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印本服務平臺的比較分析及啟示

2022-11-10 03:35曾桂芳王維朗季淑娟
學報編輯論叢 2022年1期
關鍵詞:服務平臺稿件期刊

王 霞,蔣 偉,曾桂芳,王維朗,季淑娟

(1.北京科技大學期刊中心,北京 100083;2.《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編輯部,北京 100191;3.重慶大學期刊社,重慶 400044)

2021年8月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第四屆科技期刊論壇”以“推動開放科學 共享·共贏·可持續”為主題,拉開了在我國大力發展一流國際期刊背景下對開放科學的深度思考與探討。預印本服務作為開放科學的一部分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2000年,朱天慧[1]、張志潔[2]、許淳熙[3]都對預印本的發展及引用等進行了思考與探討。隨著“中國預印本服務系統”的成立[4],更多的圖情研究人員加入到對預印本研究的行列[5-7]。周陽[8]通過調查國內外的預印本在運營管理方式、資金支持、數據內容、存儲政策等給出建議。王智琦等[9]重點從活躍國家和機構、作者學術年齡、預印本影響力及作者選擇偏好4個維度對arXiv和non-arXiv論文進行了對比分析。從期刊的角度,付江陽等[10]以同行評議為切入點對預印本服務平臺進行了研究。預印本服務平臺在國外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Bouton等[11]從天文學圖書管理角度介紹從 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這20年預印本的起源及發展,思考電子時代下預印本的問題;Eysenbach[12]探討了在生物醫學領域預印本和電子文獻的影響。預印本是開放科學重要的一環,其高效的傳播交流速度得到了學者的肯定[13]。在全球開放共享的大趨勢下,期刊的開放存取在國內期刊業已經受到一定的重視,但基本局限于英文科技期刊,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國內還未有知名的相關平臺。預印本作為期刊開放的模式之一在國內期刊界和科研人員中受到的關注度普遍不高,更有甚者即使文章對預印本的文獻進行了引用卻對“預印本”一無所知。預印本作為可以快速交流研究進展的渠道,即可以高效推廣分享科研成果,又可以極大地保障科研成果歸屬權。幾乎每次科學理論或者科研技術的重大進展都是由無數小的進步促成。因此及時、快速而又平等的將科研進展進行交流和分享對科技進步起著巨大的作用;另外,為應對全球開放共享的大趨勢,應加快我國開放成熟度,預印本服務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本文首先對國內外8個預印本平臺的體量、學科范圍、服務內容等進行整理分析,通過學科范圍的分析給科研人員及出版從業人員第一時間掌握優秀稿件提供參考,通過國內外預印本服務平臺的比較,發現國內預印本服務平臺的差距,思考探析預印本服務平臺的發展之路。

1 預印本及預印本平臺的發展概述

1.1 預印本概述

預印本定義:所謂的“預印本”一般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還未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而出于交流或征詢意見的目的自愿先在同行中傳播的手稿。最早是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們通過信件往來溝通,對手稿提出意見,后來被越來越多的學科采用,主要用于科研團體之間進行學術交流。

預印本特點:預印本最大特點是高效和開放。預印本保證了學術成果的快速交流和傳播,摒棄了傳統期刊審稿的復雜過程,預印本可以在數天內完成上線,可以將最新的學術成果以最快的方式進行發布和傳播,保證了科研成果的首發優勢。另外預印本是開放獲取的模式,對全球的科研人員都是免費開放的,可以促進科研成果的共享。

1.2 預印本平臺的發展

預印本平臺的發展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1991年創建了arXiv;1994年成立了SSRN;美國能源部建立了電子預印本檔案搜索引擎“PrePRINT Network”,通過該搜索引擎可以查到物理、化學、數學、材料科學、生物、環境科學,以及與能源部其他研究有關的領域的電子預印本檔案和數據庫[14];Vitek Tracz于2002年創立F1000的雛形Faculty of 1000。國內,2003年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中國科技論文在線(CSPO)[15];2004年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與中國科技圖書文獻中心聯合創建“中國預印本服務系統”。

第二個階段,是2010年至今,這10年是預印本平臺發展的繁榮期,原有的服務平臺繼續發展壯大,并不斷創新:ArXiv宣布斥資300萬美元推動平臺化建設[16],SSRN被愛思唯爾收購,學科范圍擴大,于2018年正式與《柳葉刀》進行合作;同時這期間也成立了不少新的有重大影響的預印本服務平臺,例如BioRxiv(MedRxiv)、ChemRxiv、ChinaXiv等,預印本平臺進入了大繁榮時期。

2 國內外預印本服務平臺分析

2.1 arXiv

arXiv由物理學家Ginsparg于1991年創建,運營由arXiv領導團隊和康奈爾大學的arXiv員工維護。目前收錄8個學科領域近200萬篇學術文章,學科領域見圖1。

圖1 arXiv收錄學科領域

arXiv 2020的總體情況及每月稿件提交量如圖2~圖3所示。由圖可知2020年總的稿件提交量為180萬篇,截至2021年8月8日總的稿件提交量已超過190萬篇,下載量約為11億篇。而且在2020年全球疫情期間每月平均稿件提交量為1.6萬篇,2020年單月最高提交量為1.7萬篇。

圖2 arXiv 2020的總體數據情況[17]

圖3 arXiv月度稿件提交量[18]

2.2 BioRxiv(MedRxiv)

BioRxiv創建于2013年,用于生命科學領域未發表的預印本。它由非盈利研究和教育機構冷泉港實驗室運營。所有稿件都經過了基本篩查,文稿在提交的同時可以給期刊投稿,但是如果已經被期刊接收發表,則不能發布。文稿發布后被期刊接收之前可以自由修改,但是不允許刪除。

BioRxiv接受涵蓋生命科學研究各個方面的文章的預印本。物理科學、數學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章只有在與生命科學有直接關系的情況下才能發表在生命科學上。MedRxiv是BioRxiv為臨床醫學稿件提交而成立的預印本平臺。截至2021年9月4日共接受13萬多篇文章。BioRxiv每年的收錄量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BioRxiv的發展非常迅速,尤其在前期以大于2的指數成倍增長。

表1 BioRxiv的年度收錄

2.3 SSRN

SSRN成立于1994年,最初專注于社會科學,現已發展成為同類服務中跨學科最多的服務,代表了整個研究領域的學科,包括應用科學、健康科學、人文科學、生命科學、物理科學和社會科學6大領域。2016年7月,SSRN被愛思唯爾公司收購[19]。SSRN根據下載和引用提供排名,設置了“熱點文章”和“頂級作者” “頂級機構”。

SSRN為訪問傳統研究文章之外的各種內容類型提供了空間,包括灰色文獻、書評、多媒體文件和數據集。SSRN的電子圖書館提供來自60多個學科的503 172名研究人員的950 733篇研究論文,SSRN數據2021-08-12數據統計如圖4所示。

圖4 SSRN 電子圖書館統計

2.4 F1000

由傳奇企業家和出版創新者Vitek Tracz于2002年創立,最初命名為Faculty of 1000,這是供 1 000名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小組作為參考,在這里他們的建議被用來確定值得注意的論文。F1000培養創新文化,以加速知識的傳播,并將其交到那些可以塑造未來的人的手中。F1000的董事總經理Rebecca Lawrence在2021年7月29日北京召開的“第四屆科技期刊論壇”中強調F1000的理念是精英文化。F1000提供三項獨特的服務:Faculty Opinions、Sciwheel以及F1000Research。F1000Research是2012年成立的一個涵蓋所有生命科學領域的全球開放獲取平臺。在獲得編輯部基本的科學性以及完整性審核后,未經審稿人審稿的論文會立即被刊發在網站上。隨后,來自受邀審稿人的評議意見也會與論文列在一起公開發布(包括評審專家的姓名以及評議報告)。作者可以上傳文章的新版本,以回應審稿者的評議。一旦通過了同行評議,論文就會被編入PubMed、Scopus和其他數據庫的索引。每篇文章背后的數據也會被發布,并且可以自由下載,以便于審稿者和其他研究人員進行分析。F1000Research刊發各種形式的文章,既包括傳統的科研文章、綜述、單項發現、案例報告、觀察、實驗指南、也包括了一些其他科學出版商不可能發表的科研重復、無效結果或者陰性結果,F1000Research文章分為如圖5所示的6類??梢钥闯鑫恼轮饕性谧匀豢茖W和醫療健康科學。2015年F1000Research發表了它的第1 000篇文章,截至2021年9月4日總文章數為4 407篇。今年F1000在中國簽署首筆平臺交易,打造全球首個致力于數字孿生技術和協作機器人的開放式出版平臺。

圖5 F1000Research文章所屬的6類及每類收錄文章數量比例

2.5 ChemRxiv

ChemRxiv是2016年上線,由世界5大化學學會:美國化學學會(ACS)、中國化學會(CCS)、日本化學會(CSJ)、德國化學會 (GDCh)和皇家化學學會(RSC)共同擁有和管理,是一個免費的提交、分發和存檔服務,ChemRxiv為化學科學相關廣泛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了在正式同行評審和發表之前與同事分享早期結果并獲得改進建議的機會。用于化學和相關領域未發表的預印本的發布。ChemRxiv在發表之前也會對稿件進行基本篩查??杀环譃橐韵聨最悾恨r業和食品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和藥物化學;催化;化學教育;化學工程和工業化學;地球、空間和環境化學;能量;無機化學;材料科學;納米科學;有機化學;有機金屬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科學;理論和計算化學。

截至2021年9月5日共收錄文章9 805篇,其中近3年收錄9 295篇,占94.8%。在所有16大類中,收錄文章超過2 000的有3類,分別是理論和計算化學(2 796)、有機化學(2 055)、物理化學(2 054)。

2.6 CSPO

CSPO即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建立于200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首發論文10萬余篇,總瀏覽量6 000萬次,總下載量5 000萬次,包括8大領域:數理科學;地球資源與環境;生命科學;醫藥健康;化學化工與材料;工程與技術;信息科學領域;經濟管理。從2003—2021年每年的首發論文量如圖6所示。從圖6可以看出2009年首發的論文達到峰值,當年收錄文章量達到11 130篇,隨后未再出現更高的論文量,尤其從2018年開始年均收錄量均不到2 000篇。

圖6 從2003—2021年CSPO年度的論文量

2.7 中國預印本服務系統

中國預印本服務系統成立于 2004年[1],是中國早期的三大預印本服務系統之一[9],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與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聯合建設的以提供預印本文獻資源服務為主要目的實時學術交流系統,是國家科學技術部科技條件基礎平臺面上項目的研究成果。中國預印本服務系統存取免費,只接受學術性文章,文章一旦被傳統期刊收錄,可以進行狀態修改和標注。文章按學科分為5大類,大類下細分二級子類。5個大類及論文收錄情況見表2,統計時間2021年9月7日。從表中可以看出中國預印本服務系統主要接受的是自然科學類文章,占比為86.70%,其次為工程與技術科學,占比6.76%。接受的文章體量為1.89萬篇。

表2 中國預印本服務系統學科分類及收錄文章數量

2.8 ChinaXiv

2016年,中國科學院啟動“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傳播局組織實施,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提出具體指導,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承擔建設[20]。截至2021年9月5日該平臺的總文量已超過1.5萬篇。ChinaXiv合作共建預印本子庫:中國心理學預印本平臺PsyChinaXiv;中國生物工程預印本出版平臺ChinaXiv;巖土力學預印本平臺;中國語音樂律預印本平臺;中國圖情檔預印本平臺(試用);貴州省學術預印本平臺(試用)。ChinaXiv平臺將論文分為30多類,其中收錄文章最多的是生物學,已收4 453篇文章,其次為物理學(1 947),計算機科學(1 432),醫學、藥學(1 152)。

3 預印本服務平臺比較

對8家預印本平臺創建時間、體量、提供的服務及學科范圍進行比較,如表3所示。

表3 8家預印本平均比較分析

3.1 體量比較

arXiv平臺創建時間最早,是預印本服務平臺的里最成熟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隨后的預印本平臺建設基本是以此為參考的,從體量來看 arXiv更是以 180萬篇的絕對優勢穩居龍頭,SSRN以80萬+占據第2,SSRN與其他平臺不同的是對文章進行了類期刊的劃分,根據下載引用設置影響力指數。BioXiv建立之初就是要做生命科學領域的arXiv,現已收錄約13萬篇的文章。中國科技論文在線(CSPO)已有10萬篇的論文,是中國預印本平臺運行較早也是發展較好的平臺。而中國預印本服務系統雖然創建的時間也較早,但是總體量不到 2萬篇。ChemRxiv和ChinaXiv建立時間相同,5年多時間里,論文總量為1萬篇左右,而以精英文化為原則的F1000體量最小,不到5 000篇。

3.2 學科比較

本文比較的8個預印本平臺,BioXiv和ChemRxiv分別是生命科學和化學領域的預印本平臺,具有明顯的專業特色。arXiv從最初的物理學領域擴展至8大領域,但是從收錄資源來看超過半數的資源還是集中在物理學科,如表 4所示,然后是數學和計算機學科,分別占總量的54.69%、20.69%和16.39%。F1000reserch則集中于醫療與健康和自然科學學科,如圖5所示。SSRN則是以社會科學為主。中國的3家預印本平臺中中國預印本服務系統是包含社會科學,CSPO和ChinaXiv也主要是自熱科學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從學科來看,可以將預印本服務平臺分為 3類:第一類是包含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大綜合性平臺,第二類是自然科學的大綜合平臺,第三類是專業平臺。

表4 arXiv學科資源分布

3.3 啟示

預印本的雛形可以追溯到17世紀科學家們以通信的方式進行研究進展分享,其目的在于交流和意見征求,它突破了傳統期刊的束縛,為科學家第一時間分享研究成果提供了便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發展,專業的預印本平臺應運而生。預印本最為詬病的也恰恰是因為不經同行評議,擔心其學術質量甚至科研誠信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預印本主要作用是提高學術成果的傳播速度,引發學術交流與爭鳴,并對學術成果的歸屬起保障作用,其前提是科研誠信。為了進一步促進學術交流,部分預印本平臺采取了公開的同行評議,并就評議內容作者進行公開回復方式,加強了學術討論與爭鳴??茖W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可證偽性,因此科學應該允許百家爭鳴,允許不同觀點、不同理念的存在,現階段正確的或者主流的觀點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被證偽,相反現階段不被認可的、非主流的觀點不久之后可能被證明是正確的。因此傳播科學并不等同于傳播主流觀點,否則地心說將會一直統治人類,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內容——經典物理學將會因為相對論的提出而被徹底推翻。證偽的過程也是科學進步的過程,預印本恰恰提供給學者一個學術研究成果快速傳播、極度共享、平等交流和學術爭鳴的平臺。而對于學術不端,科研誠信問題應該從制度機制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中國社會科學報報道稱: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2022年2月1日刊發的兩篇文章《追蹤疫情期間預印本與期刊發表之間的變化》和《預印本與出版物之間的語言變化評估》,對預印本內的文章和最終發表的版本進行比較,發現均未有本質的區別,變動大多為版式、格式及補充材料等,因此研究人員表示這為包括疫情期間所產出的科研成果在內的預印本的可靠性提供了證據支持,同時對因同行評議而投入的大量資金和時間產生了質疑。相反,近幾年傳統期刊卻屢屢發生已刊發文章因學術不端,同行評議違規等行為而大規模撤稿事件。因此對于預印本不能因噎廢食,在全球科學共享的驅使下,應加大我國預印本平臺的發展。由上文分析可知我國的預印本平臺還未形成自己的品牌。在開放科學發展的大趨勢下提升我國預印本的發展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著手:

加大預印本平臺服務的宣傳與培訓。如同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一樣,開放科學環境下,將新結果新結論首發到國內的預印本平臺應該給出官方的引導與倡導。在期刊引用中預印本的占比越來越大,因此在建設一流國際期刊的同時不能忽略預印本服務的發展,同時因其具有極快的傳播速度,學術科研成果在第一時間得到展示,是搶占科研成果首發權的一個極佳措施。

著手打造預印本平臺的影響力。打造專業領域內影響力極高的預印本服務平臺。國內預印本的發展意識并不非常落后,CSPO和中國預印本服務平臺成立于21世紀初,雖然比世界早期的預印本平臺晚了十幾年,但是也保持了對預印本服務發展的警覺性。2016成立的ChinaXiv是在第二次的發展浪潮中建立起來的。但是縱觀這3大平臺,均屬于綜合性平臺,并未樹立起某一專業領域內的品牌效應。因此需要打造具有arXiv特質的品牌服務平臺。

與期刊進行對接。同行評議為期刊提供了質量保證,但是同時也減弱了科研成果傳播時效,而且稿件遭遇退稿,作者需將稿件轉投不同的期刊,從而造成同一篇稿件反復進行送審工作,如果預印本平臺能打通期刊之間的壁壘將會加速稿件的處理,節約時間、資金和人力成本。此外期刊的發展離不開優質的稿源,在預印本平臺中優先發掘優質稿件進行租約有可能是提升稿源質量的一個有效方式。此方向將會是筆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4 結論與展望

2021年UNESCO第41屆會議通過了《開放科學建議書》,標志著開放科學邁入全球共識的新階段。2022年9月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關于促進預印本交流的原則性意見”,“意見”“積極鼓勵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參與ChinaXiv建設”“支持高質量預印本論文作為階段性研究成果納入學術評價參考”是我國預印本平臺為應對全球開放開學做出的積極響應。綜合國內國際主要預印本平臺的發展過程,文章范圍和規模等,可以發現國內的預印本服務僅從體量上就與國際存在量級的差距。在當前開放科學,開放辦刊的大環境下,在國家對學術期刊發展的大力推動下,如何更好地發展預印本平臺以助力一流期刊、一流刊群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思考與探索。

展望:通過政策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打造初自己的預印本平臺。在中國 SCI發文量躍居第一的背景下,國人的科研成果應優先在國內的預印本平臺發布,使得中國的科研成果可以快速的發布和共享。另外對于急于尋找優質稿源以提高期刊影響力的出版從業人員,從預印本平臺尋找優質稿源是租約稿件的又一重要途徑。對于數量龐大的中文期刊來說,這一途徑的實施依賴于中國預印本平臺的發展。而具有梯隊結構的刊群可以嘗試發展自己的預印本平臺,既能以快速的傳播科研成果以吸引高水平的稿件,也可以刊群內資源共享節約成本,縮短出版流程。

猜你喜歡
服務平臺稿件期刊
期刊簡介
《防爆電機》期刊
這才叫創業!90后水產追夢人打造一條龍式技術產品服務平臺
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的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服務平臺
征集汽車電子類稿件
高校財務“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探討
福州首家“奶爸版”母嬰服務平臺上線
期刊審稿進度表
陳道明越俎代庖
期待您的加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