象知識有一定的幫助。4.課前準備比較充分。5.注重在語境中進行詞語的練習。在語言運用教學當中,結合語境開展啟發式教學,而不是直接講,讓學生能夠在語境當中掌握cause的用法。

教學中的不足:

1.沒能夠輕松熟練駕馭教材。2.縱觀整個課堂,有的地方不是很緊湊,需要簡化課堂步驟,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閱讀。3.啟發不是很到位,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注重對某一個現象的講解,忽略了對學生的啟發。4.學生活動較少,尤其是最后最好讓學生能夠說出來溫室效應的影響以及臭氧空洞給人類造成的危害。

教學困惑:怎樣快速在網上找到相關的英語視頻是筆者現在面臨的一個難題。在給學生進行科普知識的同時,應該把視頻放在哪個節點,在什么時候呈現?是否有一套科學的方法來指導學生的閱讀呢?這些都是困惑筆者的問題。

經過了將近一個多月的深入思考與學習之后,在本學期的第四單元,筆者又一次對如何上好科普閱讀課進行了實踐探索。本次授課內容是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4 Topic2 SectionC部分有關火星探索的內容。接下來筆者就談一談本次教學嘗試的相關情況。

教學目標設定:讓學生認識火星,了解火星和研究火星的意義。

教學方法:由于主題是了解火星,筆者就設置了一個預測環節,既可以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也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先試著猜測一些關于火星的知識,然后再瀏覽文章,核對答案,同時通過提問找出答案的依據。這時又通過跟火星有關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火星的位置以及火星名字的由來。之后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瀏覽文章,找出文章的題材——說明文,并找出本文的說明方法——列數字和作比較。

文本處理方面:遇到的生單詞讓學生自己先根據上下文猜測的方式來處理,實在不會的教師進行指導點撥。在點撥的同時,詢問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再對文章的深層含義進行理解,并展開相關的討論。

活動任務設置:

1.填寫表格。學生在了解相關信息之后,通過表格的形式考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本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回顧這篇文章的一些細節,比如說火星的顏色、火星的直徑、火星的氣候等相關信息,這樣學生就加深了對這篇課文的理解,然后把它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2.復述文章。文章是關于火星的,為了讓復述更有意義,也更有趣味,筆者設置場景,讓學生結合場景進行復述。

這樣做的效果的確比簡單復述要好得多,由于黑板上已經呈現了有關數字的相關信息,所以筆者又利用mind-map的形式,讓學生再次對文章進行梳理。學生還可以根據mind-map復述課文。由于本篇文章不是學生熟悉的教材,所以,這樣設置的目的是讓他們有據可依,有話想說,讓多數同學能夠看得懂,知道說什么。

3.拓展問題,進行討論。由于火星是一個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的星球,科學家還在不斷進行探索,所以筆者就通過播放一位NASA發言人講述在火星上發現液態水的視頻,來詢問學生這次發言意味什么來進行拓展。之前,大家都認為火星是一個干旱的地球,水很少,這種說法是真的嗎?通過這樣一個視頻,學生了解到以前的說法并不一定正確,從而激發學生不斷探索的欲望,傳播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育人理念。

面對語言表達不當時的態度:

在本節課當中,筆者拼寫的時候有一個單詞拼錯了,在表達液態水的時候也沒有把solid和liquid表達清晰,雖然學生當時不知道,但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本著對知識的敬畏之心,在出錯之后立即改正,并且向學生道歉,并說明人人都可能會犯錯誤,包括教師,但是犯錯誤后一定要及時改正,科學研究更是如此。

教學效果:聽了這節課,學生都很想繼續了解火星,探尋更多與火星有關的秘密,課下還想和教師、同學繼續交流。由此可以看出,本節課真正激發了他們的探索欲望,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那么,這節課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呢?筆者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團隊力量不可忽視。在視頻的選取當中,第一段視頻原本來自抖音,但由于前面寫著奔向火星,后面還有抖音的字樣,在第一次播放時,學生并沒有引起太大興趣。視頻做了處理之后,效果截然不同。視頻的處理是一位物理教師幫助完成的,視頻則是由另一位同事提供的。文章的思路來源于另一位同事,她擅長文本解讀,正是從她的分析中,筆者受到了啟發,才有了這樣的思路。因為思路清晰、視頻運用恰當,才促成這節本來枯燥的課變得生動有趣。

第二,虛心求教,充分準備。關于這篇文章,筆者研讀一遍又一遍,在多次反思的基礎上才有了思路。所以在教材的駕馭方面,筆者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凡是跟本節課有關的、筆者能想到的,都做了相關的準備。同時虛心向其他學科老師請教,向喜歡太空的學生請教,從網絡上搜尋了很多跟星球有關的資料。由于課前準備非常充分,才使得本節課能輕松的駕馭教材。因此,課前準備對于教師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課堂導入。課堂導入是非常關鍵的,能否把學生帶入課堂,然后再把他領出來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說從一開始就沒有把學生帶入課堂,整節課就很容易死氣沉沉。

第四,抓住主線,層層推進。對于文章的處理,我們要學會抓住一條主線,從文章的說明方式入手,抓住一個點,然后沿著這根主線往下走,那么說明文的教學就會變得相對輕松。

第五,設置有價值的問題。由于科學在不斷發展,對于一個未知星球的認識也是在不斷發展。所以,要設置一些開放性、拓展性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要讓學生做到有內容去思考,有內容去探索,因此設計有啟發的問題更為重要。

第六,善于學習,培養跨學科能力。對于科普類文章,教師必須得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否則自己都不明白的問題,給學生也很難講明白,或者不能提出深層次問題。因此,在學習科普類文章的時候,如果遇到難題,一定要向相關的物理教師、化學教師、生物教師以及地理教師請教,了解原理。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汲取更多的方法和智慧??鐚W科能力是英語老師所需要具備的一種能力。這樣一來,駕馭教材的能力才會更強,并通過自身的鉆研精神影響學生,梳理榜樣。

在結合本人嘗試以及對多位老師觀課磨課的基礎上,在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指引下,筆者總結出:要想上好科普閱讀課,在教學設計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課堂導入形式新

科普課不同于其他的課型,它的內容多半說明性強,語言邏輯性強,長難句較多。如果學生沒有產生足夠的好奇心,閱讀課一般會處于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狀態。因此,導入的學習資源與形式要新穎??梢运鸭瘜W生未曾見過的、有代表性的圖片或視頻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把學生第一時間帶進課堂中來。新鮮、別致的語言材料才能讓學生耳目一新,對知識充滿向往,對課堂充滿期待。

二、問題設計新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對學生的質疑精神的培養,尤其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深度學習,不能老是用yes 或no回答的問題,需要加入更多why的問題。問題不能突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開展小組活動時,更要提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不拘泥于形式。

三、打造溫馨的課堂氛圍

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學得輕松,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堂活動的開展與實施,也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研究發現,學生在長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會更好地吸收知識,內化知識,達到樂學、善學。因此,當學生提出令人無法解答甚至超越我們能力的問題時,教師一定要學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保證學生瞬間萌發出的科學種子能茁壯成長。

四、獨特的文本視角

英語教師在分析科普類文本和語篇時,一定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教師應具備從較長文段中迅速提取關鍵詞的能力。通過分析能快速理解文本體現的主題意義。只有教師把文章吃透,思路清晰,才能根據學生情況找到獨特的視角開展教學。

五、牢記立德樹人理念

科學要為人類服務。所以,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牢記立德樹人理念,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當今學生必備的品格與能力,科普類文章的閱讀與學習也會伴隨學生的進步與成長,衷心希望英語教師能重視科普類文章的閱讀教學,學生能夠主動探究,樂于思考,敢于創新。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林小燕.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1):9-14.

猜你喜歡
深度思考問題意識科學素養
如何培養學生真實記錄的科學素養
如何在日記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注實驗數據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在課堂中綻放異彩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打造深度思考的初中歷史課堂探析
深度思考讓問題解決就在眼前
數字閱讀的消極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