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地方科技期刊發展的瓶頸與對策
——以湖南省為例

2022-11-10 03:35胡文杰楊春明
學報編輯論叢 2022年1期
關鍵詞:集約化科技期刊學術期刊

胡文杰,楊春明

(湖南師范大學期刊社,湖南 長沙 410081)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國家在教育和科技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我國學術論文出現了井噴式增長。與我國科研論文高度繁榮發展的情形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我國一流科技期刊發展緩慢,有國際影響力且受到學界高度認可的知名期刊不多。2019年11月6日,中國科協等7部門聯合啟動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標志著我國科技期刊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

1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

2020年2月25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1],詳細剖析了“唯 SCI”和“唯論文”給我國科研帶來的負面影響,明確指出應當建立新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機制,提高我國國際學術話語權。同時,科技部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2],鼓勵中國學者發表“三類高質量論文”,要求代表作有 1/3在國內期刊發表,并提出加快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這兩個文件為樹立正確的科研評價機制與科研價值導向,引導研究者回歸科研本身,鼓勵廣大科研工作者將一流研究成果發表在祖國大地上,助力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提供了政策指引。最近,王晴和袁鶴[3]以《國際口腔科學雜志(英文版)》為例,分析了在這兩個文件出臺背景下創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路徑。

然而,目前關于一流期刊建設研究多聚焦于在國內已經具有一定基礎與實力的高起點期刊如何躋身世界一流學術期刊[4-9],對于我國大部分沒有入選卓越行動計劃普通期刊,尤其是地方高?;蛘叩胤綄W會和協會、企事業單位主辦的科技期刊關注較少。最近,楊延麟[10]探討了地方理工科高??萍计诳谛聲r代背景下面臨的主要困難和重大機遇,提出創新工作機制、打造辦刊特色、加強人才培養、推進融合出版的“四輪驅動”發展策略;曾建林[11]揭示了當前我國各省市自治區在推進一流科技期刊建設過程中的現狀和問題,指出我國各省市自治區應強化協同,加大投入,結合地方科技特色和優勢,積極推進一流科技期刊建設。

對于沒有入選卓越行動計劃,占全國超 90%的科技期刊,如何在這些政策出臺背景下,提升刊物內在學術質量,擴大學術影響力,躋身國內甚至世界一流學術期刊行列,對提升我國科技期刊整體實力,助力我國早日實現科技期刊強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這也激發我們在本研究中以湖南省科技期刊為例,依托湖南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為平臺,通過問卷調查和調研訪談方法,梳理湖南省科技期刊的發展瓶頸,提出應對策略,以期為地方科技期刊創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參考。

2 湖南省高??萍计诳l展現狀

2.1 規模小、集群化發展程度低

根據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出版管理處的統計,湖南省目前共有131種科技期刊[12],這131種期刊中,北大核心期刊28種,CSCD核心期刊22種,分別占比21.2%和16.8%。2019年11月6日首批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的285種期刊中,湖南省僅中南大學5種期刊入選,占比湖南省期刊科技總數的3.7%,遠低于全國科技期刊8.2%的入選比例,也遠低于湖南省核心期刊21.2%的比例,說明湖南省科技期刊多而不強。我們統計發現湖南省主辦超過(含)4本科技期刊的出版單位有4家,包括中南大學(20本)、湖南師范大學(5本)、長沙理工大學(7本)和湖南省農科院(4本),然而除了中南大學外,大部分科技期刊均是小作坊經營,集約化程度不高。根據作者的調研,湖南省農科院主辦的4本刊物被分割到4個不同的處室;長沙理工大學的7種科技期刊分散在6個學院和機關科研部;湖南師范大學主辦的5種科技期刊分散在各學院和期刊社,甚至于在形式上沒實現集約化。另外,湖南省有色金屬與冶金產業發達,與有色金屬和冶金行業相關的科技期刊多達幾十種,然而這些期刊均散布在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沒有在政府部門或者行業協會統一管理下集約化發展

2.2 缺乏學者編輯

眾所周知,一流期刊建設需要有一流的學者型編輯做支撐。一般而言,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職稱代表經歷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作者借助于湖南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的機會,統計了湖南省科技期刊編輯隊伍的學歷分布情況。湖南省科技期刊編輯隊伍中擁有博士學位的編輯僅占 17.26%,與世界一流學術期刊幾乎全由博士和知名教授辦刊相比明顯偏低。另外,我們統計到湖南省科技期刊從業人員正高職稱占比為21.43%,副高職稱人員占比為36.29%,中級職稱人員占比為17.43%,中級以下的人員占比為24.86%。盡管湖南省編輯人才隊伍中高級職稱占比較高,但是根據文獻[13]的統計,年齡普遍偏大,60后占比超過40%,擁有博士學位的專家學者型編輯不多。

2.3 缺少優質稿源

我們選取了湖南省28種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的期刊2020年第1期發表的論文,分析其稿源情況。表1將作者單位分為省內985、211大學和中科院各研究所(N1),省外985、211大學和中科院各研究所(N2),省內其他類高校和科研機構(N3),以及省外其他高校和研究機構(N4)。

表1 湖南省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20年第1期稿源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除了《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礦冶工程》《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粉末冶金材料科學與工程》和《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發表省內和省外 985、211大學和中科院各研究所論文(N1+N2)超過40%,分別為44.44%、54.29%、50.00%、46.15%和87.50%,其他期刊發表985、211大學和中科院各研究所論文比例均較低。反觀最后一列,即省外一般高校和研究機構發文占比較高,除了《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農業現代化研究》《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系統工程》和《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外,其他23本期刊均超過30%。部分期刊發表省內雙一流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論文占比非常低,《電池》等10種核心期刊2020年第1期沒有一篇來自省內985、211大學和中科院各研究的稿源??傮w而言,省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省內期刊發表論文占比不高,985、211大學和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稿源更是遠低于來自省外一般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稿源,體現出稿源整體質量不高,并且省內高校對省內科技期刊支持不夠。根據作者實地調研,《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科版)》表示,其 70%以上來稿為碩士研究生的稿件,難以保證高水平學術質量;湖南省農科院科研人員撰寫的論文都不愿投到本院所主辦刊物上。

2.4 出版流程緩慢

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湖南省內科技期刊目前多是采用編輯部委托外地印刷廠進行排版,然后編輯部進行編輯校對。通過這種方式完成三審三校的流程導致期刊出版周期過長。根據作者的調研,盡管湖南省內大部分學術期刊加入中國知網的網絡首發,但是大部分期刊均是完成三審三校、確定頁碼以后才實現網絡首發,時效性不強,阻礙了一流學術的快速傳播。

2.5 缺乏科學評價機制

多年來,在“唯影響因子”與“被引頻次”論的期刊評價機制下,學術期刊為了短期內提高自身影響因子使出渾身解數,比如減少論文數量,發動作者和讀者幫助引用,甚至出現了“操縱引用” “結盟互引”等嚴重學術不端的行為[17-18],惡化了學術生態。由于不同學科引用特征差異很大,導致影響因子差別很大。根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數學學科SCI 1區期刊3年平均影響因子閾值為2.342,而化學學科為6.030。然而,很多科技期刊是綜合性期刊,尤其是高校學報,幾乎各專業都有,簡單地采用單一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評價,顯然并不科學,新的評價體系亟待出臺。

也正是由于多年來刊物的評價都是以影響因子論,目前很多期刊都去掉了影響因子較低的基礎學科欄目。我們統計湖南省入選北大核心期刊的 6本高校學報的欄目設置情況,發現僅有《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仍然還有數學這一類影響因子低的學科欄目,并且發稿數量呈逐年降低的趨勢。這種形勢的發展也將會嚴重阻礙基礎學科的研究。

3 湖南省培育一流科技期刊發展對策

3.1 集約化發展

國內上海大學期刊社和浙江大學出版社期刊分社是國內實現期刊集約化發展的先驅。2003年,上海大學成立期刊社,把分散在各學院的學術期刊集中起來,統一管理[14],實現了集約化發展。2016年,浙江大學出版社期刊中心開始組建新的綜合業務服務平臺,統一協調期刊宣傳、運營、排版、印刷、財務、公共事務等相關工作[15],進一步實現了集約化發展。根據文獻[16]的數據,浙江大學和上海大學初審入圍“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2019—2023”的期刊數量分別達到22種和6種之多,充分說明集約化發展的重要性。盡管學術期刊更多的是看重學術質量與社會效益,無法走市場化道路,但是政府和行業協會、學會依然可以為科技期刊的集約化發展采取許多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政府宣傳部門可以通過為省內科技期刊搭建共同的開放獲取網絡平臺和通用的采編平臺,實現科技期刊出版采編活動的集約化發展。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均通過中國知網進行網絡出版,但是讀者不能免費獲取在中國知網網絡出版的論文,只有購買了數據庫使用權限才能下載論文,這在某種程度上妨礙了科技論文的傳播。而通過共同的網絡出版平臺可以提高學術論文傳播力。其次,針對省內部分期刊稿源和審稿人不足的問題,各編輯部通過使用同一個通用采編平臺可以實現不同期刊之間審稿人互用,稿源互相推薦。比如某些高水平期刊,諸如《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省內龍頭期刊,可以將拒稿的論文推薦到省內其他科技期刊。雖然最終是否投稿由作者決定,但是高水平期刊的推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高其他期刊的知名度,對改善稿源由一定積極作用。根據作者的工作經驗,《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6年開始與《經濟地理》建立合作關系,借助于《經濟地理》的優質稿源,由編輯推薦退稿論文到我刊資源與環境欄目,大大改善了我刊稿源狀況。

(2) 政府部門通過招標或者組建集編輯、校對、排版和印刷一體的期刊出版外包公司,實現省內學術期刊排版印刷的集約化發展。目前國外大的學術出版商旗下所有期刊對于通過同行評議確定錄用的論文,一般都會在一兩周以內完成編輯校對、在線發表,而目前湖南省內大部分期刊的現狀依然是各自為政、小作坊經營。盡管在目前的體制下學術期刊無法市場化、集約化發展,但是學術期刊出版的某些與學術無關環節,比如編輯、校對、排版和印刷等環節采用市場化方式運行可以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實現全省科技期刊統一的集約化發展。

(3) 行業協會和學會要發揮自身學術優勢,加強對自身行業學術期刊的聯系,為學術期刊搭建交流平臺,多組織學術會議,打造學術共同體。為行業內期刊抱團取暖,實現學術期刊采編、編校、印刷集約化發展創造條件。

3.2 改善人才隊伍

在內容為王的背景下,只有建立一批學者型、專家型編輯隊伍才能更好地把握所負責欄目的學術前沿與研究熱點。一般來說經過嚴格的學術研究訓練,獲得博士學位的編輯對于更加敏銳的學術眼光,能夠更好地把握學術研究前沿,更好地策劃欄目,組稿約稿。事實上國際一流科技期刊的主編和編輯幾乎都是相應學術研究領域的活躍研究者,一般都是在知名研究機構取得博士學位并擔任教授、活躍在研究一線??v觀國內的一流期刊,同樣顯現出一種學者型編輯隊伍的趨勢。省內科技期刊需要進一步加強學者型編輯隊伍的建設,加大博士招聘力度,吸引教授和研究員等科研人員加入編輯隊伍,推行學者辦刊政策。

3.3 提升質量

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內容為王、質量至上。影響力與影響因子是內在質量的外化表現,從某種角度更能代表研究熱點,并不完全表征期刊的學術質量。在國家對科研成果評價破除唯 SCI和唯高影響因子形勢下,相信學術期刊的評價也將會打破影響因子這一單一指標,轉而更加注重所刊載論文本身的學術質量。因此,綜合類期刊也不一定要盲目跟風,走專業化道路,反而需要更加加強內功修煉,組織遴選出高水平學術論文,做好每一個欄目。

3.4 完善評價機制

人社部門、宣傳部門進一步發揮學會、協會和學術團體的力量,遴選省內高水平期刊,促進高質等效作用發揮。遴選一批省內優秀科技期刊,在職稱認定、科研項目申請方面同國外SCI期刊或者EI期刊予以同等認定,鼓勵省內高校優質學術成果優先發表在省內優秀科技期刊,加大省內高校和科研機構對省內科技期刊的支持。反過來,當省內優秀期刊躋身國內一流科技期刊甚至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也可以更好地向外推廣省內的優秀科研成果,實現良性循環。對于入選名單實行動態調整,期滿考核,促進其不斷提升學術水平。

致謝:感謝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陳慶蓉對問卷數據的分析和整理。

猜你喜歡
集約化科技期刊學術期刊
哈爾濱音樂學院“學術期刊”創刊暨《北方音樂》改版啟事
蘇州吳中高新區構建集約化可視化平臺 提升動態監管能力
數字化出版對我國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發行的影響探究
第五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在長沙舉辦
《心理學報》入選《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2021版
哈爾濱音樂學院“學術期刊”創刊暨《北方音樂》改版啟事
論耕地利用可持續集約化與農戶生計轉型
第六屆陜西省科技期刊評優結果揭曉《西北園藝》榮獲特色科技期刊獎
保險企業運營集約化運營模式研究
集約化育苗助推現代農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