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語言變異現象及語言文字規范研究

2022-11-07 08:53雷麗玉
校園英語·上旬 2022年9期
關鍵詞:語言特點網絡語言

摘 要:隨著網絡數字化的發展,網絡語言逐漸成為網絡時代發展的新興語言。語音變異、語義變異和詞形變異等都是網絡語言變異現象的表現形式和特點。語言接觸引起的語言變異與變化、全民網絡時代的到來以及用戶使用的從眾心理都是網絡語言變異的重要原因。網絡語言文字的規范更有利于網絡語言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網絡語言;語言變異;語言規范;語言特點

作者簡介:雷麗玉(1987.03-),女,湖南郴州人,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新媒體語言變異動因分析及規范化研究”(項目編號:20C1768)的研究成果。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及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語言這一新興語言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語言學界對網絡語言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是一種新的傳播媒介,通過電腦、手機、電視等各種移動終端向用戶傳遞信息,這種傳播方式讓用戶更快捷地接收有效資訊,用戶體驗感更加強烈。新媒體與人們生活的聯系日益緊密,新媒體作為傳播媒介,承載著人們的溝通與交流,傳達著人們的情感和思想,帶來了反映網絡文化和網絡生活的網絡語言。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新媒體發展,在“十三五規劃” 中強調網絡語言在語言文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新媒體正在對我國語言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并且這種影響力是可持續的、不斷加強的。由此可見,網絡語言已逐漸成為一種網絡時代發展的新興語言。

新媒體作為新的傳播媒介,網絡語言在網絡平臺的支持下,因其便捷性、時效性等特點迅速進入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隨著網絡數字化的高速發展,網絡語言逐漸成為人們網上交流與表達的主要語言工具,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與傳統語言相比,網絡語言具多樣性、流行性、便捷性和交互性等特點,正是具有這些獨有優勢,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語言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并廣泛傳播。

一、網絡語言變異研究

語言變異理論的研究在西方起步較早,以Labov的變異理論為代表,Labov的核心觀點是“有序異質”,認為語言的各種變異與變化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和條件的。語言是動態的,會隨著社會發展而發生變異與變化,語言內部具有差異性,語言的變異與變化不是雜亂無章的,是遵循一定的規律,有跡可循的。Labov把語言變異分為社會變異和語體變異兩大方面,語言的變異與變化受到社會變量的影響。語言中的語音、詞匯、句法等會隨著說話者的性別、年齡、職業、教育水平等不同而發生變化。以Labov為代表的語言變異理論模式一直是眾多社會語言學研究者的核心指導思想。新媒體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開始被頻繁提及,國外對網絡語言相關的研究較少,Lev Manovich概括了新媒體的概念和特點,提出新媒體數字化、模塊化、自動化、可變性和可轉碼性的特性。這些都為網絡語言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國內學界,許多社會語言學研究者們都對這一理論進行了新的詮釋與補充。陳松岑和祝畹瑾分別從研究對象、研究意義、研究方法和言語交際等不同方面對語言變異提出新的理解,二位研究者通過不同表述對語言變異概念進行了界定,提出語言變異現象的特點和規律。徐大明總結和分析了國內外語言變異與變化研究,為我國學者進行語言變異研究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示范。這些觀點為網絡語言變異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國內有關網絡語言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對語言變異、語體風格、語言變異動因、語言規范等方面進行闡述。宋培杰梳理了網絡語言詞匯變異的類型和特點,王夢從語義鄰接和語音鄰接等方面分析了網絡詞語的轉喻現象,陳婷從語言學視角下分析網絡的變異類型、變異的動因。同時學者們也從不同學科、不同視角分析新媒體語境下網絡語言的變異與變化。韋周平從社會心理學視角對語言使用者心理的個人過程、交際過程和團體過程分析網絡語言形成的原因。景小平從老年人視角探討了新媒體語境下的身份構建問題。

這些觀點都對網絡語言的研究提供了多維視角和思路。目前學者對網絡語言的研究主要是描寫語言現象、梳理語言表現形式、探討語言內部變化。但是對跨學科研究,尤其是實證研究較少,學者們今后應更多從多學科、多視角探討網絡語言變異情況。

二、網絡新詞新語的變異形式和特點

新媒體給語言變異與變化提供了平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平臺也出現了各種符合當下熱點事件的流行語,通過搜集近十年網絡新詞熱詞發現,這些詞匯都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顯著特點。

(一)語音變異,諧音詞趣味新穎,形式簡潔

網絡語言的最主要特點就是詞義豐富趣味,能夠吸引網民尤其是年輕網民的眼球。隨著網絡的傳播和推廣,這些網絡語言由于新穎生動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漸流行起來。這些新詞在意義、用法和形式上都發生了一定的變異與變化,更符合當前熱點事件或者人們日常生活中關注的事務。比如流行語“藍瘦香菇”“我太南了”“蝦米”等,形式簡單表達趣味幽默?!八{瘦香菇”就是受到音位變體產生的,“藍瘦香菇”同音詞就是“難受想哭”,代表 “難受,想哭”的意思?!拔姨狭恕敝小澳稀蓖粼~就是“難”,指“困難”?!拔r”的同音字賦予不同意思,比如“蝦米”閩南語同音詞“啥”,指“什么”,“大蝦”又同音“大俠”之意。這種諧音的造詞法不僅能增添趣味,彰顯個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態。諧音的變異賦予網絡語言更多生命力,用戶使用體驗感更加強烈。

(二)語義變異,一詞多用,衍生能力強

新媒體新詞新語最大特點是一詞多用,衍生出多種意義,常常一個詞可以衍生出多個相關的詞組或者詞群。網絡詞匯的變異是在原有基礎上賦予了新詞不同涵義,變成了新詞。例如“錦鯉”一詞原指一種觀賞性價值較高的魚,后由于支付寶一條“祝你成為中國錦鯉”的微博,“錦鯉”演變為“好運、幸運”一詞,迅速在網絡傳播、走紅。網絡新詞可以衍生出相關聯的多個詞或詞群,以“坑”字為例,衍生出入坑、出坑、挖坑、開坑、填坑、棄坑等詞。以“佛”字構成了佛系、道系、儒系、法系、日系、韓系等詞。由“尬”字構成尬聊、尬舞、尬吹、尬演、尬笑等詞。這些衍生詞或者詞群在意思上都有相關性,在網絡上以超強的衍生能力迅速傳播。語義變異讓語言詞匯更多變,衍生詞、派生詞等豐富了語言本身涵義。

(三)詞形變異,語義豐富,多語言融合

網絡語言不僅在中文詞匯上出現新變體,如今一些英文詞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也很頻繁,這些英文詞匯和原有意義差別較大,賦予了新的詞義。例如“SKR”一詞是在網絡綜藝中帶火的口頭禪,因為“SKR” 諧音“si ge”有“死個”“是個”的意思,這種表達方式又被粉絲吹捧宣傳,使用范圍更廣。比如“煩skr(死個)人了”“她真skr(是個)吃貨”等?!癈位”一詞原本也是網絡游戲用語,“carry”是指網絡游戲核心角色,隨著網絡游戲的推廣,“C位”一詞逐漸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指在某個組織、團隊的重要人物或者群體合影中的中間位置?!按騝all”原是日本演唱會應援活動的一種,如今出現了語義泛化,在漢語中與“打call”接近的意思有贊美、支持、助威等意思,借助新媒體的傳播,使用越來越廣。這些中外結合的網絡語言有對原義的擴展延續,或者表達完全不同的意義,某種程度上會對外語學習產生消極影響。

三、網絡語言變異的深層原因

網絡語言變異是語言自身變化和社會因素發展共同導致的語言現象,綜合分析網絡語言變異現象的內部和外部因素,了解網絡語言變化的規律,為規范語言文字工作提供一定依據,也有利于網絡語言的健康、有序發展。

(一)語言接觸下語言的變異與變化

網絡語言能夠迅速發展,在用戶群體使用廣泛,不僅是因為網絡平臺傳播的特殊性,也由于語言接觸下語言發生了變異與變化,這些新變體以新穎、簡潔的表現形式出現,更符合當前人們生活日常使用需求和獵奇求新、情緒宣泄的個性化心理。語言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更是給語言變化提供了平臺。網絡語言的起源有網絡游戲、符號、中英文字母、數字等各種語言文化,在多種語言文字接觸下,網絡語言出現諧音、和音、擬聲上的語音變異特征,縮略、轉印、派生、新造詞和情感色彩上的詞匯變異特征,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方面的語法變異特征和在文字、語用、符號等方面的其他變異形式。這些變異與變化是各種文化、語言文字頻繁接觸交流的結果,但是這些新變體的出現對標準規范的漢語帶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

(二)全民網絡時代和用戶使用的心理體驗

新媒體的發展推動了全民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語言的傳播更是在各大網絡平帶迅速發展起來。如今在微博、微信、QQ、抖音、嗶哩嗶哩等這些最常用的網絡平臺中隨處可見網絡語言的出現。網絡語言以其幽默風趣,新穎獨特的表現形式迅速在網民群體之間流行起來,這種個性化的文字體驗感在學生群體當中尤為受歡迎。學生群體會在各大網絡平臺使用這些網絡語言,學生選擇使用網絡語言最大原因是因為詼諧幽默,能在緊張的學習環境外放松心情。學生群體作為新時代青年,追求新事物個性張揚,不愿隨波逐流。學生群體之間會互相影響,當一種新奇趣味的語言表達形式出現,群體成員之間也會跟隨大眾,反之群體成員怕受到排斥,無法和同級成員溝通交流,逐漸出現代溝。

四、網絡語言規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語言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中,語言在變異與變化過程中呈現多樣性的特點。語言變異與語言規范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語言變化過程中多樣性的特點應該適時地規范和監督,才能促進語言更好地發展與進步。規范的語言能得到大眾的認可,也符合語言的發展要求和言語交際的需求,只有規范的語言才能夠廣泛傳播和普遍使用。新媒體為語言傳播提供了各種網絡平臺,擴展了傳播路徑,推動了語言變異與變化,豐富了語言語體風格,帶給網民不一樣的語言文字體驗。但是網絡語言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網絡語言沖擊了標準漢語的發展,尤其在各種網絡平臺上語言不規范現象尤為明顯。網絡語言雖關注時事熱點,結合人們日常生活,但是有些新詞、熱詞或者網絡流行語在語言結構、語言內容和語言語法方面與標準漢語是相悖的,經常出現理解困難、語言歧義、語義濫用和中英混雜等不規范現象,因此新媒體語境下語言的規范是非常緊迫和必要的。

網絡語言變體中很多都與標準規范的現代漢語的表達存在較大差異,青少年群體往往不能很好地區別網絡交際用語和現實學習生活用語,這會極大地混淆青少年群體對漢語規范的正確認識。對網絡語言變異現象進行合理規范是十分有必要的,這種規范不僅可以減少不規范用語的負面影響,也能推動網絡語言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

五、結語

網絡語言風格新穎,表達方式簡潔,深受廣大網友的歡迎,但是這種語言新變體對標準漢語造成巨大沖擊。學生群體尤其是青少年使用網絡語言較為頻繁,但是要學會分辨,選擇性地使用網絡用語。網絡語言存在一定的負面現象,需要辯證看待網絡語言帶來的影響,合理地使用這些網絡用語。學生群體作為青年群體的重要力量,應該自覺抵制網絡語言帶來的不良社會影響,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塑造正確的價值觀,成為健康、有序網絡世界的維護者和推動者。

參考文獻:

[1]Labov W. The Social Motivation of a Sound Change[J]. Word, 1963(3):273-309.

[2]Lev Manovich.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M]. Cumbridge:The MIT press, 2002.

[3]陳婷.網絡語言的變異類型及原因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7.

[4]陳松岑.語言變異研究[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5]景小平.新媒體語境下老年人身份構建的人際御用研究[J].外語學刊,2022(225):15-21.

[6]宋培杰.網絡語言中的詞匯變異現象探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187-190.

[7]王夢.認知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網絡詞匯的隱喻和轉喻屬性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147-153.

[8]韋周平.社會心理學視角下的網絡語言變異原因探究[D].廣西大學,2014.

[9]徐大明,主編.語言變異與變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0]祝畹瑾.社會語言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猜你喜歡
語言特點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
從模因看網絡語言的流行和傳播
網絡語言朝生暮死現象探析
模因論視域下的網絡語言漢英翻譯
模因論視角下的英漢網絡語言對比研究
符號學視域下的網絡語言傳播研究
高中歷史教學的語言特點淺析
淺析法語新聞報刊的語言特點
法律英語在司法應用中的語言特點
試析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