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建設管理研究

2022-11-10 03:35健,賀
學報編輯論叢 2022年1期
關鍵詞:編委科技期刊水利

康 健,賀 驥

(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水利發展雜志社,北京 100083)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國內水利建設的蓬勃發展,水工建筑、水土保持、防洪減災、水生態保護等水利各分支領域的科學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為順應水利科技發展與水利工作者們交流學術研究及工作實踐成果的需求,覆蓋不同分支學科的水利類科技期刊應運而生,并相應成立了期刊編委會。雖然期刊編委會不是國家制度規定必須設立的辦刊機構,但由于水利類科技期刊專業性強、學科劃分細、研究內容深等特點,須接受以水利科技工作者為主體的學者型隊伍對期刊建設的指導,從而促進新理論新技術在期刊平臺上的學術傳播,帶動高水平稿件的被引率和下載量,不斷提升科技期刊的學術傳媒影響力,有效支撐科技創新前沿研判[1],并推動水利學科不斷取得新進展。

如何通過編委會建設管理來拓展稿源、保障質量、提升學術地位及期刊影響力,進而提高科技期刊的學術組織力與創新引領力,是培育一流科技期刊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綜合其他學科期刊發展情況[2-5],大部分的科技期刊在創刊之初,均會積極組建高水平的編委團隊,為期刊建設進行指引和把關,并作為打出期刊名氣、吸引學者閱讀的重要手段。具有智庫功能的期刊編委會是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重要抓手,對期刊戰略規劃設計和推進國際化發展進程產生重要影響,有利于樹立刊物的學術威信和品牌影響力[6]。因此,編委會建設管理應成為水利類科技期刊運營發展中的重要環節。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少期刊在辦刊實踐過程中,編委會建設管理出現了責任意識弱化、作用發揮形式化、職責與權利異化[7]等現象,“掛名”情況在水利期刊中也比較普遍。這既不利于期刊的專業管理和出版市場運營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期刊出版結構布局的優化。

本文針對以上現象,在不斷突出專業化導向辦刊、強調基礎研究支撐的背景下,就如何充分發揮期刊編委會“智囊團”作用,對期刊建設科學施策,提高水利類科技期刊的學術組織力、人才凝聚力、創新引領力與國際影響力[8]進行調查研究,總結歸納水利類期刊編委會建設管理現狀,研究分析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在成員結構、更替機制、制度建設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調整梯隊、動態管理、建規立制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帶動水利技術不斷向前發展,進而提高水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

1 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建設管理現狀

1.1 水利類科技期刊調研情況

本研究對46種水利類科技期刊及其主管單位、主辦單位進行采樣隨訪、資料查閱和電話咨詢,深入調研其編委會建設管理情況。所有調研期刊均為省部級以上單位管理刊物,刊物內容主要為水電、水文、水保等領域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技術研究論文、專題綜述等,在水科學研究中均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調研期刊的主管單位包括部委、協會、省廳、國企等,其中,水利部主管期刊37種,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期刊5種,教育部主管期刊3種,省水利廳主管期刊1種,國企主管期刊1種(見圖1);調研期刊主辦單位主要包括部直屬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學術組織等,主要分布在全國 12個省(直轄市)。從期刊級別看,調研刊物中SCI期刊2種,EI期刊2種,中文核心期刊23種,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5種,普通期刊20種,核心期刊與非核心期刊占比各接近一半。從期刊性質看,調研期刊中學術性期刊23種,綜合性期刊21種,技術性期刊3種。從期刊文種看,調研期刊中收錄全英語論文的有4種,其余期刊均只收錄中文論文。根據中國知網公布的最新數據統計,調研期刊復合影響因子在0.092~6.027之間,綜合影響因子在0.077~5.813之間(見圖2)。

圖1 水利類科技期刊主辦單位分布

圖2 水利類期刊編委會與影響因子情況

1.2 人員組成

大部分的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成員是由期刊主管單位、主辦單位、編輯部等共同推舉決定。超過一半的調研期刊在組建編委會的過程中,成員的學術水平與行政職務是首要考慮要素,其次是所在單位和履職能力等,通常邀請院士、長江學者等行業知名專家以及行政機構要職人員擔任,借助編委專家的影響力開展工作,大部分編委會成員在業內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所調研的46種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成員中院士編委為288人次,具有副部長級以上行政職務的編委為78人次。

部分高水平的水利類科技期刊傾向于組建高水平國際化編委團隊,推動期刊審稿國際化、稿源國際化[9-10]。有18個期刊的編委會具有外籍專家,外籍專家占比約為1.3%~50.5%;其中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水利類科技期刊,外籍專家比例相對較高,如《國際水土保持研究(英文)》(SCI)、《國際泥沙研究(英文)》(SCI)、《水力發電學報》等期刊的外籍編委占比超過2/5,《巖土工程學報》(EI)、《水利水運工程學報》(CSCD)等期刊的海外編委占到 1/5左右。調研的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外籍編委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調研的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外籍編委占比情況

為了解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人員規模情況,對所調研的紙質期刊以及期刊官網有關編委會成員的數據進行整理。經統計,所調研的水利類科技期刊中,編委會人數在 100人以上的期刊有9個,占比20%,均為核心期刊;70~99人的期刊有10個,占比22%,其中核心期刊8個;40~69人的期刊有16個,占比35%,其中核心期刊8個;10~39人的期刊有10個,占比22%,其中核心期刊2個;10人以下的期刊僅有1個,占比2%,均為普刊(見圖4)。由圖4可知,核心期刊的編委會人數普遍較多。大部分水利期刊編委會成員處于50~60歲,占比約為85%,40歲以下的青年學者的比例較低,占比不到3%。

圖4 調研的水利類期刊編委會人數分布

1.2 換屆周期

根據調研,大約3/5的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設有固定任期,一般為每屆4~7年不等。一些期刊經主辦單位或主編批準后會選擇不定期地增退編委會成員,但并未有明確的編委增退依據,且“增多退少”。

1.3 發揮作用

編委會是為學術期刊的成長與進步服務的。編委會成員有能力通過自身學術影響,促進所主持或主要參與的重點科研項目研究成果所形成的優質稿源投向所在科技期刊,提升期刊學術質量。部分高水平科技期刊編委的專家甚至能夠影響國內科研評價體系導向,從而間接確保行業內期刊穩定而優質的稿源。

另外,編委會成員強大的學術人脈圈有助于打開國際化大門,促進期刊與國際知名機構的交流合作,為期刊爭取到更加優質的資源。例如,《國際水土保持研究(英文)》(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ISWCR)的外籍編委,協助促成了期刊與國際知名出版集團Elsevier合作,通過Elsevier全文數據庫ScienceDirect提供全球化開放獲取(Open Access)的發行模式為期刊論文研究帶來更多曝光,進而不斷提高期刊學術影響力,在國際學術和出版界樹立聲譽,并促使該期刊在創刊僅6年后即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收錄,成為目前國內影響因子最高的水利類科技期刊。

2 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存在的問題及影響

2.1 編委會成員結構較為單一,形式化較為嚴重

目前,除了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的期刊,其他大部分水利類科技期刊的編委會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成員組人員種類單一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部分期刊的編委會成員僅集中在本單位。約1/4的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成員基本都由主辦單位主要領導兼任,注重主辦單位內部人員資歷與學科機構的平衡,個別期刊中外單位編委人數甚至占總編委人數不足1/5,編委會準行政化特征明顯。另外,一些期刊在聘請編委時,更多是關注專家的名譽頭銜,如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僅僅把編委當作學術榮譽或期刊學術地位的招牌,忽視了這些編委社會兼職較多、時間與精力有限、參與期刊工作動力不足的問題。事實上這些編委由于行政性事務繁雜,在期刊約稿、組稿、審稿、專題策劃、宣傳推廣、推薦人才等方面的主力作用明顯發揮不夠,期刊創辦多年未有創新舉措,編委們實際上僅充當了“學術顧問”的角色,所導致的后果也很明顯——科技期刊運行勉力維持,復合影響因子常年不超過0.2,跨學科影響力弱,有的期刊影響力甚至走不出本單位。

二是大部分編委會缺少外籍編委參與期刊建設。編委國際化對期刊面向國際組稿宣傳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擴大期刊影響力。調研發現,超過3/5的水利類科技期刊缺乏外籍編委,其中普刊均無外籍編委,核心期刊中缺少外籍編委的期刊比例約為1/3;除了2種SCI英文期刊外,其他期刊的外籍編委基本都未曾協助開源國際稿件;即使個別非SCI期刊(如《水利水電技術(中英文)》)曾經刊登過少量的全英文稿件(全英文論文占全年總刊文比例不足 3%),其稿件也非國際來稿,僅僅直接是在中文期刊官方網站“中式投稿”。這導致了水利類科技期刊國際化、多樣化的視野不足,國際他引情況不樂觀,不利于提高水利科技類期刊的國際影響力,無法形成很好的水利國際化出版與傳播平臺。

2.2 編委會更替機制不健全,成員流動性不強

合理的更替是編委會應具備的重要機制[11]。盡管所調研的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大多設置了任期(平均為5年左右),但并沒有明確的選拔淘汰標準和更替機制,換屆大會流于形式。大部分期刊編委會的換屆并未如期舉行,所調研的水利類科技期刊中近 8年內如期進行編委會換屆的不足2/5;進行了換屆的期刊編委會,編委會成員往往是“只進不出”,即,只補充新成員,不流動老成員,現有編委連任現象較為普遍,一般僅在編委自己申請退出編委會(黨政領導干部不得擔任兼任社會團體領導職務,當編委出現以上職位變動時會向期刊編委會申請退出)或編委會成員離世的情況下有所更替,編委終身制的現象較為普遍。而這種終身制導致編委參與期刊建設工作熱情邊際效應遞減,成員數量臃腫也使得期刊很難向上爭取足夠的經費支持編委會建設。

2.3 編委會制度建設存在不足,功能發揮缺失

目前,水利類科技期刊編輯部大多有相應的《編委會章程》,然而這主要是綱領性文件,對編委的責任和義務只做了寬泛的說明[12],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責任不明晰、約束力缺失使得編委對期刊審稿、撰稿、組稿以及宣傳、運營、發行等主要工作的參與度和支持度不足,與編輯部的聯系弱化、關系淡化,有的編委會成員甚至都不記得自己在哪些期刊擔任編委,更無從談起所承擔的權利與義務,進而使得編委會功能缺失,逐漸演化成名譽機構。另外,調研的水利類科技期刊普遍反映,由于辦刊經費不充裕甚至是不足,無法建立優秀的編委激勵機制,只能給予編委頒發聘書、評選優秀編委(無獎金)等精神獎勵,或是對編委來稿適當地減免版面費。

3 關于強化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建設管理的相關建議

3.1 優化編委會成員結構,調整年齡梯隊

《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明確,科技期刊建設應“立足國情、面向世界,提升質量、超越一流”,因此,對標世界一流的水利類科技期刊需要借助高水準的編委的科研經歷和學術人脈來提高視野站位、提升內容品質、拓展運營渠道,從而強化科技期刊的學術傳媒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萍计诳幬瘯e極吸收行業內領軍人才,特別是優秀的外籍專家以及交叉學科領軍人才(如能源與電力、新型建筑材料等),以拓寬期刊辦刊視野和交流平臺。另外,在編委遴選過程中還應充分考慮學科專業覆蓋的均衡性、學者地區分布的廣泛性,并充分考慮專家學者的專業方向、學術活躍度[13]、地域結構等,堅持學術性、保持穩定性、注重覆蓋面。

同時,充分調動青年編委的積極性。一些其他領域的科技期刊編委會在換屆時選擇增加青年編委席位,或探索直接成立青年編委會,形成編委會專家梯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建設可參考借鑒。36~45歲時科研人才創新能力與科研意愿最強的年齡階段,也是科研成果產出的高峰時期[14-15],其內在的學術積累與發展的需求旺盛,自身的學術影響力需要科技期刊的傳媒影響力加持,參與辦刊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更易被激發和調動,能夠更好地配合期刊編輯部相關工作。此外,青年學者的互聯網技術應用能力較強,能夠熟練地通過新媒體協助期刊建設,宣傳推介期刊優秀稿件,也更有意愿參與期刊策劃組稿、參加期刊主辦或承辦的學術會議[16],促進提升期刊的社會影響力。

3.2 實行編委會動態管理,加快新陳代謝

取消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終身制的模式,對編委會成員實行每兩年或三年一次的定期考評,綜合考慮編委的辦刊參與度與學術影響力,實行更迭合理、滾動儲備的動態管理機制。建議水利類科技期刊主辦單位對態度敷衍、責任心弱、參與度零的編委應及時溝通,明確提出期刊在組稿、審稿、宣傳等期刊建設方面的實際需求,征求期刊編委對參與期刊建設的意見,對提出難以繼續支持期刊工作的編委商議解聘,并從審稿專家庫中選取學術活躍度高、有意愿投入期刊建設的學者予以補充聘用,促進編委會組織內部“新陳代謝”,激發編委工作活力。

3.3 完善編委會規章制度,優化職能分配

水利類科技期刊應根據新時代水利高質量發展需求,制定科學合理可行的編委會工作制度,明確編委會成員的職責、任職條件、任期、考核標準、任務分工等具體內容,并通過編委會換屆會議進行規章制度的宣傳與解讀,強調編委的權利和義務。

在制定編委會制度細則時,應注意根據編委的不同特點分配相宜的任務。例如,領導型編委的行政經驗相對較多,有能力通過不同渠道幫助籌集辦刊經費,促進與其他期刊或組織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可負責期刊的宣傳推介與外聯工作;學術型編委的學術活躍度相對較高,是科技期刊建設的中流砥柱,可負責制訂辦刊方針與發展規劃,并將最新學術實踐成果形成投稿稿件;青年編委對學科專業的新技術新方法比較熟悉,工作效率高,可承擔較多的約稿、組稿與審稿任務,并為期刊積極撰稿和投稿。當然,根據編委的意愿能力及其個人的發展需求,其職能也可以發生交叉或轉換。通過分析各編委的特長和優勢進行職責定位,力爭發揮好每位編委的最大作用。

3.4 向上爭取有利政策,建立激勵機制

科技期刊實行編委會改革建設離不開主管單位與主辦單位的支持。然而長期以來,水利類科技期刊一般都處于期刊主辦單位的邊緣地位,期刊的發展規劃不清、經費支持有限使得長期兼職從事期刊工作的編委缺乏參與辦刊的動力。因此,水利類科技期刊應積極向主管單位以及主辦單位爭取有利的扶持政策,建立針對編委的激勵機制,如,期刊編輯部優先處理和錄用編委成員所帶領科研團隊的科研成果論文,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微博等途徑宣傳報道編委成員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編委及科研團隊在業內的影響力,等等。

圖5 編委酬勞組成

4 結束語

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是期刊學術質量的把關者、學術導向的指引者,充分發揮水利類科技期刊編委會“定基調,把方向,促發展”的引領作用,對于提高期刊稿件質量和影響力、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盡管編委會促進了期刊品牌影響力的提高,但不可否認,編委會的一些問題存在已久,對于長遠的期刊戰略規劃設計和推進國際化發展進程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智庫功能未得以全面展現。因此,針對編委成員責任意識與發揮作用不足等現象,建議通過動態管理科技期刊編委會,不斷調整優化人員結構,積極吸收行業內有影響力且有意愿參與期刊建設的領軍人才,建章立制優化職能分配,并爭取有利政策以落實編委會建設管理的各項舉措,對于培育水利類科技期刊的核心競爭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能夠推動水利類科技期刊優質長效發展。

猜你喜歡
編委科技期刊水利
編委風采
數字化出版對我國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發行的影響探究
《現代儀器與醫療》編委邀請函
第五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在長沙舉辦
《心理學報》入選《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2021版
新增編委介紹
低碳經濟下水利行業的發展
賀新春:編委理事會員
第六屆陜西省科技期刊評優結果揭曉《西北園藝》榮獲特色科技期刊獎
以科技創新提升水利建設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