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業單位涉稅問題淺析

2022-11-11 06:47許翎雁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22年9期
關鍵詞:經營性稅務申報

許翎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作為市場重要經濟主體之一的事業單位,面臨著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新機遇,機遇和挑戰相伴相生,新的機遇意味著新的挑戰,在日漸豐富的社會功能與業務活動范圍的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的涉稅問題也逐漸暴露,在日常管理活動中缺乏稅務籌劃與風險管控,導致瞞報漏報、偷稅漏稅等現象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與社會形象,對整個社會綜合管理效益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對事業單位涉稅問題應當給予高度重視。

一、事業單位涉稅內容和存在的問題

(一)增值稅

根據稅法政策,增值稅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非營利性事業單位可以選擇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實際工作中,事業單位普遍執行小規模納稅人納稅準則,涉稅范圍包括銷售貨物或勞務,提供服務,租賃業務等。財政部《關于貫徹實施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通知》(財會[2018]21 號文)要求,自2019 年1 月1 日起,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在全國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全面施行,其中事業單位涉增值稅業務的會計處理在《政府會計制度》有明確規定。

關于增值稅的涉稅處理事業單位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未能明確區分征稅業務范圍和非征稅業務范圍,對于事業單位增值稅的應稅范圍主要是針對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業務活動,正確區分經營性業務和非經營性業務是準確申報征稅應稅營業額的前提,當前,部分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處于固化的經營理念和保守的工作經驗環境中,對于該類涉稅事項未能給予應有的職業關注,對非經營性業務和經營性業務邊界含糊不清;第二、票據使用不規范,對營利性業務活動應當開具增值稅發票取得收入,每個季度按時申報營業收入,但實際工作中,部分事業單位處理不當,將非稅票據和增值稅發票混同使用,使用非稅票據收取應稅收入的現象屢見不鮮;第三、對應稅收入漏報瞞報,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偶然發生的涉及金額較小的銷售活動是偷稅漏稅風險領域,銷售行為由于不是經常性行為,發生頻率極低,因此會發生不開具收款票據直接收款的情況,稱為無票收入,從性質上來說即使沒有開具發票,該項收入仍屬于經營性收入,應納入增值稅計稅范圍,但在實際工作中該部分收入是漏報領域的盲區。

(二)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生產的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對事業單位來說,經營性結余是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量基礎,目前實際工作中,由于事業單位在性質上屬于非營利性組織,不同的業務范圍的收入與支出使用相同的賬戶,導致事業單位財務部門普遍對于經營結余和事業結余在概念上容易混淆,財務記賬上難以分門別類,無法準確計量出經營結余,從而導致企業所得稅成為事業單位偷稅漏稅的重災區。

關于企業所得稅的涉稅處理事業單位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混淆經營性收入和事業性收入,明確劃分經營性活動范圍,確認經營性收入是準確計量企業所得稅的基礎,然而日常財務處理中,混淆經營收入和事業收入的記賬模式屢見不鮮;第二、混淆經營性支出和事業支出,嚴格把控各類資金流向是準確計量經營支出的前提,實務中,報銷簽字時不能對事業支出和經營支出進行嚴格區分,在支出證明單等報銷憑證上模糊該支出使用的資金性質及來源,從而導致會計人員在財務核算中對事業支出和經營支出不能分類記賬,進而不能準確計量經營結余;第三、不確認經營性收入和支出,少數事業單位財務工作者在財務記賬中對經營性收入和支出既不確認收入也不確認支出,而是進行掛賬處理,因此在財務報表中原本應該是經營結余的項目反映在了掛賬科目的余額中,不能正確反映單位經營成果,甚至通過以上操作在企業所得稅申報時瞞報經營結余進行逃稅。

(三)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在政府財政收入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對于職工來說事業單位是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義務人,由于不是直接納稅義務人,在平時工作中,部分事業單位對個人所得稅的重視程度不夠,有的單位甚至沒有專門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對職工入職情況及家庭情況進行登記歸檔管理,虛報瞞報等現象頻發。

關于個人所得稅的涉稅處理事業單位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非全員申報,在實際申報工作中,部分事業單位只關注管理層或者收入相對較高的職工個人所得稅申報以及代扣代繳工作,忽視普通職工收入納稅申報工作,導致少數經多處取得收入的職工出現收入漏報現象,從而使得申報基數偏小,扣繳稅款不及時,變相鼓勵了偷逃稅款的行為;第二、扣除類項目欠缺核實,個人所得稅不是審計稽查的重點事項,少數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沒有做到履職盡責,對個人所得稅申報表中專項扣除類項目,單位管理人員未能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每一位職工進行調查核實和資料歸檔備查工作;第三,職工隱瞞現象,單位有少數職工在兩處或以上地方取得收入,出于隱私等原因有的員工對其他地方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稅收項目對代扣代繳的主體申報單位進行隱瞞,或者未能及時出具相關憑證給相關方,導致在實際申報時不能應報盡報。

(四)財產稅種

財產稅包括的稅種有房產稅、車船稅、遺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事業單位主要涉及到的有房產稅、車船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傮w來說,對于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涉稅風險比較嚴重。

關于財產稅的涉稅處理事業單位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權屬證明文件遺失,部分事業單位由于成立時間久,相關人員流動更替,管理不善,導致產權權屬證明文件在歷史的流轉中遺失等歷史客觀原因導致無法確定稅源,無法核定計稅的計量基礎;第二,租賃收入歸屬爭議,事業單位的資產普遍納入國有資產管理系統在各個環節由財政部門進行統一管理,有的認為事業單位所有資產本質上是國有資產,而國有資產發生的租賃等經營性活動取得的收入屬于財政非稅收入,無需征收財產稅,例如認為事業單位辦公樓可以減免征收從價計征的房產稅,則以此房產對外出租取得的租金收入同樣可以減免征收從租計征的房產稅,有的則認為租賃行為本質上是經營性應稅行為,該活動取得的租賃收入屬于應稅收入,此類爭議性事項在各單位處理中各有不同。

(五)其他稅種

小稅種是事業單位最容易忽視的涉稅盲區,主要涉及印花稅、城市建設維護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關于財產稅的涉稅處理事業單位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附加稅計稅不實,城市建設維護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屬于增值稅附加稅,在不能依法如實繳納增值稅的前提下,對于附加稅的申報肯定不會準確;第二、印花稅申報不全面,印花稅具有稅目多的特點,在實際操作中比較容易被忽略,申報項目不齊全、申報金額不正確等問題屢見不鮮,一般來說,印花稅是按年申報繳納,事業單位應當在年末不能根據單位實際發生的業務準確匯總購銷合同金額、租賃合同金額、借款合同金額等做到應報盡報、應繳盡繳。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一)涉稅籌劃意識缺乏,涉稅處理人才缺乏

一是管理人員管理模式滯后,由于管理者對于市場經濟變化缺乏了解,管理模式滯后,沒有及時跟進業務發展,對涉稅事項沒有深入了解,甚至對納稅項目和工作一無所知,更談不上做到有效策劃;二是稅收籌劃工作對專業性要求較高,由于稅收籌劃工作對財務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要求相對較高,事業單位從事財務工作人員普遍工作模式傳統,財務處理方式固化,人員多數老齡化,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三是財務核算方式過時,由于事業單位職能日漸豐富,經營業務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展,涉稅事項通常采用的是企業會計財務核算方式,而傳統事業單位采取的是預算會計核算方式,大環境新舊交替,單位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沒有相關的處理經驗。

(二)單位涉稅管理制度不健全

從當前實際工作中來看,事業單位普遍存在對涉稅問題認識不深入,涉稅事項管理松散等問題,單位涉稅事項管理規范不成體系,嚴重影響單位內部涉稅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具體原因有如下兩個各方面:一是制度落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各行各業邊界逐漸模糊,事業單位職能發生轉變,由以往單一的服務業務模式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制度建設伴隨經營模式跟進才能營造良好的管理環境,從現實來看,事業單位制度建設不能適應當前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單位自身經營發展方向;二是缺乏內部涉稅業務審計制度,長期以來,事業單位對審計的認識十分淺顯,政府審計工作往往具有單一經費或者項目的針對性,同時事業單位主要經費來自財政非稅收入,對涉稅項目以及涉稅收入性質認識不深,缺乏相關審計知識,無法建立行之有效的籌稅審計制度。

(三)稅收監管不力

事業單位納稅征管范圍相對狹窄,國家稅收政策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管理人員難以確定納稅項目和劃分納稅規模,原因有如下幾點:第一、主管部門重視不夠,在傳統工作中,不論自收自支或是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其經費性質都是屬于非稅收入,全部納入財政系統統一管理,同時其經營項目往往不涉及營利業務,因此主管上級部門和財政部門對各事業單位的稅務問題形成了管理盲區;第二、對監管必要性的爭議,不論是稅務部門或是財政部門的部分觀念認為,事業單位使用的銀行賬戶均為財政專戶,因此不論是經營性所得或是非經營性所得,資金的最終流向也是進入財政收入專戶,即便是繳納的稅款,通過稅務系統流轉最終歸屬仍是財政收入,從最終歸屬來說是否依法納稅不影響最終的財政總收入,因此對于事業單位涉稅問題監管的必要性存在爭議。

三、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強化責任主體意識,引進先進人才

對事業單位來說,稅收籌劃工作是一項新型管理工作,行動上要落實到管理人員和財務工作人員業務素質上來,從總體上來看,事業單位應當強化納稅責任主體意識,清楚認知稅收籌劃工作的必要性,培養選拔先進的人才隊伍,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第一,規范招聘,選用具備專業勝任能力的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對于籌稅技能崗位除了考慮資格性還要重視專業性,在當今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的當下,傳統的工作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當今事業單位的發展需求,因此單位在選拔用人時要摒棄傳統的以資歷為先的原則,重視能力優先同時考慮資質要求;第二,強化培訓,對現有的在職職工應當加大培訓力度與頻度,跟進時事政策,將職工培訓納入常態化管理,拋棄得過且過的思想,有壓力才有動力,在工作中樹立優勝劣汰的危機意識,使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不但提高;第三,擴大宣傳,積極開展開會進行宣講等活動,不斷強調依法納稅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單位內部創造良好氛圍;第四,鼓勵學習,獎勵先進,激發工作積極性,對努力自我補充自我完善的職工,單位應適時予以褒獎,鼓勵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

(二)完善涉稅管理制度

制度建設是單位發展經營的有力保障,在事業單位面臨市場化改革建設的當下,制度建設也該結合單位實際經營模式與業務宗旨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對于事業單位涉稅制度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規范票據使用管理,嚴格區分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票據使用,對單位營利性活動取得經營收入開具稅務發票,規范處理無票收入,規避私設小金庫風險;第二,規范資產管理,將經營性資產建檔造冊,如實申報,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收支明細分類;第三,規范業務活動,將營利性活動與事業性活動嚴格區分,明確各自經營范圍,準確計量經營收入,實體間往來依照流程簽訂合同,禁止陰陽合同和口頭協議;第四,規范財務記賬,經營收支與事業收支分類記賬,資金使用應當注明使用資金來源,明確各項資金結余;第五,加強內部控制,內部控制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對能夠對單位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進行有效控制,涉稅風險屬于財務風險,偷稅漏稅是違法行為,對涉稅事項進行規范管理,離不開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三)加強稅收監管

稅收監管是長期的需要多部門相互配合的工作,對事業單位的稅收監管需要從各個層面著手,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財政部門需明晰管控邊界,稅利債費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稅收收入是重中之重,因此對于各事業單位業務收入需明晰經營性和非經營性界限,消除爭議規范流轉渠道;第二、稅務部門需把控征管力度,稅收征管部門以稅法為基,摸清稅源,加強政策宣傳,提供高效服務,同時還需加強與財政部門協調,解決事業單位納稅爭議環節,明確稅收范圍;第三、加強溝通,對事業單位來說,涉稅問題涉及到單位、財政部門以及稅務部門,有的二級事業單位還涉及到上級主管單位,對此多部門溝通配合尤為必要,單位管理人員應當積極與稅務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對上級主管單位積極反映問題,交流意見,以便實時跟進稅務政策,增強單位稅務實踐性;第四、上級主管單位發揮監督職能,主管單位對下級單位負有監督職責,應當定期檢查或委托第三方對下級單位有針對性地進行審計,強化內部控制實施力度。

(四)利用信息化平臺,跟進稅務政策

近年來,為刺激市場經濟活力,國家加大扶持小微企業,稅務政策不斷向小微企業傾斜減輕小微企業稅務負擔,辦理了稅務登記的事業單位多數執行小微企業政策,由于稅務政策多變,從外部來說搭建完備的信息化平臺,從單位內部來說及時更近稅務政策是單位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

四、結語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對事業單位管理質量要求也日趨嚴格,隨著事業單位企業化發展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管理工作應當扭轉工作重心,重視涉稅工作,提高單位人才隊伍建設,推進財稅制度建設,強化內部控制,肩負社會責任,在市場經濟中優化管理效率,促進事業單位良性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經營性稅務申報
鼠國要上天之離你十五米
新常態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問題探討
關于《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稅務檢查證管理辦法〉的公告》的解讀
西安市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盈利因素分析
稅務達人的小算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