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科技期刊發展現狀與學術影響分析

2022-11-10 03:35朱志鹍
學報編輯論叢 2022年1期
關鍵詞:醫藥衛生科技期刊十三五

朱志鹍

(《山東建筑大學學報》編輯部,山東 濟南 250101)

科技期刊作為記錄和傳播科技成果的重要載體,反映了地區科技創新水平,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一環,是匯聚學術資源、促進理論創新的重要力量[1-2]。近年來,為了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建設以及繁榮發展,國家相關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政策,尤其是《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的出臺[3],極大地調動了各地科技期刊界爭創一流期刊的積極性,科技期刊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山東省積極投入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大潮中,相關部門啟動了高校期刊高質量發展建設項目。在我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背景下,為推動山東省科技期刊繁榮發展,需要全面準確地了解近年來科技期刊的整體辦刊現狀和學術影響。一方面,便于與其他省份的期刊進行橫向對比,有助于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另一方面,可為決策者有針對性地制定期刊發展政策提供參考,更好地引導本省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對我國各類期刊的辦刊現狀與學術影響的研究已經開展較多,從研究對象范圍區分,大致分成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對我國中英文兩大類科技期刊發展的分析??傮w上,近三年我國中文科技期刊的內容質量有所提升[4],而英文科技期刊發展態勢較好,近三年創辦的有CN號的英文科技期刊達81種,目前共有252種英文科技期刊被JCR收錄,其中近61%的期刊位于Q1和Q2區[5]。第二層次根據主辦和主管單位將期刊分類研究。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是我國科技期刊中最為重要的三股力量,占據主導地位。中國科協旗下的科技期刊在國內影響力、多項期刊評價指標等方面表現明顯領先國內科技期刊整體水平,且國際化影響明顯提升[6];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更是具備了集約化、集群化基礎,擁有多樣化傳播渠道[7]。而近年來,高??萍计诳亩ㄎ?、轉型與影響力提升策略則是研究熱點內容[8-10]。第三層次是以行政區劃為依據,對區域的科技期刊發展態勢進行研究。例如對江蘇省科技期刊的人才結構、辦刊資源、學術影響與發展對策的研究[11-13]。而曾建林[14]則基于“卓越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的入選期刊數據和各省市開展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網絡調研結果,以浙江省為例,對其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設提出了建議。第四層次對某個學科期刊或者某單個期刊的現狀及學術影響進行了評價,對其發展提出了建議[15-18]。

科技期刊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直接體現。山東省每年產出的科技論文數量一直穩居全國前列[19],而山東省的科技期刊數量僅排在全國13位[20]。目前,對山東省科技期刊辦刊現狀和學術影響的研究也大多限于單刊[21],對其整體辦刊特征的研究仍鮮有報道。因此,本文將定量分析山東省科技期刊近五年的評價指標變化趨勢,以期較為準確地把握其整體辦刊現狀、發展態勢和學術影響,為山東省科技期刊高質量建設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

本研究中所指的山東省科技期刊不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交替出版的期刊。山東省科技期刊的基本信息,包括創刊年份、主辦單位、主辦地、出版周期等,來自中國知網、萬方和期刊官網等網站。期刊評價指標數據來源于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2017—2021年)。由于每年收錄的期刊數量及期刊歸屬學科有所變化,在分析各學科期刊評價指標的變化趨勢時,為了保持數據一致性,只選擇這五年均被收錄的科技期刊。根據這一原則共篩選出96種科技期刊,整理各學科期刊評價指標數據,并據此分析山東省科技期刊的影響力水平及變化趨勢。

2 辦刊現狀

2.1 基本情況

根據 2021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統計,收錄的山東省中文科技期刊共110種,收錄的英文期刊3種,另有12種英文科技期刊未被收錄。山東省科技期刊創刊高峰出現在改革開放后,其中1979年一年就有12種期刊創刊,而有42種期刊在1980—1990年創辦,而2000年之后以創辦英文刊為主。從出版周期來看,雙月刊最多,共48種;其次為月刊,有37種;季刊21種,半月刊6種,旬刊1種。出版期刊數量排名前兩位的城市為濟南和青島,分別有60、30種期刊,兩城期刊數量之和超過全省科技期刊總數的四分之三。其中,濟南市出版的醫藥衛生類和工程技術類期刊數量較多,分別為19、18種;而10種海洋科學類期刊的出版地均在青島,占該市出版的科技期刊總數的三分之一。從主辦單位來看,高校主辦了49種科技期刊,是山東省最主要的辦刊力量。其中,山東大學主辦了8種中文科技期刊,是全省期刊數量最多的高校。

統計時間內,有4種期刊更改名稱:《泰山醫學學報》更名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學報》,《國外鐵道車輛》更名為《智慧軌道交通》,《齊魯醫學雜志》更名為《精準醫學雜志》,《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更名為《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在文中討論時,均采用其更改后的期刊名稱。

2.2 英文期刊情況

山東省創辦的英文科技期刊共有15種,其基本信息見表1。山東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數量最多,共有8種,其中6種為2019年之后新創辦期刊;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分別主辦了兩種英文期刊。新創辦期刊基本為季刊,只有兩種創刊時間較早的海洋科學類期刊為雙月刊。山東省英文科技期刊均為高校和科研院所創辦,以醫學、海洋科學、數學類期刊為主,另外還覆蓋材料學、人工智能、微生物學、資源環境等領域,反映了山東省的特色科研領域。

表1 山東省英文科技期刊一覽表

2.2 發文量

統計的96種山東省科技期刊2016—2020年的發文量結果見表2。醫藥衛生類期刊發文量最多,占所統計期刊總發文量的40.2%;工程技術類期刊位居次席,占比為34.3%;農業科學類、地球科學類期刊發文量占比分別為11.2%和6.4%。這4個學科期刊的發文量占所統計期刊全部發文量的92.1%,其他4個學科期刊發文量僅占7.9%。

表2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發文量統計 單位:篇

以學科每年刊均文獻量(Qap)為依據,將山東省科技期刊分成四類:Qap>300的期刊包括醫藥衛生類和工程技術類(這兩類期刊種數也是最多的,分別為29和26),其中年發文量超過1 000的期刊有4種,分別為《山東醫藥》《齊魯護理雜志》《山東化工》《居業》;200<Qap<300的有農業科學類期刊、環境與安全科學類期刊;100<Qap<200的期刊有地球科學類、交通運輸類、數理科學類;Qap<100的為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這類期刊多為各高校主辦學報的自然科學版,刊發的論文涉及學科范圍較廣,但年發文量普遍較少,其中 7種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的發文量在2020年不足100篇,最低的年發文量只有56篇。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各學科刊均載文量的距平值ΔQap變化如圖1所示。

圖1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平均載文量的距平值變化

醫藥衛生類、數理科學類、環境與安全科學類、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的ΔQap由正值逐漸變為負值,表明期刊發文量逐漸減少,低于這五年的平均值。而工程技術類和交通運輸類期刊ΔQap逐漸由負值轉變為正值,表明期刊的發文量呈增加趨勢。對比2016年和2020年數據,醫藥衛生類和數理科學類期刊的Qap減少了近20%,環境與安全科學類期刊的Qap減少了13%,工程技術類Qap增加了約19%。地球科學類期刊的2018年的發文量明顯高于平均值,主要是由于一些期刊與學術會議或科研項目合作,組織了專欄和專輯,增加了載文量。而農業科學類期刊的發文量年際波動較大,2020年發文量明顯減少。

2.3 作者情況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作者情況統計結果見表 3。篇均作者數據逐年增加,作者地區分布數在2018、2019年逐年下降,在2020年略有回升,5年平均值為18.3,覆蓋了全國一半以上的省級行政區域。而平均機構數總體上呈下降趨勢,5年減少了16.4%。

表3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作者情況統計

各學科期刊5年的篇均作者數、作者地區數、作者機構數的箱形圖如圖2(a)~(c)所示。

圖2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作者情況

圖中可見,地球科學類和農業科學類期刊的篇均作者數較多,這兩種期刊 5年平均值均在4.7左右。環境與安全科學類、交通運輸類期刊篇均作者數較少,5年平均值低于3。而所有統計的期刊中,篇均作者數大于6的4種期刊均為農業科學類,分別為《中國煙草科學》《花生學報》《山東農業科學》《漁業科學進展》。

環境與安全科學類、醫藥衛生類、數理科學類期刊地區分布數較多,5年平均值均超過20;地球科學類、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地區分布數偏少,5年平均值在13左右。而進一步分析單個期刊發現,地區分布數5年平均值在30左右的期刊共6種,分別為《居業》《山東化工》《中國矯形外科雜志》《山東醫藥》《醫學影像雜志》《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這些期刊稿件來源地區分布廣泛,覆蓋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影響面較廣。

作者機構分布數的學科差異顯著,工程技術類期刊和的醫藥衛生類期刊作者機構數較多,其中《山東化工》和《居業》涉及作者機構較多,5年平均值均超過800;《山東醫藥》和《齊魯護理雜志》作者機構數5年平均值超過650。地球科學類期刊篇均作者數較多,而地區分布數和機構分布數較少,這是由于山東省地球科學類期刊大多數為海洋科學相關領域的專業期刊,學術性較強,從事相關研究的科研人員大多集中在相關的高?;蚩蒲性核?。而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地區分布數和機構分布數也較少,這是因為此類期刊大多為高校主辦的學報自然科學版,其稿件多數來自于各高校內的相關學院。

3 學術影響分析

3.1 影響因子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按學科統計的刊均影響因子變化如圖3所示??梢钥闯?,環境與安全科學類期刊影響因子最高,其 5年平均影響因子超過 2.0;其次是醫藥衛生類,5年平均影響因子超過1.0;而交通運輸類期刊的影響因子較低,未超過0.3。

圖3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平均影響因子變化

統計的各學科期刊中,5年平均影響因子大于2.0的期刊共6種,分別為《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油氣地質與采收率》《腹腔鏡外科雜志》《中國矯形外科雜志》《中華腫瘤防治雜志》《齊魯護理雜志》。影響因子在1.0~2.0區間的期刊有18種,其中醫藥衛生類14種,農業科學類期刊2種,工程技術類和地球科學類期刊1種。

從變化趨勢看,環境與安全科學類、數理科學類的期刊影響因子先下降后升高,而其他學科期刊影響因子總體呈增長趨勢。進一步分析單刊的變化,影響因子超過1.0的科技期刊數量逐年遞增,2016年僅有14種,而2020年達到39種。而其中醫藥衛生類期刊增加最多,由2016年的10種增加到了2020年的24種,5年增加了14種。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為《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0年其影響因子高達5.530,而5年平均影響因子為4.798,在山東省科技期刊中位居首位。進一步分析發現其影響因子在全國64種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類期刊中也高居首位。

3.2 總被引頻次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根據學科分類的總被引頻次平均值見表 4。各學科期刊的總被引頻次差別較大,被引較多的為環境與安全科學類、醫藥衛生類期刊。根據2020年數據,29種醫藥衛生類期刊中被引頻次超過3 000的有9種,其中《齊魯護理雜志》被引頻次超過 20 000,是山東省所有科技期刊中被引最多的。而自然科學綜合、交通運輸類期刊是被引最少的。進一步分析發現,5年平均的總被引頻次超過3 000的期刊共12種,而醫藥衛生類期刊有8種,是山東省影響力較大的一種期刊?!洱R魯護理雜志》《山東醫藥》《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總被引頻次平均值分別為19 153.6、18 272.0、10 599.8,位居前三位;《中國矯形外科雜志》《醫學影像學雜志》總被引頻次平均值超過6 000,位居4、5位。

表4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總被引頻次統計

年均總被引頻次明顯增加,2020年較2016年增長了11%,除數理科學類期刊外,其他學科期刊總被引頻次總體上呈增長趨勢。其中,環境與安全科學類期刊平均總被引頻次增幅超過23%,是所有學科中增幅最大的一類期刊。這主要是《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對增幅的貢獻較大,其2020年的總被引頻次達到了11 763,較2016年增長了2 131。

3.3 引用刊數

引用刊數指期刊已發表的論文被多少種期刊引用,反映了期刊的被使用范圍。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平均引用刊數統計結果見表5??梢钥闯?,各學科引用刊數基本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趨勢,而不同學科期刊的引用刊數差異顯著。環境與安全科學類期刊的引用刊數明顯高于其他學科,5年平均引用刊數達938;其次為醫藥衛生類期刊,5年平均值為471;農業科學、數理科學、工程技術類、地球科學類期刊的平均引用刊數超過300;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的平均引用刊數超過200,而交通運輸類期刊的平均引用刊數不足150。

表5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引用刊數

統計的所有期刊中,5年平均引用刊數超過1 000的期刊有兩種,分別為《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山東醫藥》,其平均引用刊數分別為1 640、1 104;5年平均引用刊數超過700的有4種,分別為《山東化工》《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中華腫瘤防治雜志》《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5年平均引用刊數在600~700之間的有6種,在500~600之間的有8種,而低于500的期刊有76種。

3.4 基金論文比

基金論文比是期刊在某一統計年刊發的全部論文中各類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所占比例,這是衡量期刊論文學術質量的重要指標。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基金論文比統計結果見表6。各學科期刊的基金論文比差異較大,最高和最低的5年平均基金論文比相差近0.7。數理科學類期刊平均基金論文比最高,5年平均值達0.91;地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的基金論文比平均值也在0.80以上;交通運輸類期刊基金論文比最低,5年平均值只有0.22。

表6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平均基金論文比

從單刊分析,基金論文比5年平均值超過0.9的期刊有13種。其中地球科學類期刊5種,分別為《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海洋與湖沼》《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海洋科學》《海洋科學進展》;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 3種,分別為《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魯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數理科學類、工程技術類期刊各兩種,分別為《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油氣地質與采收率》;環境與安全科類期刊1種,為《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5年平均基金論文比在0.8~0.9之間的期刊有14種,0.7~0.8的期刊10種,0.5~0.7的期刊18種,0.1~0.5的期刊有32種;5年平均基金論文比小于0.1的期刊有9種。

總體上,山東省科技期刊基金論文比上升明顯,但各學科差異顯著。除了交通運輸類期刊之外,其他學科期刊基本呈上升趨勢,數理科學類期刊在2018年略有下降,但總體上呈顯著上升趨勢。其中,地球科學類和農業科學類期刊的平均基金論文比增長最多,5年增加了0.24;其次為醫藥衛生類期刊,增加了0.17;數理科學類、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的平均基金論文比分別增加了0.12、0.11;環境與安全科學、工程技術類期刊增加了0.09。

3.5 被引半衰期

被引半衰期指某個期刊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一半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是測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種指標。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平均被引半衰期統計結果見表 7??梢钥闯?,地球科學類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最高,5年平均值達 7.7,說明這類期刊論文的影響時間更長。農業科學類、交通運輸類、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5年平均被引半衰期均超過6.0;而只有醫藥衛生類期刊5年平均的被引半衰期在5.0以下。

表7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平均被引半衰期

從發展趨勢看,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的被引半衰期總體上呈現下降的趨勢,但各學科期刊的被引半衰期變化特征也不盡相同。醫藥衛生類、農業科學類、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被引半衰期自2018年開始持續減少;地球科學類、交通運輸類、數理科學類期刊呈震蕩變化的發展態勢,工程技術類、環境與安全科學類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在前 4年變化較小,但在2020年明顯下降。

而各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差異更是顯著?!逗Q罂茖W進展》《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海岸工程》《國外鐵道車輛》等4種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平均值超過10.0;《海洋與湖沼》《海洋科學》《青島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這3種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平均值超過9.0;有8種期刊的平均被引半衰期在8~9之間,9種期刊在7~8之間,31種期刊在5~7之間,其他39種期刊的平均被引半衰期小于5。

3.6 核心數據庫收錄情況

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由中國信息技術研究所研制,每年開展科技期刊論文的統計分析,并出版擴刊版和核心版的期刊引證報告。根據2021年版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入選的山東省科技期刊共 47種,包括 3種英文刊,分別為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除交通運輸類期刊外,其他各學科期刊均有入選。其中醫藥衛生類期刊最多,共18種;其次為地球科學類,共9種期刊入選;工程技術類期刊有8種,農業科學類有5種,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有3種,數理科學類、環境與安全科學類期刊各有2種。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由北京大學圖書館主持研究,入選的山東省科技期刊共28種。地球科學類期刊7種,醫藥衛生類和工程技術類期刊各6種,農業科學類期刊5種,其他學科共有4種期刊入選。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管理。根據其發布的2021—2022年度CSCD來源期刊列表,共有23種山東省科技期刊入選,其中核心庫17種,擴展庫6種。而入選最多的為地球科學類期刊,共9種期刊且全部為核心庫;其余依次為工程技術類期刊5種,醫藥衛生類期刊4種,數理科學類和農業科學類期刊各2種,環境與安全科學期刊1種;自然科學綜合類、交通運輸類期刊并未入選。地球科學類期刊入選比例較高,且入選的均為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相關的期刊。這說明海洋科學類期刊辦刊質量較高、影響力較大。

被SCIE收錄的山東省英文科技期刊有3種,均屬海洋科學領域(表8)。其中2019年創刊的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在2021年底被SCIE收錄,2022年獲得的第一個影響因子達到5.0,且JCR分區高居Q1區。其他兩種期刊均處在Q3或Q4區,在學科內排名并不高。此外,被EI收錄的山東省科技期刊僅有《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表8 SCIE收錄的山東省英文科技期刊信息

3.7 獲國家級基金資助及獎項情況

2019年,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組織實施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項目”申報。山東大學主辦的Biomimetic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仿生智能與機器人》)、ChemPhysMater(《化學物理材料》)、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急危重癥醫學》)3種英文期刊入選了“高起點新刊項目”。

在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開展的評選中,《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分別于2015年、2017年入選全國“百強報刊”。

4 結論與展望

4.1 主要結論

2016—2020年,山東省科技期刊的變化呈現以下主要特征:

(1) 辦刊質量與學術影響穩步提升。除總發文量呈減少趨勢,各項指標明顯提升??偙灰l次呈增長趨勢,影響因子大于1.0的期刊數量增加近1.8倍,基金論文比上升明顯,引用刊數總體上增加。

(2) 特色領域期刊實力突出。醫藥衛生類和海洋科學相關領域期刊實力較為突出,尤其是海洋科學類期刊整體學術質量較高,已經形成期刊集群優勢,是山東省科技期刊中影響力較大的一類期刊。高校主辦的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較高,有多種期刊在全國處在領先位置。

(3) 高水平科技期刊數量仍較少,整體國際影響力較低。各學科期刊質量差距較大,發展極不均衡。僅有3種英文期刊被SCIE收錄,而自2019年以來,山東省已經創辦了8種英文期刊,其中3種入選了高起點新刊項目,與其他地區相比,入選期刊數仍較少。

4.2 發展展望

(1) 面向地區重大發展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山東省改革開放逐步深入,提出了構建以“八大戰略布局”為支撐的整體發展格局。隨著“碳達峰、碳中和”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山東省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機遇。而山東省科技期刊要緊跟發展趨勢,了解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布局,準確把握山東省科技領域服務國家和地方重大發展戰略的實施方案和措施。同時,更要主動出擊,快速反應,積極對接一線科研人員,組織專欄或專輯,及時報道最新的科研成果,在知識創新、成果傳播與轉化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將自身的發展融入到國家和地區發展的時代大潮中。

(2) 利用好政策環境,引導優質稿源回流。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發布了一系列文件,旨在改革科技評價體系,破除“SCI至上”、以影響因子論“英雄”等不良傾向,打造中國的高質量科技期刊。同時,我國科技期刊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山東省科技期刊應該充分利用好政策環境,勇于革新,同時要修煉好“內功”,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營造利于競相發展的良好氛圍,主動爭取高質量稿源,引導優質稿件回流。而山東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有資源有能力的單位,應圍繞國家和地區重大需求或新興交叉學科領域,積極創辦高起點新刊做精做強,實現跨越式發展。

(3) 加快融合出版進程,提升傳播效果。傳統媒體和新興數字媒體融合發展是時代趨勢。對于山東省科技期刊,一方面推動期刊內容生產的數字化進程,提供更高效的在線工作平臺,為作者、專家及讀者等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服務;另一方面,利用各種新興媒體平臺,構建虛擬學術社區,匯聚科研人員,孵化新刊,同時擴大學術傳播范圍,提升傳播效果。

(4) 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員結構。建設高質量的科技期刊離不開一流的科技期刊編輯人才。鼓勵一線科研人才積極參與辦刊,吸納對期刊工作有熱情的優秀青年科研人才進入到編委會,切實為期刊的發展進言獻策。要細化編輯分工,著重培養既掌握傳統編輯技能又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專業化、高水平的復合型編輯人才,建立并細化編輯人才配套支持體系,實施編輯人才發展項目,充分激發編輯的積極性、創造性,提升其創新能力和專業水平。

猜你喜歡
醫藥衛生科技期刊十三五
數字化出版對我國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發行的影響探究
歡迎關注《國際醫藥衛生導報》新媒體
第五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在長沙舉辦
《心理學報》入選《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2021版
歡迎關注《國際醫藥衛生導報》新媒體
歡迎關注《國際醫藥衛生導報》新媒體
第六屆陜西省科技期刊評優結果揭曉《西北園藝》榮獲特色科技期刊獎
醫藥衛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